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民防苑》2006,(4)
食品在空间和生物学关系上“距离人类越远越好”。这是出现在日本关于健康食品的新观点。这个尚待进一步研究的健康食品新观点,确有不少支持这一说法的事实。比如:从有利于健康的角度出发,食用鱼肉就比哺乳动物肉要好;动物食品对人的健康就不如植物食品;食用陆上植物就不如食用  相似文献   

2.
《民防苑》2007,(5)
季节变化,一些人不小心患上感冒、嗓子疼等病,习惯性地服用一些抗生素,认为这样可以消炎杀菌,控制病情。殊不知,这样治疗的结果往往不如想象的那样有效,有时甚至会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3.
凤山 《防灾博览》2010,(3):48-49
<正>2010年3月19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了今年第一次沙尘暴黄色警报。此前,还发生过三次较小的沙尘暴。从以往的情况看,较强的沙尘暴在二三月份就已开始频繁发生了,由于今年以来,我国北方出现较多雨雪,要把沙尘从地上吹起,地面干燥是先决条件,所以沙尘暴也不如往年猖獗。  相似文献   

4.
地球系统科学提出前我国科学界的某些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增建 《灾害学》2005,20(1):15-17
列举了在1988年美国提出"地球系统科学"前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某些思维: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东亚大陆磁异常与我国人群健康关系的观点,天地生三位一体的观点,地球表层学的观点以及灾害系统的观点等.这些观点虽不如"地球系统科学"着眼于全球整体,但也包括了很大的系统,且不空洞.  相似文献   

5.
历史时期中国热带的气候波动与自然灾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沉积、考古、热带动物分布及相关史料得出,中国热带地区历史时期(周代至清代)的气候波动有5个冷期及其间的4个暖期.唐宋以后,自然灾害加剧,其中尤以冷期为甚.中国北方晋至南北朝、南宋、明末的3次人口南迁,对热带地区的人口增长和资源开发有深刻影响.热带地区自然条件相对优越而稳定,自然灾害比北方轻,而且国土开发较晚,经济发展滞后,因而环境状况的变化不如北方剧烈.秦汉时期环境好,唐宋时期环境尚好,明清时期则环境渐趋恶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近40年来出现的ENSO事件对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活动的影响可知,El Ni(~n)o与LaNi(~n)a对其的影响正好相反,且El Ni(~n)o的影响大于La Ni(~n)a的影响.El Ni(~n)o年,泥石流年发生频次、径流量和输沙量偏少的概率均较大,泥石流活动减弱的倾向明显;La Ni(~n)a年,虽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不如El Ni(~n)o年明显,且影响更复杂一些,总的来说,泥石流年发生频次、径流量和输沙量偏多或持平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7.
低能见度的大雾天气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重要气象灾害。极低能见度的强浓雾预报预测是气象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利用连云港地区2014-2016年逐小时气象观测资料,选取大雾发生时次,基于机器学习中的多种算法对能见度低于50 m特强浓雾建立气象要素诊断模型。结果表明:基于CART决策树算法的诊断模型能够较为直观准确的对强浓雾进行诊断,并且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泛化能力,利用约占研究样本75%的数据进行学习,模型的学习准确率为90.04%,剩余25%左右的样本数据对模型的泛化能力进行测试,测试准确率为82.25%;5种机器学习算法中LSVM算法对于特强浓雾的诊断模型测试效果最好,但算法可理解度较低、复杂度较高,不如CART算法易于使用。  相似文献   

8.
抗拔型三重摩擦摆隔震支座是一种新型隔震支座。以框架结构为例,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6层和10层普通抗震结构和带该支座的基础隔震结构模型;通过模态分析,得到了结构的自振周期;通过地震响应分析,提取了6层框架隔震层和顶层的位移、加速度和剪力时程曲线,并提取了不同层数不同结构类型的各层间位移、加速度幅值。结果表明:与抗震结构相比,基础隔震结构周期显著增大;隔震结构的变形主要集中在隔震层,隔震层以上的结构基本为整体平动,结构的地震位移反应得到了有效的减小;采用抗拔型三重摩擦摆隔震支座能降低结构地震加速度反应;设置抗拔型三重摩擦摆隔震支座的多层数隔震结构的能量衰减不如低层数的隔震结构迅速。  相似文献   

9.
通过利用干、湿2种成样方法制备的松、密状态的细砂、中砂、粉砂和粉土试样的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的结果对比,分析了分别采用干装法、湿装法制备的试样试验结果的共性和差异,并对比了其应力应变关系、体变关系、有效应力比等特性。结果表明:4种土体分别采用干装法和湿装法制备试样所获得的试验结果均存在差异,且密实状态下的差异不如疏松状态下的明显。疏松状态下,湿装法试样基本呈现应变硬化和剪缩现象,而干装法试样均呈现应变软化和剪胀现象;密实状态下,干装法试样呈现应变软化和剪胀现象,湿装样试样则呈现应变硬化和剪缩现象。通过对不同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的对比发现,干装法试样的强度指标均大于湿装法试样。  相似文献   

10.
深厚软弱场地地震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南京、盐城、上海的 3个典型场地作为长江下游地区深厚软弱场地的代表 ,探讨了深厚软弱场地的地震效应特性。首先 ,利用南京工业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自行研制的GZZ 1自振柱试验机 ,对 3个典型场地的原状土样进行试验研究 ,获得了各类典型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随剪应变的变化曲线 ;其次 ,选用Taft、ElCentro和Northridge地震记录作为输入地震动 ,将Taft、ElCentro和Northridge地震波加速度时程的峰值水平调整为 0 .35m/s2 ,0 .70m/s2和 0 .98m/s2 ,利用程序SHAKE91对 3个场地进行了输入不同地震波、不同峰值加速度水平的 2 7种组合的地震反应分析。数值分析表明 :场地条件和基岩输入地震动特性对土层的地震加速度放大效应有显著影响 ,地表处的地震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输入地震波峰值的增加而减小 ,土层内部的这种规律性不如地表处表现得明显 ;地表软弱土的存在使土层地表处的地震加速度放大系数急剧增大 ,场地内部软弱土夹层处的地震加速度放大系数急剧增大 ,强震时易失效 ;互层土特殊的层理构造会造成该土层的剪应变幅值急剧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