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将含油污泥再利用与注水井调剖有机结合,将含油污泥添加一定的悬浮剂、分散剂,形成活性调剖体系,适用0.20%~0.30%的SDBS乳化剂,0.05%~0.1%的悬浮剂,30%的含油污泥加量,室内岩心封堵效率大于96.0%以上,适合在用注水井调剖,封堵裂缝大孔道,扩大注水波及体积,经过现场验证,技术经济可行。含油污泥调剖回注油层能较好地解决含油污泥的利用问题,减少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
针对含油污泥颗粒的特征,探索含油污泥颗粒堵剂在油藏孔隙中的运移规律,可用于注水井调剖,封堵水流通道,扩大注水波及体积,实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物理模拟压裂裂缝实验结果表明,颗粒堵剂在运移过程中提高注入压力能够突破孔道向深部运动。选用不同粒径的石英砂填制人造岩心,渗透率级别300~500μm2,注入过程中注入压力先平稳上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突然下降,含油污泥在外力的推动下,逐步向地层深部运动,随着注入量的增加,含油污泥颗粒在地层孔隙中堆积,阻力增加,注入压力增加,这种现象说明含油污泥颗粒堵剂在孔隙中具有较好的运移性能,能够进入地层深部,实现深部封堵的目的。开展含油污泥与凝胶体系对比实验,含油污泥颗粒堵剂与常规应用调剖体系(0.2%聚合物+0.2%酚醛树脂交联剂)相比具有优势,颗粒堵剂的注入压力、提高采收率幅度优于凝胶体系,含油污泥堵剂注入压力达1.32 MPa,采收率达到50.9%,封堵强度对比提高了0.42 MPa(凝胶压力0.9 MPa,含油污泥堵剂压力1.32 MPa)。含油污泥颗粒堵剂在裂缝性油藏具有较好的注入性能,在油藏中能够实现深部运移,进入地层深部实现油...  相似文献   

3.
含油污泥回注技术开辟环保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含油污泥的处理或再生利用,已成为国内外各油田亟待解决的难题。利用含油污泥产于地层、与油层有良好配伍性的有利因素,对其进行化学处理,使之成为含油污泥调剖剂进行回注,用于高渗透注水井调剖。室内试验表明,含油污泥调剖剂能够进入油层深部,起到较好深部调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含油污泥调剖技术在陇东油田悦29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长庆陇东油田悦29区注水平面矛盾突出的特点,优选了含油污泥调剖技术。详细介绍了调剖体系的配制,调剖体系性能测试表明其相关性能指标满足要求。进行了驱替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其封堵作用可以维持较长时间,通过对不同注水井组进行现场应用,显示该技术能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可以满足油藏深部封堵大孔道的技术要求,有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5.
河南油田含油污泥调剖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河南油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外排后造成土壤板结和碱化,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此,利用化学剂对含油污泥进行处理,使其变成活性稠化的调剖剂。处理后的含油污泥作为调剖剂须达到的技术指标为:含油污泥粘度低(≤0.3Pa·s),可泵性好;加入悬浮剂后含油污泥的悬浮性能好,沉降时间超过3h。在该油田3口注水井进行了调剖试验,处理含油污泥5309m3。截止2003年1月底,累计增油796.5t,投入产出比为1∶3.6,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陇东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陇东油田含油污泥及其处理现状,重点介绍了陇东油田在含油污泥处理技术上的探索与实践。一种方法是将含油污泥经过化学剂处理后作为调剖剂用于注水井调剖,达到了增油降水效果。另一种方法是对大量的含油污泥采取规模化的焚烧集中处理,最终达到含油污泥的规范、合理处置。  相似文献   

7.
含油污泥不同调剖方式可行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采油厂在原油脱水和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处理难题,选取两种有代表性的样品A含油污泥、B油土开展含油污泥不同调剖方式可行性研究。以含油污泥为原料,考察了其在水中、聚合物HPAM中的分散性,进行了室内悬浮性能评定实验,得出两种样品形成悬浮体系的最佳配比;同时对两种样品进行了成胶实验。发现热处理后的B油土在HPAM中的分散性优于A含油污泥。A含油污泥可以采用HPAM携带直接注入的回注方式;B油土采用合适交联剂,成胶后可以均匀分散在凝胶体系中,可用于注水井调剖。  相似文献   

