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收集网络文本分析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评价和感受,运用数据挖掘的手段得到游客感知目的地形象的属性与特征,已成为旅游形象研究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携程旅行网(www.ctrip.com)上发表的韶山游记作为样本,使用Rost Content Mining内容挖掘软件得到游客感知的韶山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属性特征,运用内容分析法,建立分析类目。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建立的四个分析类目进行分析,探索游客对韶山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并就游客对韶山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进行归纳和分析,由此,得出互联网传播的游客对韶山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山寨品牌充斥于市场。它们以价格低廉,外形和功能与高端品牌的诉求点相似而赢得了人们的追捧,但同时也暴露了我国企业品牌所面临的尴尬境况。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山寨品牌大行于市场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措施,以期能助山寨品牌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3.
作为传播红色文化的主要话语形式之一,红色旅游宣传和广告话语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基于语言学视角对红色旅游话语的研究尚不多见。选取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评价理论为研究框架,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宣传话语为例,对红色旅游话语中词汇的评价资源进行分析,归纳评价资源分布的整体情况,总结出该类语篇的话语特征和评价策略,并通过考察红色旅游话语中评价资源的实现手段来探讨江西红色文化如何通过话语构建、解读和阐释,以期为红色旅游文化建设以及红色宣传话语撰写提供有益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韩流覆盖亚洲并逐渐蔓延到世界,这充分显示了韩国在文化产业扩张上做出的努力。最近几年,韩流在我国电视媒介的传播风头已经褪去,但借助网络渠道的传播依然盛行。在十几年的时间里,韩流在中国不但赚得盆满钵满,而且其已经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价值观。在韩流的狂热之势蔓延到多个领域的今天,我国自身的文化发展正面临市场抢夺和遭受国外文化稀释的威胁,我国正经受着文化安全的挑战。中国文化安全战略的守与攻需要我们静观其变,找寻恰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快要被遗忘的国货在商品市场中异军突起,带领一批中国制造的商品焕发出了活力。我们熟知的相宜本草卷土重来,带着时代的记忆和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了一系列包装与广告的改革变化,进行了产品创新和品牌推广。在文化作为软实力的当今社会,我们应多加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国货更好地结合的问题。在发展经济同时,挖掘潜在的文化软实力,将其转化为国家的发展利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4P理论出发,分析小米手机品牌在新媒体传播和互联网营销上的创新策略,总结小米手机在提升品牌知名度以及产品营销上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品牌传播模式带来了诸多挑战。企业为了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利用新媒体对自身品牌进行传播尤为重要。而企业要想使品牌传播达到目的,就必须通过整合新媒体的方式来开展品牌传播,以提高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从西部纪录片与少数民族婚约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着眼进行分析,认为西部文化为西部影像传媒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和题材,西部影像传媒也应该立足于反映和传播西部文化,利用纪录片这一有效的影像形式,打造特色、树立品牌,形成一条西部影像传媒快速发展的具有西部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9.
在新媒体时代,以网络文化软实力为代表的城市文化软实力将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新浪微博中有关天津文化软实力的官方微博进行分析,试图探讨微博传播中天津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建构与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国内电视节目中,一些综艺节目过度娱乐化,缺乏人文关怀与品牌创新,面临娱乐至死的窘境。因此,一些电视节目积极应对媒介融合的挑战,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品牌传播创新。本文以电视节目的品牌传播角度为切入点,对国内两档亲子真人秀节目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节目的品牌传播创新问题,并对电视节目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许多城市都意识到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性。城市形象宣传片作为一种城市品牌传播的无形文化资产,成为构建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举措。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成都城市形象宣传片的传播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成都形象宣传片进行了具体的案例阐释。  相似文献   

