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根据党中央和市委的统一部署,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天津市旅游局党组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一主题,深入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坚持"两手抓、两促进"的方针,使全市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最好水平,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据统计,2013年全市共接待入境游客264.54万人次,同比增长13%;旅游外汇收入达25.91亿美元,同比增长16.4%;接待国内游客1.36亿人次,同比增长13.1%;国内旅游收入1984.23亿元,同比增长19.3%。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游客数量不断增加,2007年的国内旅游更是达到了16亿人次,旅游区的超负荷接待加上对环境卫生管理的疏忽,特别是在滨水旅游区,如滇池、太湖和巢湖等,导致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出现,使之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强化滨水旅游区环境卫生的管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生态     
近年来,海门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打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等金字招牌,以生态旅游为主线,以农业旅游观光、地方特色景点为重点,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前三个季度该市接待游客24万人次,旅游收入为5200万元,较去年有了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4.
[发展概况]1994年,福建省旅游部门面对“千岛湖事件”后的严峻形势,千方百计组织客源,避免由于台胞减少可能造成的严重滑坡。全省接待境外旅游者84.4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1%,其中外国人19.94万人次,增长3.3%;华侨2.90万人次,增长53.3%;港澳同胞34.39万人次,增长7.3%;台胞27.22万人次,下降21.79%。为适应外汇并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旅游局从1994年起,采用国际通行的旅游统计标准和抽样调查方法对国际旅游收入进行统计,全省旅游创汇达4.5亿美元。旅游接待,创汇数在全国各省市中连续6年保持第4位。国内旅游人数1300万人  相似文献   

5.
素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国内外游者十分向往的圣地,发展旅游事业大有作为,从1973年对外开放以来,桂林的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初具规模,由1973年接待国际游客977人次发展到1984年接待28.31万人次,平均每年递增67.4%,年接待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居全国第四位。同时,国内旅客的接待量也急剧增加,1984年达364万人次,如按市区人口(30.35万)平均接待量计算,桂林占全国第一位。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桂林的城市人口迅猛增长,人多、需求多,对能源和资源和消耗  相似文献   

6.
李舟 《环境保护》2007,(10):55-57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2005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已达1.2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4680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12亿人次,出境旅游者达3100万人次.中国旅游业产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旅游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从旅游资源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中国正努力向世界旅游强国目标迈进,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繁荣兴旺;同时,中国旅游产业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李舟 《环境保护》2007,(5B):55-57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2005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已达1.2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4680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12亿人次,出境旅游者达3100万人次。中国旅游业产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旅游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从旅游资源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中国正努力向世界旅游强国目标迈进,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繁荣兴旺;同时,中国旅游产业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现已成为新西兰最大的创汇产业。1993年接待了120万国外游客,比上年增加9.6%,为新西兰增加了34亿新元的收入,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传统的畜牧业、林业逐渐失去了世界市场的优势地位,出口下降。新兴的旅游业逐渐成为该国经济支柱。新西兰旅游成功经验在于这里是“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它拥有举世闻名、未被污染的北部亚热带海滩风光;有冰雪覆盖的南部阿尔卑斯火山地貌;还有独特的毛利  相似文献   

9.
绿色地球——全球可持续旅游唯一认证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三产业的支柱行业,据统计,1996年世界国际旅游人数达到5.92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达到4230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国际旅游人数将达到10亿人次,旅游收入将超过1万亿美元.我国已成为世界旅游大国,1998年旅游入境人次6347.84万,旅游外汇收入126.02亿美元.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自然与文化资源,海滨与山地,城市与乡村,名胜与市区,都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旅游业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保护这些资源,承担起相应的环境责任.随着游客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旅游经营企业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在英国的调查表明,当计划一项休假和商业旅行时,大部分顾客把环境作为选择旅游经营企业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评价旅游经营企业的环境行为,判断其是否满足可持续旅游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到大自然中去,享受绿色的熏陶,或漫步林中,或采蝶摘花,或登山探险,其乐无穷。多年来,人们通常把旅游业誉为“无烟工业”,许多国家的旅游业甚至跃居主要国民收入来源,森林旅游倍受青睐。例如,日本每年到森林旅游的游客超过8亿人次,法国达6亿人次,美国也有3亿以上。近年来,不少游览区的游人骤增,加之管理措施不力,使“无烟工业”变成了“污染工业”。由此许多有识之士呼吁:还我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就是指在大自然生态体系内,以保护自然景观为主体,将人文特色、风土人情的社  相似文献   

11.
<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全球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2014年,东莞经济在艰难增长中继续努力推进转型升级。全市经济增长速度依然较缓,全年GDP同比预计增长7.6%;但经济结构正在优化,沿着积极向好的态势发展。全市高技术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1%,先进制造业的增加值增长14.6%,提前完成了中央国务院批准的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中定的2017年的目标。攻难关、闯险滩——步入转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宜居城市发展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通过对宜居城市内涵及其判别标准的把握,选取江西宜春市为研究对象,简要分析宜春市的宜居表征,宜春地区具有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经济增长快、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等方面的旅游发展优势,基于城市宜居与旅游发展的互动关系,从旅游视角着手探讨出宜居城市应采取旅游主导性、文化产业化、区域合作化、旅游可持续等发展战略,以期促进宜居城市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艳梅 《环境》2001,(9):8-9
旅游业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赢利最丰的行业之一,并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我国,1996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6.5亿人次,外国来华的旅游者达到5120万人,旅游外汇收入102亿美元,旅游业总产值达2500亿人民币。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5旅游大国。在旅游业中,生态旅游更是方兴未艾,迅速崛起。根据最近在巴西召开的世界生态旅游大会上公布的数据,全世界的生态旅游每年的产值为200亿美元,几乎占所有国际旅游的20%。  相似文献   

