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针对传统电梯安全评价方法的弊端,提出以数据库的方式集合电梯系统的参数和安全要求、整合风险降低措施,进行电梯系统的风险识别,同时以数学语言对安全概念和现象的模糊性进行描述和运算,完成风险评估和风险评定的过程。笔者以提出的多因素风险评价的综合方法和系统安全评判为准则,实现电梯系统的综合安全评价方法。以轿厢系统作为应用实例,运用安全评价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电梯安全评价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电梯工程项目数量巨大,电梯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风险尤为严峻。本文注重于风险管理,对电梯工程项目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类分析,最后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得到电梯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价,最后结合实例进行说明,有利于工程单位有针对性的对其电梯项目的安全风险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老旧电梯运行风险,提出基于整机运行性能参数修正的指数函数综合风险评价方法。从电梯关键部件出发,归纳电梯可能出现的危险状态,并将危险状态与电梯各关键部件对应,形成以部件危险状态为特征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整机运行性能参数与部件状态的关系,并修正与之相关的子系统综合风险指标。综合考虑部件指标完备情况,以部件危险度为指数、部件指标完备性基数为底数,构建老旧电梯风险评价指数函数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I,II类风险对整机风险影响水平显著,加强这2类风险的监测与管理能大大降低电梯运行风险。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老旧电梯制动试验过程中轿厢失控所引发的安全风险,本文总结出了制动试验过程中可能发生轿厢蹲底和对重冲顶、曳引系统破坏、导轨和轿厢变形等潜在事故,并对相应事故风险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结合对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和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的理解及相关经验总结,提出了相应事故风险预防和降低的措施,建议检验机构在做制动试验之前制定出有效可行的事故应急处理方案,确保制动试验过程中电梯失控引起的事故风险降到最低。本文为电梯维护保养技术人员和检验人员在电梯制动试验项目的检验过程中如何降低电梯制动试验的事故风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针对在用电梯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在用电梯安全风险评价。通过建立电梯系统与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组织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评判,根据所得到的评判结果和权重值,求出机构的综合评价值。最后根据评语集,确定当前电梯的安全性能状态。  相似文献   

6.
电梯作为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交通工具”,近年来发生的多起电梯安全事故引发了全社会的重点关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对电梯监管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行业提出了新的命题。本文考虑大数据发展的优势,结合风险评价的方式,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电梯风险监管模式。根据监管工作需求,划定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消除措施,提高监察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  相似文献   

