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克拉玛依南郊污水处理厂采用Orbal氧化沟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该工艺构筑物少,操作简便,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能适应不同水质水量的冲击.利用该工艺处理的废水出水稳定,出水污染物浓度远低于国家二级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且可以进行污水的二次利用.介绍了该工艺的设计指标、流程、各处理构筑物和设备,对设计特点和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采用沉淀 气浮 过滤的废碱处理工艺和采用沉淀 滗水器 过滤的废酸处理工艺处理大连某港口含酸碱类废水,介绍了该工艺的方案、主要构筑物、设备及参数等.实践证明,该工艺对酸碱废水的处理是成功的.该工艺是一种新型高效、经济实用的酸碱废水回用的处理方法,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的生化-物化组合工艺处理棉浆黑液试验结果表明,先生化处理后进行酸析、中和的工艺比先酸析、中和后生化处理工艺的效果更好,棉浆黑液的总CODCr及色度去除率可分别达88%和95%左右;与化学混凝工艺相比,酸析工艺可以实现"以废治废",节约污水处理运行成本.经酸析、中和工艺处理后的废水与0.4%的聚合硫酸铝铁进行混凝处理后,废水的COD单元去除率仍可达50%以上,色度降低了4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内电解法动态处理3种染料废水的工艺条件,如反应时间、pH值、铁屑投加量、铁屑粉煤灰比例等.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动态内电解法处理混合染料废水,色度去除达95%,CODCr去除率也达70%.并讨论了铁屑-粉煤灰内电解法处理染料废水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试验,比较置换、中和-置换及化学沉淀-电絮凝处理方法对废蚀刻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化学沉淀-电絮凝工艺的处理效果最好,其适宜工艺条件为废蚀刻液pH=6 0~7 5、电絮凝电流密度50 mA/cm2和电絮凝作用15 min,此时COD和Cu2+的去除率分别达98 7%和99 98%.研究表明,经过化学沉淀-电絮凝工艺处理的酸性蚀刻废液可达到排放标准,同时化学沉淀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经处理后可得到硫酸铜产品.  相似文献   

6.
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混凝处理印染废水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染废水COD高、色度高、可生化性差,是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混凝工艺处理印染废水,COD、BOD、SS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86%、92.5%、88%、90%.印染废水处理后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1级排放标准.此工艺具有工程投资少、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低温处理生活污水的复合厌氧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两相厌氧技术与复合厌氧工艺的发展,使得低温(低于20 ℃)厌氧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成为可能.设计了以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和滤层反应器为主体,添加污泥回流装置的两相复合厌氧处理新工艺,在室温(16~18 ℃)下处理生活污水.该两相复合厌氧处理工艺大大缩短了常规两相厌氧工艺的启动时间.在启动40 d后即能使低浓度生活污水的CODCr降低70%以上,SS去除率也能达到75%左右.该工艺的后续处理,建议选用人工湿地生态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介绍CAST工艺应用于大连市老虎滩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特点及设计参数,在低温条件下处理系统的运行效果.分析了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老虎滩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温度6.8-8.3℃条件下,CAST工艺对城市污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出水指标达到了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一级排放B级标准.在北方冬季低进水温度条件下,采用CAST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采用水解-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针织染整废水,工程运行结果表明:CODcr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3%、88%,最终排放污水达到国家污水Ⅰ级标准.该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经济、运行稳定等特点,在染整废水处理中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UASB-CASS-混凝法处理淀粉废水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UASB-CASS-混凝法处理淀粉废水.处理结果证明该工艺投资省、运行费用较低,而且可以产生可供利用的沼气,处理后的废水达标排放,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PAC-SBR法处理制药废水污泥驯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药废水的特点是成分复杂,有机物浓度高,且含有难生物降解和有抑制作用的抗生素等毒性物质,较为适合的处理方法是生化处理。研究了PAC-SBR反应器处理盐酸林可霉素原料药生产废水过程中活性污泥的驯化。活性污泥经1个月3阶段的驯化后,已基本适应盐酸林可霉素原料药生产废水特性,活性污泥驯化完成。  相似文献   

