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含油污泥热解残渣吸附性能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含油污泥热解残渣的处理和应用是石油石化企业生产领域急需解决的难题。以含油污泥热解残渣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对热解残渣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探讨。通过能谱分析可知,热解残渣由碳和无机元素组成,碳元素含量达36.92%;通过SEM电镜扫描、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等吸附性质表征研究,含油污泥热解残渣吸附性能优良,对含油污水中的石油类和COD有较好的去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含油污泥热解残渣可作为一种吸附材料,这项研究为含油污泥热解残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年来含油污泥绿色环保、高效经济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研究热点及未来发展态势,可为今后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研究提供科学支撑。文章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运用CiteSpace软件,以中国知网作为目标数据库,通过发文数量、发文机构、发文学者、关键词共现、聚类及时间线图谱分析,梳理了国内含油污泥处理的研究现状及演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含油污泥处理研究领域的关注热度处于稳定上升期,研究热点分别为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热解、焚烧、脱水及调剖,结合聚类分析及时间线图谱分析,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将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处理后尾渣铺垫井场及路基、制作建材、作为燃料、填埋场封场等利用方式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含油污泥资源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含油污泥资源化技术的研究,应该重视多种热源热解技术开发,包括微波热解技术的研究。文章着重对含油污泥热解技术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包括微波热解技术的进展情况。研究得出:热解技术有望在固体废物处置及其资源化、有机质热解作低碳能源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展含油污泥资源化研究,对解决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挑战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热解装置对含油污泥热解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含油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种不同的热解装置(20g格金试验干馏炉,20kg固定床及2 000kg/h神雾无热载体蓄热式旋转床,简称"旋转床"),探讨热解装置的差异对含油污泥热解产物产率和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两种热解装置相比,旋转床中热解气和热解液产率最高,分别为27.34%和37.19%,但与固定床差异不显著,且热解气热值最高(20.08 MJ/m3),旋转床热解液中热解油的轻质组分含量以及热值最高,分别90.75%和48.01MJ/kg。格金装置中热解固体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装置,且固体中灰分含量最低。因此,旋转床用于含油污泥热解处理工艺,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固体残渣的产生,还可获得较高产率和品质的可燃气和热解油,对含油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含油污泥热解技术及热解实验方法,提出热解产生的残渣进行适当处理可成为具有吸附性的材料。进行了含油污泥热解正交实验,得出影响最大的因素分别是热解温度、热解时间、升温速率,并得出最佳的热解温度、热解时间、升温速率等。分析了含油污泥热解的机理,探讨了热解含油污泥制备吸附材料的活化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所制备吸附材料的脱硫性和除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针对含油污泥热解处理后的热解残渣仍属危险废物,其处理处置已成为制约含油污泥热解技术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对含油污泥热解残渣的应用进行研究总结。将几种用作绿植化的污泥与含油污泥热解残渣的组成、性质等进行分析对比,发现其性质组成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其他污泥的绿植化方法对含油污泥热解残渣的绿植化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通过向含油污泥热解残渣中添加城市污泥或有机质及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同时选择耐盐碱的超富集植物对含油污泥热解残渣进行绿植化处理。绿植化技术具有处理量大、应用范围广、二次污染小等特点,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国内含油污泥泥质利用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含油污泥处理技术是近年来石油工业环境保护的研究重点。文章从含油污泥中泥质部分利用的角度对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技术进行了总结。含油污泥泥质可以用来生产调剖剂、建筑材料、燃料、吸附材料和橡胶填料剂,其中生产调剖剂技术已在许多油田得到应用。但各项技术仍不够理想,有待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8.
针对含油污泥危害性大、难处理的环保难题,以实现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为目标,开展了含油污泥热解实验研究,优化了热解工艺,并对热解产物进行了分析。在催化剂加量1.2%、热解温度为420℃、停留时间3.0 h、加热速率12℃/min、N2流速为90 mL/min条件下对含油污泥进行热解,结果表明:热解油回收率 可达72.35%;热解回收油品质有较大的改善,产生的不凝气体组分可用于燃烧供热,热解残渣热值较高,可制成燃料重复利用,实现了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9.
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含油污泥是油田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通过对含油污泥的组成及潜在能量的分析,研究了一种新型含油污泥处理剂,该剂能达到“一剂多效”,它既能迅速使含油污泥破乳、絮凝,使油包水中的水游离出来易于干燥,又能使脱去水后的泥渣彼此不粘连、不结块,还可使干燥后的泥渣易于燃烧且有较高的热值。该技术在充分利用其热能的基础上实现了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又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0.
