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烈庆祝中国地理学会成立85周年 为研究地理学如何面向21世纪,如何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中国21世纪议程实施行动相结合,“地理学与持续发展——庆祝中国地理学会成立85周年”大会将于1994年6月20日~24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活动的主要内容有:(1)21世纪的地理学;(2)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方法;(3)全球变化及其对中国发展的影响;(4)中国农村持续发展与城镇化;(5)中国的资源、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6)现代地理技术发展;(7)21世纪的地理教育。会议期间还将对先进集体、学会活动及科普活动积极分子、首届优秀地理图书获奖者、第二届青年地理科技奖、优秀地理期刊等进行表彰。对从事地理工作50年的专家、学者颁发荣誉证书。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研究课题,最近被列为国家“八五”科技重点攻关项目。这个项目包括八个专题攻关研究:(1)海水入侵现状及规律;(2)海水入侵成因、机理、发展趋势预测;(3)海水入侵区域水资源优化开发与管理系统;(4)区域环境特征及综合防治海水入侵对策;(5)海水入侵区农业生态系统;(6)综合防治海水入侵优  相似文献   

3.
全球变化对区域土地持续利用的影响表现为其多方面内容从不同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对区域土地利用生产性、安全性、保持性、可行性和接受性产生影响。在长江三角洲地区 ,全球变化对土地持续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利的方面 :( 1)海平面上升导致土地面积减少及土壤性质恶化 ;( 2 )自然灾害增多导致土地利用安全性降低 ;( 3)酸雨危害加重导致土地生态环境恶化 ;( 4 )地表植被减少及湿润指数降低导致土地退化加剧。针对以上问题 ,应采取以下对策以促进长江三角洲土地持续利用 :( 1)加强全球变化监测与预警 ;( 2 )制定适应于全球变化的土地持续利用规划 ;( 3)增强土地利用对全球变化的应变能力 ;( 4 )加强全球合作 ,减缓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全球变化速度。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项市场创新和政策创新,即将启动的中国全国性碳市场备受国内外关注。为保证其成功建立与平稳发展,相关经验借鉴已刻不容缓,但作为投石问路的7大试点碳市场发展层次不齐,可供参考的模式有限,因此研究全球第一大碳市场——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及其对中国的可参照性尤为迫切;而作为市场是否成熟的风向标,碳价规律性特征的挖掘尤为重要。前期国内外学者分别发现CER价格、原油价格、煤炭价格、天然气价格、欧洲工业指数、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政府政策、极寒天气、暖冬天气、自然灾害、重大事件等多种因素都有可能引起EUA期货价格波动。本研究通过引入MIV-BP神经网络模型,对EU ETS二期和三期的EUA期货价格进行训练和测试,模拟了上述11个因素对EUA价格的影响,弥补了传统计量模型难以同时处理较多变量及不能整合定性与定量变量等缺点。通过对EU ETS二期1 149组和三期775组数据的挖掘,得出了各变量对EUA期货价格的影响程度。其中,二期运行阶段各变量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自然灾害COPCER极寒天气Coal重大事件Brent政府政策Stock600Gas暖冬天气;三期运行阶段各变量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COPStock600Coal自然灾害极寒天气重大事件政府政策BrentGasCER暖冬天气。最后,本研究对二、三期各变量对碳价影响程度的变化进行了解释,并对中国未来建立全国性碳市场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1)稳定碳市场参与主体预期;(2)完善核证减排抵消机制,保持政策稳定;(3)配额分配考虑区域差异;(4)建立配额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5.
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导致财政支出增加和财政收入减少,是影响国家财政收支平衡的一个不容忽略的因素,自然灾害对财政收支的影响尚缺乏深入的理论阐释和基于实证数据的检验。依据1990—2018年中国31省份省际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量化自然灾害的财政成本,并考察了自然灾害对财政支出和收入的动态影响机制。进一步分析中,运用可解决门槛变量内生性问题的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探究了政府应急财政支出的最优规模。研究表明:(1)总体来看,平均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财政成本为1.119%,自然灾害对财政支出具有滞后正向效应,对财政收入具有滞后负向效应。(2)自然灾害财政成本具有区域异质性。具体而言,平均每年东北地区财政成本为0.89%,东部地区财政成本为-2.63%,中部地区财政成本为1.4%,西部地区财政成本为2.75%。(3)进一步分析得出,政府自然灾害应急财政支出最优规模为0.095%。分经济区域来看,除东部地区门槛效应不显著外,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政府应急财政支出最优规模分别为0.0903%、0.108%和0.196%,远低于自然灾害财政成本,需要探寻放大应急财政资金规模的融资工具。据此,从建立自然灾害基金制度,因地制宜搭建自然灾害财政成本风险融资工具框架,构建融入保险机制的新型灾害风险管理体系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政府改进公共服务、创新政府管理、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提高资源、环境经济领域的学术研究水平 ,总结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促进新形势下我国资源、环境经济问题研究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开展 ,展望该学科的发展趋势。中国地质大学决定召开以 2 1世纪环境与发展为主题的“2 0 0 1资源、环境经济论坛”学术研讨会 ,现将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和研讨的内容(1) 2 1世纪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学科发展 ;(2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中国环境问题 ;(4 )地质灾害与环境。二、征稿要求1、围绕上述议题 ,与会代表需在 2 0 0 1年 8月 30日之前提交论文详细摘要一篇 ,字数限 5 0 0字以内 ,可…  相似文献   

