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发展问题已经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这体现了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各国人民携起手来追求公平、文明、幸福的共同愿望,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我想,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相聚在北京新世纪饭店,共同探讨消除贫困、社会发展的概念和衡量以及政府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重要题目,交流各国社会发展的经验,为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的召开,为迈向新世纪的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家统计局93年底公布了1992年我国地区间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结果,这项综合评价通过环境、人口、经济、居民生活、劳动、社会保障、卫生保健、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社会治安等十大领域130多项指标数据的统计,显示出我国社会发展的综合水平。其中社会发展综合水平总指数与“文化体育”状况的几个比较数字如下:  相似文献   

3.
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择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标组成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国际间、地区间的综合评估与排序,比较各地的进步与差距。评估方法具有开拓性和实用性,社会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多维概念,而目前城市化水平常用的单一评价指标只能从某个方面反映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城市化的丰富内涵。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例,通过经济、空间、人口以及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体现城市化内涵的四个方面构造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13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化水平大致分为5个层次,南京、无锡和苏州城市化水平最高,常州和镇江居第二层次,扬州、南通和泰州属第三层次,徐州、盐城和连云港列第四层次,淮安和宿迁最低,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明显,从南向北,城市化水平呈梯度下降趋势;从东向西,城市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1995年我国各省市区社会发展水平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5年我国各省市区社会发展水平的评价朱庆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100732)1995年是“八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为了客观、全面地反映各地社会发展状况,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指标”课题组,根据46个重要的社会经济指标,运用综合...  相似文献   

6.
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产业集聚的支撑和支持,高度的产业集聚有助于协调好城市经济、城市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参照国家环境保护部组织修订的<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选取数据相对比较齐全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第三产业比重"、"森林覆盖率"、"单位GDP能耗"、"城镇化水平"、"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睾"6项指标,应用衡量产业集聚水平的CR4指数,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综合CR4指标,以及衡量生态城市建设水平的综合指标.产业集聚对生态城市建设影响的定量分析表明:科技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生态城市的建设;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牺牲生态环境的倾向;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生态城市建设;产业聚集程度的提高会带来生态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效益分析的济南市城市合理用地规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用地规模研究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研究之一,与土地利用效益密切相关。土地利用效益既是衡量土地利用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基本出发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用地效益的分析能够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本文以二、三产业产值与城市建成区面积之比作为衡量城市用地效益的指标,通过计算1997-2007年的建设用地与第二、三产业增长弹性系数分析济南市建成区用地规模与用地效益的关系及城市扩张的合理性,并选取广州市、南京市、青岛市、北京市、上海市作为比较对象,通过2000-2007年城市间用地规模与用地效益的关系对比,进一步分析济南市未来城市发展过程中充分合理利用土地的必要性及继续扩大城市规模的可行性。最后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增长弹性模型和逻辑斯蒂模型对未来济南市的合理用地规模做出预测。结果发现,济南市未来城市规模为2015年401 km2,2020年450 km2。研究结果可为编制济南市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安徽省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结合黄山市的具体经济、社会与环境特征,设计包括6项一级指标和33项二级指标的黄山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群决策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绿色发展指标的权重。基于2004~2016年统计数据,评估黄山市及各县区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变化趋势与特征,利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确定造成黄山市县区绿色发展时空差异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2004~2016年黄山市及各区县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生态保护和增长质量这2方面绿色发展指数的显著增加。(2)黄山市各县区的绿色发展时空差异较大。造成2016年黄山市各县区绿色发展水平差异的指标主要集中于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资源利用效率和污染物排放量。(3)2004~2016年间,黄山市在资源利用、环境治理和绿色生活指数方面进步有限,建议黄山市近期可以将其绿色发展工作重点置于提高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减少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促进绿色出行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不同人文发展水平国家能源消费的不平等程度仅仅受到非常有限的关注。基于人文发展的标准意味着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实现潜在的发展水平是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基本权利,以人文发展指数(HDI)为标准来分析能源消费的不平等性,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运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和Theil指数等指标对比分析了人均能耗、人均能源生产、经济活动以及人文发展四种判别标准下的能源消费不平等性。考虑了一个从1998-2007年包含不同人文发展水平的国家的大样本,其人文发展水平用联合国的人文发展指数来表示。研究发现,在本文选择的时间段内,世界能源消费的不平等性是在逐渐下降的,全球化和一些发达国家改善能源基础设施是这一现象的部分结果。然而,人文发展的进步和能源消费增长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不同人文发展水平国家之间能源消费的不平等。世界能源消费不平等的解决,必须整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各个国家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珠港澳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是可持续发展度评价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综合考虑的角度出发,以“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环境发展水平”三大方面来衡量珠港澳可持续发展水平。在对珠港澳11个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比较中,总结出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等级和结构类型,为认清珠港澳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基础。  相似文献   

11.
