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潍坊市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浓度特征及其来源,于2014年对环境空气中颗粒物进行采样,分析了不同粒径颗粒物上的重金属(Fe、Cd、Cr、Cu、Pb、Mn、As、Ni、Zn)含量。结果显示,可吸入颗粒物(PM_(10))、细颗粒物(PM_(25))中主要重金属为Fe、Zn、Pb、Cu、Mn。重金属Pb、Cd、Zn和Cu主要富集在PM_(25)上。重金属浓度一般表现为冬季最高,这可能是人为污染和气候共同作用造成的。通过富集因子和主因子分析,PM_(25)中Cu、Zn、Pb和Cd是人为源贡献的,冶金、电镀和燃煤是主要人为源。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期间,南充市城区空气质量于2014年之后有所改善,2015年达标率为74.37%,同比上年上升7.61个百分点;城区酸雨污染状况不断改善,酸雨频率和酸度逐年下降。城区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_(2.5)),根据污染源排放情况,结合2016年3~4月细颗粒物(PM_(2.5))源解析结果,PM_(2.5)的来源主要为机动车尾气、二次无机源、燃煤、工业工艺源、扬尘、生物质燃烧等,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和VOCs排放应为今后首要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3.
采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成都市春季大气PM中的25种无机元素进行测定,对其富集因子及来源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成都市春季大气颗粒物中Si的浓度最高为13.22,其次是Ca浓度为11.93。从富集因子值得出Ca明显富集,人为污染较显著,Br、Se、As、Fe、Ti、K、Mg、Na这八种元素部分富集,主要来源为燃煤和汽车尾气等人为源。  相似文献   

4.
解析宝鸡市区大气降尘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评价7个元素的浓度含量,为宝鸡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样品中所含有的Pb、Zn、Cu、Cd、Cr、Ni和Fe七种重金属元素采用相关性与富集因子分析法进行了研究分析。分析表明,Pb与Cd相关性明显,Cr和Ni主要来源于土壤颗粒,Pb、Zn和Cu可能叠加了人为污染,Cd元素局部污染严重。由数据对照分析可知,宝鸡市区整个大气环境质量有明显的提高,Pb、Zn和Cu元素在市区中部和西部均有明显的降低,而东部新增点位相对污染较重,Cd元素含量较高,应该与该地区工业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5.
于采暖期(2020年12月)和非采暖期(2021年4月)在沈阳市采集大气PM2.5样品,分析其所含重金属的浓度特征、空间分布与来源.结果表明,采暖期重金属浓度依次为Zn>Pb>As>Cu>Cr>Cd>Hg;非采暖期依次为Zn>Pb>Cr>Cu>As>Cd>Hg;采暖期采样点U,S,N的重金属含量普遍较高,非采暖期采样点...  相似文献   

6.
2013—2017年南昌市环境空气PM_(10)、PM_(2.5)浓度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17年,PM_(10)、PM_(2.5)年均浓度分别为76μg/m~3和41μg/m~3。污染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燃煤、工艺过程、扬尘、餐饮油烟等,同时还受区域传输和不利扩散气象条件影响。针对南昌市颗粒物污染现状、原因,提出了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加大工业污染源综合治理力度;严控煤炭消费总量,调整燃煤结构;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效控制扬尘污染;加强科学研究及其能力建设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集沈阳市环境空气不同时期PM_(2.5)样品,测定其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含量,研究采暖期、非采暖期环境空气PM_(2.5)中OC,EC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沈阳市采暖期PM_(2.5)中OC,EC的含量高于非采暖期,而且采暖期OC,EC在PM_(2.5)中所占比重较高;采暖期PM_(2.5)中EC和OC的相关系数R是0.75,非采暖期为0.58;采暖期与非采暖期PM_(2.5)中SOC浓度分别为5.87μg/m3与3.92μg/m3,占OC含量的32.95%与50.05%。沈阳市采暖期OC和EC存在一致或者相似来源,采暖期OC和EC主要来源于柴油和汽油车尾气排放及燃煤排放,而非采暖期主要来自柴油和汽油车尾气排放,非采暖期大气光化学活性较高,二次污染源的贡献增强。  相似文献   