14.
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旅游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自下而上"的CO_2排放计算方法,对1995—2014年中国各区域旅游业CO_2排放量进行测算,从动态视角分析各区域旅游业CO_2排放总量及旅游接待人次、人均旅游收入、旅游业CO_2排放强度和旅游交通CO_2排放占比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特征,并基于STIRPAT模型对旅游业CO_2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各区域旅游业CO_2排放总量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不同区域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人均旅游收入对中国旅游业碳减排压力的弹性变化区间最小,仅从0.156变化到0.287,旅游交通CO_2排放占比的弹性变化区间最大,其CO_2排放占比每提高1%,东部地区旅游业CO_2排放总量将提高0.239%,而中部地区仅提高0.013%;旅游业CO_2排放强度是抑制碳排放的关键因素;研究期内,分析结果不支持倒"U"型环境Kuznets曲线的观点.最后,根据上述结论提出差异化的区域碳减排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近几年谋求转型发展,致力于将旅游业转换成为陕西省新兴支柱产业,并使其成为陕西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进而打造文化旅游大省.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丰富,在竞争中独具优势,市场前景广阔.因旅游开发起步晚,关注度低,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欠缺.文章通过研究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同时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分析游客感知,认为应更多的关注游客认知与反馈,提高游客认同感,从而提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6.
对德兴市发展循环型旅游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矿业城市探索转型之路的大背景下,通过系统分析的方法对中国“铜都”德兴市发展旅游产业的转型时机、资源环境和文化背景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德国鲁尔区在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发展循环型旅游业进行比较与借鉴,就发展循环型旅游产业的模式、机制和内在驱动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然后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紧密结合德兴市的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通过“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再生旅游资源”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地构建区域循环型旅游产业链。为德兴市在当前条件下发展循环型旅游产业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经营管理] 1994年全省旅游企业经营状况改善,直接创税利达 2.24亿元,比上年增长12%。 坚持以旅为主,扩大旅游业务。省国旅社面对逆境,广开客源,自主、接待境外旅客数和组织省内居民出境游、国内游人数都比上年增长,创税利180多万元,增长10%。省旅游公司实行稳住国际旅游、狠抓出境旅游、拓展国内旅游的方针,组织省内居民出境游8067人次,比上年增长30%。福建中旅集团提出丢掉“老(牌)大(社)”包袱,尽快实现“两转”(转变观念和转变机制),全力以赴抓促销,千方百计抓效益。福建海外,省青旅、夏青旅等一类旅行社的旅游业务及省航服公司的机票销售业务,也有进一步发展。福州温泉大饭店创利1800万元,西湖大酒店的经营性利润达到  相似文献   

18.
2003年8月4日,广西北海。持续的高温没有让游客驻足不出门,相反,北海的旅游正如火热的天气一样,呈现出全盘走高的态势。据悉,每个周末北海接待的游客已超过2万人次。广西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会之所以选定在北海召开,一方面北海是广西重要的旅游城市,其环境好坏牵动着很多人的神经;另一方面,北海市近年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尤其是银滩的治理,更是引人注目。本次会议的内容很不一般:学习传达全国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加快广西污染防治进程,努力完成“十五”环保计划;部署全区清理整…  相似文献   

19.
<正>一、2013年滨海新区经济运行总体状况1.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的宏观背景下,滨海新区经济发展保持了平稳较快的运行态势。2013年前三季度,滨海新区完成生产总值5510.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下同)1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83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778.71亿元,增长17.7%;第三产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持续领跑宏观经济,并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资源是传统旅游业的发展基础,我国是旅游资源大国,处理好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实现创新发展是旅游资源研究的关键。来自旅游地理研究领域的16位青年学者,以笔谈方式探讨了新时期、新阶段下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基本思路,从旅游发展的新特征、资源价值的新认知、开发与保护的新方式以及针对专项资源的保护开发的新对策等方面重新定义新时代旅游资源研究的重点,核心观点整理如下:(1)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众旅游方式变化推动旅游产业革新,旅游资源的内涵也相应不断丰富。新时代旅游资源的重构、泛化和组合的变化需要重新对旅游资源进行识别、划分和评价,未来资源仍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需要合理认知旅游资源的新特征和新价值。(2)新时代,传统资源开发的条件趋严,坚守生态底线是发展的基础。从供给端看,资源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中,要尊重市场规律,面向游客新需求,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为重点,借助科技新手段,创新资源开发新模式,推出受游客欢迎的旅游产品,从而激发旅游资源的市场价值属性,推动区域旅游产业升级,实现资源、资本、资产的可持续发展。(3)从需求端看,捕捉客群变化特征,构建社会规范和文明旅游新方式,从多方面引导游客主动保护旅游资源的行为,从而形成推动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协调的新思路。(4)旅游资源的类型丰富,决定了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方式的多样化:针对乡村旅游资源,要在资源评估的基础上,重新认识其新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因地制宜,以产业集聚为突破,重视乡村社区利益,推动乡村旅游资源的创新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针对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活态利用,构建多方参与的新机制;针对人文旅游资源,需要挖掘人文旅游资源本真性,融入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针对山地民族旅游资源,在时代价值重新认知的基础上要重视其地域系统的独特性,基于人地关系整体化保护与开发;针对民宿旅游,重视其转化农村闲置资源的重要功能,强化生态保护,构建民宿旅游集聚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