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安防智能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发展现状从近年来建设的智慧城市项目来看,基本上都是由安防平台或在安防系统上进行再开发的综合管理平台。从广义的智慧城市来看,其面临的早已不是仅仅是解决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问题,而是多维度、多方面的城市管理,包括城市交通状况、城市综合管理、城市消防服务,社区人员管理、社区设备管理,甚至是人为灾害和自然灾  相似文献   

2.
<正>一、安防智能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发展现状安防智能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在智慧城市建设理念提出之初就存在了,从以往的安防设备联网实战运维平台为基础,逐步发展到能够对象化、实体化城市要素,聚焦城市对象,形成了针对智慧城市各业务条块的综合管理平台。有利用网格化、流程化数据串联多个委办局的政府服务管理平台,也有面向设施设备标志标线的智能交通综  相似文献   

3.
正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欣欣向荣。在本轮智慧城市建设中,AI+(人工智能)安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也是AI+安防布局的最好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安防行业将面临着怎样的发展机遇、挑战,以及未来的趋势如何?本文以一名安防企业从业者的角度,从演变的过程和见微知著的角度来对上述这几个问题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AI似乎无所不能,融入到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甚至提出:在AI时代,有多少职业会被机器人所取代?而中国开放包容的应用环境,也为AI技术的落地提供了非常好的实践场所。随着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影响力的本土IT和安防企业的迅速成长,中国在AI智能技术研究和应用水平都处于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5.
<正>大数据在智能交通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不仅加大了交通管理的难度,而且因此而产生的海量过车数据也面临着如何存储和高效应用等难题。为了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使得海量数据能够方便存储、快速检索、高效的研判分析,目前市场上推出了交通大数据系统解决方案。系统基于大规模集群上的分布式并行运算,在工作调度、负载平衡、容错容灾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一套便于开发、灵活定制、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城市人口不断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病"成为困扰各个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首要难题。为了破解"城市病"困局,智慧城市应运而生。在国家政策引领和支持下,我国各省市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热潮。纵观这几年国内的"智慧城市"建设,可以说相当程度上是由安防系统发展过来的,从城市公共安全防控延伸到交通、环保、医疗、教育、国土治理和监测。可以说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是安防。  相似文献   

7.
正一、安防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现状与特点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各种新技术风起云涌,数据的融合与共享越来越得到重视,数据处理、数据共享、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大数据技术成为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关键技术,同时也开启了全新的智慧城市大数据时代。安防大数据作为智慧城市大数据时代的核心基础,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权重最高的大数据类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如火如荼,在此大环境下,单一整合的安防管理平台已经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如何将更多的系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发挥出1+12的效果,成为各大安防厂商的研究重点。本文结合近年来行业发展趋势,阐述城市安防智能综合管理平台智能化、集成化、可视化等市场发展特点,构建出一个开放式、多功能、综合化的智能管理系统平台。一、城市安防智能综合管理平台应用特点随着安防行业的整体大发展,综合管理平台的智能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从信息采集到信息处理、从提示到执行、从事后查询到主动预防、从人工分析到智能分析、从人工预案处理到自动预案处理  相似文献   

9.
正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是未来,是几乎所有行业的未来。然而,在不同的行业,都会遇到AI的场景化、算法准确度、解决方案等诸多瓶颈,而唯一能打破瓶颈的就是需求的迫切程度,AI与安防的结合并非偶然,这是趋势使然。因为安防对音视频需求的天生特点,促使了AI落地,必然安防先行。因此AI+安防越来越引起公众的关注,尤其是在智慧城市应用中,第一批建设已经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再加上华为、阿里、百度互联  相似文献   

10.
<正>引言智慧城市是在城镇化与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通过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统筹城市公共数据资源,整合业务系统,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现代化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城市是在城市信息化发展到一定基础之上,为了破解城市各业务领域信息化深化发展带来的数据孤岛、业务壁垒、局部智能等一系列发展障碍而提出的。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在城市数字化前提下,实现  相似文献   

11.
正机械思维驱动了工业革命,数据思维则引爆了智能革命。这是最坏的世界,也是最好的世界。当下,我们就身处一场智能革命之中,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技术正在为各个行业迈向智能化而贡献力量。在智能技术的驱动下,我们的社会活动将会产生何种变化?我们的未来城市又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促进智慧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一、安防平台市场背景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安防行业的产品正在向集成化、标准化、智能化的领域不断发展。根据英国市场研究公司Juniper Research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智能安防市场规模为156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智能安防市场的规模将  相似文献   

13.
<正>伴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推向了高潮。安防行业作为智慧城市的安全之门,同时也担负着智慧城市中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慧社区等多个系统视频图像识别的"智慧之限"。如今,人工智能经历了几十年的沉淀后伴随着深度学习的兴起又一次浴火重生,加上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升级,助推安防行业各厂家此起彼伏的加速落地,衍生了一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各种新技术风起云涌,数据的融合与共享越来越得到重视,数据处理、数据共享、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大数据技术成为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关键技术,同时也开启了全新的智慧城市大数据时代。安防大数据作为智慧城市大数据时代的核心基础,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权重最高的大数据类型。服务于"社会安全立体化、行业安全智能化、民生安全常态化"的安防大数据通过各种形式的建设应用已从安全防护角度逐步延伸到了智慧城市大数据安全基础全生命周期中。  相似文献   

15.
<正>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随着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城市人口急速膨胀,既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往往无法承载而产生诸多城市病,譬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独居老人无人看护……城市本身就像托庇其中、为谋生而疲于奔命的普罗大众,停不下来又无法自我改善。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说过:"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学地对待它,它会生病的。""城市病"带来的危机后患无穷,如何解决城市环境、城市资源及城  相似文献   

16.
<正>一、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作为助力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础行业,安防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为了更好的整合资源、共享信息,让技术革新与城市化相互融合,智慧城市的建设就成为了必然选择,而安防集成管理平台也逐步成为联网监控系统的核心,不仅实现了视频图像的联网,同时也将智能卡口、公安信息库、案件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综合集成,实现了治安监控、社会维稳、案件侦查、情报共享、安全执法等多项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自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诞生之后,经历几经起落,从2015年起掀起了第三次浪潮,这次浪潮是激动人心、广泛而深刻的。但是严格意义来说,本次人工智能浪潮的前三年主要是靠技术驱动,最初都是追求论文和各种算法竞赛的实验室效果,也出现过某些AI技术的实验室炫技而不落地,最后无以为继。圈内人都在考虑AI如何实现技术和商业化的双轮驱动,例如Deepmind研究医疗等,希望带来AI产业的良性闭环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一、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现状随着全球城市化发展的不断衍进,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城市运行与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中国为例,城市化发展尤其迅速,1978年中国城市化率为17.8%,2017年已达到59%,快速的城市化给城市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比较典型的诸如:二元社会变  相似文献   

20.
<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从那以后研究者们发展了众多理论和原理,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随之扩展,也一直在前进,从40年前出现至今,已经出现了许多AI程序,并且它们也影响到了其它技术的发展。目前,人工智能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智能化成为各行业的大趋势。人工智能更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