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以节能、节水为重点制定公司"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工作方案。明确"十一五"期间,公司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具体工作措施等,以保证到2010年,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由2005年的0.19 t标准煤下降到0.15 t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0.96 t标准煤下降到0.76 t标准煤,降低2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SO2和COD排放总量降低10%。  相似文献   

2.
<正>"十一五"以来,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优化能源结构的重大举措,全市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数量和比重大幅下降,在能源消费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全市每万元GDP能耗下降率连续四年超过5%,四年累计下降23.34%,并且以4.47%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同期11.3%的经济增长,节  相似文献   

3.
<正>2010年6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在河南安阳市召开了全国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工作现场会议。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中石油、中石化等中央企业以及部分钢铁、热力等企业的9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该会议围绕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国发[2010]12号)和全国节能减排工  相似文献   

4.
<正>节约能源,降低排放不但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当今及以后世界性的经济发展及人类生存的重要问题。我国的"十一五"规划确定,到2010年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左右,这是一项艰巨而又必须完成的重要指标。"十一五"规划中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化工、化工等行业列为高耗能行业,对  相似文献   

5.
采用IPCC碳排放数学模型,测算2001—2010年中国电力能源生产与消费环节碳排放量,研究电能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变特点,为优化电力能源产品结构、制定差异化节能减排政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第一,我国电力能源生产与消费过程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相差不大,碳排放量以9.99%的速度逐年增长,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每年下降4.42%,"十一五"期间,碳排放强度共下降33.95%。第二,省际间电能生产与消费过程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格局呈现出显著差异性,西部省份碳排放强度普遍高于东部发达地区,西部经济发展对电能消费碳排放的依赖性强,东部地区低碳经济格局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6.
化工企业的风险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3.3%,约占全国GDP的4%,占全国外贸总额的16.6%,这样一组数据虽然源自2008年的统计,但也足以说明,"十一五"以来,石油和化工等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那么,作为支柱产业的石油和化工行业,从业单位构成又如何?  相似文献   

7.
<正>引言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中心的污染减排工作是"十二五"环境保护的重点内容之一,这将对广西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带来严峻的压力。本文主要依据大气污染物减排政策,思考在满足广西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目标下广西火电行业的发展如何切实为广西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的"双赢"局面。"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2020年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关键期,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西部资源型经济、东部珠三角经济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工业锅炉能耗高、效率低,节能潜力巨大,“十一五”期间被列入国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首,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到2015年,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比2010年提高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太钢是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全球产能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最先进的不锈钢企业。多年来,太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职工健康,舍得投入,实施一批重点节能和环保项目,2000~2006年,万元产值能耗下降了61.85%,吨钢新水消耗下降了69.19%,  相似文献   

1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规定,“十一五”期间亿元GDP事故死亡率要下降35%,工矿商贸就业人员事故死亡率要下降25%。要想确保这一目标实现,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让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普及率很高的实用技术,使之真正成为工程防护与个体防护共同的核心,全面提高本质安全化水平。在这方面,我们已经触摸到它的实实在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节能评估工作为引导,在分析能耗构成以及比重的基础上,针对主要耗能系统,总结出主要节能技术措施,同时针对现阶段节能评估工作不足之处进行探讨,以期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工作进一步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为实现铁路"十二五"节能约束性目标,指导铁路实施节能提高能效,增强铁路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铁路行业节能降耗,进一步推进铁路向节能环保、绿色高效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节能专项规划》、《节能减排规划(2011-2015)》和《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相似文献   

13.
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一是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三大领域节能。继续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落实电机、锅炉、汽车、空调、照明等方面的节能措施。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坚持节能节水节地。积极发展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严格执行能耗争环保国家标准,加大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力度,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三是健全节能环保各项政策,按照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监测体系,狠抓落实。四是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国家机关、公共企事业单位要发挥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中国SO2排放量现状进行了回顾分析,对中国2030年SO2排放量进行了预测;提出中国2030年经济发展方式是:2015年、2020年、2025年和2030年SO2排放量规划控制/约束目标分别为2 086万吨、1 995万吨、1 945万吨和1 904万吨;提出中国2030年应对SO2排放量的经济增长率和能耗递减率是:单位美元能耗量每5年至少递减16%;GDP年均增长率应分别控制在8%、7%、6%、5%左右;SO2去除率应分别达到70%、73%、75%和77%左右。  相似文献   

15.
<正>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8.1%,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4.1%;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27.5%,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由67.9%上升到87.9%;设立首批国家公园,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9000多处——过去五年,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份绿色发展成绩单,赢得代表委员一片点赞。大家表示,今年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奋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为地球添上更多“中国绿”。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安全生产"成绩单":事故起数由2003年的19669起下降到2010年的6204起,下降68.46%;事故死亡人数由2003年的4829人下降到2010年的2897人,下降40%,7年累计少死亡7000多人;2005年以来,广西重大、特别重大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是全国最少  相似文献   

17.
数字播报     
<正>95.46%3月23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召开安全生产调度会议。局长杨栋梁在会上强调,煤矿"零死亡"目标并非遥不可及,要推动更多的煤矿企业实现"零死亡"目标。据悉,2014年,全国有95.46%的煤矿实现了"零死亡"。全国489个煤矿共发生509起死亡事故、死亡931人,占全国矿井总数的4.54%。发生较大事故的煤矿60个,占全国矿井总数的0.56%;发生重大事  相似文献   

18.
<正>环境保护部对北京市上半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进行了核定,全市四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上半年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5.43%、7.59%、2.22%和5.95%,近百个减排项目建成投运并较好发挥了减排效益,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保持持续下降。国家下达给北京市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是:到2015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四  相似文献   

19.
《安全与健康》2006,(10):附页1-附页8
为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确定的指导方针、目标和总体部署,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特制定"十一五"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指导"十一五"时期安全生产科技工作,实现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支撑和引领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获悉:《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已正式出台,这是我国第一个安全生产专项规划。《规划》参照一些发达国家安全指标量化的做法,规定了三个总体量化指标:到2010年,亿元GDP事故死亡率要比2005年下降35%以上;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事故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25%以上;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起数比2005年下降20%以上。《规划》对“十一五”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十项主要任务,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位居首位。这些任务包括: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差、事故多发、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