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吕斌 《环境》2011,(4):64-67
近年来屡次出现的孩子性早熟事件,再次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在饮食上:鸡鸭是饲料快速喂大的,海鲜在养殖过程中也可能添加了激素,反季节蔬果也难逃"用药"……现在,我们还能给自己和孩子吃什么呢?怎样吃才能避免身体出现问题呢?  相似文献   

2.
<正>最近,孩子的老师推荐了一本《指尖下的音乐》的书给我,看完仍觉不过瘾,意犹未尽之余又买了几本有关孩子学琴方面的书籍仔细研读。本来是想寻找些什么,但确切要寻找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不过在细读了两遍《指尖下的音乐》,看完了《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之后,我感觉,想寻找的东西自己浮出了水面,那就是:我该如何解读孩子,如何提高孩子练  相似文献   

3.
我身在东,我心西悲。 四川灾区重建在一步一步有条不紊的进行;灾后的学校建筑事故问责也在逐层推进;抗震救灾的救助与慰问也往孩子们的心灵送上一缕缕温暖。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孩子的母亲,留给孩子的手机短讯说:“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妈妈永远爱你!”  相似文献   

4.
浩伦 《环境》2004,(1):32
在某公司任总经理的小姜是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如今30多岁的他无论按什么标准都可谓少壮派,身体精神都属于上升阶段,然而有一天,他打电话告诉一个在医院工作的朋友:“这两天我总觉得没精神,会不会有什么病……”。医生朋友询问他:“哪儿有明显的不舒服吗?”“没有,没有,只是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这种感觉。”上述典型例子在男人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在医学上被称为男性生理和心理“周期”,从生理医学角度来说,男人是不可能来月经的,但对他们来说,每隔一定的时间,总会有那么几天出现情绪上的波动,乃至身体上的不舒服,这可以称为男性的“例假”。  相似文献   

5.
"清福"展现了唐宋以来士人阶层的生活理想,他们试图建立物质与精神、身体经验与审美体验、俗世生活与艺术、哲学之间的连续性。这一生活理想在晚明得以广泛流传和实践。晚明士人建构起一套以俗世生活为基准、以身体和感官的满足为起点、以快活自适为旨归的理论体系,他们以生活的观点来判断事物和人生价值,在物质的享受和娱乐活动的实践中力求塑造一种优雅的姿态。传统上身体与心灵、物质与精神、生活与审美、形而下与形而上之间的尊卑、断裂关系得到改观,一种从艺术为了生活、实现艺术化的生活的理论系统逐渐建构起来,艺术与生活的连续性得以从理论上确认。这实际上为中国美学提供了一种世俗化的、形而下的"生活美学"范式。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什么东西也不可取代的感化学生心灵的一种手段。教育的艺术首先应包括说话的艺术——跟人的心灵打交道的艺术。"而教师的语言大部分体现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口头语言评价,或许每个人的表述方式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7.
谈晓群 《环境导报》2003,(14):35-35
游戏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沙池建构游戏中可根据当前存在的环境恶化情况,精心挑选内容让幼儿在游戏中积极主动地去关注身边生存的环境。以沙池建构的游戏内容为载体,关注环境碧波荡漾,关于水资源春游后,我让孩子们在沙池中表现太湖的美景,有孩子问:“老师,漂在太湖水面上的绿色东西是什么呀?”我告诉孩子:“那是蓝藻。”“蓝藻又是什么呢?我还闻到水中有味道呢。”孩子睁着天真的眼睛问。我知道这是对孩子进行环境教育的好时机,我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给他们解释:蓝藻是一种隐花植物,它能污染我们的水源,使水发黑发臭,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和未来,是父母爱的结晶,从一定意义上说,孩子就是家庭的核心,而家庭又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就是这所学校的老师。怎样当好这第一任老师,身为人母的我,从教育女儿的经验中,总结出几点体会。一、做孩子最好的榜样孩子的模仿能力最强了,他们一出生,心灵的土地上是荒芜的,父母是这块土地的最早播种者,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为了不结出苦果,作为父母,都要注意自己的一言  相似文献   

9.
敞开心扉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琐碎,但需要耐心的工作。作为班主任,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更好地完成使命。想做到,就要付出,要敞开心扉,走进孩子的心灵,和孩子心灵相通。相信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相似文献   

