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84年9月23~25日,在山东省蓬莱县召开了全国环境保护科技情报网固体废物专业组第二次情报及学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建设部环保局等52个单位的66名代表.会议主要就以下三个专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1.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法规、标准和政策.2.工业固体废物、有害废弃物的处理、处置技术、试验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 因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而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特别是其中的有害废弃物,随着工业的高度发展,尤其是化学工业的发展,其数量之大、来源之广、危害之严重是相当可观和惊人的。加强有害废弃物的管理问题,已成为当代环境科学必须予以重视和强调的重要课题。本文重点介绍美、日、西德等国,从有害废弃物产生到处理处置各个环节所实施的强化系统管理的经验,以便为我国制定有关法规提供参考借鉴。实施有害废弃物管理,美、日、西德等国起步较早,并于七十年代相继制定了废弃物法规,其内容大体上均包括了有害废弃物定义、鉴别、分类、列表和对其产生、收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环境署第16届理事会于5月20~31日在肯尼亚内罗毕的环境署总部举行。来自110多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的代表及观察员参加了会议。以中国常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表、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吴明廉为团长、国家环保局副局长解振华为副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1.问题的背景去年(1988年)7月下旬,包括笔者在内的5人废弃物研究专家应西非的尼日利亚政府的邀请,从日本国际合作事业团前往其首都拉各斯。邀请派遣专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这样的,在拉各斯东南400公里的科特港附近,发现约一年的期间内从意大利运进数千吨有害化学废弃物并废弃在那里。想通过日本专家真正弄清这些废弃物的成份、对环境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等。起初,因报导其中含有一部分放射性废弃物,上次已从日本的原子能研究所派遣了2名专家  相似文献   

5.
正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简称联合国环境署,成立于1972年,是联合国系统内负责全球环境事务的牵头部门和权威机构,总部设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处,成立于2003年9月19日,是联合国环境署在国家层面设立的第一个国家代表处。设立15年来,驻华代表处积极推动联合国环境署和中国政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环境管理融入中国发展政策做出  相似文献   

6.
1987年10月26日至30日在匈矛利布达佩斯召开了有害废物的国际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39个国家的350名代表。根据与会代表的意见,东道主代表会议秘书组签发了下列结论性意见及提出了一些建议。现将有关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美国环保局发布《资源保护和回收法》,加强对有害废弃物输出的管理.规定如下: 1.有害废弃物输出企业必须获得输入国政府的批准书,连同该废弃物种类、数量目录向美国环保局申请输出许可,并在输入国批准书上写明输出地的关税;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有关文献报导,综述了国外对有害废弃物管理的情况。有害废弃物一般根据废物路径、有害物质和有害特性加以确定。文章综述了废电池、医疗废弃物、废石棉、破碎粉尘废弃物和垃圾焚烧烟灰等主要废弃物的有害特性,叙述了控制产生、循环利用和适当处理的废弃物管理原则,以及《有害废弃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管理条约》和《防止废弃物及其它物品投弃海洋污染条约》两个国际性条约的大致内容。  相似文献   

9.
杨晓玲 《交通环保》1998,19(3):36-38
概述了日本有关防止船舶造成的海洋污染法规,包括从船舶上排放油类或油性混合物的规定、从船舶排放有害液体物质的规定和从船舶排放废弃物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正"洋垃圾"是指由外国进口的固体废物。洋垃圾的种类包括废旧电子物料、废弃塑料、二手服装、厨余、医疗废弃物、工业废料及放射性废料等。洋垃圾一般会对进口地造成环境污染,进口地多数是第三世界国家,出口地则多数是第一世界国家。巴塞尔公约禁止缔约国与非缔约国进行有害废弃物的贸易,约定缔约国有权禁止有害废弃物的进口,禁止已发展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有害废弃物贸易。在中国,进口"洋垃圾"涉  相似文献   