拟破解生态文明测度和评价的现存难题:在指标选取方面,评价目标模糊,指标筛选的主观性强,缺乏结构化方法,导致指标泛化,与一般环境经济评价混淆;在测度标尺方面,无法确定生态文明阈值,对不同文明阶段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导致一些非生态文明区域的排名反而靠前;在应用价值方面,综合指标值失去生态经济意义,只是一个抽象的排名数字,导致测度结果不便于理解和运用。为此,依据文明演化的共生理论创立指标-指数耦合链方法,用以导出生态文明测度的阈值和绿值二步指数。依次运用扎根理论法、PSIR及SEM结构模型、足迹家族法、Lotka-Volterra模型等工具,构建从生态文明的指标体系到二步指数的结构化耦合链。全过程始终聚焦生态文明的本质属性——产业与生态的互利共生性:以定性科学属性为出发点,以人与自然复合系统的结构模型为纽带,以生态文明阈值和绿值二步指数定量模型为归宿点。其中,阈值用产业受力指数、生态受力指数和共生度指数3项指数进行衡量,合称为阈值指数;而绿值用1项综合反映区域产业与生态的总量、共生程度和均衡程度的绿值指数进行衡量。据此进行区域生态文明的二步测度。第一步,基于阈值指数的阶段或资格判定:通过产业与生态的共生性,考量被测区域是否进入生态文明门槛,"未入门"区域处于哪一个文明阶段。第二步,基于绿值指数的水平判定:通过产业与生态的互利共生程度,考量"入门"区域的生态文明水平。研究表明,指标-指数耦合链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克服单纯指标体系综合法或指数函数法的缺陷和难点,而且能够将两者的长处结合起来。如此,不仅能够避免生态文明测度结果与物质文明"成正比"的弊端,而且能够通过从生态文明二步指数回溯至指标体系的逆向解耦,分析出导致生态文明问题的根本原因,便于提出切中肯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城市建设定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发育最为成熟的城市聚集区,随着城市发展主流趋势--生态城市的日益兴起,区内各城市相继开展了生态城市建设,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是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不协调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程度难以定量以及片面定量的问题。试从长三角城市群社会经济和地域情况入手,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并采用城市生态指数、城市协调度指数和生态城市综合指数来分别衡量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生态化水平、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和生态城市建设程度。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15个城市中,苏州生态城市建设程度较好,而南通则略差;(2)只有城市的全面协调发展,才能建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3.
智力支持系统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水平、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应用教育投入指数、科技资源指数和政府效率对近20年来内蒙古智力支持系统综合水平与产出效应进行时序性和地区间差异与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智力支持系统指数从1995年的94.3上升到2013年的108.4,2013年在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中列第24位。其中,教育能力指数从基期的99.7上升到2014年的120.6,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能力指数从基期的87.4上升到2013年的104.2,但科技资源指数、科技产出指数和科技贡献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管理能力指数从基期的95.8上升到2013年的109.5,但政府效率指数和经济社会调控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比较,1995年内蒙古地区智力支持系统能力(94.3)低于新疆(97.2)和宁夏(95.9),但高于,广西(93.2)和西藏(83.1)。到2013年,内蒙古智力支持系统水平(108.4)低于宁夏(108.8),高于广西(107.8)、新疆(106.9)和西藏(98.0),但与我国东、中平均水平仍有巨大的差距。内蒙古综合现代化水平居全国第15位,第一次现代化水平均位居全国第12位,列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首。该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其它区域和少数民族地区智力支持系统能力提升提供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14.
