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地层上与下伏巴凯拉钙硅酸盐岩石(晚太古宙/古元古代)拉杰布拉-达里巴群的边界上的硅质白云石质大理岩中发现了富银矿化(银含量:地表达到0.78%,钴孔中达到0.58%)。该地区各地的地表地球化学勘查已帮助在地表圈出了一个银含量大于10ppm(最高可达7800ppm)的600m×200m的银矿化带。通过钻探获得的地下数据表明,该银矿化带的延伸已超出了表生地球化学异常的范围,而这种矿化带的延伸是由于地表下的褶皱岩层的延续引起的。矿石显微研究表明,主要银矿石矿物为含有少量残存辉银矿(Ag_2S)的角银矿(AgCl)。  相似文献   

2.
<正> 文献中对银成矿作用,特别是对银矿床分布规律的介绍,与其他许多金属的介绍相比要少得多。关于银成矿作用的主要时代、主要银矿建造和全球活动带中含银成矿区的分布特点等都介绍得很不够。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 前言南朝鲜的金、银矿床大多分布在前寒武纪的花岗片麻岩中,和/或与侏罗纪的花岗岩有密切关系。所有这些金、银矿床(一般称为“朝鲜”金-银矿床)都属于高温热液或中温热液型。本文所讨论的朝鲜型金-银矿床的地质和矿  相似文献   

4.
银是我国的紧缺矿种,也是全世界最走俏的金属商品,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新的银矿床。陆相火山岩 次火山岩型银矿床是最重要的银矿工业类型,多产于大陆板块边缘陆相火山岩广泛分布地区。根据元素组合可将银矿床分为单银型、金银型、银铅锌型和铜银型等等。它们在空间分布上与莫霍面有一定关系。单银型矿床多产于莫霍面比较浅的地区,铜银型矿床一般分布在莫霍面相对比较深的地区,金银型矿床和银铅锌型矿床通常置于单银型 铜银型中间地区。金银型与银铅锌型相比,前者分布地区的莫霍面深度比后者可能相对浅一些。  相似文献   

5.
矿物材料学     
矿物材料学阐述了矿物材料在电子、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的应用研究。矿物材料系统包括红宝石-蓝宝石-刚玉,二氧化硅材料、石榴石、磷灰石、萤石、红柱石、金绿宝石、镁橄榄石、淡红银矿、深红银矿、辰砂、硬石膏、方钠石、铁氧体族-尖晶石、硫属尖晶石、(?)、沸石等。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西北地方埃寇贝(Echo Bay)矿山的脉状铀-镍-银-铜矿床是赋存在沿北东-南西向裂隙带内古老的安山质凝灰岩中,凝灰岩的同位素年龄值为1,800百万年。 埃寇贝矿山矿脉内的矿化阶段可分为:1)石英-赤铁矿阶段;2)沥青铀矿阶段;3)钻-镍砷化物与自然银、铋阶段;4)早期硫银矿阶段;5)主要硫化物和白云石阶段(在这一阶段,硫银矿、黄铜  相似文献   

7.
贵溪冷水坑银矿田银元素富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贵溪冷水坑银矿田具超大型规模,矿化型式多样,主要有产于花岗斑岩体内及接触带附近的斑岩型矿化和产于上侏罗统打鼓顶组火山岩中层控叠改型矿化二大类。它们各自拥有不同的空间展布、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围岩蚀变和伴生元素特征。深入探讨银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开拓矿田深部及外围找矿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 人们对热液成矿作用中汞行为特征的浓厚兴趣,在很大程度上与汞是金-银矿床的特征元素有关。以前曾有人指出,汞在金、银矿床范围内可形成地球化学晕。还查明,主要是在银矿床的矿物和矿石中有Hg的聚集标志,在矿带的中心部分有低温升华Hg的富集,而在矿床深部和侧部的矿体中以高温升华汞占优势。  相似文献   

9.
新疆地处世界三个巨型银成矿带中两个成矿带的文汇部位,西伯利亚板块、准噶尔-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以及伊犁微板块碰任产生的三条碰撞带都经过北疆地区,因而,该区火山-侵入活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银的区域背景值高,这些对银成矿均有利。近几年发现了一批银矿点和矿化带,构成数个银矿化密集区。这些密集区与火山-侵入活动密切相关。表明北疆地区有很好的银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由于近二十年来全世界工业的快速发展 ,银的用途益发广泛 ,白银需求量迅猛增加 ,它不仅是我国紧缺的矿产资源 ,而且已成为世界市场上的走俏商品 ,全世界已连续九年需大于供 ,九年累计缺银 1 0亿盎司 ,并且缺口越来越大。专家们预测 :到 1 998年底全世界库存的银锭消耗殆尽。我国前几年有 1 / 2 -1 / 3的白银靠进口 ,1 997年还进口白银 1 55吨。因而 ,银价剧烈上扬 ,从 1 996年的 4美元 /盎司 ,涨到 1 998年 2月份的 7.81美元 /盎司。与白银相反 ,近两年黄金供远过于求 ,1 997年全世界多出 3 93吨 ,故金价急剧下跌 ,从 1 996年的 3 87.87美元 /盎司 ,降到 1 998年 6月份的 2 87.9美元/盎司。由于银需求量增大 ,加之有色金属工业的不景气 ,银产量不仅不能增长 ,而且反而下降。因而人们提出寻找能根据需要而生产的、具有独立开采价值的银矿床 ,即独立银矿床。全世界有三大巨型成矿带 ,我国有四大银成矿区。这些成矿区带的核心是火山 -岩浆活动带。银成矿区带都受巨型或区域深大断裂带控制 ,独立银矿床多产于区域深大断裂带旁侧的次级断层交汇处或附近。独立银矿床的直接围岩可以是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但是它们位于火山岩浆活动带中 ,而且以火山岩为主。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下游铁帽金矿矿石分为四种类型:蜂窝状矿石、松散土状矿石、胶状矿石及块状矿石.前三者金含量较高.主要载金矿物为针铁矿、水针铁矿、赤铁矿、水赤铁矿、铜的次生矿物(铜蓝、蓝铜矿、辉铜矿、孔雀石)、石英以及残留的原生硫化物等.表生金、银矿物以然自金、银金矿为主,多呈显微金,个别为细粒、中粒金.粒度从原生矿石带→次生金富集带下部→次生金富集带上部有增大的趋势.表生金的成色为828-982,一般为921.大大高于原生带中的金,金、银的赋存状态以吸附状态及以独立的金、银矿物两种形式存在.自然金一般呈包体金、粒间金、裂隙金等形式嵌布于载体矿物中.  相似文献   

