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某工地一台施工升降机在进行维修作业时,由于防坠安全器被误拆,驱动装置中部分制动器失去制动性能,制动器摩擦片磨损严重,加之作业人员违规操作,致使施工升降机吊笼发生坠落事故。通过对事故现场设备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事故原因,提出预防事故发生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施工升降机又叫建筑用施工电梯,是建筑中经常使用的载人载货施工机械。施工升降机之所以能安全的载人载物运行,主要是由于其配备了防坠安全器,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防坠安全器是施工升降机的安全保护装置,当施工升降机遇到突发事故时它可以防止吊笼坠落,保证人员及货物的安全。目前建筑施工现场广泛使用的是齿轮锥鼓形渐进式防坠安全器和瞬时式防坠安全器,分别应用在齿轮齿条传动的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和卷扬或曳引式施工升降机上。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SS150/150施工升降机的结构特点及其吊笼坠落试验常用方法,分析现有方法的不足之处,设计了一种用于提高吊笼坠落试验的效率和安全性的辅助装置,并从强度和稳定性的角度论证了该装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几年,施工升降机事故报道很多,已引起社会的较大关注。由于大多数SC型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吊笼的额定载荷为2T,出厂标牌限载24人,近来有些制造厂和使用单位把限制标志改为12人或9人,以避免载人过多危险和控制死亡人数。但是,设备的安全隐患,必须以治本为主,不断改进安全装置,规范操作行为。1施工升降机单制动松闸解困失效案例2012年11月笔者曾在本地区的施工现场检验一台移装完成的SC200/200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该吊笼有3台驱动电机,即有3个制动器。在进行左侧吊笼的检验中,安装人员在松闸解困试验的操作过程中,首  相似文献   

5.
2008年10月30日,宁德市霞浦县新城区迪鑫阳光城施工现场,木工和钢筋班组12名工人,擅自开启3号楼施工升降机,准备到25层工作面作业,当施工升降机到达第44、45标准节时(约65米高),第43至46标准节倾倒,施工升降机吊笼坠落,造成吊笼内12名工人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6.
施工升降机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人货垂直运输机械被广泛地使用于各高层建筑,倍受众多建筑施工企业的青睐。然而,它又是一种危险性很大的施工机械,在实际使用中需要许多安全限位装置为它的安全运行作保障。其中,施工升降机的防冒顶装置是必不可少的安全装置之一。一、电磁式防冒顶装置的使用状况近年来,出厂的各种施工升降机的防冒顶装置一般都以电磁式为主。即通过高程限位撞块顶撞高程限位器,切断主电机电源,使之制动停住,从而达到防止梯笼冒顶的目的。但是,这种形式的防冒顶装置的可靠程度不高。据统计,某地区一年中就发生了4起…  相似文献   

7.
电梯制动器是电梯重要的安全部件,因电梯制动性能不足,而造成的电梯事故屡有发生。但电梯制动器制动力并不是决定电梯制动性能的唯一因素,本文依据标准对电梯制动器制动性能的要求,通过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对影响电梯制动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制动器是起重机械的重要安全装置,它的设置、控制和调试的正确与否至关重要,如有不当,便会造成设备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如2008年5月江苏省南通市某船厂新装1台32t龙门式起重机,投入使用后不久,便发生一起船体分段坠落事故,原因是控制制动器的接触器因铁芯极面附着油污而延时释放,导致制动器未能及时闭闸而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起重机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Q0002—2008第六十七条规定:"起重机动力驱动的起升机构和运行机构应当设置制动  相似文献   

9.
升降机没有规定相应的国家强制验收标准,这是否是一个漏洞?9月13日,武汉施工升降机坠落致19人亡,被认定为湖北省十多年来发生的最为严重的建筑安全生产事故。记者调查多位目击者及知情人得知,事故发生时操作员不在,是工人自己开升降机。施工单位也说是工人们自己撬开(升降机的)锁进去的。(9月15日《重庆晨报》)工人竟然可以违反安全规程,私自操作升降机?据了解这种情况平常也有。一个施工工地管理混乱到如此地步,由此可见,这起升降机坠落事故绝非偶然。经查,负责施工的湖北祥和建设集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4月25日,河北省衡水市翡翠华庭项目1#楼建筑工地,因施工升降机第16、17节标准节连接位置西侧的2根螺栓未安装、加节与附着后未按规定进行自检、未进行验收就违规使用,导致一起施工升降机轿厢(吊笼)坠落的重大事故,造成11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 800万元。  相似文献   