8.
公路隧道中可吸入颗粒物化学组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公路隧道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水平及化学组分特征,笔者于2006年9月1日在交通繁忙的石黄隧道中间及入口处进行了可吸入颗粒物(PM10)同步采样,并对样品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根据PM10质量浓度监测以及样品的元素、OC\EC及离子成分分析结果,对隧道口及隧道中的PM10的污染状况和化学成分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PM10浓度监测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石黄隧道环境空气中PM10质量浓度明显高于隧道外的浓度,隧道内PM10污染比较严重;隧道内PM10的离子浓度明显低于隧道外,而OC、EC浓度则又明显高于隧道外,另外其元素中Ca、Al、Si等浓度也明显高于隧道外,这些化学成分特征显示,隧道内的PM10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及道路扬尘。  相似文献   

9.
大连市环境空气中PM_(2.5)含碳组分浓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9~12月对大连市环境空气中的PM2.5、有机碳和元素碳进行连续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碳约占PM2.5质量的14.0%,元素碳约占6.9%,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总质量约占PM2.5的21%。一半以上的天数有机碳与元素碳比值超过2.0,说明大连存在二次污染。有机碳与元素碳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约为0.93,表明有机碳和元素碳可能有相同的污染来源。较大降水能有效降低PM2.5、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浓度,风速与PM2.5、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浓度呈负相关,雾霾天气时,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浓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以青岛市2001年至2010年大气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监测结果为依据,对青岛市大气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各年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来青岛市大气环境质量处于尚清洁状况,且在不断改善;受工业扬尘和建筑扬尘的影响,青岛市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加之落后的工艺设备等原因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随着青岛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以氮氧化物为特征的机动车尾气的污染日趋明显,因此,冬季采暖燃煤利用、机动车尾气控制及城市扬尘抑制仍是青岛市未来大气污染的治理重点,强化燃煤脱硫技术和改善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青岛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沈阳市环境空气秋冬季PM2.5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质量浓度,研究环境空气PM2.5中OC,EC的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城区秋季环境空气EC和OC质量浓度较高;秋冬季二次有机碳(SOC)平均质量浓度分别达到8.28~14.81μg/m3和6.98~11.59μg/m3,二次污染程度较为严重;通过碳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秋冬季碳组分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燃煤排放和汽油车尾气;冬季K+与OC,EC,SOC之间的相关性较好,K+与OC,EC,SOC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冬季OC与EC相关性较好,冬季碳质气溶胶污染源来源相对一致。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蒙自市PM2.5的主要化学组分季节变化、来源及贡献,于2017~2018年每季典型月连续10天在蒙自市城区采集样品,对PM2.5的质量浓度及主要化学组成成分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显示:经CMB解析后工艺过程源、二次硫酸盐、煤烟尘、机动车尘、道路扬尘、二次硝酸盐、建筑施工尘和其他源对PM2.5的贡献率分别为23.24%、20.65%、14.11%、13.31%、7.34%、6.32%、5.21%和9.82%;水溶性无机离子质量浓度为19.49μg/m^3,占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的53.09%,是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SO2-4、NH+4和NO-3分别占离子总量的41.20%、27.51%、12.85%;PM2.5中NO-3/SO2-4比值在0.20~0.38范围内,说明固定污染源对蒙自地区大气中SO2和NOX的贡献仍然大于机动车的贡献;春季SOC值为3.33大于二次反应生成的有机碳的条件,表明春季受到二次污染源的影响最为严重;蒙自市全年PM2.5浓度平均值为29.72μg/m^3,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年均35μg/m^3二级限值,而且风向、风速等气象条件是造成蒙自春季PM2.5浓度高于其它季节20μg/m^3的关键因素,而其关键贡献源是工业源、建筑施工工地和道路扬尘源。  相似文献   

