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建隧道近接上穿将诱发下卧盾构隧道隆起变形,预测既有盾构隧道位移发展对近接上穿施工控制和既有盾构隧道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两阶段法,提出新建隧道近接上穿引发既有盾构隧道纵向位移解析解;通过可考虑环间接头弱化的非连续盾构隧道模型模拟既有盾构隧道,采用Riftin地基考虑盾构隧道-土层相互作用,同时通过Mindlin经典解得到新建隧道开挖卸载应力,并作用于既有盾构隧道之上,建立新建隧道上穿作用下既有盾构隧道纵向变形解答;通过将杭州圆形顶管隧道上穿既有地铁1号线、上海地铁8号线隧道上穿既有地铁2号线两个工程案例实测值与本文方法和常用Euler-Bernoulli(EB)等效连续梁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本文方法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和EB连续梁模型预测的隧道纵向位移均接近实测值;本文方法预测的隧道弯矩和接头张开量均大于EB连续梁模型;但EB等效连续梁模型预测的纵向位移曲线整体呈现为光滑连续,而本文方法预测的位移曲线是由一系列短直线连接而成,在接头处存在“尖点”。  相似文献   

2.
结合郑州地铁1号线西三环站至秦岭路站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的实际,通过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计算对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了地表横向变形和纵向变形规律,从而确定了盾构隧道掘进对横向变形的影响范围,并结合郑州区域性粉土地层的特点,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了地铁盾构施工的三维有限差分模型,对盾构施工引起地表变形发展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从而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该研究对确保地铁隧道施工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武汉粉砂地层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深基坑开挖工程为依托,通过对邻近地铁盾构隧道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进行长期实时的自动化监测,分析在武汉粉砂地层中深基坑开挖对既有盾构隧道变形的影响,并分析了隧道管片裂缝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粉砂地层深基坑开挖主要引起既有盾构隧道沉降和朝向坑内的水平位移;在基坑开挖阶段,隧道沉降和水平位移迅速发展,而在基坑结构施工过程,隧道沉降和水平位移基本不进一步发展;随着基坑上部主体结构施工的进行,隧道发生隆起和朝向坑外的水平位移,在综合体室内装修阶段,隧道沉降和水平位移趋于稳定;基坑开挖过程诱发的盾构隧道纵向沉降和水平位移均呈现“U”形的变形模式,最大水平位移量出现在基坑开挖宽度中部;深基坑开挖诱发盾构隧道内部衬砌结构出现大量的平行管片裂缝,出现密集管片裂缝的区域基本上与隧道较大沉降量和水平位移出现的区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地铁盾构隧道下穿南水北调干渠时沉降现场监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对干渠结构、干渠上部倒虹吸结构和地表的沉降控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盾构隧道下穿南水北调干渠时,干渠结构最大沉降发生在干渠底部。在盾构隧道与干渠渠底净距为2.5D(D为盾构隧道外径)并采用克泥效工法时,干渠结构的最大沉降量为11.26 mm,未采用克泥效工法时,干渠结构的最大沉降量为14.52 mm,说明采用克泥效工法能够有效减少干渠结构的沉降量,减少幅度为22%,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地表和倒虹吸结构的沉降量;(2)随着盾构隧道与干渠的距离越来越接近,干渠底部、地表和倒虹吸结构的沉降量逐渐增大,且随着盾构隧道与干渠渠底净距的减少,其沉降量的增大幅度逐渐提高;(3)采用克泥效工法时,盾构隧道与干渠的净距不少于2.0D时,能够保证干渠底部的沉降量不大于15 mm。该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准确地进行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在构建了隧道围岩稳定性等级划分综合评估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沪蓉西扁担垭隧道某塌方段围岩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估研究,并得出了修正后的扁担垭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体系,其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地铁盾构隧道的防灾减灾能力,以太原某地铁暗挖隧道邻近既有运营盾构区间施工为例,应用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地铁暗挖隧道施工过程中,盾构区间隧道结构及轨道结构的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地铁暗挖通道上方地表沉降呈非对称"U型"分布,影响范围约为1倍埋深,影响角约45°.随着地铁暗挖隧道施工的进行,盾构区间...  相似文献   

