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外来生物入侵经济损失评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来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日益严重.评估外来生物入侵带来的经济损失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意识,为相关政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讨论了当前外来生物入侵经济损失评估的研究进展,包括经济损失评估的理论和价值基础、实证研究及应用的评估方法等.  相似文献   

2.
外来生物入侵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生物入侵对广西本地区域的生态系统、环境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日益明显。本文阐述广西外来入侵生物的现状,分析广西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生态类群并列举本区域危害严重的重要外来入侵物种,初步探讨外来生物入侵广西的途径及其发展趋势,重点分析外来生物入侵对广西原有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环境安全以及社会经济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建立预警系统;加大检验检疫的执法力度;建立监测和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3.
王向阳 《环境保护》2006,(24):51-52
外来生物入侵事件给国家的经济发展、生态系统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面对着频度、广度和强度都在不断加强的外来生物入侵,生态环境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本文探讨了应用系统科学理论对生物入侵事件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生物入侵:无声的灾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入侵--世界性难题 生物入侵是世界性的难题,据最新研究表明,在全世界濒危物种名录中的植物,大约有35%~46%是由外来生物入侵引起的,生物入侵已成为导致物种濒危和灭绝的第二位因素,仅次于生存环境的丧失.  相似文献   

5.
环境风险评估: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外来入侵物种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是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国内外经贸活动更加频繁,为外来物种的入侵、传播、扩散提供了许多"捷径",外来物种入侵的可能性随之加  相似文献   

6.
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生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的研究已经证明,仅次于生增的丧失,外来种的生物入侵已成为导致物种濒危和灭绝的第二位原因。在此列举“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来生物”,旨在增进人们对入侵外来种复杂性的了解,深刻认识其带来的惨重后果。  相似文献   

7.
当外来种进入一个新的地区并能存活、繁殖、形成野生归化种群,其种群进一步扩散已经或即将造成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后果,这一事件称为生物入侵。生物入侵分有意和无意两种,会对生态系统乃至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危害。某个生物种由最初的引入到演变为入侵种,是要经历几个阶段的,一般入侵种具有许多共同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生物入侵风险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兵  康乐 《环境保护》2001,(12):30-31
生物入侵已成为一种全球性问题。本文分析了生物入侵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的危害,深入分析了我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可能造成有害生物入侵的诸多危险性因素,包括西部相对封闭的环境与外来种入侵途径的多样化趋势、栖境脆弱性和入侵种适应性、频繁和大规模引种、外来病原体和西部疫源地疾病双重威胁等社会和经济因素,对西部开发政策的制定和西部环境的保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昆明近年来饱受生物入侵问题的困扰。通过收集和整理已出版的著作及文献,对昆明市外来入侵物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共记录189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入侵植物111种,以菊科、豆科和禾本科植物为主,并比较了国内其他省、市外来入侵植物物种数前5的科的占比情况,其中昆明市和云南省有显著差异,但与河南、安徽、吉林等省市无显著差异;入侵动物中以昆虫类为主,占比为59.74%。从物种原产地来看,昆明市的外来入侵物种主要来自美洲地区,占全部入侵种数的52%。基于昆明市生物入侵形势比较严峻的现状,建议加强常态化监测与建立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的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来入侵物种,在几年前这个名词还仅仅为少数科学家所知;现在,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它的危害了。也许我们要特别“感谢”一种来自遥远南美的陌生生物——食人鲳(又名食人鱼),因为2002年,正是那次沸沸扬扬的食人鲳事件,才使生物入侵的现实威胁实然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中国的老百姓似乎在一夜之间就意识到,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外来入侵物种已成为我国生物安全的重大威胁。由于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物种都可能在我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全国各省、  相似文献   