12.
超声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氧化方法,能提高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率和增强水处理中的生物活性,在废水处理中已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光催化氧化降解水体中有机污染物也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型水处理技术,能有效地降解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但因其对光源要求较高等因素限制了它的使用.介绍了用超声代替紫外光源降解印染业污水的方法,探讨了降解机理,综述了其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今后须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UASB+SBR工艺处理皂素生产废水的快速启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皂素生产废水为难处理高浓度酸性含硫有机废水.其中高含量的硫酸盐在厌氧条件下产生大量的H2S,造成了对厌氧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严重影响厌氧生物处理的效果,甚至使厌氧消化完全失败,使该类废水的处理较为困难.为了有效解除硫酸盐对生物处理设施中微生物的抑制,找出皂素生产废水的快速启动运行的方法,本文选用了UASB SBR组合工艺进行了2个月左右的动态连续流实验,对硫酸盐抑制的解除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除硫酸抑制厌氧消化的方法,找到了UASB快速启动的有效方法.小试连续运行实验结果表明,在UASB中加入适量铁屑和活性炭颗粒,以生活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种泥可以成功实现UASB SBR处理系统的快速启动,消除DO2-4对生物处理系统的影响,并在较短的时间内(21 d左右)培养出了厌氧颗粒污泥.UASB启动后,在进水COD质量浓度34 000mg/L左右时,COD的去除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出水COD质量浓度维持在1 300 mg/L左右.厌氧出水经过SBR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了<综合污水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排放标准要求.该快速启动方法可供类似酸性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和调试参考.  相似文献   

14.
比较分析了饮用水及污水中高浓度六价铬的两种测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硫酸亚铁铵滴定法适合于高浓度六价铬废水中总铬的测定,重铬酸钾法适合于直接测定高浓度六价铬含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分质处理含氰废水,综合处理混合废水的方式处理鞍山某机械加工企业的电镀废水,介绍了工艺的特点,各处理构筑物.运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处理电镀废水,其出水水质可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6.
含镉废水处理现状及其生物处理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概述物理、化学及生物吸附法处理含镉废水现状的基础上,系统阐述生物强化技术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进展.与普通生物吸附法相比,生物强化技术能提高生物的处理效率,加强生物的稳定性好,增强生物的抗毒性,所以在含镉等重金属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7.
管锋 《安全》2019,40(7):29-32,37
为了保证电镀废水处理工艺的安全性,首先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方法定性辨识工艺中潜在的危险和危害,并提出安全对策措施;然后采用保护层分析(LOPA)方法定量计算现有保护措施是否能够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如果风险较高,通过增加安全仪表等级(SIL)降低风险值。并通过实例分析证明HAZOP-LOPA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电镀废水处理工艺的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18.
亚硝化过程影响因素分析和讨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出现的一批生物脱氮新技术,如SHARON、CANON、SHARON-ANAMMOX、OLAND等工艺,很适合于C/N比较低甚至不含有机物的含氨氮废水的处理.如何将硝化过程控制在亚硝化阶段,是保证这些新技术成功的关键.对影响NO-2积累的因素包括温度、pH值、溶解氧、泥龄和抑制剂等进行了分析,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说明多种控制因素的不足之处,探讨了实现亚硝化过程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9.
养猪废水的吸附-过滤法初级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实际养猪废水为对象,采用吸附-过滤法进行预处理,研究稻草滤料和稻草-沸石双层滤料在不同滤速下对养猪废水中CODCr、氨氮和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稻草-沸石双层滤料对CODCr、氨氮和磷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稻草滤料.以稻草-沸石双层滤料为过滤介质时,5 m/h的滤速下,CODCr、氨氮和磷的最大去除率分别达47 9%、72 9%和50 1%.研究表明,吸附-过滤预处理不仅能去除养猪废水中的CODCr、氨氮和磷,还能去除一定量的小分子有机物和臭味,同时附着大量固体有机物的稻草和吸附有氨氮、磷的沸石经过处理后可作为土壤改良剂或肥料,从而实现了农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