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双介质阻挡放电降解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研究了单、双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对苯的降解效率,以及CO和CO2的生成,检测了NO和NO2的浓度.结果表明,与单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相比,双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的发射光谱具有红移现象;单、双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对苯的降解效率、CO2的生成浓度及选择性几乎一致;采用双介质阻挡放电明显降低了CO的生成浓度,CO的生成选择性也有所下降.更为重要的是,双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极大地降低了NO2的生成,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没有检测到NO.  相似文献   

2.
农药在控制有害生物的同时,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较大的毒性效应。本文通过实验获得了25种基线化合物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数据,并与57种农药类化合物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同时根据体外浓度LC_(50)、生物富集因子BCF和体内临界浓度CBR的关系,计算了这些化合物在大型溞体内的临界浓度,研究了农药类化合物对大型溞的毒性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基线化合物在大型溞体内的临界浓度log1/CBR值在一个很窄的范围波动,而农药类化合物在大型溞体内的临界浓度log1/CBR值范围广且较高。这说明多数农药类化合物对大型溞为反应性毒性作用模式。其中,除草剂对大型溞的毒性显著低于杀菌剂和杀虫剂对大型溞的毒性。这可能是因为除草剂主要通过干扰植物光合作用、植物激素或植物分子合成发挥毒性效应,从而导致其对大型溞的生理系统难以发生反应性毒性效应。而杀虫剂和杀菌剂主要通过干扰生物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呼吸作用或大分子合成发挥毒性效应,因此易与大型溞生理系统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具有较高的毒性效应。本文分别建立了除草剂、杀菌剂和杀虫剂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QSAR模型。除草剂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机理较简单,其毒性与化合物疏水性程度和离子化程度有关;而杀菌剂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主要与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热和极性表面积有关;杀虫剂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作用机理较复杂,它们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与其和生物分子之间的氢键和范德华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液相吸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气相OH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水杨酸溶液相OH自由基,生成的荧光产物2,5-二羟苯甲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推算得到气相OH浓度,根据此原理在实验室条件下,建立了气相OH自由基的测定方法,并利用气相OH标准发生源确定了最优实验条件,得到了气相OH浓度与荣光响应关系。由相吸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浓度与标准OH气流中的理论浓度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雪硅钙石对水中的重金属Hg2+离子的吸附性能,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研究了试水的pH值、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等因素对雪硅钙石吸附Hg2+反应的影响,确定了优化吸附条件.测定了雪硅钙石对Hg2+的吸附等温线,并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进行了拟合,计算了吸附热力学参数,并对其吸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浊度测定方法研究了与河口水体相近的离子强度及配位离子存在下Hg~(2 )—OH~-之间的作用和沉淀的生成,在广泛的pH值和汞的浓度范固内测定“沉淀边界线”,得出沉淀组成及溶度积常数,以及配位离子Cl-等对沉淀生成的定量影响关系,并用Kragten公式处理实验曲线。  相似文献   

6.
通过Al Ferron络合比色动力学分析 ,对Al(Ⅲ )的形态进行了较为准确的划分和计算 ,考察了工艺条件对动力学参数和铝形态分布的影响 .研究表明 ,铝的初始浓度、合成温度对Alb 与Ferron的解离 络合反应的速率常数kb 有一定的影响 ,而碱化度、合成时的搅拌强度和加碱速度对kb 的影响不大 ;碱化度、铝的初始浓度对铝的形态分布影响很大 ,搅拌强度、合成温度和加碱速度对铝的形态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  相似文献   

7.