11.
The present work aimed at studying the effect of Oxalis pes-caprae invasion in the herbaceous understory of olive groves in the island of Lesvos, Greece. The number of species, their biomass and dead plant material production was followed throughout the vegetative period in invaded and non-invaded plots. Species richness in the area invaded by O. pes-caprae gradually declined and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in comparison with the natural vegetation. Although biomass was equal in the invaded and non-invaded areas 1 month after germination, annual 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 was three times smaller in the invaded than the non-invaded area. Moreover, aboveground dead plant material of O. pes-caprae decomposed faster than a mixture of litter species of the natural vegetation. Lower biomass produc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increased decomposition rates of O. pes-caprae is expected to lead to reduced soil C sequestration in invaded areas. It was concluded that although O. pes-caprae does not add a new life form or functional type to the invaded herbaceous system it has considerable impacts on the diversity and ecosystem functions in olive groves.  相似文献   

12.
在村镇建设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植物配置对区域生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会产生一定的潜在影响,特别是外来植物容易产生的入侵风险和危害.为掌握贵州省赤水河流域村镇建设中外来植物组成、分布和生态风险,选择某河谷型村镇,在其建成区和非建成区布设了49个样点,调查与分析了外来植物的种类组成、分布特征及地形因素影响,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评估了37种外来植物的入侵风险.结果表明:①该河谷型村镇共发现植物276种,隶属于99科230属.其中,外来植物37种,隶属于18科32属,草本植物种数最多,占外来植物总数的64.9%,外来植物中有22种来源于美洲.②外来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400~650 m之间.外来植物种数与入侵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海拔、乡土植物种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海拔对外来植物种数影响最大,贡献率为68.7%,入侵强度和乡土植物种数的贡献率分别为12.4%和9.6%.③37种外来植物中入侵风险等级为高级的有13种(占35.1%),包括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 L.Cronq.)、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和土荆芥(Ysphania ambrosioides L.)等,入侵风险等级为中级和低级的分别为13种和10种.研究显示,该河谷型村镇外来植物分布受海拔和乡土植物影响,低海拔地区外来植物较多;入侵风险等级为高级的外来植物有13种,建成区和非建成区分布相差不大.研究结果可为该河谷型小镇对入侵风险等级为高级的外来植物进行生态风险防控和乡土植物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The spectral reflectance of recently formed salt marshes at the m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which are undergoing invasion by Spartina alterniflora, were assessed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utility of remotely sensed data in assessing future invasion and changes in species composition. Following a review of published research on remote sensing of salt marshes, 53 locations along three transects were sampled for paired data on 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spectral reflectance using a FieldSpec™ Pro JR Field Portable Spectroradiometer. Spectral data were processed concerning reflectance, and the averaged reflectance values for each sample were reanalysed to correspond to a 12-waveband bandset of the Compact Airborne Spectral Imager. The spectral data were summarised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vegetation composition, and the PCA axes of spectral data were examined. The first PCA axis of the reflectance data showed a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variability in 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and ‘brightness’, while the second axis was correlated with visible reflectance and ‘greenness’. Total vegetation cover, vegetation height, and mudflat cover were all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first axis.