11.
武赫男  王成卫 《安全》2013,34(2):36-37
正2011年大连市发生两起简易升降机坠落事故,共造成2人死亡,通过事故调查分析,发现其事故原因并不复杂,但从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却发人深省,值得引起广大简易升降机用户和政府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1事故经过及原因分析2011年3月23日,旅顺口区某海产品加工厂发生一起简易升降机坠落事故,造成1人死亡。该厂使用的简易升降机由1台额定起重量为2t的电动葫芦驱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使用升降机(包括简易升降机和电梯)的单位越来越多。升降机中,有不少是单位自制或非专业工厂生产的。由于其机身结构不大合理,零部件不配套,制造质量粗糙、低劣,有的甚至连必备的安全装置(如限位开关、门锁联动装置、缓冲装置等)也没有;加之在使用中没有建立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没有专人操作和维修保养,致使工伤事故较多。为了确保升降机运行安全,下面简单介绍一些升降机概况和安全使用知识。 升降机分类及用途 升降机一般可分为简易升降机吊笼)和升降机(亦称电梯)两种。驾驶员在载货厢外操纵,结构比较简单的升降机…  相似文献   

13.
作为垂直运输物料的升降机大量地使用在工矿企业,今年连续发生了几起升降机层门处高处坠落事故。从事故调查分析的结果来看,这几起事故主要是由于使用单位管理不当,操作人员无证操作或维保人员违章检修造成的,但也不可忽视的是门锁机构的设计制造和安装的缺陷,也是酿成该几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所以为了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除了加强升降机的使用管理和提高维修、使用人员的素质外,确保门锁的可靠性还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层门闭锁的安全问题。一、几起层门处高处坠落引发的安全问题2005年1月19日,泉州市某公司1工人在曳引式载…  相似文献   

14.
冯希红  牛花翠 《安全》2005,26(5):47-48
在起重机械中,起重吊钩、钢丝绳与制动器是起重机的三大重要零部件,如果其中一件出现故障都可能造成吊物失控坠落.为了避免发生事故,本文拟对构件中有哪些缺陷、故障以及如何加强防范,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一起桥式起重机事故 ,通过对其内部机械结构详细的技术分析 ,并结合事故现场设备的零部件损坏状况 ,笔者提出 :事故桥机维修不彻底 ,带“病”运行 ,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而减速器中Ⅱ轴的轴承 6失效 ,使离合器在工作中自行分离脱档 ,是导致事故中吊重失控的直接原因 ;此外 ,制动器选型不当 ,制动轮材料的缺陷 ,离合器换档到位后无可靠的机械或电气锁定装置等设计缺陷 ,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笔者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及加强监督管理等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由一例起重机事故,提出了应特别关注起重机起升机构高速轴制动器的安全设计与使用的观点.通过分析起重机作业方式和事故的特点,指出制动器的设计仅由制动力矩单一指标控制,不能满足起重机的工作要求;制动器的安全使用要注重制动器的结构选用、调整及维修更换等方面的工作;从而得出制动器是起重机这种高危险的特种设备的重要主成部分,制动器的安全设计和使用是实现起重机作业安全的重要环节和手段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制动器机械部件是制动器的执行机构,直接影响着制动器最终输出的制动力矩,关乎着设备本体、乘用人员以及作业人员的安全。本文结合两起事故案例,深入剖析制动器机械部件存在的风险,如机械部件冗余度不足、运动部件非正常磨损等。针对以上风险开展对策研究,进一步落实维保单位的电梯性能安全的主体责任,从而避免伤害事故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8.
日本NK-160E型全液压式汽车起重机(以下简称起重机)卷筒制动器,在起升作业或安全技术检验中,有时会遇到不能悬停起吊载荷或制动失灵的故障,导致事故的发生。这主要是由制动器摩擦衬片的过度磨损或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不正常引起的。因此,很有必要对起重机卷筒制动器摩擦衬片的厚度及其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的使用技术数据、安全检验、如何调整和维护进行分析,供操作者、维修或安全检验人员参考,以便及时消除故障,避免或减少起重机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2月30日,苏州市某企业发生一起简易升降机坠落造成2人重伤的事故。该升降机额定起重量900KG,采用中外合资江阴凯澄起重机械有限公司CDA2型电动葫芦驱动,三层三站三门。  相似文献   

20.
为减少施工升降机事故,分析36起施工升降机事故调查报告,采用Rasmussen社会系统层次模型,建立施工升降机安全风险管理框架;在梳理各层次事故致因因素基础上,通过信息提取、加工与整合,构建施工升降机事故AcciMap模型;根据模型中信息流的传递途径,制定施工升降机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结果表明:施工升降机事故AcciMap模型可展示由深到浅层次间致因因素的影响路径,根据人机环管层循环信息流的戴明环管理方法,得到施工升降机施工的具体管控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