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对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不断深入,新的高效菌种不断被发现。简要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分关、絮凝效果及影响因素,重点介绍了新型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王猛  施宪法  柴晓利 《化工环保》2001,21(6):328-332
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包括产生絮凝剂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絮凝剂的性质,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絮凝剂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吕向红 《化工环保》1995,15(4):211-218
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NOC-1的性质,絮凝性能,应用和生产方法。该絮凝剂是一种安全无毒,无二次污染的新一代絮凝剂,具有良好的絮凝作用和脱色性能,能抑制污泥膨胀,其研究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朱磊  周桃玉 《化工环保》2014,34(5):481-483
采用FTIR技术对自制的长链季铵盐絮凝剂环氧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考察了絮凝剂加入量、溶液pH和絮凝时间对絮凝率的影响;并与常用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效果进行了对比。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目标产物为环氧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实验结果表明:在絮凝剂加入量8 mg/L、溶液pH 9、絮凝时间50 min的条件下,絮凝率达到84.84%;在相同絮凝剂加入量的条件下,环氧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的絮凝效果优于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絮凝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旭  徐恒  邓宇  袁媛  张辉  胡国全 《化工环保》2005,25(2):152-155
从废水处理厂和土壤中分离产絮凝剂的菌株,其中一株产絮凝剂的细菌W7—1对高岭土的絮凝活性达94%,初步鉴定该菌为Klebiella sp.,W7—1对产絮凝剂的培养条件要求简单,产絮凝剂的最佳碳源和氮源为蔗糖和牛肉膏,pH在5~10的范围内都适应絮凝剂的产生,但pH为8.0时絮凝活性最高。絮凝剂的添加量为10mL/L、絮凝体系pH为7~10时絮凝活性好,提纯后的絮凝剂产量高于其它絮凝剂近10倍,分析表明,絮凝剂成分为多糖,且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加热至100℃、30min后絮凝活性不变。  相似文献   