7.
城市规划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58%~60%,在这一期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达到8~9亿。  相似文献   

8.
缺乏资金是非洲国家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大挑战,那么,作为重要资金来源之一的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是否有助于非洲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基于2015—2019年非洲国家相关数据,从社会、经济、环境三个维度,分别使用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Oprobit模型分析了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对非洲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得分、各目标得分变动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有利于提升非洲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整体得分,有助于非洲国家经济、环境维度部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体现为对目标7(可负担的清洁的能源)、目标8(体面的工作和经济增长)、目标9(工业化、创新和基础设施)、目标12(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目标13(气候行动)、目标15(陆地生态)得分的影响显著为正;(2)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有利于提升非洲国家经济和环境维度部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速度,体现为对目标7(可负担的清洁的能源)、目标8(体面的工作和经济增长)、目标9(工业化、创新和基础设施)、目标11(可持续的城市和社区)、目标14(海洋生态)得分变动趋势的影响显著为正;(3)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对非洲国家实现社会维度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基本不显著。可通过进一步扩大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规模、拓展对非直接投资的行业领域尤其增加对社会维度相关领域投资、深化中非合作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助力非洲国家实现各个维度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也有利于中国落实2030议程中关于支持与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的要求及中非命运共同体构建。  相似文献   

9.
为了交流近年来国际国内有关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及农业对策的研究成果,由中国农学会、北京农业大学、中国气象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等共同发起的《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与农业对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5月26~29日在北京成功召开。这  相似文献   

