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民防苑》2009,(9)
为给儿童步行上学、放学创造一个更安全的环境,上海市从9月1日至9月30日面向全市各小学(含民工子女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全市机动车驾驶员开展"儿童安全步行月"宣传教育活动。儿童交通伤害是我国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自今年9月1日起,全市小学生将学习如何安全行路,学会安全过马  相似文献   

2.
电力安全工器具种类多、数量大,作为保障各类电工操作安全、有序作业必不可少的器具,高效率、专业化和智能型管理是电力企业安全质效提升的重要举措。针对现场电力安全工器具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基于“云平台”自动模式识别技术,研发电力安全工器具智能管理系统,集各个安全工器具身份标识、位置信息、出入库记录、损坏报废标记以及超过检测周期警报提示为一体。通过周期测试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以安全工器具个体为管理单元,分层分类,构建大数据库,信息覆盖全面完整;分布式区块链技术有力支撑平台数据的实时更新和资源共享,提升管理效率;指纹登录,智能感应,出入库时间缩短了2/3,取用便捷,提高工作效率;智能扫描检测功能,及时警示反馈,有效避免现场违规使用事件的发生,助力安全生产,夯实安全质效。  相似文献   

3.
正飞机的出现,使得人们的远距离出行更方便、更快捷。然而,空难,即便是虚惊一场的事故,总是会在人们心里投下莫大的阴影。因此,人类对于飞行安全的追求,一刻也没有停步,工程师们不断探索更先进的技术来保障航班安全……然而,所有的努力,还是无法杜绝空难的发生。作为最重要的跨国交通工具,飞机真的如一些研究所说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吗?历次空难后,人类如何在伤痛中改进飞机安全性能?现有科技是否有无法突破的安全瓶颈?  相似文献   

4.
地铁盾构坍塌事故中施工人员安全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项目大规模建设的同时,灾难性的施工事故不断发生。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但是,不安全行为正是安全能力匮乏的外在表现。施工人员安全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是否发生施工事故。在构建施工人员安全能力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施工人员安全能力的形成机理。同时,通过分析地铁施工事故原因,认为地铁施工人员安全能力的大小就体现在施工人员感觉到事故隐患、做出事故隐患危险判断,进而对事故隐患进行正确响应的过程中,并对导致盾构法坍塌事故的事故隐患进行了分析。最后,以一个实际发生的盾构法施工坍塌事故为例,分析了施工人员安全能力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体现,从而准确确定了施工人员出现失误的时段,以保障地铁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5.
正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全国中小学生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达1.6万之多,平均每天就有40多名中小学生死于各类安全事故。在这些学生安全事故中,61%发生在校外,主要是以溺水和交通事故为主。两类事故发生率占学生全年事故总数的50.8%,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学生全年事故死亡人数总数的60%。尤其是到了暑假的时候,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要比平时多很多,因此怎样安全快乐地度过暑假成为学校和家长们热切关注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6.
职业安全培训效果定量评估方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成松柏  陈国华 《灾害学》2007,22(2):132-136
职业安全培训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事故风险管理技能的主要手段。但是职业安全培训效果如何,目前尚无有效的定量评估方法。针对安全培训这个复杂的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系统,通过对影响培训效果的各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建立起科学、全面和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合理准确地确定各评价因素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基本理论构建职业安全培训效果定量评估模型;并通过案例加以应用,表明该模型的评价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对于提高和改善培训质量,降低事故风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金霞 《防灾博览》2009,(2):86-89
我们究竟来自何方?土生土长还是来自非洲? 人类学界公认:人类最早的雏形出现在非洲。本地说认为,从非洲来的原始人到东亚后,由北京猿人一步步进化成现代中国人。而基因说则认为,北京猿人灭绝了,我们的祖先并不是生活在东亚的北京猿人,而是一直在非洲,从原始人进化成现代人后,第二次走出非洲迂徙到世界各地,取代了当地的原始人。  相似文献   