6.
生物絮凝法与化学絮凝法处理洗毛废水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采用生物絮凝法和化学絮凝法处理300 mL COD为20 000 mg/L、SS为4 000 mg/L的洗毛废水,最佳生物絮凝条件:生物絮凝剂加入量为5 mL,反应温度为30℃,先以120 r/min搅拌5 min、再以60 r/min搅拌35 min,洗毛废水pH为9.0.COD去除率达92%.最佳化学絮凝条件:化学絮凝剂加入量为30 mL,反应温度为40℃,先以120 r/min搅拌5 min、再以60 r/min搅拌25 min,洗毛废水pH为5.0.COD去除率达93%.生物絮凝剂和化学絮凝剂对洗毛废水的絮凝效果接近,但生物絮凝剂的加入量比化学絮凝剂少很多.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壳聚糖的理化性质及其作为絮凝剂的优点,探讨了壳聚糖的絮凝机理,分析了壳聚糖絮凝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废水p H、絮凝温度、搅拌转速及时间、壳聚糖投加量、壳聚糖脱乙酰度及相对分子质量、废水浊度),总结了壳聚糖改性和复合后在废水脱色处理中的应用。指出:未来还需更深入地研究絮凝机理,同时也需进一步研究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新型壳聚糖絮凝剂将向更高效、成本更低且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唐宏科  周鹏刚 《化工环保》2006,26(3):246-249
研究了阳离子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制备阳离子型絮凝剂的工艺,并用硅藻土悬浊液及实际水样对产物的絮凝性能进行了考察。其最佳合成条件:阳离子淀粉与丙烯酰胺的质量比为1:4,引发剂加入量为丙烯酰胺质量的0.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h。絮凝效果实验中,接枝共聚物絮凝剂的最佳加入量为4mg/L。与阳离子淀粉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相比,接枝共聚物絮凝剂对渭河水及造纸网下白水的絮凝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铁-镁-铝无机复合脱色絮凝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铁、镁、铝盐为原料制备出一种高效新型复合絮凝剂(PFMA)。研究了该絮凝剂对染料溶液的脱色效果。试验结果表明,PFMA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对多种染料溶液均具有很强的脱色效果,其脱色性能优于传统的絮凝剂——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和硫酸铝。絮凝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FMA的絮凝既有羟基架桥作用,也有压缩双电层和吸附电中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改性淀粉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李旭祥  周心艳 《化工环保》1994,14(5):313-314
改性淀粉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1前言60年代初,国外开始使用聚合电解质絮凝剂,尤其是合成有机高分子聚合电解质絮凝剂处理废水的研究。这种絮凝剂不仅使用方便,应用范围广,而且絮凝效果比无机絮凝剂(如铁盐和铝盐)提高几倍至几十倍;此外,它还有絮凝及沉降速度快、...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聚合硅酸铝铁絮凝剂,并用于处理油井压裂废水。制备聚合硅酸铝铁絮凝剂的优化实验条件为:聚硅酸活化pH1~2,活化温度25~30℃,活化时间2.0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聚合硅酸铝铁絮凝剂对油井压裂废水浊度和COD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7%和58%。与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相比,聚合硅酸铝铁絮凝剂在浊度及COD去除方面有着更佳的处理效果,并且处理后废水的总溶解性固体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2.
采用CaCl2和纳米SiO2-聚硅酸铝铁复合混凝剂对含氟废水进行两步除氟。实验结果表明:ρ( F)为 420.0 mg/L、pH为8.5的含氟废水经CaCl2处理后ρ( F)降至26.5 mg/L;在二级除氟pH为11.5、复合混凝剂加入量(复合混凝剂与废水体积比)为0.50%的最佳条件下处理60 min后废水中ρ( F)降至5.7 mg/L,而采用聚合氯化铝(PAC)进行二级除氟时,ρ( F)可降至8.7 mg/L,表明复合混凝剂比PAC的除氟效果更佳。复合混凝剂中自由离子和单体羟基配合物形态Al和Fe的含量相对较高,分别占76.5%和92.5%,而低聚合度的多核羟基配合物及高聚物形态Al和Fe的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3.
将自制聚硅酸铝铁(PSAF)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复配,制备了复合高分子絮凝剂PSAF-DMDAAC,并将其用于含铊废水的处理。表征结果显示:PSAF与DMDAAC先利用氢键形成聚合体后脱水,然后DMDAAC链上的烯基双键与PSAF中的聚铁、聚铝基团发生桥联反应,以配位键形式将基团引入DMDAAC链,形成一种新型复合絮凝剂。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絮凝剂制备的最优条件为(Al+Fe)与Si的摩尔比2∶1、Al与Fe的摩尔比1∶2、60%(w)DMDAAC溶液加入量0.8%(w);废水处理的最优条件为絮凝剂投加量0.8 g/L、废水pH 9.5、沉降时间10 min;在上述优化条件下,废水的色度、浊度、铊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0%,96.4%,95.6%,处理后废水的色度、浊度、铊质量浓度分别为10度、6 NTU、13 μg/L。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制改性高分子絮凝剂巯基乙酰聚乙烯亚胺处理含Hg2+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当Hg2+的质量浓度100 mg/L、絮凝剂的加入量3.7 mg/L、废水pH=5.0、浊度为0时,Hg2+的去除率达到88%;Hg2+和悬浮物在废水中共存时,当Hg2+的质量浓度100 mg/L、浊度127 NTU时,Hg2+和悬浮物可相互促进彼此的去除,浊度的去除率由40%左右增至95%以上;用该絮凝剂处理实际废水(Hg2+的质量浓度 20~25 mg/L、浊度126 NTU、pH=3.5),当絮凝剂加入量为4.2 mg/L时,Hg2+的去除率为84%,浊度的去除率为97%,且处理效果明显优于相同条件下的传统絮凝剂。  相似文献   

15.
邓皓  王蓉沙 《化工环保》1996,16(3):142-145
絮凝剂PHP、防垢剂HEDP是油田水处理常用的药剂。在油田水处理过程中,调节污水的PH、投加絮凝剂常常与投加防垢剂一起或先后进行。本文对投加絮凝剂和调节PH对防士兵防垢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证明,絮凝剂的絮凝作用和PH调节产生的Fe(OH)2,均会使污水中的HEDP含量发生变化,防垢性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分子筛生产废水中悬浮物的絮凝与回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兆宫 《化工环保》1996,16(1):8-13
对分子筛生产废水进行了絮凝沉降分离试验,确定了絮凝剂、助凝剂及絮凝敢分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絮凝沉降所得到的絮凝物料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能与絮凝前原废水中的悬浮物基本一致,可返回原生产工序中使用。  相似文献   

17.
戴明飞 《化工环保》2012,40(5):524-527
将传统的中和法和絮凝法相结合,采用中和—絮凝法回收硝酸型褪锡废水中的锡,考察了反应终点体系pH、碱液浓度、絮凝剂浓度等因素对锡回收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NaOH溶液浓度为6 mol/L、反应终点体系pH为0.8、聚丙烯酰胺溶液质量浓度为3 g/L的工艺条件下,可得到干基锡含量54.6%(w)的高品位锡泥。与传统的单一中和/絮凝法相比,采用中和—絮凝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减少了碱液和絮凝剂用量,回收锡之后体系中大量的硝酸可进一步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