10.
《巴黎协定》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确立了"自下而上"的治理路径,有助于增强各类行为体的参与动力,而后续的巴黎进程更适用于建立以跨国气候伙伴关系为代表的治理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主要施动者是地方政府和包括气候NGO、市民社会在内的非国家行为体。他们不仅在议程设定、透明度、监督执行和代表利益攸关方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还具有擅长短期本土化项目管理等优势。本文从国际关系的跨国行为体视角出发,对这类伙伴关系的兴起及其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分析,所获得的基本结论为:(1)各国达成《巴黎协定》的内在逻辑有助于跨国伙伴关系发挥作用;(2)当前跨国气候伙伴关系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路径呈现不断制度化的趋势;(3)跨国伙伴关系治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具有一定特殊性;(4)非国家行为体在参与治理的过程中逐渐交叉,更易形成联盟且相关的观念外溢也更为便利。这一新兴治理关系对中国的启示包括:(1)重新审视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作用;(2)评估一些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跨国伙伴关系,并适当鼓励国内相关机构和组织参与全球进程;(3)在国内层面,以渐进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参与、建立一些跨国气候伙伴关系,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城市与地方政府的气候治理能力;(4)在国际合作中,利用非国家行为体的优势推动中国所提出的南南气候合作倡议及相关项目的落实,进一步提升中国气候治理的话语权,并弥补资金、技术及能力建设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核心区和重要农业生产基地,在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耕地资源承载负荷大、压力显著,面临巨大风险和挑战。基于标准耕地系数修正的压力指数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1987~2017年耕地资源情况,多时空尺度反映变化态势,并利用预测模型测算耕地压力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耕地压力时间序列呈现倒“V”型分布,2003年达到压力峰值后缓慢下降;空间格局呈现出“整体稳定、局部动荡”基本态势,压力重心向东迁移;(2)区域耕地压力异质性明显,长江上游主要受恶劣的耕种条件和频发的自然灾害影响,长江下游主要受快速城镇化影响,分布格局上表现出“下游急速上升,中游稳步下降,上游波动起伏”的局面;(3)未来5年(十四五期间)长江经济带耕地压力并未得到缓解,且有逐年增长的势头,对大保护战略构成一定挑战,需要引起有关决策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2.
20 0 0年 4月 8日确定的 8国环境部长会议联合宣言的主要内容如下 :气候变动 减少温室效应废气排放义务的京都议定书 ,使气候变动框架条约第 6次缔约国会议 (COP6 )取得成功是绝对必要的 ;为使COP6取得成功 ,有必要发挥政治领导作用 ;(在减少温室效应废气排放问题上 )奖励发展中国家自发地控制排放量 ;为推进人才培养和技术转让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要加强伙伴关系 ;为实现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少排放目标 ,在 2 0 0 5年前要有明显进展。可持续发展 同 2 0世纪那种不可能持续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诀别 ,理智地利用自然资源 ;要推进…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问题 ,展开全方位、多视角的分析阐述。指出并纠正了认识上对城市化问题的种种误区。提出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应该与国情国力、工业化发展形势相协调 ,过程应有序、健康。并认为 :(1)在相当大一段时期内 ,中国城市化水平以界定在5 0 %或 5 5 %为宜 ,而不应该盲目追求西方国家不同国情的高指标、高比例 ;(2 )对城市今后的发展规模应有一个合理限度 ,考虑人口、用地、环境的合理容量 ;(3)小城镇的发展要合理引导、分期分批、有重点地稳步发展 ;(4)乡村城镇化必须发展生态农业与生态工业 ,走集约化、专业化的道路。正确引导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把城市发展和农村、工业和农业、人口流动、产业政策、区域平衡、科技进步、外向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当作整体一盘棋来统筹制定总体战略  相似文献   

14.
国际大坝委员会第 68届年会和第 2 0届大会将于 2 0 0 0年 9月 1 4日~ 2 2日在北京举行。这是国际水利水电工程界的一次盛会 ,届时将有中外水电建设的知名专家、学者和各国大坝委员会的官员近 2 0 0 0名代表出席。会议由水利部、国家电力公司、三峡开发总公司、中国水利学会和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等单位共同主办。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担任组委会名誉主席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担任主席 ,副主席分别由三峡开发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和国家电力总公司副总经理周大兵担任。组委会办公室设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会议日程安排 :9月 1 4日— 1 8日…  相似文献   

