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底浅层气是一种典型的海底地质现象,是诱发海底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它的存在改变了周围地层的岩土物理性质,使上伏土层强度降低,稳定性破坏,压实能力减小。当有外力介入时,气体易发生偏移,海底含气土层会发生明显沉降,上部地层可能出现塌陷,致使海底建筑物倾斜倒塌,严重影响海上工程的施工安全。通过单道地震测量方法,对珠海南部某海域开展浅地层剖面探究,了解区内浅层气地震反射特征及分布情况。区内海底地层剖面上浅层气地震反射特征主要表现为声学空白、声学幕和不规则强反射界面几种。不同的地震反射特征代表着浅层气在地层中不同的富集状态。  相似文献   

2.
近岸海域水环境是海岸带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岸海域的水质状况对海岸带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根据大连市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状况调查材料,评价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现状,指出了近岸海域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治理海域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大连南海域三类疏浚物海洋倾倒区为例,对倾倒区海底地形地貌及浅地层调查技术中的单/多波束测深、侧扫声呐海底探测和声学浅地层剖面调查技术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倾倒使得海底地形发生明显变化,且相比单波束测深,多波束测深更能准确获取海底地形特征,推荐使用;由于倾倒造成微地貌与底质组成变化,侧扫声呐海底探测能明确识别出倾倒物质分布区域;而由于倾倒物质为与该海域沉积物组成差异不大的疏浚物,且近年倾倒量微小,声学浅地层剖面调查无法辨识倾倒物内部的期次分层,在该类倾倒区的监测中意义并不突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海岸带海洋污染调查资料为依据,对粤西近岸海区底质中的汞含量及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汞的含量在0.004~0.158mg/kg之间,平均含量为0.060mg/kg。  相似文献   

5.
受大范围、长时间序列监测数据获取难等因素的制约,海岸带城市化活动对近岸海域叶绿素a(Chl a)浓度整体空间分异影响揭示不足。本文利用奇异谱分析方法对2015年深圳沿岸海域的Chl a浓度日均值序列进行多尺度解析,增加可分析数据的丰富度,进而研究海岸带城市化与Chl a浓度时空分异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标点对应缓冲区内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比、空间分布对近岸海域Chl a浓度有控制作用,且影响程度工业用地>居住地>农业用地。浮标点到海岸带的最近距离越近,Chl a浓度固定波动周期越长和月/周波动幅度越大。工业用地、居住地规模和分布的逐年扩大会缩短Chl a浓度波动周期。  相似文献   

6.
以厦门海岸带湿地为研究目标,收集调查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与厦门海岸带湿地相关的资料和数据,从浅海海域面积的减少,近岸泥沙淤积,底部沉积物改变,红树林的面积减少4个方面,分析厦门海岸带湿地长期变化的状况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厦门海域水质变化、近海底栖生物类型变化、航道淤积、水产养殖问题和珍稀海洋动物生存状况5个方面分析由于海岸带湿地变化对厦门海湾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中石油烃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4~2009年丰水期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调查监测资料,研究了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情况,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石油烃平均含量为176.25mg/kg,沉积物无石油烃污染;沉积物中石油烃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上呈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趋势,陆源输送、水动力条件、细颗粒物质的吸附以及絮凝作用是控制石油烃分布的主要因素;调查海域空间分布尺度上可以划分为4个海域,MDS排序分析以及ANOSIM检验均支持了划分结果;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为近岸最大浑浊带最高,其次为近岸区和泥质区,在远岸区则常年存在一个石油烃含量的低值区.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中石油烃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4~2009年丰水期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调查监测资料,研究了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情况,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石油烃平均含量为176.25mg/kg,沉积物无石油烃污染;沉积物中石油烃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上呈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趋势,陆源输送、水动力条件、细颗粒物质的吸附以及絮凝作用是控制石油烃分布的主要因素;调查海域空间分布尺度上可以划分为4个海域,MDS排序分析以及ANOSIM检验均支持了划分结果;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为近岸最大浑浊带最高,其次为近岸区和泥质区,在远岸区则常年存在一个石油烃含量的低值区.  相似文献   

9.