12.
北武夷长寿源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寿源银铅(锌)矿区位于武夷隆起北侧。矿体赋存于震旦系洪山组上段的层间破碎带内,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体沿走向具尖灭再现、膨大缩小特征,剖面上呈似层状、透镜状;矿体厚度变化较稳定,有用组份分布较均匀。矿体产状:倾向177-196°,倾角61-75°,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矿石构造以脉状、网脉状、块状构造为主。矿物成分较复杂,主要有方铅矿、深红银矿、辉银矿、自然银、闪锌矿、黄铜矿、金等。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萤石化、高岭土化等。矿床属于层间破碎带热液充填交代型银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南沿海的金、银(银铅锌)矿床平行东海岸线分带,东带以银矿化为主,西带以金矿化为主。金、银矿床(点)明显地受断裂构造和火山构造所控制,矿床类型主要有变质热液型、火山(含次火山)热液型、地热水溶滤型和岩浆—热液型。成矿物质是多来源的,主要来自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或古大陆壳。成矿水介质除变质热液型金矿床以变质水为主外,其他类型矿床大气降水起着重要作用。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探讨区域金、银矿床的成矿作用,提出成矿作用图式。  相似文献   

14.
<正> 引言 在本文中我们建立了一种定量计算矿物中微量元素含量,包括硫化物中金和银的新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合并矿物百分含量数据,消除了现有分析上的许多困难。该方法对蒙大拿比尤特矿区矿石的应用,为这种方法提供了必要的检验,并确定了贵金属在该研究区中的分布模式。此外,这种应用对于平衡贱金  相似文献   

15.
<正> 金-锑建造和金-银建造矿床广泛发育于世界上许多矿区。但是在所有地方,这两种建造的矿床在空间上都是分离的。在太平洋成矿带中,金-银矿床位于外带;而金-锑矿床位于内带。在两个带相接地段有时形成过渡的金-锑-银建造的矿床。具有数量比值不同的金和锑是上述矿床中的共同点。至于银,它对金-锑建造  相似文献   

16.
<正> 自然铝产在张家口相广淋滤型(?)锰银矿中,锰银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自然铝的共生、伴生矿物有:软锰矿、硬锰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等。在所采集的28件鉴定样品中,均见自然铝,1—10余粒,小的0.001—0.002mm,最大达0.077mm,多数在0.005—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所获得的关于金-银矿床形成条件的资料,表明了必须准确地说明“金-银建造”概念,以及建造划分准则和矿床分类。多年来,一直认为金-银建造只与年轻的火山岩带有联系(В.Линдгрен,Γ。Шнейдерхен等)。近期通过对研究鄂霍茨克-楚克奇火山岩带中生代矿床和天山古生代矿床的研究,扩大了金-银建造的时代范围,同时对作为最典型的火山岩系列成矿建造之一的金-银建造的认识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8.
<正> 几年前,在一个金-银矿床的矿石中发现了日光榴石。这种矿物(高温夕卡岩矿床和云英岩矿床特征的矿物)的发现,在一定的程度内对研究该地区低温热液矿床的地质学家来说是一种意外。后来,在含日光榴石的矿物组合中又发现了石榴石(含6%钙铝榴石分子的钙铁榴石及锰铝榴石)、单斜辉石、绿帘石(含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几十年来发现了一系列综合性的金-锡矿床、金-锡-钨矿床。在苏联东北部,锡矿带和金矿带在空间上的掩覆是有规律的。在锡石-硫化物建造的矿石中经常有银存在,这就使我们可以提出关于这种锡-银矿床具有独立建造以及这种矿床在空间上与金-银建造矿床相共生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马拉乌铅锌矿床为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Kalimantan)省吉打邦县近年来发现的铅锌银矿床。该矿矿体顶板为黄铁矿化含碳质泥砂岩,矿体底板为玉髓状硅质岩。矿体呈侧羽状、脉状及透镜状。矿区通常发育的蚀变有硅化、泥化和绿泥石化等。主要矿物组合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锑矿以及自然金、银金矿、辉银矿等,通过对矿石组构等综合分析,表明该矿床的成因是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