利用激光光散射技术,研究了不同条件下Ferton反应中Fe(Ⅲ)水解过程的粒径变化,并和一般铁盐体系中Fe(Ⅲ)水解过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Fe(Ⅲ)的水解过程中,粒径变化受水解度B^*和铁盐浓度的影响,即B^*值愈大,浓度愈高,体系粒径愈大.并且在相同浓度和水解度B^*的条件下,Fenton反应生成的Fe(Ⅲ)比一般铁盐的水解聚合迅速,形成的粒径大,对采油废水进行处理的实验结果表明,Fenton体系对有机物的吸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铁盐体系,这可能与Fenton体系的高水解速率有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Al-Ferron络合比色动力学分析,对Al(Ⅲ)的形态进行了较为准确的划分和计算,考察了工艺条件对动力学参数和铝形态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铝的初始浓度、合成温度对Alh与Ferron的解离-络合反应的速率常数kb有一定的影响,而碱化度、合成时的搅拌强度和加碱速度对kb的影响不大;碱化度、铝的初始浓度对铝的形态分布影响很大,搅拌强度、合成温度和加碱速度对铝的形态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模拟电子垃圾热回收处理过程,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四溴双酚A(TBBPA)分别与4种金属(Cu、Fe、Zn和Ni)进行混合,在自制的加热装置内开展了不同气氛、不同温度条件下热解实验研究。对产物溴代二噁英(PBDD/Fs)检测显示,2,3,7,8-TBDF、2,3,7,8-TBDD及1,2,3,4,7,8-与1,2,3,6,7,8-Hx BDD为主要产物,其中2,3,7,8-TBDF含量最高,约占总PBDD/Fs的12%~90%。反应生成的8种2,3,7,8-PBDD/Fs浓度范围为0.05~2 082 ng·g-1。在同等实验条件下,温度升高有利于ABS塑料混合物中PBDD/Fs的生成。Cu、Fe、Zn和Ni四种金属都具有催化效应。空气、氮气气氛下热解实验显示,空气气氛下PBDD/Fs的生成量大,2种条件下生成的二噁英总量比值在0.8~99.6之间变化。无金属催化条件下此比值变化范围较小,为0.8~1.5;在金属参与条件下,此比值变化范围加大,为1.2~99.6;其中,在Cu和Fe参与下,此比值较高。各种热解条件下形成的PBDD/Fs都具有PBDFsPBDDs的特征。研究结果说明,虽然无金属参与条件下含TBBPA的ABS热解生成溴代二噁英浓度较低,但金属(如Cu等)存在时,此类污染物的浓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籍静  王娇娜  李秀艳  张俊  李从举 《环境化学》2019,38(5):1098-1105
本文采用一种改进的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TPU/PAN纳米纤维复合膜,研究了不同复合方式、不同层数结构对纳米纤维复合膜的微观形貌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纤维膜的面密度对空气过滤测试中过滤效率和过滤压降的影响.为了得到高效低阻的空气过滤用纳米纤维膜,实验探索了TPU(粗纤维)和PAN(细纤维)之间的复合方式以及复合层数对空气过滤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PU和PAN间的最佳复合方式是Mixed/PAN,最佳层数是Mixed/PAN/Mixed/PAN这种4层结构,当纤维膜的面密度是1.31 g·m~(-2)时,空气过滤效果最好,过滤效率可达到97.34%,过滤压降仅为98.13 Pa,品质因数为0.038 Pa~(-1).这说明了粗细交织结构与层间结构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过滤效率并且降低压降.对过滤性能较好的膜进行泡压法滤膜孔径测试,测得此纤维膜的平均孔径为2.26μm.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二部分介绍:(1)实际观察方法,(2)结果与分析。其中得出O_3与PAN日变化类型;二次污染物的概率分布特征;O_3、PAN分别与NO_2、NO、SO_2、飘尘、气温、相对湿度、能见度、直照的相关性;O_(3max)与O_(3max)时PAN值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生物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铬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吸附时间、吸附液pH值、溶液含铬浓度与菌丝球投加量的效应值与极值进行正交分析 ,确定出影响生物吸附效果的各因素依次是 :吸附时间→吸附液pH值→菌丝球投加量→铬浓度 .实验筛选出了两个对铬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菌种 :黄曲霉 (Aspergillusflavus)、曲霉属 (Aspergillussp .) .在吸附 8h的条件下 ,它们对含铬 1 5mg·l- 1的吸附液除铬率分别达 6 7 1 %和 71 2 % ,两者的最佳吸附条件是 :pH =5 ,铬菌投加比为 5mg·g- 1.以这两种霉菌为主 ,通过吸附性能实验 ,探讨了多种因素对生物吸附剂除铬性能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3.
