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雪 《环境保护》2012,(Z1):101-103
随着国际贸易和海上运输的发展,海上船舶油污日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石油进出口大国和航运大国都建立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而我国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还不健全,应借鉴国际成熟经验尽快建立适宜我国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红 《交通环保》2002,23(6):6-10
《建立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实施办法的研究》课题组经过两年的调查研究,对在中国如何建立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提出了实施办法的建议,文中介绍了其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美国<1990年油污法>及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概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美国没有加入《1969年责任公约》和《1971年基金公约》,而是通过制定《1990年油污法》而建立了国内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笔者曾于1993年前往美国就此问题专门进行了考察。在中国正在研究建立国内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之际,将美国的经验作一总结,希望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美国《1990年油污水》及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家慧 《交通环保》1999,20(3):21-23
美国没有加入《1969年责任公约》和《1971年基金公约》,而是通过制定《1990年油污法》而建立了国内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笔者曾于1993年前往美国就此问题专门进行了考察。在中国正在研究建立国内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之际,将的经验作一总结,希望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针对船舶油污事故损害赔偿评估非线性系统的复杂性,分析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该领域应用的可能性,并以20个国际油污基金公约所承认著名赔偿案例为例建立船舶油污事故的神经网络评估模型,该模型对中国船舶油污事故损害赔偿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实用价值,为中国船舶油污事故损害赔偿评估提供了一种新颖而方便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建立中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建立一套有效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是提高中国船舶溢油应急能力和减轻污染损害的根本途径。文中论述了建立该机制的必要性和建立中国赔偿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环境资讯     
《环境》2005,(8):84-86
我国将建立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制度;绿色清单将指引政府采购;我国环评将建立严格环境准入制;我国有望3—5年建成节能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8.
一、序言 关于船舶油污损害的赔偿问题,国际上有两个现行的公约:一个是《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简称《1969年责任公约》;另一个是《1971年设立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公约》,简称《1971年基金公约》.《1969年责任公约》规定船东在其责任限制范围内对其船舶造成的油污损害进行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及运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家慧  劳辉  刘红 《交通环保》1999,20(4):22-24
加拿大是世界上最早通过立法建立船舶溢油赔偿机制的国家。现在加拿大采用国际机制和国内机制相结合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油轮和非油轮的油污损害赔偿问题,本言语概括总结了该机制的特点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油污损害赔偿基金是为保护海洋环境和海洋油污事故受害人而建立的一种环境侵权社会化分摊救济方式.依据庇古的外部性理论,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的征收是对企业外部不经济性的一种内部化.依据亚里士多德的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理论,油污损害赔偿基金既是一种正义的重新分配,也是依据传统的侵权救济方法无法使被破坏的正义恢复原状时的一种矫正.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尤其是差别原则,说明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对受害人给予充分救济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国际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评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刘红  石友服  卢昕 《交通环保》1999,20(2):27-29
介绍和分析了国际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的运转概况,特别注重论述了其主要经验和特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环境损害赔偿基金制度就是环境风险预防机制中很重要的一环。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环境损害转嫁给社会的环境治理成本,同时增加行为人的行为成本。在弥补受害人的损失,补救对侵害行为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功能的下降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为例,阐述环境损害赔偿基金制度的构成。  相似文献   

13.
船舶油污侵权是民事侵权行为的一种,针对该种侵权的民事赔偿责任,国际上制订了专门的国际公约,一些国家也制定了自己的有关船舶油污损害的赔偿体系。在船舶油污损害责任制度下,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责任主体问题,只有明确了责任主体,才能使油污损害赔偿得以顺利进行。但是调整国际油污损害赔偿的冲突规则比较匮乏,各国国内法的规定也不尽相同,如何适用法律,各国司法实践多有不同。立足于中国现行的法律体系,首先明确了各种船舶油污损害应当适用的法律,然后依据所适用的法律具体分析责任主体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际油污赔偿基金现行的赔偿制度是《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简称《1969年责任公约》)和《1971年设立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公约》(简称《1971年基金公约》)建立的。《1969年责任公约》规定了船东在其油船造成油污损害后的民事责任,并明确了其责任限制:其对任一事件的赔偿责任限于每吨(对肇事船舶的吨位而言)133个特别提款权,或将其赔偿总额限于1400万个特别提款权。《1971年基金公约》则规定了货主  相似文献   

15.
孟庆林 《交通环保》2003,24(Z1):49-55
结合中国立法现状和船舶污染实践,在制定完善船舶污染事故赔偿法时,应着重研究如下十个问题船舶污染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适用、船舶碰撞中油污损害的连带责任、船舶污染赔偿的立法适用范围、归责原则、责任人、油类与船舶的定义范围、赔偿范围、责任限制、强制保险、基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国际油污损害民生责任公约》(CLC)和《国际建立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公约》(IOPCFund)之 1992年议定书 (1992Protocol)的修正案于 2 0 0 3年 11月 1日生效 ,该修正案对油轮造成的油污事件受害者的赔偿额将提高 5 0 %。该CLC修正案针对 14 0 0 0 0总吨以上船舶的赔偿额从 1992年议定书规定的 5 970万SDR(85 0 0万美元 )提高到 8977万SDR(约合 12 70 0万美元 )。该IOPCFund修正案对单一事故的最高赔偿额 (包括CLC修正案规定的限额 )从 135 0 0万SDR(192 0 0万美元 )提高到 2 0 30 0万SDR(2 890 0万美元 )。然而如果 3个基金摊款国…  相似文献   

17.
船舶是海洋的一个重要的污染源。船舶的正常作业、疏浚、海上倾废、海难事件等都可将大量污染物排入海洋。在船舶造成的各种污染中,油污是最主要的。目前,每年因为油轮事故、船舶排放含油压舱水、油田开发及沿海工业等排放入海的石油约有600多万吨。其中因船舶排放不当造成石汕入海的约占22%,因船舶意外事故造成石油入海的占30%。 伴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各国日益重视海上船舶油污问题并认真求索,从技术、管理和法制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来控制船舶油污,保护海洋环境。若干船舶油污的国际公约已经问世,它们或是防止海上船舶油污的国际规定,或是关于处理油污损害事故和赔偿方面的国际规定。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油污赔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辉 《交通环保》1997,(6):27-30
回顾了我国自1973年以来有关油污赔偿方面的情况;分析了我国油污赔偿方面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如何解决我国的油污赔偿问题的建议。国内外有关油污赔偿问题的研究表明:单一从传统的油污民事责任的侵权理论,根本无法完全解决我国油污赔偿的现实问题.应通过结合我国船舶防污管理和油污赔偿实践,既要充分发挥油污保险的作用,又要使保护环境的共同责任的理论尽快付诸实践,通过立法设立我国的油污赔偿基金.建立船舶油污赔偿新机制.  相似文献   

19.
论修订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12月修订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 ,对原法的内容作出了重大修改。呈现出对海洋环境保护管理的分工更加明确、更加强调对海洋的生态保护、管理措施更具可操作性、与国际条约更加衔接等特点。并确立了重点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海洋环境标准制度、对严重污染海洋环境的落后工艺和严重污染海洋环境的落后设备的淘汰制度、海洋环境监测和监视信息管理制度、船舶油污保险和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制度等一些新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0.
简讯     
全国环保情报网拟于10月份召开中心组第11次会议,内容包括:交流各分网活动经验、探讨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发展战略等。 中国航海学会船舶防污染专业委员会拟在今年四季度召开专题学术讨论会,内容包括:海上溢油污染损害应急计划和海上船舶油污损害赔偿。 京津塘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于8月份完成。评价工作由天津水运工程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