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in terms of the ability of remote sensing to distinguish the various salt marsh species and in particular the invasive species S. alterniflora were discussed. Major differences in species with various physiognomies could be recognised but problems occurred in separating early colonising S. alterniflora from other species at that stage. Further work using multi-seasonal hyperspectral data might assist in solving these problems.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目前预防外来物种入侵问题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在预防外来物种入侵立法上没有专门的针对性法律,立法目的有偏差、法律涉及范围有限的弊病,提出了明确立法目的、制订专项立法与中长期规划、适当扩大相关法律覆盖范围、完善法律法规和顺应国际形势的立法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互花米草入侵对广西北部湾光滩的生态影响,于2012年7月—2013年9月对北海市青山头地区的互花米草群丛和光滩2种生境分别连续进行5次大型底栖动物群落采样,分析不同采样时间和生境下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组成、生物量、总栖息密度、群落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等群落特征. 结果表明:①该区域内大型底栖动物共15种,隶属于4门5纲11科,其中中国绿螂(Glauconome chinensis)占互花米草群丛大型底栖动物个体总数的86.7%,为绝对优势物种;短指和尚蟹(Mictyris brevidactylus)为光滩的优势物种. ②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结果显示,互花米草入侵光滩后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量显著增加,并且互花米草群丛中中国绿螂个体数量的剧增也显著增加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和总栖息密度,而采样时间对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生物量和总栖息密度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生境和采样时间均未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指数产生显著影响. ③非度量多维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结果表明,互花米草群丛与光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群落相似度较高,但与2012年10月相比,2013年9月互花米草和光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相似度降低,因此可能随着互花米草入侵时间的增加,其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替代修复对飞机草的治理效果以及对本地植物群落结构的修复效应,选择修复3、5、10 a和未修复(CK)的飞机草入侵生境为研究对象,调查飞机草密度、盖度、生物量、基径和本土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盖度等指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分析不同修复年限飞机草种群特征和本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①随着修复年限的增加,飞机草密度、盖度、基径、生物量等指标均呈显著降低趋势;修复10 a后,飞机草的盖度、密度、生物量、基径相比对照分别降低了97.3%、96.5%、98.6%、85.7%,飞机草入侵得到明显控制.②在植被替代修复过程中,飞机草入侵生境的群落结构得到明显改善,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草本层盖度在修复3 a后显著升高随后又显著降低,灌木层和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和盖度均呈显著增加趋势.研究显示,替代修复能有效治理飞机草入侵,促进植物群落的正向演替,提高本地植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增强生态系统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7.
任颖  何萍  侯利萍 《环境科学研究》2015,28(9):1430-1438
为了解海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进而为河流植被修复提供支撑,对河流滨岸带植被入侵物种开展调查,并分析其入侵等级、分布规律及成因. 调查了海河流域九大水系滨岸带402个样地的植物物种信息和主要环境因子,参照《中国入侵植物名录》确定入侵植物名单,根据物种的出现频率和以该物种为优势种的样地所占比例来评价植物入侵等级,并分析物种入侵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①海河流域河流滨岸带入侵植物共有48种,其中一年生草本植物占72.9%,并且以菊科、苋科、禾本科物种数最多. ②Ⅰ级入侵种为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n)、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小藜(Chenopodium serotinum)、鬼针草(Bidens pilosa)和鳢肠(Eclipta prostrata)共5个物种,出现频率超过25%;Ⅱ级入侵种为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大狼杷草(Bidens frondosa)、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等共11种;Ⅲ级入侵种共32种. ③各水系平均出现入侵植物23种,其中子牙河水系入侵植物种数最多,为33种;其次为滦河水系,为25种;漳卫河水系最少,为15种. ④海拔和堤外土地类型与植物入侵强度相关性最大,海拔与入侵植物的关系主要通过人口压力相关联.   相似文献   

18.
外来植物入侵是全球性环境问题.我国植物入侵态势严峻,随着全球化的提速,这一威胁将加剧.总结外来种入侵力的主要理论,分析其生态学机制、常见的理解误区,剖析入侵力的主要表现形式和产生的机制,可为进一步明确未来研究方向,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和治理工作效率提供参考.通过总结分析发现:理论间存在部分包含、支持、相悖等逻辑关系,并且生态位在外来种和土著种之间的差异应该只是外来种定殖的一个有利条件.新的认知是,适合度优势才是入侵种竞争排斥土著种的必须条件,因而是入侵植物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适合度优势表现为快速生长等一些有利于竞争、扩散的性状稳定遗传.适合度优势产生于生理、生化、解剖、形态等方面的优势,而这些优势来自选择压力变化后外来种的进化或基因型的保留.这些研究进展说明,外来植物入侵力产生的机制是多样化的.因此,除去发现其他入侵力机制进而丰富完善入侵力理论体系外,利用数据综合分析等手段,总结我国外来植物入侵力组成的主要性状,从而为构建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价体系提供直接依据,指导海关等相关部门的检查检疫工作,是降低我国入侵植物威胁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