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一直以来扮演着关键渠道和重要阵地的角色。思想政治理论课红色基因传承的价值逻辑在于,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提升立德树人实效性;促进红色基因教育与传承,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其问题逻辑表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红色基因传承主体被窄化、传承内容理解片面化、传承方式单一化、传承效果评价被虚化。解决问题的实践逻辑是,扩大传承主体,实现五个传承主体有机协同;把握传承内容,引导五项传承内容侧重融入;优化传承方式,促进三种传承方式相互支撑;实施传承评价,促进四维传承评价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海南五所公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地考察,了解其课程化现状,并从概念认知、课程认知和教育对象认知三个方面对海南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课程化现状进行归纳,并提出从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分析、加强课程认知和对教育对象认知几方面来推动其课程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网络资源在教学上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引起教育学界的重视。本文即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课程为例,探讨了网络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面临重要机遇,也遭遇严峻挑战。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需要从中国革命精神中汲取重要给养。井冈山精神是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的精神给养。新时代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有助于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  相似文献   

5.
针对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生态文明建设教育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缺少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方位认知,情感缺位与知行脱节较为严重。造成高校学生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包括:缺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与认同感、高校对生态文明建设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以及社会不良生态文明行为严重制约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试图从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文明氛围、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知识的挖掘深度、因地制宜地编写生态文明建设思政课教材、加强高校学生生态实践能力、把握新媒体带来的机遇等方面开拓出一条崭新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道路,为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在高校的实施过程中是一个多主体的相互评价的复杂系统。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点思考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包含着洞察新时代特征和世界大势的丰富思想内容。毫无疑问,解决中国自身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难题成为其重要旨归,但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绝非我国所独有,有些甚至是全人类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所以解决中国问题与应对全球性挑战又紧密相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顺应互联互通的世界大势,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价值,为世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破解全球治理难题贡献中国智慧,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拓宽途径,为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提供纽带。  相似文献   

8.
指导思想的核心要义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即思想自身所把握的那个现实基础、思想的内在逻辑、思想的实现路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主要体现在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以人民为中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抓手、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博大情怀所形成的严密的科学体系上;贯彻落实十四条基本方略,遵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为克服党内教条主义思想,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毛泽东同志撰写《矛盾论》哲学著作,成为毛泽东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重点论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运用《矛盾论》中阐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指导党的政治建设具有理论、方法、经验与实践基础。深刻领会《矛盾论》思想精髓为党的政治建设带来的启示,协同推进四个伟大,坚持问题导向,运用辩证思维推进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工程不断前进,避免再走历史弯路,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10.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内涵深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利于巩固和强化当前高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还有利于助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高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宣传力度,创新优化教育过程;强化社会实践,拓展课程教学广度;树立先进典型,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强化指导引领,实现教育全程化;构建引导机制,提升整体协同力。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过程中孕育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思想文化内涵。研究红色文化的理想信念导向功能、思想道德教化功能和爱国情感的激励功能,提出实现其功能的基本路径,即挖掘红色文化新内涵,激发大学生情感共鸣;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渗透力;加强红色文化教育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方法;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持之以恒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3.
同是东部经济发达村庄,同样村集体经济发达,苏南、珠三角及浙江农村的村庄选举秩序却差异较大。研究发现,集体资产管理中的代理人监督问题是东部基层选举秩序差异的关键变量。制度设计上,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中内含代理人监督困境。这给村干部身份预留利益空间,易引发选举竞争。苏南农村的集体资产分配中嵌入了乡镇监督,村干部开支—上级审核,代理人被监控起来,获利空间缺乏,村庄选举竞争不激烈;珠三角农村的集体资产分配中嵌入了村民监督,村干部开支—群众审议,代理人处于监督之中,获利空间透明,村庄选举竞争不激烈;浙江农村的集体资产分配中缺乏监督,村干部开支—村干部审议,代理人缺乏监控,获利空间具备,村庄选举竞争激烈。获利空间是刺激农户主动参与村庄选举的原因。一旦利益减弱,群众选举热情就会下降,基层民主政治就会面临一致性的弱竞争困境。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1):120-122
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根据多年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经验,针对民族地区院校大学生的特殊性,做好民族地区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冲破传统僵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束缚和影响,大胆走包括情感教育在内的各种相对人性化的现代教育路径,这是全面而迅速提高民族地区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正确努力方向,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5.
红色美术文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形象记载,是中国近现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图像史,同时也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政育人的红色基因。红色美术文化凝聚着红色精神,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优质资源。结合高校思政课具体课程教学内容,深入挖掘红色美术文化中的思政元素、提炼红色美术文化中的精神价值、吸取艺术家的人格力量,可以充实和丰富课程教学内容,说明、论证其中的某个基本原理或具体观点,甚至可以起到图像证史的作用。同时,将红色美术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适应了教学审美化的需要,拓展了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学的艺术性和美感,从而达到了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全过程,是加强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和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对高职顶岗实习生的科学化、系统化工作机制以及潜在的需求机制原则和各种评估、激励机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4):105-108
以互联网为中心的网络世界时刻都在影响着大学生,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巨大的挑战。从生活、思想、道德与法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等多方面分析了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的影响,并对网络时代下如何构建合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8.
由于思想政治工作者理论水平偏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的问题给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系列困难,本文力求探索针对性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措施,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设置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强化学生的法律观念与法律意识,从世界观、价值观等角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行为习惯。习近平理论是统一社会思想认知、把握时代发展动态、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理论武器,以习近平理论作为切入点,探讨习近平理论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教育中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对提高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思政教育作为引导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培树和价值观引导的重要课堂,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规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大学思政教育体系中引入环保与生态文明理念的培养,促进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的形成,进而促进整个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学生传输绿色文明健康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地球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