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倍增(Bio-dopp)工艺处理城市污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倍增工艺(Bio-dopp)是通过可防堵塞的曝气系统、生物除磷系统、空气提升系统及快速澄清装置,将生物硝化、反硝化,释磷、吸磷,有机物氧化等各工艺全部协调在同一反应池内同时进行,并在池内设立澄清区(相当于二沉池)的一种新型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其高效曝气设备确保低氧条件下微生物去除耗氧有机物(特别是在同一反应器内实现硝化反硝化)。同时保证高效搅拌效果,并且工艺稳定,维护方便。它省去了传统工艺的污泥回流泵房、二沉池等构筑物及配电、管道等相应设备。具有出水稳定、设备高效,投资与运行成本低,占地面积小等优点,有较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浅析生物倍增工艺处理城镇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倍增(Bio—dopp)工艺是采用德国恩格拜公司研发的Bio—Dopp曝气系统、Bio—Dopp固定床及Bio—Dopp快速澄清装置等,将生物硝化反硝化、脱磷除氮及有机物氧化等工艺全部协调在同一反应池内同时进行。城镇污水厂在原有一期工程的基础上,进行二期提标扩建,并联一套Bio—Dopp反应池,同时新增一沉砂池和V型滤池,确保出水水质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3.
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实际应用中生物倍增工艺表现出良好的污泥沉降性能的原因。指出工艺提供的均匀微孔曝气以及低溶解氧的实时自动控制避免了氧限制型污泥膨胀的发生;实时控制下的大比倍循环稀释特点使其具有较强抗冲击负荷能力,可避免低温、低负荷型污泥膨胀的发生;长泥龄运行使MLVSS/MLSS由0.71降低到0.66,污泥中活性比例的降低也有助于形成好的污泥沉降性能;此外,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了高污泥浓度使活性污泥系统中丝状菌的自然控制力得到加强,提出利用高污泥浓度来预防污泥膨胀的生态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UASB处理低浓度城市生活污水的中试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雒文生  张青  蔡振华 《环境工程》2006,24(5):89-90,93
研究1·2m3厌氧反应器(UASB),在自然温度(水温32~5℃)下,处理CODCr浓度为200mg/L左右的低浓度生活污水。实验采用颗粒污泥接种二次启动法。水处理系统在水温32~5℃范围内运行6个月的时间,UASB反应器在上升流速为1·4~1·7m/h,水力停留时间(HRT)为3·0~2·5h,CODCr有机污泥负荷(SLR)为0·06~0·13kg/(kg·d)时,去除效率比较稳定,CODCr去除率达40%~80%。  相似文献   

5.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煤矿生活污水的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煤矿生活污水的特点,结合几年来工作和学习的经验及体会,论述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工艺流程,讨论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探讨设计参数,使用填料和选取方法,为今后的污水处理站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用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上海部分地区生活污水和合流污水混合的城市污水(上海竹园排放口,简称“竹园”污水)的试验研究装置及研究过程。结果表明,在絮凝池内混合液浓度为2g/L左右、HRT=35min、PAC加入量为70mg/L、PAM为0.5mg/L,其出水平均浓度可以达到CODCr为50mg/L,TP为0.62mg/L、SS为18mg/L,BOD5为17mg/L。均优于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着重讨论两种生物处理工艺对港口含油污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经PAC絮凝──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出水COD<100mg/L,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工艺在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厂中使用较少,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应当防止工艺中易出现的问题,以使运行能够稳定,最终实现达标运行。  相似文献   

9.
渠式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城市生活污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玲  尹平河  肖锦  彭辉 《环境科学》2001,22(6):76-78
河涌是广州的重要水系.但由于城市的发展和污水处理的滞后,导致广州的所有河涌都受到严重的污染.用渠式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动态模拟河涌,对污水进行涌内处理的研究表明,距离长、截面大和逗留时间长的河涌进行构筑,悬挂填料和污水曝气处理,可以有效地处理城市污水.连续运行3个月,进水CODCr浓度180mg·L-1~450mg·L-1范围,CODCr和BOD5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95%.对氨氮和有机磷也有一定去除,进水总氮和总磷浓度分别为15mg·L-1~30mg·L-1和2.6mg·L-1~4.1mg·L-1时,平均去除率可分别达到52%和1%.  相似文献   