13.
对青岛市大气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各年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来青岛市大气环境质量处于尚清洁状况,且在不断改善;受工业扬尘和建筑扬尘影响,青岛市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加之落后的工艺设备等原因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随着青岛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以氮氧化物为特征的机动车尾气污染日趋明显,因此,冬季采暖燃煤利用、机动车尾气控制及城市扬尘抑制仍是青岛市未来大气污染的治理重点,强化燃煤脱硫技术和改善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青岛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对枣庄市近几年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全面回顾,研究了污染物的时空变化规律,根据可吸入颗粒物(PM10)源解析结果,明确了主要污染物来源,并发现枣庄市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因素为能源结构、工业比重不合理,城市扬尘及汽车尾气等。按照环境目标要求,提出了加强扬尘污染防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污染防治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石家庄市PM_(2.5)的污染现状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石家庄市PM2.524 h质量浓度监测结果的分析,发现PM2.5的污染指数范围是84~242,污染指数最高点出现在高新区,最低点出现在封龙山。导致PM2.5高污染指数的影响因素有气象、地理、机动车保有量和石家庄工业结构。因此从减少扬尘、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工业污染防治、环保及气象部门协作等方面提出了PM2.5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6.
济南市环境空气中PM_(2.5)的碳组成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济南市环境空气中PM2.5中碳组分污染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环境空气细颗粒物中碳主要以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形式存在,二者浓度以冬季最高,且变化趋势相同;OC占总碳比例较高;冬季二次有机气溶胶(SOC)浓度最高,与污染源排放及气象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7.
自2017年1~10月,采集南京市PM_(2.5)样品共计42批次,分析了Cu、Zn等9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及其溶出规律。结果表明,PM_(2.5)质量浓度呈现明显季节特征,冬季高,夏季低,年均值为41μg/m~3,与国家二级标准比超标17%。南京市PM_(2.5)中重金属总量高低顺序为Fe Zn Pb Mn Cu Cr As Ni Cd,其中As超出推荐限值19%。在模拟酸雨提取PM_(2.5)中重金属时,淋溶液pH是决定释放率的最主要因素,pH越低,释放率越高。用pH 5. 6的模拟酸雨淋溶液提取南京市PM_(2.5)样品,Cd、Zn、Mn的释放率超过60%,而Fe、Cr、Pb的释放率低于30%。  相似文献   

18.
蓝楠 《绿色视野》2012,(5):46-50
【案情】 监测数值表明,2010年北京市大气中PM2.5的年平均浓度为60~70微克/立方米,广州市为45~50微克/立方米,与世界卫生组织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10微克/立方米)相比,北京市PM2.5的年平均浓度超标6~7倍,广州市超标4.5~5倍。即便与世界卫生组织环境空气质量第一阶段目标值(35微克/立方米)相比,  相似文献   

19.
二重源解析技术在西宁市PM_(10)来源解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宁市(青海大学、振兴、朝阳、马坊、颐豪、开发区、多巴)采样点采集大气PM10环境样品,针对西宁市颗粒物主要排放源采集土壤尘、建筑水泥尘、燃煤尘等排放源PM10样品,应用二重源解析技术得到了西宁市PM10源解析结果,六类污染源的年总贡献值213.6μg/m3,其中燃煤尘、建筑水泥尘、土壤风沙尘和机动车尾气尘对PM10的年分担率达到了83.2%。  相似文献   

20.
西宁市环境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现状及来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德辉 《青海环境》2011,21(3):106-111
用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建立PM10受体与源之间的响应关系,通过"二重解析"技术,确定了西宁市PM10的主要来源为:城市扬尘、煤烟尘、土壤风沙尘、机动车尾气尘、建筑水泥尘、电解铝尘和钢铁尘,并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