新疆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新疆油田在借鉴并结合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新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开展了含油污泥处理的技术研究应用。通过研究分析新疆油田含油污泥特点,针对新疆油田区域地理气候特征,结合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新进展,先后开展了热洗法、"回转炉"热解处理工艺、萃取+生物处理法、多级热洗+助溶剂等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探寻出高效且实用性强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塔河油田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置而开展实验,以热解残渣的矿物油值为依据对热解过程进行评价,同时考察了热解工艺的油品回收问题,对比分析了回收油和原油的物化性质,确定了塔河油田含油污泥热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热解温度500℃,热解时间30 min,此时残渣中矿物油最低值1 764.89 mg/kg,油品回收率62.3%,回收油品质显著改善,热解残渣矿物油含量符合GB 4284—84《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吉林扶余油田含油污泥进行图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含油污泥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含油污泥脱油率与液固比、温度、搅拌时间和破乳剂的浓度有关。实验结果表明:当液固比为1:1,破乳剂SP加量为20 mg/L,在温度50℃下搅拌5 min,处理后含油污泥脱油率可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稠油污泥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油开采和加工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泥,其成分复杂、稳定性高、处理难度大,已成为影响石油生产的主要污染因素,因此寻找出合理的含油污泥资源化处理技术十分必要。文章综述了稠油污泥的处理方法和不同油田针对其污泥采用的工艺流程,着重介绍了热解处理的原理和试验方法,并且对含油污泥处理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辽河油田含油污泥主要为稠油污泥,原油重质化严重、油水密度差小、泥质微细化,处理难度大。针对现有油泥处理设备老化、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下降的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现场实验研究,主要有化学水洗、热解焚烧、生物降解、固相土壤修复、非蒸发干燥技术等。通过对实验的总结,针对实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行清洁化生产、实施分类储存、多工艺结合、使用绿色环境友好型材料、残渣资源化利用等处理处置思路。  相似文献   

15.
含油污泥特性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含油污泥的性质决定其处理工艺及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的方式。通过对某油田原油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含油污泥的理化性质及成分进行检测分析,探讨含油污泥的含油率、含水率、挥发固体、灰分、硫含量、pH值的测定方法,并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含油污泥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为下一步含油污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提供技术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含油污泥的热解处理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文章对油田和炼油含油污泥进行了热解处理室内实验,测定了回收油气组成、热解残渣含碳量和Al2O3含量,开展了热解残渣对沥青的吸附性能和再生处理的絮凝性能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含油污泥热解处理具有较好的油气回收和残渣再生利用价值,可实现污泥“零排放”,具有显著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污泥热解的产油率一般可达10%以上,废白土可达20%~30%,油回收率高;污水处理污泥热解残渣的Al2O3含量可达20%以上,有较高的铝含量,初步再生评价对污水有较好的絮凝作用,可再生循环利用;废白土热解残渣的吸附性能与活性白土相当,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7.
以北方某油田湿地芦苇与油田某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对象,利用同步热分析仪及静态热解炉研究油田含油污泥及含油污泥-芦苇混合物的热解特性,将静态热解过程数据与同步热分析TG(热重分析)、DTG(微分热重分析)、DSC(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曲线结合,计算了终止温度、产物量等。结果表明:不同含油污泥样品其产物生成率差别不大,热解TG、DTG和DSC曲线有较大差别,添加一定比例的芦苇可以使含油污泥热解过程变得匀速缓和,5%(质量比)的芦苇添加量可以使热解残渣恒重温度降低约25℃。混掺芦苇的样品残渣呈分散颗粒状,无聚结现象,对热解结焦将产生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含油污泥热解工艺技术方案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文章以辽河油田欢三联合站稠油污水处理系统压滤脱水污泥及沉降罐清罐污泥为处理对象,根据含油污泥热解处理的技术原理,通过对物料输送系统、热解反应系统、剩余固体排出系统和馏分冷凝分离系统等主要工艺单元的技术比选,提出了"柱塞泵管道密闭输送、多燃烧器回转炉热解、高温馏分管式换热器冷凝、不凝气罗茨风机引送和湿式排渣"的含油污泥热解处理工艺技术方案。同时,文章还对污泥热解处理运行的能耗与费用做了简要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9.
含油污泥生物稳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法处理含油污泥,已经成为国内外石油化行业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含油污泥的来源、生物稳定化原理,介绍了生物稳定的主要研究技术和应用进展,指出利用生物方法对含油污泥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可资源化利用、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是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处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以稠油开发为主的曙光油田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后,随着含水率升高,集输和水处理系统中含油污泥产出量增大,稠油含油污泥处理困难、成本高。针对该问题,结合稠油蒸汽吞吐中动用不均、汽窜等开发矛盾,在含油污泥组分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封堵机理研究,以含油污泥为主要原料研制含油污泥调剖系列堵剂,配套设计段塞组合、施工工艺、地面流程及专用设备,用于稠油热采井的调剖封窜。实际应用表明,该技术可有效动用中低渗透层、缓解汽窜,在改善开发效果的同时实现含油污泥的绿色资源化利用,节约含油污泥处理成本,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