陈熙  高翊尧  凌玮  柳青  沈茜  安立会  王琛 《环境科学研究》2019,32(12):1959-1965
海洋垃圾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当前环境领域热点问题之一.为揭示我国渤海近岸海域海洋垃圾的赋存特征及其分布规律,于2018年丰水期(8月)在辽东湾河口区海域布设6个长度为5~10 km的调查断面,利用拖网同时采集海面漂浮垃圾与海底垃圾,初步调查辽东湾近岸海域海洋垃圾分布和组成特征,并对海洋垃圾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辽东湾海面漂浮垃圾数量密度为67个/km2,质量密度为741 g/km2;海底垃圾数量密度为19个/km2,质量密度为2 544 g/km2.②在所收集的各类海洋垃圾中,塑料类垃圾数量占比约为50.9%,其中海底塑料类垃圾数量占比(62.1%)明显高于海面漂浮塑料垃圾数量占比(37.5%).③由塑料垃圾形态特征和表面带有的标识判断,辽东湾近岸海域塑料垃圾主要是来源于生活塑料垃圾(84.9%)和渔业垃圾(15.1%).在此基础上,建议加强源头管理以减少塑料垃圾进入海洋,主要包括完善当前海洋垃圾分类方法、加强渔业塑料垃圾回收、提升公民保护海洋环境意识和制定国家海洋塑料垃圾行动计划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2015年8月对宁德海域表层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Eh)的现场调查(119.867°E~120.649°E,26.348°N~26.994°N),分析了该海域表层沉积物Eh的分布特征,并从水团性质、盐度、p H、溶解氧等上覆水体特征参数以及硫化物、有机质、底质类型等沉积物特征因子两大方面探讨了Eh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Eh的变化范围为-162~110 m V,平均值为-89 m V,基本属于弱还原性-还原性环境,空间分布呈近岸高外海低的特征。相较于20世纪80年代福建沿岸Eh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宁德近海表层沉积物Eh明显降低。上覆水体的盐度、DO等参数与Eh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DO与Eh的正相关性极为显著(r=0.729,p0.01),且空间分布特征也较为相似。表层沉积物中硫化物含量高低直接影响Eh值,并表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r=-0.806,p=0.000)。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氧化还原状态发生了明显改变,这种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沉积物中生物的生存活动,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该海域底质环境的监测,在保持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海域环境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1.
许文锋  刘丽华  黄福义  贺琦  张娴 《环境科学》2024,45(7):3903-3910
海岸带及毗连海岛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区域,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活动等人类活动对近岸海域水环境生态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作为一种新污染物,是当前水生态安全研究和公共关注的热点,但是近岸海域水环境ARGs污染研究比较匮乏. 基于厦门市近岸海域地理环境特征,采用高通量定量PCR技术,深入研究了近岸海域水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种类丰度水平和分布格局. 并结合16S rDNA基因扩增子测序方法,探究了水体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组成,深入阐释了近岸海域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因素和赋存变化机制. 结果表明,近岸海域水体环境总共检测出187种抗生素抗性基因,丰度水平高达1.29×1010 copies·L-1,多重耐药类、氨基糖苷类和β内酰胺类是厦门市近岸海域水体环境最主要的3大类抗生素抗性基因,整体上呈现出丰度较高、种类多样以及普遍共存的特点,近岸海域水环境是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的重要热区和储存库;NautellaCandidatusTenacibaculumRubripirellulaWoeseia等22种微生物是相应16种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潜在携带者,可移动遗传元件(MGEs)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对近岸海域水体环境抗性基因变化的综合解释量达到了93.9%,说明微生物群落及其可移动遗传元件是近岸海域水体抗生素抗性基因赋存和演化最重要的驱动力. 以上研究结果说明,厦门市近岸海域水体环境抗生素抗性基因具有潜在的水生态安全及人类健康风险,能够为近岸海域水体环境微生物及ARGs污染控制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2.
