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具有重要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研究发现,农村老人社会参与情况并不乐观:社会对农村老人社会参与需求不重视,农村社区社会参与条件简陋,农村老人社会参与内容单一,农村老人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不强。探讨社会工作服务介入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将有利于农村老年人的积极老龄化。  相似文献   

2.
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质上是人们在面对新的数学问题时,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语言、概念、定理、法则和范例等,通过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将原问题转化为与之相关的自己熟悉的问题去加以解答.结合教学的具体实例,将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常见转化归纳为四类,力求将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具体为:将隐性条件转化为显性条件;将复杂条件转化为简单条件;将抽象条件转化为数学图象;将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建模.  相似文献   

3.
生态政策基本方针的范围是:(1)明确生态政策的含意和基本方向(全球范围内的、国家和地区范围内的);(2)全面研究科学间的生态方法及各个学科发展的相互关系。其中首要的下面将会谈到(在苏经验的基础上)。生态政策—这是保护和使周围自然环境优化、合理利用并恢复自然资源的社会政策。生态政策的概念是在分析社会与自然相互作用诸多问题和人类周围环境必须处在动态平衡的观点上形成的。构成生态政策的因素有社会和国家制定的社会、经  相似文献   

4.
本文参考借鉴日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政策实施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提出构建循环型社会需要不断完善考核体系、将经济与环境相融合的理念转化为落实三个转变的行动以及强化经济与环境同步政策实施力度的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家级新区积极创新环境政策工具,优化政策机制,对于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路子,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但相关创新政策的连续性、权威性和体系性仍存在不足,亟需大力推进环境创新政策体系的建设。建议加强国家级新区环境创新规律研究,增强环境创新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强化科技职能部门在环境创新政策制定中的地位,提高政策权威性和政策协同效率;优化环境创新政策体系结构,强化消化吸收、成果转化和创新动力工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保有相当规模的承包地,如何高效集约利用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利用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在分析省域承包地处置方式差异的基础上,以其社会融入水平为切入点,分析其承包地处置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粮食主产区承包地流转已具一定规模,但撂荒在全国也有相当比例,显性撂荒呈“西南高、东北低”的空间格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承包地处置方式的集聚特征与其流动目的地社会融入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2)社会融入水平的提升会显著降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自耕意愿,易于形成亲朋耕种、流转等承包地处置决策,但是,撂荒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加;(3)地方土地流转政策尚不足以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转移经营权的意愿完全转化为亲朋耕种、流转等行为,依然有较高概率显性或隐性撂荒。针对这些问题,流出地与流动目的地的政策应统筹考虑。一方面提升社会服务水平,降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生计风险;另一方面应积极引导其将承包地流转,避免撂荒造成耕地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以地球环境问题为代表的环境问题日益为国际社会所关注和重视.去年6月举行的有地球环境问题的全球性最高级会议的召开表明了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的关心在不断提高.并且都在积极地研究制订和实施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政策和措施.在这种形势下,以欧美为中心,全世界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民间机构等都在不同的水平上进行了一系列新的尝试,旨在最低限度制止产业活动、产品以及服务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作为具体开展这项工作的指导方针,各国相继提出了所谓“环境管理标准”与“环境监督”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公共池塘资源可持续管理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由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科视角和研究方法各异,使得我们对公共池塘资源管理问题的理解不够系统和全面。论文在综述公共池塘资源和社会-生态系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辨析了公共池塘资源和社会-生态系统的概念;从识别影响公共池塘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变量出发,梳理了社会-生态系统分析框架的演变及其局限性,指出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分析框架为地理学、 生态学、 经济学、 自然资源学、 社会学等学科的交流和融合提供了统一的平台,并为资源管理、 政策分析和案例比较分析等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该框架对现阶段我国资源管理政策的制定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资本"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不同研究者应当从不同角度进行界定,前提是肯定信任、规范和网络这些基本要素,否则将导致概念的泛化,不利于澄清问题。引介国外"社会资本"概念的同时,有必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推进"本土化"过程。教育系统可以视为理性系统,也可以视为自然系统,两种研究同等重要,应当将教育场域作为一个整体目标,从多学科的视角,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毕岑岑  王铁宇  吕永龙 《环境科学》2012,33(12):4422-4427
中国正逐步开展较系统的环境基准研究工作,为制订更加合理有效的环境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以探索环境基准向环境标准在中国转化的适宜机制为目的,将中国的环境基准和标准研究制定现状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对比,总结出发达国家环境基准向环境标准转化的四点共性特征以及中国在相应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由包含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的机构职责模块,涵盖影响因子体系及其作用机理的转化路径模块,以及针对中国环境基准标准现状问题的政策保障模块三大功能的环境基准向环境标准转化机制框架,并具体阐述了各模块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