15.
上海滨海地区风况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Weatherhawk全自动气象站对上海浦东新区沿海水杉防护林系统内外风况的时空动态进行为期3 a的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风况分布特征与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特点基本相符;(2)水杉防护林系统对风速有明显的削弱作用;(3)风速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日出时分,而峰值一般出现在正午时分;(4)随着季风环流对风向与风速的影响,防护林的防风效应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我国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野生动物冲突的频次和范围逐渐增大。野生动物冲突带来的心理创伤已成为影响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重要难题。在心理创伤相关理论基础上,运用交叉分析、因子分析、次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野生动物冲突事件受害个体心理创伤的影响因素,得到如下结论:(1)野生动物冲突事件中女性、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低、健康状况差、经济实力弱的个体更容易发生心理创伤;(2)随着受害者经济实力的提高,野生动物冲突的心理创伤程度显著降低;(3)野生动物冲突事件越严重,其造成的心理创伤程度显著增加;(4)野生动物冲突救援补偿措施效果越好,越能缓解受害者的心理创伤。最后借此提出:(1)对重点对象进行灾后心理干预;(2)增强受灾者的经济实力;(3)建立野生动物冲突预防和应急管理机制;(4)完善野生动物冲突补偿措施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雾霾污染是目前我国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但当前中国的雾霾治理还缺乏科学的评价工具,单一的政府治理模式也亟待创新。针对我国城市雾霾污染治理问题,本文首先界定了城市雾霾治理指数的内涵,并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城市雾霾治理测度指数。在此基础上,选择上海、南京、无锡、杭州等12个环保部重点监测的长三角城市为样本,对其2007—2016年期间的雾霾治理指数进行测度和实证分析。测度结果显示:(1)样本城市中,上海在2016年略大于0.7,达到了优等级,南通、绍兴大部分年份低于0.5,处于差的水平,其它样本城市大部分年份在0.5~0.6之间,处于中等水平,整体治理水平不高;(2)上海DPSIR各维度雾霾治理指数显示,雾霾治理的驱动力(D)曲折上升、压力(P)逐渐减轻、状态(S)稳定趋好、影响(I)力弱化、响应(R)能力亟待改进;(3)从利益相关主体对上海雾霾治理的贡献来看,企业主体和政府主体的贡献稳定上升,贡献大,公众主体在雾霾治理中贡献较小,其他主体的贡献不稳定。以城市雾霾治理指数作为治理工具,从创建雾霾治理指数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测度指标影响路径关系图、明确利益相关主体的治理责任、完善雾霾治理指数运用机制四个方面提出治理政策措施,以创新我国城市雾霾治理模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18.
南京浦口区大气负离子的时空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南京市浦口区境内老山森林、农庄、珍珠泉、石桥万诚4个观测点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大气负(氧)离子观测资料,分析了浦口区大气负(氧)离子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浦口区日平均大气负(氧)离子浓度为688个/cm~3,最大值约在21:00,为986个/cm~3,最小值约在12:00,为610个cm~3;(2)浦口区年平均大气负(氧)离子浓度为675个/cm~3,其中夏季最高,为728个/cm~3;冬季最低,为538个/cm~3;(3)浦口区大气负(氧)离子空间分布规律为:农庄珍珠泉老山森林石桥万诚;(4)不同天气条件下大气负离子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不同,如雨日,大气负离子与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显著相关(P0.01);无雨天,大气负离子与日照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全国714个气象基准站点1961—2015年地面气象资料,基于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标准,研究全国范围内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除新疆和青藏地区的部分区域以外,中国大陆整体上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等级从东南向西北降低;(2)根据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各等级站点数量在不同季节的分布,得出夏季全国舒适区范围最大,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冬季全国基本上都处于偏寒冷的状态;(3)根据各个省份不同季节的舒适度状况,本文将中国大陆31个省划分为3个等级;(4)近55年来,全国大部分地区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等级呈现上升趋势。该研究对指导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及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宁河叶绿素a的因子分值-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后,其支流大宁河水华频发且频率呈上升趋势。叶绿素a(Chla)是指示水体中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有效指标。采用因子分值-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大宁河水体11个相关水质因子与Chl a之间的相关关系。因子分析用于简化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因子得分(Score values)为自变量用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结果发现log(Chla)与6个因子分值明显相关,所获得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log(Chl a)=0.579-0191×(Score 1)-0.013×(Score 2)-0.013×(Score 3)+0042×(Score 4)+0134×(Score 5)-0.059×(Score 6),相关系数 R= 0.731、相关系数的平方 R 2=0535,说明自变量可以解释因变量53.5%的差异性。实测数据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测2010年1~10月水体中Chl a浓度的峰值和基本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