7.
SBR法在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BR法是依靠活性污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净化污水的一种方法,是与活性污泥法运行方式不同的一种方法。传统活性污泥工艺采用连续运行方式,连续进水,连续出水,系统内每个处理单元的处理功能不变。SBR工艺为时序控制运行方式,污水可连续进入处理系统,间歇排出,并且只设一个处理单元,该单元在不同时间发挥不同的作用,污水进入该单元后按时间顺序进行不同功能的处理,最终完成总的处理后排出。因此,可省去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中的调节池,一沉池、二沉池以及回流活性污泥泵房。因此投资更省单元更简便。同时由于省去了初沉池,所以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地铁建设不断加快,在地铁隧道上方施工已成常态。为研究基坑开挖影响下下卧盾构隧道的隆起变形,评价不同变形控制措施的实际控制效果,以武汉市轨道交通6号线琴台变电站地下电缆通道工程为例,采用两阶段法计算了基坑开挖影响下下卧盾构隧道的隆起变形,同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无加固、压力注浆加固、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和压力注浆+水泥土搅拌桩综合加固控制措施4种工况下下卧隧道的隆起变形值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工程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初步预测基坑开挖引起下卧盾构隧道的隆起变形,该理论计算方法可靠、实用;压力注浆+水泥土搅拌桩综合加固控制措施使下卧盾构隧道的隆起变形和横断面收敛变形值分别减小至2.3 mm和0.35 mm,控制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实际推广意义,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水下盾构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如何确定各监测指标的合理安全预警值是实现隧道运营期结构安全状况科学评价和预警的基础。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概率统计方法确定水下盾构隧道结构健康监测安全预警值的方法。介绍了监测数据概率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正态分布的偏度-峰度检验法以及随机变量概率密度函数的多项式拟合法,并将其应用于某水下盾构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基于系统中某监测断面10支传感器一年期的监测数据,确定了相应监测指标的预警值。最终得到的预警结果与隧道的实际运营状况基本相符,证明基于概率统计方法确定水下盾构隧道结构健康监测安全预警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使地铁盾构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更科学、合理,在实践的基础上,首先将地铁盾构施工风险划分为工程本体风险、周边环境风险、施工人员作业安全风险、自然风险4大类;然后结合实际工程的特性,采用德尔菲法进行风险结构分解,并对风险部位与风险因素进行耦合分析,构建出地铁盾构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南昌地铁4号线礼庄山站一西站南广...  相似文献   

11.
岩体结构面组合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体结构面组合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研究课题,不同的岩体结构面组合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及其破坏的形式与规模都是不同的。本论文根据某具体煤矿项目的工程地质条件,采用离散元法模拟分析了节理不同方位组合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及其破坏形式,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用以指导煤矿开采施工。  相似文献   

12.
现今国内化工装置在安全设计中主要的依据是强制性、指令性的规范、标准,而这些规范、标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将一种新的设计思想——性能化设计思想引入到化工装置的安全设计中,建立了化工装置性能化安全设计的基本框架,并对该框架体系从性能化目标的确定、危险辨识、事故概率分析及风险评估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概率设计法是结构可靠性设计法的核心。【方法】结构可靠性设计法按其提出时基于的表述方式可以分为非概率设计法,概率设计法。【结果】概率设计法具备可靠高效地满足工程实际需求的能力,因而倍受研究人员青睐。【结论】综述了目前国际上结构可靠性设计法领域现有的概率设计法,讨论了具有代表性的概率设计法的形式、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展望了概率设计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结构可靠性的概率设计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目前国际上结构可靠性设计法领域现有的概率设计法,如随机有限元法、一阶及二阶可靠性设计法、蒙特卡罗法及拉丁超立方采样法、随机过程及随机场。讨论了具有代表性的概率设计法,如多项式混沌扩展法及KL变换。基于随机过程概念的随机扩展法具有良好的分析收敛特性,直接采用随机扩展法进行随机分析是一种高效的可靠性解算方法。Karhunen和Loeve基于由协方差函数导出的正交坐标函数,分别对连续时间过程进行了描述,KL变换能有效减少相关数据集的维度。当协方差函数已知时,可采用KL扩展法表征不确定性系统的随机特征;而当结构响应的协方差函数未知时,可采用PCE代替KL扩展法来表示这种类型的不确定性。出于对工程系统性能的严格要求,安全及可靠性余量的进一步缩小,加之严酷的市场竞争等因素,结构可靠性的概率设计法将迅速在多学科设计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产生显著的工程及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我国装备质量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武汉市地铁二号线越江隧道工程周边地质环境条件和工程特点,采用灾害风险评估矩阵法(R=P×C)结合专家调查法对该隧道盾构掘进段施工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评定出盾构进出洞、开挖面失稳等6个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以及对工程安全的影响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对策和风险控制措施,以降低和控制盾构掘进段的施工风险。该研究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