7.
据中国特种设备行业协会近年统计,出现人身伤亡的电梯事故中,60%以上与电梯作业人员的维修保养和检验等行为相关联,因此,为做好电梯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重点关注电梯作业人员的维修保养和检验作业区域的管理。本文结合实践经验,聚焦曳引电梯、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维修保养和检验作业区域的安全问题,列举了其风险因素,并叙述了其评价和防范风险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电梯缓冲器是减少电梯冲顶或蹲底事故伤害的最后一道关卡,电梯聚氨酯缓冲器具有结构简单、维护简便、绝缘性好、节约空间的优点,在低速电梯场景下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承载能力有限、易受环境影响、响应速度相对较慢、无法快速吸收冲击的缺点导致其使用过程中存在风险。本文结合以上问题分析了电梯聚氨酯缓冲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给出了新的检验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使用时的风险,提出了在设计制造、检验检测、维保、监管四个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一则电梯检验案例为例,应用《风险评价和降低的方法》~([1])的具体流程,对不合格项目的几种整改方案进行安全分析,遴选出最优的可充分降低风险的方案来帮助受检单位进行整改。通过分析几种常见电梯监督检验及定期检验的案例,探索应用风险评价的方法指导检验人员提出整改意见,让整改后的电梯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电梯制动器的相关事故产生原因,介绍了几种电梯制动器风险。结合电梯检验规程,阐述在电梯使用、检验过程中,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维保人员和检验人员如何辨识电梯制动器风险。随着国内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和旧房加装电梯项目的推进,我国城镇电梯保有量逐年攀升,电梯数量与专业工作人员比例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国内电梯"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提高了电梯故障爆发率。近几年,相关媒体对电梯事故时有报道,引起了全社会对电梯安全运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梯使用年限的增加,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本文通过对老旧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拖动系统和制动装置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了老旧电梯目前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现状,提出了在老旧电梯的检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其在安全监管过程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电梯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通报数据为样本,基于人因分类与分析系统(HFACS)和层次分析法(AHP)开展电梯事故人因分析,构建改进型电梯设备人因风险监管体系,辨识出电梯设备使用与管理过程中4大人因风险类别及20项人因风险因素,并对风险监管内容进行细化;运用层次分析法求解20项人因风险因素权重,确定相应风险等级,并阐明各人因风险因素在使用与管理环节中的安全监管内容。结果表明:安全装置缺陷及日常的维护保养中人因风险等级最高,需重点监控,最后通过建立"三位一体"安全监管模式,以保障电梯使用和管理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大规模的高风险电梯安全评估已开展了若干年,尤其是自2014年起,每年电梯评估规模都在几千台左右。本文简要介绍了北京市精益电梯安全评估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说明了精益电梯风险评价在于,技术层面上通过创新多种手段预防条块风险,通过严格的标准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架构上坚持顶层设计,落实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14.
电梯安全级别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估曳引式电梯综合安全水平,降低事故风险概率,针对曳引式电梯系统运行及使用特点,提出一种模糊综合安全评价方法.从人、机、环境、管理综合角度建立电梯层次化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将特征向量法与区间估计分析理论结合,计算权重同时筛选指标.通过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将具有随机性和模糊性的评价向量数据化,根据量化分值,划分成5个安全级别,形成评价结论.方法应用于南京市102台老旧电梯,结果显示:老城区老旧电梯安全隐患较多,梯况不佳,安全综合评价结果与实际状况相吻合,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和衡量电梯运行情况及安全性能,对于电梯安全评价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在用电梯监督抽查工作效率,在统计分析大样本检验数据库的基础上,构建以电梯使用情况、电梯基本参数以及维保安装制造因素为指标的管理指标体系;根据在用电梯整机检验风险分布特性以及风险等级划分的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研究电梯整机检验风险等级划分准则,建立电梯整机检验风险预评估模型。工程应用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可完成批量电梯的风险预评估工作,为电梯监督抽查工作筛选出合理比例的高风险电梯。  相似文献   

16.
电梯责任保险可以发挥电梯事故赔偿和电梯安全风险预防的作用,本文探究了博弈论在电梯责任保险推广中的作用。在确定博弈主体的基础上,建立了以保险公司为承保方,电梯使用单位为投保方的博弈模型,并进行了博弈均衡分析,发现政府补贴是电梯责任保险顺利推广的必要条件。最终,针对电梯责任保险推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短接电梯层门或轿门触点回路操作在电梯维护过程中时常发生,如果正常运行中门触点回路仍处于被短接状态,对乘客存在巨大的剪切风险。因此,TSG T7001—2009第2号修改单增加了电梯层门和轿门旁路装置的要求,即方便维护操作,又避免剪切风险。本文首先阐述旁路装置的设置目的和功能要求,然后通过示例分析了旁路装置的实现原理,最后给出了旁路装置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由于电梯制动器制动力不足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安全事故,这凸显了在电梯检验中制动器制动能力验证的重要性。在电梯定期检验中需进行空载上行制动试验,通过制动距离或减速度评判电梯的制动能力。本文介绍了一种曳引驱动电梯上行制动试验装置,通过激光测距传感器来测量空载轿厢上行制动过程中移动的距离,然后参照电梯轿厢空载上行制动距离的合理范围,对电梯制动能力进行评价,相比传统钢丝绳划标线法更准确。  相似文献   

19.
电梯制动试验,对验证电梯的制动性能,预防电梯冲顶、蹲底及轿厢意外移动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电梯制动试验准备、试验过程、试验安全防护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降低试验风险、提高试验效率的具体措施,希望给电梯相关从业单位及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电梯作为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频发的安全事故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损失。为预防和减少电梯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以近五年的电梯安全状况为基础,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得到电梯在安装、使用和维修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从多元共治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