12.
服饰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具有文化传播功能,本文着眼于苗族服饰文化,借助传播学和符号学理论,解读苗族服饰中的文化符号,探究苗族服饰的文化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传播模拟是基于动力学视角认知网络结构韧性的重要途径,探究网络结构差异与网络传播状态的关系对网络结构韧性提升和国土开发空间优化意义重大。构建最近邻网络、WS小世界网络、BA无标度网络和随机网络四类典型的城市网络模型,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和SIS病毒传播模型,借助于MATLAB和Gephi进行传染病传播模拟,分析四类网络在网络形态、节点规模和度值数量差异下感染数量和感染时间的变化特征,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特征来看,网络的结构差异影响网络传播强度。非规则网络的异质度值分布、高度局部聚类和较短路径长度将扩大感染规模,缩短感染时间。(2)从分解特征来看,规模并非是影响网络传播的核心因素,而"度"才是,高"度"且呈幂律度分布的城市网络是区域和城市抑制消极传播的风险所在。(3)从时空特征来看,异质网络与规则网络存在鲁棒和脆弱的双重特性。应通过网络的平疫"切换"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异质网络在平时的优势和规则网络在疫时的优势。基于此,从区域和城市两个层面提出国土开发空间网络结构韧性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戴璐  白彩全  梁龙武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11):2778-2796
从政策供给和公众需求的双重视角对中国红色旅游发展进行研究,有助于自上而下进行旅游资源的调配优化和自下而上调整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创新。整合2011—2019年有关红色旅游的政务服务文本、微博信息文本和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文本语义分析比较了政策实施和网络关注的差异,从政策空间关联的视角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应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测算红色旅游政策实施对网络关注度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自上而下的红色旅游政策实施与自下而上的网络反馈之间存在差异。(2)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具有显著的地理和政策空间依赖性,政务服务中对传播红色文化目标的重视是网络关注度空间溢出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政策稳定性则与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呈负相关关系,地方政府间不稳定的竞合关系和政策发展环境的低水平稳态是导致公众对红色旅游关注度不及政策预期的可能原因。(3)在地理和政策空间关联作用下,地区公共服务能力呈现出正向溢出效应,而信息化变量表现为负向溢出效应,加强区域联动和信息化融合是红色旅游政策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图像传播的实质是遵循图像传播的规律,把握红色文化传播中的人、场域、内容和红色文化传播规律。在图像时代的语境下,首先要深刻认识红色文化图像传播的缘由,解决为什么传播的问题,增强红色文化图像传播的意识;其次厘清红色文化图像传播的基本内容,解决传播什么的问题,突出红色文化图像传播的重点;最后提出推进红色文化图像传播的具体路径,包括用图像构建红色文化传播的实践场域、用图像开发创造红色文化传播的图本以及用图像建设红色文化传播的话语体系,解决怎么传播的问题,以增强红色文化图像传播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伊斯坦布尔、东京、马德里申办2020年夏季奥运会的宣传片不仅展示了城市形象与综合实力,而且蕴含了人类丰富的精神文明成果,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的载体和媒介,透露出的文化交往互动方式与价值规范,使其超越了作为宣传片的意义。三部申奥片既立足本民族,又以开阔的全球视野在文化混杂与整合中进行着意义构建,成为申办城市乃至一国文化的传播经典。  相似文献   

17.
作为沟通中西的桥梁,CCTV News的新闻类节目已经成为传递中国声音、表达中国观点的重要窗口。本文从传播模式切入,基于对《Dialogue》节目的考察,从传播者、媒介、受众和讯息等维度分析全球传播背景之于CCTV News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现代慈善事业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转型期的社会矛盾使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面临复杂多变的因素,而媒体对慈善事业的传播作用不容忽视。本文试以2013年《大江晚报》为例,探讨其公益慈善新闻的呈现状况,并做简要的内容分析。  相似文献   

19.
如今,中国纪录片的制作技术越来越精湛,纪录片已成为国家对外宣传的重要软实力,这不仅打开了纪录片在世界上的市场,也推进了其国际化的路线。在跨文化传播时代,面对不同的国家与民族,让纪录片所承载的内涵实质被观众所接受,这样才能形成文化上的认同。纪录片的创作不应停留在技术的层面,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文化的诉求。本文以纪录片《对照记》为例,探析在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纪录片的文化认同,以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影视作品。  相似文献   

20.
消费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处于持续的变动和选择中,商业街作为城市商业的缩影和精华,需要根据自身形象特性利用适当的传播媒介,进行包括功能、品牌、文化、声誉等要素的形象传播,将商业街形象传递到目标受众,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高竞争力。本文从商业街形象的解构入手,综合商业街形象的特点和传播理论探讨消费社会中商业街形象传播的方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