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了涪陵页岩气田开发初期钻井岩屑采用固化填埋方式处置存在占地面积大且易产生二次污染隐患等问题,因地制宜地探索钻井岩屑的资源化利用。分析了水基岩屑随钻预处理和油基岩屑热脱附技术,结合钻井岩屑的理化性质,开展了水基岩屑脱水后干渣制路基材料、制砖及水泥窑协同处置,油基岩屑灰渣制混凝土、制砖及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探索和实践,基于环境安全、技术稳定可靠、消纳量大的原则,最终形成了涪陵页岩气田钻井岩屑资源化方案:水基岩屑"随钻预处理、水泥窑协同处置",油基岩屑"热脱附、水泥窑协同处置",实现了钻井岩屑的资源化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长庆油田水基钻井废物泥浆池原位处理的历史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泥浆池对周围植被和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泥浆池内玉米、牧草的平均生物量分别比泥浆池外高出15.3%和44.5%,钻井废物提高了土壤的碱性。玉米籽粒及泥浆池内、外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泥浆池对牧草中的重金属含量无明显影响。分析发现钻井废物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可以促进植被生长,且钻井液添加物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使其具有土壤化利用的潜力,为钻井废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水基固废经长时间生物处理后做土壤利用的效果,对6口示范应用井的土壤样品浸出液、土壤重金属、植物中重金属和土壤养分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6口井水基钻井固废经生物处理所形成的土壤中有害重金属指标均不超过GB 15618—2018(其他,pH>7.5,风险筛选值)和HJ/T 332—2006限值要求。土壤浸出液中的无机及重金属离子等指标均低于GB 5084—2005(旱作)要求,除铁和个别点的总氮和总磷超标外,其他指标均不超过GB 3838—2002的Ⅴ类标准。土壤栽种植物中重金属含量较土壤中无明显增加,无重金属生物富集发生,除汞元素有轻微超标外,其他指标都符合GB 2762—2012中蔬菜及制品标准。土壤的养分相对较差,可以补充土壤营养物质以满足特定植物栽种的需求。水基钻井固废通过微生物处理资源化土壤利用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是一种可行的资源化处置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避免或减小水基钻井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苏里格气田本着"建一个气田,留一片绿色"的理念,对液相循环利用,固相外委处置,同时进一步探索钻井岩屑减量和资源化利用途径。文章通过对钻井岩屑成分分析,对泥浆池土壤和植被进行环境调研,进一步探讨钻井废物在苏里格气田的处置及资源化利用,介绍了2015年之前固化法的应用情况,2015年之后实施钻井液不落地技术的应用情况。提出优化钻井液体系,强化现场处置及监管力度,进一步实现源头控制及循环利用。同时,结合国内外钻井废物处置、再利用现状,积极探索钻井固废铺垫井场、铺垫油区道路等资源化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目前水基钻井固废均送当地制砖厂处置利用存在的处置费用高、潜在 安全环保风险大的问题,在简要分析西南油气田水基钻井固废的产生量、来源、特性、组成性质等基础上,提出了依据不同水基钻井液体系对钻井固废进行分类的方法,并重点论述了气体水基钻井固废、聚合物钻井液体系 固废、磺化钻井液体系固废3种水基钻井液体系所产生固废的污染物性质,相应的资源化处置利用方法第1优选分别为:直接/生物处理土壤利用、生物处理土壤利用、制烧结砖/生物处理土壤利用等,提出了相关结论建议,对油气勘探钻井环保决策管理和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结合钻井固废资源化利用和处理处置以及废水、浸出液处理的相关技术标准,对钻井固废不同资源化利用途径的工艺技术、产品指标、产品应用场所和环境要求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钻井固废用作路基填料、制烧结砖、水泥窑协同处置和免烧砖等资源化处理方式的工艺技术要求、利用现状,并对4种处理方式优缺点进行比较。提出资源化利用应以钻井固废的主要成分和有害成分为基础,因地制宜,确定经济、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命周期分析的电解铝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生命周期评价对电解铝生产过程进行了全面分析,结合清洁生产的内涵和电解铝生产工艺的系统边界图,从炭素阳极、电解制铝、铝加工和烟气净化等四个子模块出发,把电解铝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五项一级指标,即管理与工艺设备指标、资源消耗指标、产品指标、环境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一级指标又分解为13项二级指标和 28项三级指标。  相似文献   

8.
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对全过程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价的方法,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对雨水收集处理方法进行评估分析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要求,对3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技术展开了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表明,绿色屋顶原材料最为环保,污染物排放最小;雨水花园产生的综合环境影响最小,水体污染物减排效应最为显著,环保优势较为明显;透水路面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负荷,应考虑环保材料、改进工艺等手段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雨水收集系统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瑶  米锋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4):443-446,477
园林绿化废弃物是城市固体废弃物的重要构成。为了进一步优化当前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引起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重视,借助统计分析理论构建贡献度指数公式,结合生命周期评价等方法围绕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资源、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贡献度展开量化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2004—2013年的贡献度指数持续增长,对减轻北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压力的能力逐年增强,且在改善环境方面的贡献占比超过2/3;对缓解酸化、全球变暖、光化学污染和富营养化有积极作用,在节约稀缺资源如土地空间和能源资源方面的贡献次之,约1/3;在经济方面的贡献最小,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投资压力减负。  相似文献   

