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以江苏省连云港台电磁信息观测在江苏及邻近地区发生的Ms≥3.0级地震前出现的电磁辐射异常信号为例,通过对信息出现的时间及波形特征的分析,认为距震中300km左右,Ms≥3.0级的地震,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电磁信息观测可能成为一种有较好应用前景的短临预报手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常熟地震台的地倾斜连续四年的观测资料,经分析发现:在两次南黄海地震前(1984年5月21日Ms=6.2级地震和1987年2月17日 Ms=5.1级地震)存在着明显的中、短期趋势性异常和短临突变性异常.最后讨论了地倾斜异常特征与地震之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研究了1974年以来华北地区9次Ms≥5.0级大震前,小震时空分布参数R(t)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9次Ms≥5.0级大震前小震时空分布参数R(t)值均出现了先上升,然后下降直至主震发生的异常图象。根据R(t)值异常可能对未来发生的大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文中对R(t)值异常变化的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分析了菏泽5.9(Ms)级地震前b值随时间的变化,并进行了统计检验,指出,该次地震前b值确实存在着一个统计上可信的低值异常,且主震发生在低值异常的回升阶段,但并未观测到低值异常前的高值异常。文中对菏泽5.9(Ms)级地震前b值上述变化的物理机制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1999-09-14和1999-11-30绵竹两次5.0级地震前,位于四川省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几个地表台和井下台分别接收到不同频段、不同形态、不同强度的电磁幅射异常信号。本文分析了地震前后电磁幅射信号由弱—强—弱—平静的变化过程,总结出震前电磁幅射异常信息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大、信号强、信息组数多、信息减弱或平静后数天发震的特征。同时尝试用旋转ULF- 地表电磁波信息观测仪天线方位或转动地表DPJ- 点频电磁幅射仪接收天线位置的方法跟踪来波方位,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 一九七九年溧阳六级地震前74小时,南京卫岗电磁波观测点,曾经记录到超低频电磁波异常信息,在此基础上为了扩大观测试验范围我们又於一九七九年底相继建立了包括金湖、新沂、射阳、灌南、溧阳等电磁波前兆信息观测点(见图1)。  相似文献   

7.
地磁幅相法的瞬时差幅度与地磁Z分量日变幅差值一样具有年变规律,应在分析震前异常时消除,并视被处理资料长度及在年变周期中所处的位置,采取不同方法消除年变。应用线性去倾技术处理了1990年2月10日江苏常熟Ms5.1级地震前连云港与常熟及连云港与溧阳的地磁幅相法瞬时差幅度,成功地提取了震前异常。  相似文献   

8.
依据地质构造块体的不同,将安徽及其周边地区分为华北、黄海和华南三个地震区.利用马尔可夫模型对三个地震区的中小地震活动水平进行统计预测,结果显示,一年之内华北地震区一般会发生Ms≥3.0级地震,有可能发生Ms≥3.5级地震,而发生Ms≥4.0级地震的可能性却不大.黄海地震区一年内一般会发生Ms≥3.5级地震,有可能发生Ms≥4.0级地震,发生Ms≥4.5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华南地震区一年内一般会发生Ms≥2.5级地震,有可能发生Ms≥3.0级地震,但发生Ms≥3.5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9.
对1983-11-07山东菏泽5.9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特征进行了识别与研究,分析了菏泽5.9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的阶段性、层次性和同步性特征,利用震前地下流体高频突变异常频次速率和异常频次累加值的变化,采用地下流体层次跟踪震情预测方法对菏泽5.9级地震长期、中期和短临三个时间尺度的震情进行了检验性预测。  相似文献   

10.
对1983-11-07山东菏泽5.9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特征进行了识别与研究,分析了菏泽5.9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的阶段性、层次性和同步性特征,利用震前地下流体高频突变异常频次速率和异常频次累加值的变化,采用地下流体层次跟踪震情预测方法对菏泽5.9级地震长期、中期和短临三个时间尺度的震情进行了检验性预测.  相似文献   

11.
客观地反映了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发育在苏北地区的各类地形变异常,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相探讨,在总结研究前兆的基础上指出综合预报的重要性和在中期趋势异常背景中捕捉短临前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1986年11月15日台湾花莲海域地震及其强余震前电磁辐射的前兆特征。所用的仪器为DDC-2型电子补偿仪、XWX-2042电位差计,记录极距为100m的两埋地电极间所接收到的电磁辐射信息,震前异常波形最大幅度可达187.5mv,为正常背景的十数倍,频谱较宽(0.005—5Hz)。这种特征对认识发生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上的地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DPJ和ULF型地震电磁辐射观测仪观测场量的主要特征进行简单的理论分析,并综合国内各地观测资料,初步探讨了电磁辐射方法在短临预报应用中有关时、空、强的前兆判据问题:1.电磁辐射异常信号的弱-强-弱-平静-发震的变化过程中,多点位异常时间趋于集中之后的信号减弱甚至平静,可能是数十小时内发震的一种标志。2.目前所观测到的地震电磁辐射信号主要来自震源(或震中)方向。3.利用lgT-M关系曲线能在一定程度上定量估算未来地震的强度。  相似文献   

14.
利用调制地震方法对华北地区1973年以来发生的24个ML≥5.5地震前地震调制比、地震调制比异常面积、调制地震条带和调制地震频度的异常变化进行分析,对异常类型进行分类。分析结果认为,华北地区ML≥5.5地震前地震调制比和异常面积随时间进程的起伏、调制地震频度震前数月的突然增大以及调制地震条带异常图象是显著的异常变化,可以用于对中、强地震的中期预报  相似文献   

15.
根据岩石受力过程的应变、破裂时产生的局部地磁场异常变化和电磁辐射现象 ,运用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法和地磁场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法结合电磁辐射现象的分析 ,可达到对地震的中短临异常跟踪预报的目的。由上海及邻近地区 2 0世纪 90年代发生的二次中强地震震例可得到较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井孔水位异常的中长期、短期(临震)、后效不同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三项异常指标:1、水位反向,速率(?)≥-20mm/月,V_(max)≥-40mm/月;2、异常幅度,H≥130mm;3、异常时间,T≥3月。井孔的5次水位趋势异常中,与3次江苏省5~6级中强震和1次南京地区3.1级地方震的对应关系较好,映震能力达0.8,不失为单井预测预报中强地震的一种有效方法而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发生MS6.1级地震.本文研究了上海佘山、武昌、安徽蒙城地磁台资料.上海佘山台的地磁总强度F、垂直分量Z,在南黄海MS6.1级地震前(1996年5~7月)存在明显地磁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8.
北京时间 2 0 0 11114T 17∶2 6 ,在昆仑山口西发生了 8 1级地震。震中为 36 2°N ,90 9°E。这次地震前徐州地震台体应变仪、水管仪、伸缩仪数字化形变观测记录到了较明显的短临异常信息。本文试对这些异常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这次地震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随时间呈波浪式起伏,形成了小震条带,出现了小震群;地下水(水位、水温)异常非常强烈;地形变和地磁异常也观测到了.分析发现:前兆不是沿断裂带分布,而主要是位于近震中(≤50km)的破裂面法线方向;震中附近的断裂没有穿过震中.这次地震看来不是沿原有断裂的错动,而是块体内产生新的错动,属于块断型地震,似可用IPE模式解释一些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