海南省近岸海域水生生态污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海南省近海岸带养殖业的发展,大量养殖废水直接排入海洋,近岸海域中水生生物的种类与数量出现变化,近海岸带出现一定程度的污染.选择海南省3个有代表性的地点,通过海水采样和底泥采样,研究距海岸不同距离的海水和底泥中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以研究海南省近岸海域水生生物受养殖业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近年来海南省近岸海域开展的大规模水产养殖,已对近岸海域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影响,导致近岸海洋生物数量增加,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特别是由于养殖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营养成分(如氮、磷等),导致近海岸藻类大量繁殖,从而极易暴发近岸海水赤潮.   相似文献   

13.
近岸海域使用现状为海域管理和填海造地用海审批的重要依据。文章利用ARCGIS工具从数据挖掘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海域使用现状数据的获取过程。以辽宁省近岸海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较为准确地反映了辽宁省近岸海域使用的基本情况,得出以下结论:(1)辽宁省近岸海域使用潜力较大,仍然存在未确权用海现象;(2)辽宁省近岸海域使用以渔业用海为主,用海方式为开放式养殖;(3)辽宁省深海使用规模较大,且以底播养殖为主;(4)辽宁省近岸海域渔业用海集中分布,用海方式由陆地到海洋呈规律性的带状分布;(5)近5 a来辽宁省未确权用海现象明显减少,深海底播养殖用海规模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4.
秋季珠江口外海海域的生态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5年9月(秋季)对珠江口外海海域不同深度水体中的营养盐、溶解氧(DO)和叶绿素a(Chl a)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它们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对珠江口外海海域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研究。调查期间,营养盐、DO和Chl a的浓度和分布情况表明珠江口外海海域的生态环境总体较好,该区域的近岸受一定程度的陆源影响。在垂直分布上,珠江口外海海域水体的温度和盐度层化明显,导致营养盐、DO和Chl a的垂直分布均出现明显的差异。珠江口外海海域浅层水体(约小于50 m)的营养盐由于受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而具有较低的浓度,深层水体(约大于50 m)的营养盐由于受有机物氧化分解的影响而具有较高的浓度。基于营养盐浓度和比值初步判断调查区域的营养盐限制情况,发现珠江口外海海域大部分浅层水体的营养盐可能同时存在氮限制和磷限制。综合分析营养盐、DO和Chl a之间的关系,发现2015年秋季珠江口外海海域的水体整体上处于异化作用占主导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2022年5月现场调查,研究了北黄海辽东半岛东部邻近海域溶解甲烷(CH4)的分布、影响因素及海-气交换通量。结果表明,该海域溶解CH4浓度为3.2~11.2 nmol/L,饱和度为103%~364%,高值区位于鸭绿江口近岸海域,随着河口向海延伸,表层海水溶解CH4浓度逐渐减小,而底层海水溶解CH4浓度升高;鸭绿江冲淡水的输入致使近岸海域溶解CH4浓度显著升高,而沉积物有机质降解使得离岸海域底层海水溶解CH4浓度升高;该海域海-气CH4交换通量为0.7~61.1μmol/(m2·d),是大气CH4的源,近岸海域显著高于离岸海域。鸭绿江冲淡水的输入即使在平水期(5月)已经对邻近海域溶解CH4的影响非常显著,因此,河口等近岸海域海-气CH4交换通量的研究对于评估我国陆架边缘海对大气CH4的贡献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通过2014年5~6月(春末夏初季)和9~10月(秋季)在东海浅陆架区的现场调查,分析该海域DON来源和时空分布特征,结合同步进行的船基受控生物降解培养实验,评价了该海域两个季节DON的生物可利用性。春末夏初季和秋季东海浅陆架区DON为总溶解态氮(TDN)的主要存在形式,在TDN中占比均值分别为57.88%±21.42%和66.09%±19.74%。受陆源输入和黑潮水涌升及浮游生物分泌和微生物降解作用共同影响,表层海水DON春末夏初季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变化特征,高值区与长江冲淡水影响范围基本一致;秋季高值区则位于该海域的东北部和东南部;而受长江冲淡水影响显著的调查海域北部DON浓度高于南部;从水体表层到底层DON浓度及其在TDN中的占比都呈现逐步降低的变化趋势。该海域DON的生物可利用性具有较大时空差异性,具有高生物可利用性的DON(L-DON)含量基本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特征,春末夏初季和秋季受陆源输入影响显著的海域中L-DON在DON中占比分别达到28.3%和23.6%,高于受陆源输入影响小的海域的1.3%和18.9%。  相似文献   

17.