10.
多晶硅片制造是光伏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能耗及环境影响较大的环节之一.以四川某硅片企业一期(国内普遍水平)和二期(国内较先进水平)的实际生产数据为例,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分类、特征化、量化处理方法,定量计算单位多晶硅片生产的环境影响,计算结果显示:国内较先进水平比普遍水平提高了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减少了污染物的环境排放,尤其表现在粉尘排放量、酸化潜值、全球变暖值和臭氧消耗潜值方面;并提出国内多晶硅片企业节能减排方法技术方法为利用清洁能源,提高循环水利用率,改进铸锭工艺,增大晶锭中晶粒的尺寸,改用环境污染物排放较少的硅片清洗原料.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生命周期评价(LCA)的方法,对上海市某区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4个不同可选处理方案的温室气体(GHG)排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前该区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的GHG排放总量为776.42 t CO2eq.,其中填埋、焚烧和堆肥分别占33%、39%和20%,其他处理单元仅占8%。通过4个可选方案的对比表明,采取垃圾分类收...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命周期的产品碳足迹评价与核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其产品进行碳足迹评价,评价方法主要采用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提供的碳计量方程,如GHG Protocol、ISO14064、PAS 2050、TS Q 0010等。在介绍相关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产品碳足迹的评价步骤,最后利用河北盛华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PVC产品为例,给出了基于生命周期的B2B模式的产品碳足迹评价的案例。为企业及相关机构开展碳足迹评价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齐重阳  孙辉 《四川环境》2011,30(1):106-110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是生命周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的特征化过程是实现定量评价的关键步骤。酸化(Acidification)是生命周期影响评价(LCIA)中最为普遍的影响类型之一,指由酸性气体排放引起生态环境破坏以及人体健康的损害。欧洲、北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生命周期影响评价体系,本文分析了这些地区存在的酸化模型方法,对建立中国的生命周期评价数据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风电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力量之一.以广西省某风力发电项目为案例,同时结合风力发电系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模型和各阶段实际过程,对各个阶段碳排放源进行系统、全面的识别并进行分析和计算.根据风电系统的碳排放总量、风力发电上网电量的分析,对风力发电系统的低碳效益进行客观评价,得出风电系统实现碳中和所需的时间周期,从...  相似文献   

15.
食物生产不仅依赖水资源,同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这种资源环境影响存在于食物系统整个产业链。为促进食物系统节水降碳,本文构建了包含5大类共23种具体食物部门的混合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对各类食物系统的完全水资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核算与比较。结果表明:(1)不同食物的水资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差异明显,动物性食物的平均水资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分别为植物性食物的1.9~15.0倍和1.9~2.7倍;(2)食物系统直接和间接水资源消耗占比较为接近,但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源自上游产业链的间接排放,占比高达80.9%;(3)食物系统间接水资源消耗主要来自农业部门,而间接碳排放主要来自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基础化工原料制造业、非金属矿产品行业和交通运输业;(4)从营养元素供给看,动物性食物提供蛋白质和脂肪的资源环境影响高于植物性食物,蔬菜和主食分别在提供维生素C和碳水化合物上具有最小的环境成本。基于本文结果,食物系统节水应主要提高生产环节用水效率,而降碳则主要依靠上游产业减排,特别是发电和化肥生产等行业的协同节水减碳潜力。同时,本文结果也可为未来基于环境影响制定膳食指南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以安徽省泗县开发区为例,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和可持续发展状况4个方面构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技术、特尔斐法,选择评价模型确定权重后对泗县开发区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泗县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结果显示,泗县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为中等集约利用,土地利用状况和用地效益度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基于反映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汤淏  王腊春 《四川环境》2010,29(1):75-79
文章将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有机结合,建立了南京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并通过熵权法确定权重,对南京市水资源可持续的利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7年南京市水资源利用综合指数(ISU)水平良好,总体呈上升趋势,涨幅相对缓慢,仍有较大潜力;在2000~2002年和2006~2007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两次呈现小幅的下降趋势,可见南京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较为不稳定,易受多重因素影响。分系统对比分析得出:科技与教育、人群健康、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贡献率较高,但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稍显不足,特别是生态环境方面贡献率最低,需进一步加大上述薄弱方面的投入与管理。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技术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引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其评价指标,并对滨淮县某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可把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效益转化为简单易懂的货币形式,可对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生态效益进行定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19.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观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观层次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是以城市功能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各功能区的评价单元,对城市土地的投入产出效益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的过程。从土地利用、土地投入、土地产出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借助BP神经网络模型从中观层次对淮安市清河区城市土地进行集约利用评价。结果显示,清河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较高,仍需加强土地的投入产出效益。研究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较客观的评价方法,中观评价则能更详细地了解城市内部各个区域的土地利用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根据突变级数法基本原理,对武汉市2002-2011年农地利用绩效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利用障碍度模型找出影响其绩效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武汉市农地利用绩效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带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经济绩效是影响农地利用绩效的最主要障碍因素;从单项指标来看,随着生态理念的不断深化,未来农地利用程度及资源安全将对农地利用绩效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