生态效率是循环经济的合适测度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但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度量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首先论述循环率并非循环经济的科学测度,然后在阐明循环经济的本质是提高稀缺性自然资本的生产率的基础上.指出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用生态效率指标来度量。最后评述了Seiji Hashimoto和Yuichi Moriguchi建议的描述社会物质代谢的六个指标。并根据这些指标在确定政策目标时应该具备的标准和计算这些指标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DMI、DPO和GDP的生态效率指标可以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科学度量指标。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是一个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其结果,现代城市最终成为了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消费和污染集聚之地。因此,人口和经济的集聚状态成为衡量现代城市化的两项基本指标。11个国家的实证分析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往往快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更为重要的是,第二产业发展在国家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存在着由强变弱的趋势;与之相比,第三产业发展对人口城市化发育的影响则要强烈的多。  相似文献   

16.
基于协调发展视角的区域发展差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差异研究成为学术界和政府管理者关注的热点领域.长期以来学者们主要以单一经济指标或复合经济指标作为衡量因子,分析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及差异背后的自然、社会、经济驱动机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区域发展不单是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应是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三方面的协调.基于这一理解,从可持续协调发展人手,建立了区域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表征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支持3个方面的27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区域综合发展的测算方法,提出了综合发展指数和发展协调指数.在案例分析中运用所设计的测度方法对江苏省内县级行政单位的综合发展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均等指数和两极化指数建立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尼系数衡量收入差距存在一定缺陷和我国收入两极化概念不清楚的情况下,本文重点对基尼系数与两极分化的涵义进行了剖析,指出了两个概念的本质与它们之间的联系、区别。对以后的收入差距测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尼系数反映了所有个体偏离总体的程度,两极化指数反映二大组之间差异情况。在前人测量收入差距方法基础上构造两极分化指数I。结合中国和部分其它国家的数据,测量了三个指数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个指数高度相关,在一般情况下均等指数、基尼系数和两极分化指数都能大致反映收入差距情况。对组间、组内差距处理方法不同是基尼系数(均等指数)与两极分化指数最根本的区别。构造的两极分化指数具有直观、易于理解、意义明确、计算简单等诸多优点。因此在测量收入差距时,倡导优先使用均等指数。在测量只有二等分组构成总体的收入差距时,优先选择两极分化指数。实际研究中,可以根据研究的问题,合理地选择基尼系数,均等指数,两极分化指数从事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差异研究成为学术界和政府管理者关注的热点领域。长期以来学者们主要以单一经济指标或复合经济指标作为衡量因子,分析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及差异背后的自然、社会、经济驱动机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区域发展不单是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应是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三方面的协调。基于这一理解,从可持续协调发展入手,建立了区域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表征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支持3个方面的27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区域综合发展的测算方法,提出了综合发展指数和发展协调指数。在案例分析中运用所设计的测度方法对江苏省内县级行政单位的综合发展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国外当前生态城市建设所应用的各类指标和研究进展,指标体系可分为三大类69项具体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经济发展指标、社会进步指标。分析发现,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调整的动态指标。目前,生态城市指标侧重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保证安居乐业的前提下,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治理达标,进一步采用低碳、高效、生态的城市运转模式。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一个由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在崇明生态岛建设的背景下以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了衡量可持续发展状态和特征的4个指数——可持续发展指数、持续度、协调度和趋势度来综合评价崇明岛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为崇明经济跨越式发展、社会功能的健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等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的预测和战略决策依据。结果表明,崇明岛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逐年提高,且上升的幅度呈上升的趋势。崇明岛可持续发展系统过去10年呈现明显的持续性。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较高,表现出高度的同步性,趋势度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得出的评价结果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