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因子分析—模糊综合法,探索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变动情况。先构建不同岩层地下水FLAC模型,利用其观测地下水抽采深度对于水压力影响状态,进行物质累计项的计算,构建离散数值模拟框架,研究地下水标定点位压裂区域水压的变动,测算出最终的地层压强值。测定过程中地下水环境会发生改变,压强控制在120~350 kPa之间。数值模拟分析过程中,随着地层深度的增加,地下水环境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地层压强值逐渐增大;反之,地层深度减少,地下水环境地层压强值逐渐减小,对地下水的流动方向以及径流都会发生对应的影响,存在正向的变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气田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气田开采会对地层造成破坏,引起地面下沉甚至诱发地震灾害;钻井液会对土壤、农作物、地下水造成危害;井下作业废液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气田水会对农作物、水生生物、地下水、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含硫的天然气净化过程排出的二氧化硫对树木、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并形成酸雨,对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本文以四川气田及国外油气田为实例对上述危害逐一论述,这些对油气田环境保护工作者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气田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减少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天然气的开发过程中,钻井会造成地层结构、地貌和植被(或农作物)的破坏,采气会使地层压力下降,地层压力平衡状态被打破。西南油气分公司通过生产实践,详细探讨了钻井对环境的影响;天然气开采对地层的影响;气田水对环境的影响;SO2对环境的影响;井下作业废液对环境的影响;降低气田开发对环境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油页岩干馏炼油环境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某油页岩干馏炼油项目为实例,进行了环境空气的定量环境风险评价,包括环境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计算和评价、风险管理等主要内容,提出了环境风险评价的重点,指出了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各自的侧重点,对后果计算的应用和物质风险识别采用的标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意见。  相似文献   

5.
未来地下水资源短缺,特别是由于地面沉降、地表退化、海平面上升等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将对沿海地区的地质环境及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通过对崇明地区地下水资源利用现状以及影响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改善传统的灌溉系统来减少地下水资源的使用、海岸沿线修建人工湖泊防止海水入侵、鼓励农民大面积种植水稻、制定管理措施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总量、进一步加强崇明岛地面沉降动态监测与研究等相应的防范措施。强调控制地下水位的下降,以减轻淡水资源短缺所造成的危害,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最大程度缓解工程实施对当地地下水环境的破坏,文章在综合分析普光气田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现场水质监测工作,选用内梅罗指数法评价区域地下水质量现状。结果表明:普光气田开发建设工程对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小,地下水水质良好。在此基础上,探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地下水环境影响因素,据此提出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以期为研究区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面煤层气开发过程存在废水、废气、噪声等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随着国家鼓励煤层气产业向基地化和规模化发展,受环境影响的地区不断增多,地区环境影响程度加重,同时新工艺技术的发展,使得煤层气开发的环境影响更加复杂化、特殊化,相应的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和政策亟待完善。针对煤层气开发环境影响新变化,提出国家、地方环保部门应制定和完善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和保护措施、煤层气开采企业应严格执行环保相关法规和规范、加强对开采所在区域的环境监测、加大受影响和污染地区的环境修复和治理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页岩气的开发正处于初级阶段,很多生产关键技术尚不成熟,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废压裂液、甲烷漏失、水资源污染等都将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针对页岩气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对开采区域地质情况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先进的钻完井技术,控制压裂液和甲烷的漏失,减少对地层的破坏和水资源的污染;加强对返排废液处理技术的研究力度,优化处理结果;落实针对页岩气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等,规避页岩气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在借鉴国外开采经验的同时,建议研发适合我国页岩气储层特点的开采技术,改进已有工艺,创新技术和理论。  相似文献   

9.
涪陵页岩气田油基钻屑热解技术具有油回收率高、稳定可靠、安全环保的优点,针对其存在能耗高、易结焦、回收油品质量低等工程实际问题,在充分调研现场热馏炉式连续回收处理设备的基础上,自制了热 解模拟试验装置。通过研究单因素对热解效果的影响,优选了油基钻屑热解参数,试验表明:热解终温、停留时间、升温速率、真空度对油基钻屑热解效果均有影响,其中热解温度是影响油基钻屑热解效果的主要因素;其次 正交试验筛选出了油基钻屑热解最佳运行条件,当热解温度为400℃,停留时间为50min,升温速率为30℃/min, 真空度为0.1MPa,试验未发现结焦现象,处理后的油基钻屑残渣含油率为0.29%,满足GB4284—2018《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农用地标准(含油率小于0.30%);热解矿物油测试分析表明热解前后矿物油的组分分布 基本一致,以烷烃类(60%以上)和芳烃类(约占10%)为主,属典型油基钻屑中总石油烃类分布,热解试验并未 破坏基础油组分,回收矿物油的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常规能源不断枯竭,页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因其分布广泛、资源量巨大而受到广泛重视。页岩气在开采中由于钻井过程产生井漏、洗井和压裂过程中压裂废水以及井场污染物下渗等,将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文章应用GMS软件模拟了某页岩气钻采过程污染物在地下水环境中的溶质运移情况,据此提出防控措施,以期为我国页岩气钻采过程中的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的开发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引发了一系列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矿业开发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矿产资源破坏与浪费、土地资源的占压与破坏、废水废渣固体废弃物对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等矿山环境问题突出。因此,研究矿山建设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的过度开采破坏了水资源平衡。为了解抽水及人工回灌行为对地下水流场的变化影响,通过室内实验,测定渗透系数、给水度等水文地质参数,并通过改变抽水量、回灌量进行抽灌实验,记录观测孔水位变化,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模拟抽水和补给状态,分析计算值与观测值的拟合结果和水位变化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拟合效果较好,证明抽水实验所得结论能够反映地下水水位变化规律。抽水强度越大,水位下降越明显;回灌强度增加,水位也从下降趋势变为稳定趋势。  相似文献   