采用渗流式电化学反应器,以碳纳米管和活性碳纤维作为反应器的阳极.选取活性艳蓝X-BR模拟废水作为实验对象,计算电化学过程的传质系数,考察电压、pH值和电解质对活性艳蓝脱色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电压为8V,pH=2,电解质浓度为1g·l-1),对浓度为200mg·l-1活性艳蓝X-BR的脱色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电解锰渣中含有大量的氨氮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实验采用化学氧化法去除电解锰渣中的氨氮.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分析(XRF)以及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检测方法,分析了电解锰渣处理前后的结构和成分,研究了电化学氧化法处理锰渣中氨氮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存在于电解锰渣中含量较高的锰离子优先在极板上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对氨氮的氧化具有抑制作用.通过碳酸钠固化锰离子后,在氯离子浓度为200 mg·L~(-1)、电压为20 V、pH值为7的实验条件下,电解锰渣中起始浓度为203.06 mol·L~(-1)的氨氮在180 min内完全去除.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高效菌株的降酚活力,运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一株优势降酚菌GPS-1的生长条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GPS-1菌株的活性范围是:温度20~40℃,PH 5.0~9.0,外加碳源(葡萄糖)浓度0~1000 mg/L,盐浓度0~8 g/L;考虑动力消耗,溶解氧(摇床转速)应为180 r/min。由正交试验可知:影响GPS-1菌株生长的最主要因素是温度,其次是pH值和外加碳源浓度;且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为:温度30℃,pH值7.0,外加碳源浓度1000 mg/L。这一实验结果为生物法处理含酚废水提供了可靠的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16.
SAS/IPPA/AA三元共聚物对碳酸钙阻垢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为溶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丙烯磺酸钠、异丙烯膦酸和丙烯酸为单体,合成了三元共聚物丙烯磺酸钠/异丙烯膦酸/丙烯酸(SAS/ IPPA/AA),研究了共聚物在不同水质条件下对CaCO3的阻垢性能,探讨了共聚物浓度、pH值、钙离子浓度、碳酸根离子浓度和温度等条件对CaCO3的阻垢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共聚物用量为18mg·l-1时,可使阻垢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7.
给水深度处理中臭氧副产物的产生及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就给水深度处理中臭氧副产物的产生及其化学过程、控制臭氧副产物生成的技术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采用臭氧深度处理时,会产生以甲醛为代表的有机副产物,以溴酸根为代表的无机副产物。副产物的形成与溴离子浓度、水中有机物种类和浓度、pH值、臭氧投加量、温度和碱度等因素有关。在应用臭氧进行深度处理时,应根据不同条件,采取适宜的措施,以减少臭氧副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NKA-Ⅱ型大孔吸附树脂处理苯胺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苯胺废水的特点,利用NKA-Ⅱ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处理,研究了苯胺废水质量浓度、pH值、温度和流速等因素对大孔吸附树脂动态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并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苯胺去除率>99%,COD>98%,出水苯胺的质量浓度<40mg·L-1,COD出水的质量浓度<100mg·L-1,树脂的平均脱附率值接近99.7%。在废水得到有效处理的同时,苯胺资源也得到了回收,达到了废水治理与资源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辛醇萃取苯酚稀溶液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林屹  秦炜  戴猷元 《环境化学》2003,22(1):48-52
为探索工业含酚废水处理的适宜萃取剂,进行了正辛醇萃取苯酚稀溶液的实验研究,测定了不同pH值和苯酚初始浓度条件下的萃取平衡数据,萃残液CODCr值,分析了萃残液中CODCr值的来源。综合考虑萃取剂的萃取能力和产生的CODCr值,提出了酸性和中性溶液为正辛醇处理苯酚废水的适宜操作条件。以正辛醇为萃取剂对工业含酚废水进行了错流萃取实验,论证了其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光环境是城市人居条件的一项重要内容,光污染的监测主要是针对光环境。将色彩校正的方法应用于彩色CCD测量光环境亮度分布,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不同的颜色转换矩阵进行实验分析,使得亮度计算值和实测值很好地吻合,得出图像RGB三刺激值与目标亮度的函数关系式。通过实验,对相机测量值与亮度计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镜头渐晕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