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原生水杉种群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的原生种群分布于湖北省、湖南省和重庆市交界的地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08°20'~109°30',北纬29°25'~30°10',分布区总面积约1000km2。通过实地考察和卫星遥感影像分析可知原生水杉的生境是片断化的,而且受人类活动干扰比较严重。1983年左右的水杉普查结果显示原生水杉母树有5779株,2003统计有5393株,20年内减少了386株。水杉原生种群中没有幼苗和幼树,自然更新不良,呈衰退的趋势。其原因在于2个方面:水杉的繁殖特点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多年以来,国家和当地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保护原生水杉,但目前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资金缺乏、保护方法不科学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环境视点     
《环境》2014,(2):5-7
正冬日里的一把火——金红的水杉柏科水杉,中国特产的孑遗珍贵树种,第一批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稀有种类,有植物王国"活化石"之称。它的适应力很强,生长极为迅速,且对二氧化硫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是亚热带地区平原绿化、荒山造林的优良树种。每当岁未春来之际,羊城各大公园的水杉,渐渐的脱绿披黄,树技上的叶片变成金色的羽毛,迎风摇曵。冬日暖阳之下,飞红流金,枝条层层舒展,与湖畔倒影相映更是一幅绝妙的图画。让我们都来广州采红吧!(梁宇星)  相似文献   

3.
说起地球,不由得想起那层峦迭嶂的高山碧波万顷的大海,瞬息万变的大气层,万物争荣的生物界,构成了大自然的壮现景色。单说埋在地下的宝藏就有上千种之多,铜、铁、金刚石等等,地质学家把它们统统叫矿物。天然沸石也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矿物,别看它被人们发现才只有二十几年的历史,但是它的“足迹”已遍及石油、化工、冶金、医药、环境保护、工农业生产各个领域,可称得起后起之秀。这里仅就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跨世纪的警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世纪的警报华芳,于娴警报,是恐怖的。同战争、地震、火灾和一些小范围警报不同的是,环境污染的警报是早在很早很早以前,大自然就向人类发出的,使一切蔑视它权威的人们吃尽了苦头。今天,它仍然带着尖叫、带着威胁、带着挑战,响在我们耳边。如果,我们继续蔑视它的...  相似文献   

5.
《环境》2021,(4)
正《庄子·至乐》中有一则《鲁侯养鸟》的故事,大致意思是:从前,有一只海鸟停留在鲁国国都的郊外,鲁王用车迎接它并在宗庙里给它敬酒,演奏《九韶》使它高兴,准备牛、羊、猪肉供它食用。但海鸟双目昏花,心情悲伤,不吃一块肉,不喝一杯酒,三天后就死了。这则故事寓意人类如果凭自己的喜好和方式去对待自然,必然会事与愿违。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无数实践证明,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正>大自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强大力量,让每一个面对它的人,不自觉地因为它的美,而被震撼。"大自然往往让我们所有人惊叹不已。"大自然保护协会(TNC)首席市场官Richard Loomis说,"事实上,保护事业的精髓在于对大自然的深深敬畏。这些照片  相似文献   

7.
语丝拾粹     
登山本身就是一个直面死亡的过程,你没有办法回避,必须面对它,能直面就会比较坦然。 ——企业家王石 登山对具有11年山龄的王石而言,早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在这位登顶珠峰的企业家看来:面对大自然,人非常渺小。很多人认为登山就是去征服高山,事实上山无法被征服,只会让登山的人获得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生物百项科技活动是一项全国性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它以普及、育人为主,面向广大青少年学生,通过此项活动,培养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在生物科学领域中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意念,是青少年成才的契机和激发点,是培养跨世纪生命科学人才的基础活动。梅州市梅江区虽然地处粤东边远山区,但从一九九一年春起,就开始贯彻、落实中国科协青少部、国家教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生命学部、中国科辅协  相似文献   

9.
蔡伯的心愿     
大自然孕育了生命,然而作为生命体最高形式的人类却对大自然母亲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肆无忌惮的掠夺。几百年来,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然而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程度更是超过了人类社会过去几千年来对地球生态破坏的总和。在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反扑之后,人类终于发现,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才能发展延续。在这样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画卷中,生命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在广西北海市就有一位普通的七旬老人将一生的积蓄投到荒山。 保护动物,种植树木,教育后人成为了他晚年的生活乐趣。对于老人来…  相似文献   

10.
执着的萌芽     
自然与人类本就应当亲如母子,亲近自然可以说是人类的天性。我们欣喜地发现,大家对于环保早已不似过去那般冷漠,只是生活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的人们距离大自然实在有些远。不久以前,在祖国南海之滨的一座大都会,响起了保护生态,关爱大自然的微弱声音……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对于精神上的影响,以时间来说是最先,以地方来说是最重要。每一天,太阳;在日落之后,夜,与她的星辰。风永远吹着;草永远生长着。每一天,男人与女人,谈着话,观看着,被观看着。在一切人之间,这种形象最能吸引的就是哲人。他必须在自己心里决定它的价值。在他看来,大自然是什么?这上帝的网,它那不可理解的连贯性,从来没有开始,也从来没有结束,永远是园形的力,回到它的自身。这一点它正和他自己的心灵相像,他永远不能找到它的开始与结束——这样完全,这样无限。大自然的光彩也照得那样远,宇宙上面还有宇宙,像光线一样地放射出去,向上,向下,没有中心,没有圆周——不论是聚集的或是分散的,大自然都迫切地向人的心灵表白她自己。开始分门别类了。在年轻人的心里,每一件东西都是个别的,独自站在那里。渐渐地,他知道怎样把两件东西连在一起,看出它们之间的共同性;然后三件东西,然后3000件;于是他被他自己这种联合一切的本能所支配,  相似文献   