10.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比较了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和化学絮凝工艺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为化学生物絮凝工艺的COD、TP、SS去除率为70%、74%、88%,化学絮凝工艺分别高出12%、12%、3%;污泥产量为4kg/d,相对化学絮凝工艺而言要少10%~15%。从而得出,化学生物絮凝工艺比化学絮凝工艺更适合处理城市污水。  相似文献   

11.
生活污水的生物除磷工艺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综述了生活污水的生物除磷工艺的基本原理以及目前国内外流行的几种除磷方法,并且探讨了生物除磷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生猪养殖废水稳定达标排放,采用生物倍增工艺处理生猪养殖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在回流比为50∶1、HRT为150 h, DO为0.3~0.5 mg/L、MLSS为6~8 g/L的条件下,生物倍增工艺出水CODCr、氨氮浓度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限值要求(CODCr浓度≤100 mg/L、NH+4-N浓度≤15 mg/L);相比A/O工艺,生物倍增工艺处理生猪养殖废水节约了近30%的占地面积,缩短了约70%的水力停留时间,减少了约50%吨水处理用电量。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污水污染日趋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当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入手,着重论述了当前国内常用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并对城市污水处理的环保对策进行了具体解析。  相似文献   

14.
BSBR是将SBR法和接触氧化法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它集SBR与接触氧化法两者优点于一身,对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以BOD5、NH3-N为指标,以曝气时间和pH值为变量,确定BS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最佳曝气时间为4h,最佳DH值为7.5。实验结果显示,在最佳运行条件下,4hBOD5去除率达66.09%,NH3-N的去除率达36.43%,去除NH3-N的能力明显优于生物接触氧化法,出水的各项指标达到GB8978—1996的排放要求,为高效、低耗处理生活污水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某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方案.为了寻求投资和运行费最低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分别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池工艺和气浮-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进行现场试验,通过对两种污水处理工艺的优缺点及技术经济进行比较,决定采用气浮-曝气生物滤池工艺.  相似文献   

16.
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研究一体化生物生物滤池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考察了水里停留时间(HRT)、COD容积负荷、填料高度、曝气强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流量为85 l/h、容积负荷在1.0kgCOD/(m^3·d)-1.5kgCOD/(m^3·d)、曝气强度在0.4—0.6L/(m^2·s)之间时滤池水中COD和SS的去除率为90%和85%左右、氨氮的去除率为61.7%。  相似文献   

17.
以文昌污水处理厂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设计为依据,简单介绍了曝气生物滤池法的基本原理,对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发展沿革、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特点及生物滤池工艺的示范意义进行研究,得出文昌污水处理厂选择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适宜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近年来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的剖析,进而提出了关于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的探讨的设想与课题。  相似文献   

19.
设计规模为10×10~4m~3/d的京溪地下污水处理厂采用MBR工艺,通过对该厂的介绍及运行分析,表明了该厂的处理工艺设计是比较合理的,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来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取得了非常好的运行效果,出水的水质达到了设计的要求,而且生物除磷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污水管道尚未形成管网的地方(如宾馆、住宅小区、机场、疗养院和渡假村等)和尚未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一直很难解决。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结合多年从事污水处理的经验,研制开发了HW系列无动力高效生活污水净化装置。该净化装置为不耗能、无须人工管理的全自动处理系统,且无需污水处理厂或有动力污水处理设备所要的较高工程投入和运转费用,是目前处理生活污水较为理想的一种设备。 1 工艺流程 HW系列无动力高效生活污水净化装置的处理对象为生活污水和类似生活污水的工业有机污水,其主要处理技术类似A~2/0法,并可针对不同成份的污水在处理流程上作适当调整。这里仅就处理COD不大于500mg/l、SS不大于300mg/l的污水(出水达到国家排放二级标准)的典型工艺流程进行说明,工艺流程如图1 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