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苯酚、苯胺和对苯二酚在紫外区具有吸收。文章采用紫外光谱法,分别对苯酚、笨胺和对苯二酚不同浓度的溶液进行紫外扫描,结果表明苯酚、苯胺和对苯二酚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269.9 nm,280.30 nm,289.40 nm,对于同种物质不同浓度的溶液,其最大吸收波长相同;波长一定的情况下,物质的浓度越高,吸光度越大。然后通过加和性试验,分别对40 mg/L苯酚溶液、30 mg/L苯胺溶液、50 mg/L对苯二酚溶液进行紫外线扫描,将其相应波长的吸光度加和,再对单组分浓度相同的三组分混合溶液进行扫描,将实际加和与理论加和相比较,得出三组分的吸光度具有加和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NaOH碱提法提取和纯化了海洋沉积物中的腐殖酸,研究了腐殖酸的紫外吸收光谱特征,考察了pH、盐度和溶解有机质对腐殖酸吸光度的影响。结果显示,pH对腐殖酸的吸光度有显著的影响,在pH<6.5的酸性和pH>8.5的碱性条件下吸光度随pH的增大而增强,但pH在6.5~8.5范围内对吸光度的影响不大。盐度和溶解有机质对腐殖酸的吸光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应用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B/T16489-1996)测定硫化物样品时,分别通过改变实验室温度、显色时间和加不加入稳定剂得到不同的测定结果,对测定结果值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测定硫化物的最佳测定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室温控制在16~23℃、加入显色剂10~180min内测定,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测定结果,并且稀释配制标样时可不加入稳定剂乙酸锌-乙酸钠溶液。  相似文献   

4.
采用行业标准DPD分光光度法(HJ 568-2010)测定水中的游离余氯,验证了去掉第一点的低浓度曲线的有效性。分别比较不同的显色时间对吸光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显色时间应控制在10min以内。  相似文献   

5.
实验以七水硫酸镁及硫酸铝钾为混凝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浮选剂,研究了搅拌条件对酸性大红3R、还原深蓝BO混凝气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搅拌转速为100 r/min、搅拌时间为10min时,混凝气浮对酸性大红3R的去除效果较好,吸光度去除率为67.33%,色度去除率为69.23%;当搅拌转速为50 r/min、搅拌时间为10min时,混凝气浮对还原深蓝BO的去除效果较好,吸光度去除率为84.33%,色度去除率为99.70%。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Ag,DDC光度法测砷空白吸光度偏高的原因做了不同的试验。即不同试验温度,不同时间配制的吸收液和使用优劣质药品做的试验比较,找出空白吸光度偏高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7.
实验以七水硫酸镁及硫酸铝钾为混凝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浮选剂,研究了搅拌条件对酸性大红3R、还原深蓝BO混凝气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搅拌转速为100r/min、搅拌时间为10min时,混凝气浮对酸性大红3R的去除效果较好,吸光度去除率为67.33%,色度去除率为69.23%;当搅拌转速为50r/min、搅拌时间为10min时,混凝气浮对还原深蓝BO的去除效果较好,吸光度去除率为84.33%,色度去除率为99.70%。  相似文献   

8.
分光光度法测COD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COD测定时 ,通过对样品回流液的吸光度测定 ,建立吸光度对COD的回归曲线 ,利用该曲线 ,在测得样品回流液吸光度的情况下 ,可计算出COD。在大批样品测定时 ,能达节省时间和试剂的目的 ,测定效果较好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家水质监测的标准来看,紫外吸光度的检测需要依靠纯粹的物力手段,并且在该种测试当中能够保障水质不会遭受二次污染,确保了监测的安全可靠性。文章主要研究了在水质监测当中所应用的紫外线习惯度监测的相关仪器以及该类仪器在监测中的应用。笔者将从紫外吸光度的适宜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紫外吸光度应该会用到的仪器。期待通过对紫外吸光度的了解,找出在该方面监测中在线监测仪器的具体应用,帮助水质监测人员顺利完成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TTC-脱氢酶还原法可用于藻细胞活性的测定,但藻细胞色素会对测定产生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4mL细胞密度为1.3×10^10个/L的藻样,在提取剂浓度大于60%时,色素在485nm处产生吸光度值迭0.35-0.52,对测定产生较大干扰。采用正已烷进行萃取,可去除部分色素干扰,能将色素产生吸光度值降到0.14-0.32。碱性物质会破坏色素,在乙醇提取剂中加入KOH或NaOH,可将色素产生吸光度值从0.14—0.32降到0.04~0.26,所加碱性物质最佳浓度为0.001M~0.01M,过高浓度会破坏TTC的还原产物三苯基甲腊(TPF)。色素去除的最佳条件是:使用含0.001M~0.01MKOH或NaOH的50%乙醇作为提取剂,提取TPF后,用正已烷进行萃取,色素所致吸光度值可从0.45降至0.04,基本将色素干扰去除。  相似文献   