12.
杨珂 《世界环境》2013,(5):14-20
一、绿色教育的内涵 绿色是人眼所见地球植物世界的基色,它的多寡给人以生命力繁盛程度最直观的感受。它出现在画布上,是画家对大自然热情的描摹;它出现在厅堂中,是建筑师赋予空间以勃勃的生机。而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则以绿色作为生命的保护色。  相似文献   

13.
如今,不光都市人,连很多乡村人,也在失去大自然的护佑.那种存在于野外大自然的细腻、温情、善良和深情,正在悄悄遁失.作家肖夏兴说过,为了抵御这种遁失,他常去读一本书,那就是普列什文的《林中水滴》.  相似文献   

14.
<正>我是一个"小宅男",完成作业后,就会在家看书、看电视,不过有的时候就"宅"不住喽!因为我也喜欢亲近大自然。"小宅男"和亲近大自然可是一点也不矛盾哟!下雨天,总是有些不方便,出门要穿戴雨具,但我想,还是会有很多人喜欢春雨吧!我就特别喜欢不带雨具,在毛毛细雨中感受春的脚步。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我仿佛变成了春天里的一棵小草,浑身舒展,鼓足了劲。  相似文献   

15.
(一) 一九七九年九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原则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法是一个基本法。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这个基本法,还要陆续制订并颁布水质保护法、大气保护法、大自然保护法、森林保护法等,这就需  相似文献   

16.
岷江下游小型集水区3种人工林对降雨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静  张健  杨万勤  简毅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10):2871-2878
为了解人工林对大气污染物质的过滤作用,分析研究了2011年11月10日到2012年3月4日期间7次降雨中,岷江下游 (五通桥段)一个小型集水区中水杉人工林、杉木人工林和巨桉人工林穿透水和树干茎流中的4种重金属 (Cd、Cu、Pb、Zn)含量特征.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大气降雨、穿透水和树干茎流重金属含量呈现一致的规律,按平均值大小排列为:Zn>Pb> Cu >Cd.3种人工林穿透水重金属含量差异不显著,水杉人工林与杉木人工林树干茎流中重金属Cd、Cu和Pb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巨桉和水杉人工林对重金属Cd和Zn有较强的过滤作用,杉木林和巨桉林对重金属Cu和Pb的过滤作用较强.Pb在3种人工林中的含量均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3种人工林穿透水和树干茎流Cd、Pb和Zn的淋溶系数小于1,为负淋溶,杉木树干茎流Cu的淋溶系数大于1,为正淋溶.大气降雨重金属含量与降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水杉人工林穿透水Cu含量、杉木人工林穿透水Cd和Cu含量、巨桉人工林穿透水和树干茎流Cd和Cu含量与降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2007,(23):71-73
自然与人类本就应当亲如母子,亲近自然可以说是人类的天性.我们欣喜地发现,大家对于环保早已不似过去邢般冷漠,只是生活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的人们距离大自然实在有些远.小久以前,往祖国南海之滨的一座大都会,响起了保护生态,关爱大自然的微弱声音……  相似文献   

18.
银杏树     
正银杏(Ginkgo biloba)是大家十分熟悉的绿化树种,在植物学上属银杏目银杏科,在民间又称白果树、公孙树、蒲扇。它是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亚、美洲。在地质史上的第四纪冰川以后,中欧及北美等地银杏全部灭绝,只在中国还生存着一种,以后逐渐引种至世界各地,因而银杏成为植物界的活化石之一(另外两个为中国发现的水杉和美国仅存的红杉)。  相似文献   

19.
植树趣闻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它为人类提供了吃、住、穿、保证了人类的起源,也保证了人类的发展。森林,是大自然的宝库。是水的资源,火的资源,建筑的资源,轻工业的资源。森林,是农业的保姆,靠它保持水土,养育着庄稼成长。森林,是无形的水库,水靠林,林蓄水,有了林茂山丰,才有山青水秀;如果林竭水枯,那么就会山穷水恶。  相似文献   

20.
本期话题:陕西省汉中市近日为美化道路,将南郑大道上树龄达35年以上的万余棵水杉大量砍伐,同时,又以几千元一棵的成本大量购买、移栽银杏树。这条长达8公里多的国道两侧,如今随处可见裸露的树桩。究其原因,还是为了追逐城市名片所致,据说,银杏比水杉更能美化道路。汉中下辖10县区,有5个至今仍为贫困县,但依旧耐不住对光鲜称号的追逐。此前,该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的推进大会刚刚落幕。——《南方周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