11.
日本石油工业开发合作中心(JCCP)于一九八六年三月三日至七日在日本东京组织召开了《国际石油工业环境保护专题讨论会》。有十三个产油国一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尔及利亚、中国、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南朝鲜、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日利亚、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一和十一个日本炼油厂、工程公司的代表及四十名来自日本政府、企业的来宾与观察员参加了会议。代表们报告和讨论了三个专题:1.炼油厂的环境保护及其设施;2.石油贮运、分配和消费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防护措施;3.石油商业和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2.
7、废弃物世界各地除漏油和液体废弃物污染外,固体废物堆积如山,欧共体国家每年扔掉20亿吨的废物(包括垃圾、污泥、矿山废物和电厂的粉尘)。这些废物中有的是有害废物。80年代中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每年产生约3亿吨有害废物,3.7亿吨城市废物;工业化国家产生的有害废物3.25亿到3.75亿吨,占世界有害废物年总产量的90%以上。全世界的水井经常受到化学品泄漏的污染,美国有7.6万个活性填埋场,其中有1万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电气产品进入了报废期,带来了巨大的电子废弃物产生量.电子废弃物以高环境风险性和高资源化价值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同时,我国的电子废弃物也快速增长,其管理现状亦不容乐观.介绍了国外发达国家(包括欧洲、美国和日本)电子废弃物的管理现状以及分析了我国电子废弃物管理和立法的进程发展.在对我国分析的基础之上,指出目前我国在电子废弃物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问题涉及政策、技术及社会经济等方面;并结合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提出针对我国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宏旭 《交通环保》1998,19(1):38-39
根据大会主席的指示,“压载水工作组”会议于9月18日至25日在伦敦召开,中国、阿根廷等26个国家或地区代表及联合国开发署等10个国际组织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就关于“减少船舶排放压载水中有害有机物和病原体的大会决议草案”、“控制减少船舶压载水传播有害的有机物和病原体的管理指南草案”及联合国开发署等利用全球环保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控制压载水传播有害海洋有机物和病原体项目和“工作组”截止2000年前的工作计划安排等问题进行了讨论。1关于“大会”决议草案首先印度等国的代表对决议草案的题目提出质疑,认为“有害的”一词不妥…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扼要地介绍近年日本全国产业废物的产量、管理及处理原则,对日本产业有害废物的管理分三部分作重点介绍:一、日本有害废物的定义,范围与判别标准;二、日本产业有害废物管理体制;三、日本产业有害废物的处理、处置现况.通过以上介绍对日本产业有害废物的管理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对我国也提供了信息,以便取其所长供有关决策人员参考.尤其文中最后提出村田德治氏的大胆设想:"变有害元素为人们所利用,把世界,建成一个由人类支配的资源循环系统"更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99年12月10日,115个国家的代表在瑞士巴塞尔一致同意联合国关于废弃物运输事故补偿议定书。议定书规定对国际运输中涉及有毒废弃物事故的受害者予以经济补偿。公约规定了金额不等的赔偿,从较小事故的赔偿100万特别提款权到重大灾难补偿3000万特别提款权。该议定书必须获得20个国家正式批准才能具有法律效力。赔偿对象将包括受事故影响的人和给环境造成的破坏。协议规定,废料的所有进口者和出口者都必须办理保险。国际废弃物运输的补偿议定书通过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世界各国每天都要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其数量不断上升,美国六十年代较三十年代就增长三倍多。这些废弃物既浪费土地,又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为此,一些国家在加强技术研究的同时,制定了专门的法规。例如:1976年美国的《资源保护与回收法》;1970年日本的《废弃物处理和清扫法》;1972年英国的《有害废物堆置法》;1972年丹麦的《废油及化学废物处置法》;1975年法国的《废物清除及有用物资回收法》;1976年荷兰的《化学废弃物及废油的管理规则》;1976年西德的《废物处置法》以及1983年墨西哥的《固体废物、有害废物和潜在性有害废物条例》等。由于各国所需处理的固体废物的主要种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美国和西欧联合召开的“全球和地区环境大气化学国际会议”于1989年5月3日至8日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美国、苏联、日本、法国等18个国家258名代表,其中外国学者有100多名。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美国的环境专家在两年前发起的,并得到有关各方的支持和努力而诞生的。其目的是交流和讨论有关全球和地区  相似文献   

19.
四月份联合国环境署在日内瓦举行的第五次会议上,决定授予中国国家环保局局长曲格平"1992年国际环境奖",这是当今环境领域的最高荣誉,奖金共10万美元.联合国环境署在发布的新闻中说,"曲格平教授在提出使中国环境恶化趋势得以控制的措施中一直发挥着作用.他的工作包括环境管理、立法、教育和  相似文献   

20.
1984年9月23—25日,在山东省蓬莱县召开了全国环境保护科技情报网固体废物专业组第二次情报学术交流会。会议主要就以下三个专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1.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法规、标准和政策。 2.工业固体废物、有害废弃物的处理、处置技术,试验及评价方法。 3.城;卜生活垃圾的管理及处置场设计。这些课题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