8.
油田含油污泥深度调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油田联合站中含油污泥处理难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含油污泥开展深度调剖技术,通过对含油污泥组分和颗粒粒径分布测试分析,研制出合适的含油污泥深度调剖剂,室内评价结果表明:该调剖剂抗剪切能力强,热稳定性好,适用于80℃以下油藏,可提高驱油效率31.8%,不仅提高了注水开发效果,而且为解决油田含油污泥污染环境问题提供了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稠油开发为主的曙光油田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后,随着含水率升高,集输和水处理系统中含油污泥产出量增大,稠油含油污泥处理困难、成本高。针对该问题,结合稠油蒸汽吞吐中动用不均、汽窜等开发矛盾,在含油污泥组分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封堵机理研究,以含油污泥为主要原料研制含油污泥调剖系列堵剂,配套设计段塞组合、施工工艺、地面流程及专用设备,用于稠油热采井的调剖封窜。实际应用表明,该技术可有效动用中低渗透层、缓解汽窜,在改善开发效果的同时实现含油污泥的绿色资源化利用,节约含油污泥处理成本,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从工艺成熟性和处理程度方面简述了化学热洗技术、热分解技术、焚烧处理技术、溶剂萃取技术、含油污泥调剖技术处理含油污泥的现状,并对几种工艺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的指标、处理流程工艺的优化、无害化处理的效果。通过分析含油污泥组成及粒径,进行了含油污泥复合堵剂性能试验及含油污泥冻胶体系性能试验,对含油污泥堵剂性能进行室内评价,并进行调剖现场试验,分析了措施效果,评价了经济效益情况,为油田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国内含油污泥泥质利用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含油污泥处理技术是近年来石油工业环境保护的研究重点。文章从含油污泥中泥质部分利用的角度对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技术进行了总结。含油污泥泥质可以用来生产调剖剂、建筑材料、燃料、吸附材料和橡胶填料剂,其中生产调剖剂技术已在许多油田得到应用。但各项技术仍不够理想,有待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2.
含油污泥深度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庆油田通过含油污泥深度调剖剂的室内配方研究,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得出最佳含油污泥调剖剂配方,并选择杏10-1-W472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应用结果为:深度调剖后2个月,周围连通油井开始见效,平均日增液27m3,日增油1.6t,综合含水率下降0.5%,平均流压上升0.93MPa,说明低出液、低含水部位的出液比例得到了大幅提高,实现了对这部分剩余油的挖潜目标。该实验表明:含油污泥经过处理后复配成调剖剂,回注到地下,既可提高采收率,又可解决长期以来含油污泥外排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含油污泥的热解处理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文章对油田和炼油含油污泥进行了热解处理室内实验,测定了回收油气组成、热解残渣含碳量和Al2O3含量,开展了热解残渣对沥青的吸附性能和再生处理的絮凝性能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含油污泥热解处理具有较好的油气回收和残渣再生利用价值,可实现污泥“零排放”,具有显著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污泥热解的产油率一般可达10%以上,废白土可达20%~30%,油回收率高;污水处理污泥热解残渣的Al2O3含量可达20%以上,有较高的铝含量,初步再生评价对污水有较好的絮凝作用,可再生循环利用;废白土热解残渣的吸附性能与活性白土相当,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4.
含油污泥深度调堵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含油污泥调堵技术是将废弃的含油污泥配制成调堵剂,对低压井进行调堵,既可废物利用,又可对低压井进行治理。对配制工艺在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庆油田两口井的含油污泥进行了调堵试验,完成了设计注入量。对调堵剂的配方、配制技术、注入量及注入工艺进行了一系列的现场实践检验。结果表明,含油污泥深度调堵技术不仅能改善注入井吸水剖面,而且为解决油田废弃油泥的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国内外油田含油污泥处理和综合利用的调研,确定了黑龙江省油田含油污泥的处理和综合利用途径主要有填埋处理、农用、垫井场和通井路、公路路基土方。DB23/T 1413-2010《油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标准》最终将油田含油污泥中的石油类等11项指标,作为油田含油污泥用于垫井场和通井路或农用综合利用的污染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6.
针对采用"筛选流化—热化学清洗—离心脱水"处理工艺建设的含油污泥处理处置工程,分别调研了A油田、B油田以及C油田含油污泥处理站采用此技术处理含油污泥的现状、效果,指出了该工艺在不同油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总结了原因;提出开发高效、自动化程度高的预处理筛选设备;依托已建含油污泥处理站配套后续电化学、生物或者热解等深度处理技术,实现已建站高效、稳定、达标处理的同时,满足国家日益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以含油量为21.2%的江汉油田采油厂含油污泥为样品,采用热化学预处理、浮选分离技术处理含油污泥。通过筛选、复配,确定一种清洗效率高、环境友好的含油污泥清洗剂组合,烷基糖苷(APG-0810)、聚乙二醇(PEG-4000)、Na2SiO3之比为1:3:6(质量比)。最优清洗条件为清洗液浓度为0.01g/mL、热洗温度70℃、热洗时间20min、pH值为9、固液比为1:6、浮选搅拌速度1000r/min、浮选充气量为0.2L/min、浮选时间15min,经过3次清洗,含油污泥除油率达到93.40%,含油污泥残油含量降为1.74%,达到 HJ 607—2011《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要求。含油污泥清洗前后的原油红外光谱检测表明原油的主要成分没 有改变,处理后得到的原油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含油污泥是石油开采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含油量高、脱水难、水溶性小的固体废物。文章主要介绍了国内物化技术处理含油污泥研究的现状及进展,包括洗脱、萃取、调质分离、热洗、调剖等。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需要在微波、超声波和调剖剂上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针对压裂返排液的特点,以聚丙烯酰胺为主剂,引入糠醛合成糠醛树脂交联剂,加入杀菌剂,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弱凝胶体系,用于注水井调驱。考察了该压裂返排液弱凝胶体系性能:室内研究确定最佳的弱凝胶体系配方,进行了热稳定性及耐盐稳定性评价。进行了压裂返排液弱凝胶体系岩心封堵性能评价,凝胶体系在30~80℃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岩心封堵率大于80%,突破压力达到2.7 MPa,压裂返排液弱凝胶体系对储层具有较好的封堵性能。现场应用10井次,应用压裂返排液配置弱凝胶体系3.5万m~3,投入产出比1:1.25,压裂返排液重复利用,取得较好的环保效益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陆梁油田为解决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通过对陆梁油田含油污泥进行热化学水洗实验,结合油田自身特点,在不影响注水水质的前提下,总结出一种新型复合水洗剂。1%新型复合类药剂同1%稀释剂配合使用,处理后含油污泥中油含量小于2%,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含油污泥中原油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