11.
总磷测定中温度浓度时间对显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中总磷时温度、浓度、时间与显色反应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吸光度对温度、浓度和显色时间的变化曲线,和不同温度下的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性,指出了不同温度时,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从而得到了达到最大显色所需要的时间,以指导标准曲线的绘制,提高样品测定精度。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改性小麦秸秆对赤潮异弯藻的去除作用和机制.结果表明,在与未改性秸秆相同用量(0.10 g/L)的情况下,在120 m in时,改性秸秆对赤潮异弯藻的去除率可以从10%左右提高到80%以上.为了探讨改性秸秆对赤潮异弯藻的去除机制,测定了核苷酸在260 nm时的吸光度,结果发现水体内核苷酸物质浓度增大,说明在此作用过程中,藻细胞膜结构遭到破坏,核苷酸物质由胞内释放.当改性秸秆用量为0.15 g/L时,释放核苷酸在260nm时吸光度与正常细胞的吸光度比值为1.17,此时改性秸秆对赤潮异弯藻造成的损害是不可逆的.实验发现,改性秸秆对赤潮异弯藻同时具有吸附作用和灭杀作用.当浓度较低时,改性秸秆通过吸附细胞体,或者与细胞膜结合,从而导致部分藻细胞的絮凝;而当浓度进一步增加时,改性秸秆可以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导致大量膜内物质的释放,进而导致藻细胞的死亡.  相似文献   

13.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时,样品溶液的pH值对其吸光度影响很大,进而影响着分析结果,在一定条件下,显色后样品溶液的吸光度随其pH值的增大而增大,当pH值>12.59时,吸光度趋于稳定,因此在测定氨氮过程中,显色前须合理调节样品溶液的pH值,以保证显色后样品溶液的pH值>12.59,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4.
铀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特性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娟  陈迪云  张静  宋刚  罗定贵 《环境科学》2012,33(8):2889-2894
采用静态实验方法研究了凹凸棒石对水溶液中铀的吸附特性,考察了溶液pH值、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凹凸棒石的形貌和结构,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凹凸棒石吸附铀前后结构的变化,探讨了凹凸棒石对铀的吸附动力学及吸附机制.结果表明,pH值对凹凸棒石吸附铀的影响显著,且在pH=5时吸附量最大.吸附量随着时间增大而增大,在2 h内可以达到平衡,吸附等温线方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过程为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由FTIR分析可得,凹凸棒石吸附铀后,在高频区3 700~3 000 cm-1内吸光度减弱,可能是由于铀与凹凸棒石的R—OH发生配位作用形成了R—OUO2+或(R—O)2UO2等络合物;在中频区1 700~800 cm-1内吸光度减弱,可能是铀离子和镁离子产生离子交换作用.铀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机制主要表现为离子交换和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溶液中硼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条件下,聚乙烯醇、碘和硼酸能形成稳定的蓝色复合物.在0~0.1mol/L硼酸含量范围内,该复合物的吸光度与其含量成正比.此方法可用于低含量硼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用纳氏比色法测定NH3-N时,在保证斜率不变(b=0.0037)的条件下,减少显色剂中HgCI2-KI三分之二的含量,聚乙烯醇做胶体稳定剂,显著提高了显色剂和显色的稳定度,并大大降低了空白吸光度.以KOH和酒石酸钾纳做缓冲溶液,并增加KOH一倍的含量,保持恒定的显色碱度,同时也掩蔽了金属离子的干扰.测定废水,先做一条件试验,确定氨氮废水的稀释比,是测定氨氮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7.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时,样品溶液的pH值对其吸光度影响很大,进而影响着分析结果,在一定条件下,显色后样品溶液的吸光度随其pH值的增大而增大,当pH值>12.59时,吸光度趋于稳定,因此在测定氨氮过程中,显色前须合理调节样品溶液的pH值,以保证显色后样品溶液的pH值>12.59,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8.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时,样品溶液的pH值对其吸光度影响很大,进而影响着分析结果,在一定条件下,显色后样品溶液的吸光度随其pH值的增大而增大,当pH值>12.59时,吸光度趋于稳定,因此在测定氨氮过程中,显色前须合理调节样品溶液的pH值,以保证显色后样品溶液的pH值>12.59,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9.
对水中游离氯的测定方法作出改进,设定氢氧化钠的加入时间为20 min,用优化后的方法与国标方法作比较,对标准样品和同一水样进行分析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法测定样品的吸光度更好,准确度更高,可以满足日常环境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水中挥发酚的比色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新民 《福建环境》1994,11(6):39-40
测定水中挥发酸的4-AAP法是迄今为止用的比较多,且选择性高而又稳定的比色分析法。在萃取比色法中,要求试剂空白,氯仿的参比吸光度应在0.10以下,经多次实验,认为4-AAP的纯度是影响吸光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