8.
民防教育是每位公民都应接受的基础教育课程,尤其是青少年学生,通过民防教育以及必要的训练,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民防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目前学校的民防教育内容以如何预防意外事故发生为主,结合二期课程改革,民防教育在“课内不设课”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如何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民防教育普及率和民防活动的参与率,徐汇区“宛平杯”《生命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开拓课外科技教育渠道进行民防教育,对此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预警系统框架的研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水矛盾日益尖锐,水源地水质污染、水量衰竭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加之频繁发生的水源地突发性事故,致使区域发展、国家安全乃至人类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通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风险分析,明确饮用水水源地内涵,从一般的安全预警体系出发建立了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预警逻辑体系;构建了基于DPSR概念模型的水源地预警指标体系框架,建立了BP安全预警模型;最终形成了完整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预警管理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也许我们并不陌生,每年在城市上空响起的防空警报。或许更多的人只是把他当作一次演习的警钟,甚至不为所动。然而,对于民防,我们的心中应有警钟长鸣,激心潮之澎湃,涌满腔之热血。"民防",也就是公民的防卫、防护,诞生于一战时期,英国为防止德国空袭而编排组织的平民安全措施。包括演习以及相关的战略部署。后来逐渐发展到全世界,也从单纯的防空演化为防止各种战争伤害和自然灾害带来的损伤。故而,民防对于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徐嵩  王鹤  孔维东 《灾害学》2021,(2):118-123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优化对改善区域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减轻区域典型灾害负面影响等有重要作用。该文以京津冀山区为研究对象,在区域山洪灾害背景下运用灾害学、景观生态学等理论,将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引入山区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过程。通过借助GIS技术平台分析了研究区基于MCR模型建立的生态网络,构建了由斑块、生态廊道、基质镶嵌的区域生态化网络格局。针对分析结果,重点从城乡规划视角提出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的措施,主要包括生态约束条件下生态网络结构优化和区域尺度的山区生态修复,以期为维持山区生态安全、国土综合整治以及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地下工程与城市管网的布设日益发展,在规划设计阶段往往需要考虑潜在发生的安全事故影响,确定安全距离。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结合天津滨海新区饱和软土特点,分析了可能发生的燃气管线爆炸所产生的冲击荷载对土中埋置盾构隧道的结构安全影响。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到了隧道与管线的间距—隧道结构振速峰值的曲线关系;通过对标相关规范的振速限制,得到不同燃气压力下隧道—管线的安全避让距离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燃气管道压强的增大,隧道—管线的安全避让距离呈现先增大后平稳的趋势。结论对于爆破与防护工程设计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董宏杰  曾坚  于洋  丁锶湲 《灾害学》2023,(1):100-110
海岸带处于海陆交界的特殊地带,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各类灾害。如何做好防灾减灾尤其是安全疏散工作,是海岸带区域“陆海统筹”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首先,通过分析海岸带区域的灾害特征提取出台风、洪涝、地震和火灾四类典型灾害;其次,以点(疏散人群)、线(疏散通道)、面(疏散场所)要素梳理安全疏散系统空间构成;随后,以四类典型灾害为例,基于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构建综合防灾视角下的安全疏散系统风险评估模型,包含致灾因子危险性(H)、承灾体暴露性(E)、孕灾环境敏感性(V)和安全疏散能力(C),并进一步将其解构为包含1个目标层、4个准则层、14个方案层和35个指标层的四级评估指标体系;最后,对厦门市进行实证研究,分析风险评估结果并总结特征,在韧性城市理念的指导下提出构建安全疏散空间体系、建立灾害应急管理机制的安全疏散系统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针对灾害发生发展全过程中对城市的功能影响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和体系,以及对于城市综合灾害防御和防灾韧性城市建设的指导存在不足,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了基于模糊评价的数学模型,建立了多层级指标的权重向量和判断矩阵,实现了多层次、多因素的评估需求。研究根据城市安全韧性影响的评估指标体系,实现了评估指标的层级架构并计算其权重。运用相关研究成果针对某特大城市开展案例研究,并针对其薄弱环节提出提升措施和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断裂研究是区域和场地稳定性评价以及工程抗震设计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有断裂通过的工程场地,从断裂、场地土层和工程三者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场地断裂活动效应及地震稳定性研究,对保证工程的安全建设和可靠运行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以宿迁三线船闸的建设为例,对场地断裂活动效应的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以大华北地区 (2 9°~ 4 2°N ,10 9°~ 12 4°E) 1970年以来发生的 11次ML6 0以上地震为研究对象 ,从地震的空间分布入手 ,来研究强震的发生位置与活动断裂带的关系。结果表明 :(1)强震往往发生在地震带发生明显拐折或相互交汇的部位。 (2 )断裂带对于强震的位置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3)强震前 1~ 5年内主震所在地震带上b值普遍有高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山东及其近海小震群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山东及其近海30多年来发生的39次小震群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分析。结果表明:这39次小震群大多分布在断裂带上,发生在2条(或2条以上)断裂交汇部位的占67%,这些容易发生小震群的断层大多为走滑性质的活动断裂,占到86.5%;其中主余型的占57%,双震型的占32%,多震型的占11%,该区震群活动与外围的中、强地震对应率为56%,其中的较显著小震群与外围的中、强地震对应率为71%。对震群与中强地震的间隔时间和间隔距离,以及与区域地震构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什么是黑匣子飞机的飞行情况千变万化,影响飞行安全的因素更是错综复杂。事故经常发生在短暂的瞬间,当飞行员和乘客遇难的时候,事故的检查工作便会很困难了。要了解事故是怎样发生的,就要了解失事瞬间和失事前的一段时间,飞机的飞行情况、机中设备和机件的工作情况、机上人员情况以及外界发生了什么问题等等,这就需要一种设备来记录这  相似文献   

19.
农业旱灾是制约我国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对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兴和县地处内蒙古高原,旱灾的经常发生使当地居民形成了独特的适应策略。通过研究者先后两次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访谈,采用农业收入多样性分析方法对农户的旱灾恢复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兴和县农户收入来源的多样性程度存在着北部地区低,中、南部地区相对较高的趋势;同时发现气候干旱化使当地居民家庭收入来源萎缩,收入的多样性正在逐渐丧失。同时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帮助当地农民提高家庭收入的多样性,增强其生活系统应对旱灾的稳定性,从而提升其旱灾恢复力水平。研究结果对其他地区农村系统提升应对自然灾害的恢复能力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苏筠  伍国凤  朱莉  周夏  付丽佳 《灾害学》2008,23(2):19-23
研究公众自然灾害知觉中的不安全因素,有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减灾宣教活动、构建社会预防文化。通过问卷方式,调查了北京5所高校大学生的自然灾害知觉现状及特征。统计分析显示,大学生自然灾害知觉中存在不安全心理特性,主要表现在:对自身灾害知识和经验存在过高估计的乐观偏差;在灾害预期中表现出悲观的心理噪声效应;面对自然灾害多数出现消极情绪,其应急行为倾向呈负距平状态;防灾减灾过程中对政府行为依赖性、服从性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普及正确防灾知识、完善心理防御机制、强化能动意识等重塑大学生灾害知觉、调适灾害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