13.
含油污泥资源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含油污泥资源化技术的研究,应该重视多种热源热解技术开发,包括微波热解技术的研究。文章着重对含油污泥热解技术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包括微波热解技术的进展情况。研究得出:热解技术有望在固体废物处置及其资源化、有机质热解作低碳能源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展含油污泥资源化研究,对解决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挑战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热解装置对含油污泥热解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含油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种不同的热解装置(20g格金试验干馏炉,20kg固定床及2 000kg/h神雾无热载体蓄热式旋转床,简称"旋转床"),探讨热解装置的差异对含油污泥热解产物产率和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两种热解装置相比,旋转床中热解气和热解液产率最高,分别为27.34%和37.19%,但与固定床差异不显著,且热解气热值最高(20.08 MJ/m3),旋转床热解液中热解油的轻质组分含量以及热值最高,分别90.75%和48.01MJ/kg。格金装置中热解固体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装置,且固体中灰分含量最低。因此,旋转床用于含油污泥热解处理工艺,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固体残渣的产生,还可获得较高产率和品质的可燃气和热解油,对含油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作为重要的淡水资源,在当今全球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条件下,开展气候变化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研究对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气候变化与地下水之间的关系以及列举了关于气候变化对地下水影响的研究方法,包括环境示踪剂方法、研究地下水及其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指标、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数值模拟技术等;综述了我国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以及国外部分典型区域气候变化对地下水水位、含水量、补给量、排泄量、泉流量、水温、水质、水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成、矿化度等的影响;提出了在气候变化下合理利用和管理地下水资源的若干对策,包括关注气候变化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大力推广抗旱节水技术,减缓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充分利用灌区地下含水层的调蓄作用以及定量化研究气候变化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相似文献   

16.
膜吸收法去除油页岩干馏污水中的氨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膜吸收的方法对经除油剂及膜过滤预处理的某页岩炼油厂油页岩干馏污水中的高浓度氨氮去除进行了现场中试实验。在进水pH值13、温度40℃、脱氮时间120 min时,氨氮去除效率为98.38%;进水pH值11、温度40℃、脱氮时间120 min时,氨氮去除率为93.24%。结果表明:膜吸收法对油页岩干馏污水具有很好的氨氮脱除效果。该方法操作简单,碱投加量较少,氨氮剩余浓度适当并可由后续生化系统去除,工程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17.
页岩气开采所产生的油基钻屑在采用热解法的处理过程中,为探究油基钻屑在回转窑内的温度场分布情况,采用Fluent软件对回转窑进行建模并对油基钻屑在窑内热解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回转速度为0.02rad/s时,内部温度场较为均匀且物料温度较高,适宜油基钻屑的热解,转速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物料的均匀混合与升温速率;物料刚进入窑体内部时,温度有一个急剧攀升至660K的过程,其后温度变化较为平缓。结合模拟结果,选用适中的回转速度可提高油基钻屑热解温度,从而提高热解效果。  相似文献   

18.
原位修复技术可渗透反应墙(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不仅经济有效、节约土地资源,而且对环境干扰小,不占用地面空间,可以实现地下水的持续原位修复,因此,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PRB的结构类型;介绍了PRB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零价铁PRB去除污染物的作用效果及机理;同时也分析了目前PRB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可渗透反应墙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为科学制定地面车辆及设备环境试验方案,提升其环境适应性,系统梳理了地面车辆相关环境条件和试验标准。同时,结合地面车辆及设备寿命周期内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确定了其环境试验项目、试验要求和方法。结合工程实践,对地面车辆及设备的气候类和力学类试验中面临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可有效指导制定各类地面车辆和设备的环境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20.
美国页岩气开采的水环境监管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页岩气开采所使用的核心技术——水力压裂技术不仅消耗大量水资源,而且向地下注入裂解液可能污染地下水。为应对页岩气开发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美国已开展并积累了相对丰富的环境监管经验和技术。文章就美国页岩气开采场地的水环境监管体系、法规、制度及技术等进行探讨和研究,并提出我国在页岩气大规模开采初期的水环境监管思路及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