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9月4日,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的安排下,笔者赴日参加了“加强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能力计划项目-零事故活动”的研修。通过近40天的学习和研修,使我初步了解了日本劳动安全和健康管理的历史、职业安全和卫生法规的建立以及企业安全卫生工作的开展情况,重点研修了日本推广多年的“零事故活动”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2月16日至17日,日本中央劳动灾害防止协会(以下简称"日本中灾防")和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安科院)在大连共同举办了海外业务安全卫生信息交流会。本次活动主要由日本中灾防分享"零事故活动"的理念及其效果,中国安科院对"手指口唱"、"手指齐呼"、"接触齐呼"及"危险预知训练"(KYT)进行讲解和实操,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介绍"零事故活动"具体开展情况及相关案例等。与会人员就今后如何普及和落  相似文献   

3.
日本企业安全管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日本安全监管体系及行业协会和组织在安全监管中发挥的作用。日本安全监察机构十分重视安全的超前管理和过程管理,不是在事故发生后再去调查、追究责任。日本安全行业协会和组织在组织安全培训教育,为从业人员提供安全咨询和技术支持,推动整个行业的安全技术进步中起了较大作用。剖析了日本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有效方法,如:"零事故"活动、安全自主管理活动、KYT活动、SST培训、安全体感培训。日本企业的安全管理追求简单、务实、高效,回归安全管理本质,夯实安全管理基础,事故发生率较低。希望文中介绍的内容和观点能引起广泛讨论,引导国内企业借鉴日本企业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取长补短,创新安全工作思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零事故活动”是日本于1973年借鉴当时美国安全评议会开展的“Zero in on safety”活动,将其与质量控制活动(QC)、创造性问题解决方法(KJ法)等方法相结合所形成的活动体系。该活动自1973年在日本开始实施,至今经过多次改良,已成为对日本安全卫生工作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工业活动安全生产事故成为环境污染事件的主要诱因.在分析欧美与日本等化学品监管、工业活动安全与环境风险控制和污染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当前化学品职业健康防控欠缺、工业活动安全与环境监管权责不清、企业环境风险防范重点不突出、事故应急尚未形成合力等问题,围绕化学品监管、企业环境风险应急报告编制、安环联动风险防控与事故应急体系建设等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静 《劳动保护》2007,(1):115-116
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工作现场的死亡人数也曾逐年增加。至1961年最高峰时,当年工作现场死亡人数达到6700多人。为了有效遏制这种局面,日本自1973年起开始推行“零事故战役”。这是一场旨在解决工作现场职业健康和安全问题,确保工人身心健康,实现工作现场“零事故”和“零职业病”的战役。该项运动的推行卓有成效,日本企业工作场所人员死亡人数逐年递减,1973年死亡人数为5269人,1978年死亡人数为2588人,1993年死亡人数为2245人,2003年工作场所死亡人数更减至1628人。“零事故战役”由3个基本单元构成:其一是哲学观,这是“零事故战役”…  相似文献   

7.
2008年第3期《日本的“零事故活动”》一文,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对于我们时下正在开展的“隐患排查治理”活动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唱响安全生产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主旋律,坚决实现安全生产提升年的活动目标;努力创建零事故小班、零事故班组、零事故区队,打造常态化、动态化的质量标准化矿井。集团公司  相似文献   

9.
正安全工作是一项需要持续改进的工作,是一直追求零缺陷、零隐患及零事故的过程,每名从业人员必须以安全工作为关注的焦点,使自己成为自主安全控制中心及事故防范中心,进而使所有从业人员始终处于安全受控状态,远离事故的损失及困扰。1.主业:安全之于每名从业人员来说是一生所从事的主业,而非可有可无的非主流,毕竟人生五个层次的需求中,生存需求与安全需求是最为基本的需求,没有安全于自己来说人生便充满  相似文献   

10.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近五年来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实际,针对目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本文就道路交通法规建设、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道路交通执法、道路事故紧急救援措施等相关内容与日本、美国、欧洲交通发达国家进行了对比分析,以图找出我国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对策中的薄弱环节及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