福建近岸海域悬浮泥沙浓度遥感定量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在分析MODIS数据对海洋水体反射光谱特征的基础上,选用合适的探测波段构成悬浮泥沙遥感参数,并根据2003~2004年福建近岸海域海洋监控区内9个站点的海洋水色数据建立悬浮泥沙浓度遥感定量反演模式。利用已建立的模式对2001~2005年福建近岸海域悬浮泥沙浓度进行遥感反演,根据反演结果分析该海域悬浮泥沙浓度的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着重分析闽江口海域的悬浮泥沙运动特点。结果表明:福建近岸海域悬浮泥沙浓度与基于MODIS蓝光(0.438~0.448μm)和绿光(0.545~0.565μm)探测波段数据构成的遥感参数呈指数函数关系,定量反演效果比较理想,反演结果能客观地揭示福建近岸海域悬浮泥沙的浓度分布及其变化特征,为今后对该海域悬浮泥沙运动规律的深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赵仕兰  赵骞  袁秀堂  丁丽 《海洋环境科学》2011,30(6):780-783,788
2009年4月、8月、11月和12月分别对辽东湾北部海域海水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Pb和Cd进行取样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辽东湾北部海域海水中Pb的季节分布特征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Cd含量随季节变化差别不大.Pb和Cd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体为近岸高,离岸低,由近岸向离岸方向递减.辽东湾北部海域水体中Pb...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江苏近岸海域水质不佳,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屡屡发生,富营养化是其潜在原因之一。本文对该海域2019年和2020年春、夏、秋季航次监测的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SRP)、叶绿素a(Chl a)等水质参数进行了空间分析,采用指数评价法量化了该海域的富营养化程度,并基于统计分析研究了该海域的富营养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苏近岸海域DIN浓度和SRP浓度总体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特征,营养盐浓度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降水量和径流量更大的夏季,营养盐浓度和Chl a浓度比春季和秋季更高;丰水年(2020年)相较平水年(2019年),该海域的氮磷比和富营养化程度均更高。因此,陆源输入对江苏近岸海域的富营养化程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加强对入海河流的监测和排污治理是缓解该海域富营养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近岸海域污染与生态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进华 《环境保护》2000,(2):32-32,35
1近岸海域被污染的状况2近岸海域被污染的恶果3近岸海域污染源分析4改善海洋水质 ,重在保护生态环境我国的近岸海域严重受到氮和磷的污染 ,直接导致海水的富营养化。1996年由荷兰、英国等3家国际咨询公司完成的世界银行《杭州湾环境研究项目》 ,对长江口、杭州湾及舟山渔场地区大范围河口海域作了详细调查后得出结论为 ,“研究海域处于氮磷过营养的状况 ,在长江、杭州湾和舟山群岛的所有近岸海域 ,氮、磷浓度均大大超了海水四类标准 ;油类污染呈块状分布 ,浓度超过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和国际上的影响评价临界值。”1997年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