10.
<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人说,父母对孩子要"懒"一点,不要大包大揽,因为父母"懒",孩子才会"勤"。的确是这样,父母把什么事都做好了,孩子当然什么都不用做,长期下去,只能培养出一个什么都不会做也不想做的懒孩子。仔细想来,教学中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语文教师上课讲得口干舌燥,从字词句到文章分析再到课后练习,  相似文献   

11.
对于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深知抓好教材建设的重要性.我们要培养合格的人材,就要编写出理想的教材.因为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学生主要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它对教学活动起着规定和制约作用,它规定了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因此,教材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赵朴初指出:兴国需要人才,育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材.教材的编写者是未来人才的设计者和铸造者.可见写教材者是一件责任重大的工作.人才培养教材先行,这被广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生肖属龙者,今年称本命年。街头报摊摆满“龙年运程”这类来历不明的书籍,以为可以发点“龙”财,殊知顾客稀少,什么年行什么运,多为现代人所不屑一顺。这显然是社会进步,更是人们思想进步的一个体现。但说起“龙”倒可以多说几句。一个人,不管肖尼肖虎,肖猪肖狗,只不过表明人所生年属相而已,其实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要说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是一片浩瀚的知识海洋,是人们查阅学习资料、阅读书籍、开拓视野的重要场所。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地不断提升,图书馆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图书馆里的一切工作都需要工作人员来管理。本文首先分析了图书管理员在新时代下应具备的能力,然后对培养图书管理员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论述,以期不断提升图书管理员的业务素质,促进其不断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孩子,是天真烂漫的,但他们又难免会犯错误,面对犯错误的孩子,如果严厉批评与指责,不仅会拉远与孩子间的距离,更会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所以选用怎样的批评方式十分值得老师思考。主要围绕"绿色批评"的含义、"绿色批评"的魅力、如何在平时教育中开展"绿色批评"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求给孩子一个更完美的童年,让他们真正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5.
全国环境保护局长座谈会于一九八一年三月十二日至十八日在山东济南召开。国环办李超伯同志主持会议并讲了话。到会同志认真学习和讨论了国务院关于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一致认为国务院的《决定》是推动我国环保事业缝康发展的有力武器。我们要在国民经济调整中前进,要按照《决定》精神实事求是地、量力而行地发展环保事业。对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污染问题,要认真研究,逐个排队,分清轻重缓急一个一个地解决。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注定是中国环境保护历史上值得期盼的一年。新年前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导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又一份纲领性文件。《决定》钵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在环境保护的发展史上树起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外来务工农民工的子女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在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也应该去触摸他们内心的世界:用孩子的心灵去感知现实的世界,用孩子的目光去探索他们真正关心的内容,用善良的心去温暖需要我们关心的人。  相似文献   

18.
博格人(Borg)是科幻电影《星际旅行》中虚构的一个宇宙种族。其身体上装配有大量人造器官和机械,大脑为人造的处理器,在战略上显示出高度的智慧与适应能力。未来,人类可以利用大量技术对身体进行修补、改进或者增强,将自己变成“博格人”。随着相关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类和机器将实现融合。  相似文献   

19.
鱼灯     
第一次看见“鱼灯”,还是在电视专题片《黄 金通道》里。 荒原上,一条同样荒凉的河。黄金勘探队的一辆汽车,陷在了河里,在人拉肩扛下,好不容易才弄上了河滩。几个当地的孩于站在河滩上,一边好奇地看着人们往岸上弄汽车,一边把一个个园园的物件抛向河心,又一个个地拉上来,一个个“园园”里,有银星在乱蹦。 勘探队员从孩子的手中接过一只一看,原来是一只用细铁丝织成的笼子,笼子的口很小,里面放了些蒸熟了的玉米面,笼子抛向河心时,鱼见里面有食,就钻了进去。 “这叫什么?”勘探队员问。 “鱼灯。”孩子回答。 多么神奇的“鱼…  相似文献   

20.
早期阅读有助于幼儿思维、语言、想象力、个性习惯的发展,但很多人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对幼儿进行孤立的识字、背诵、阅读不符合幼儿年龄的书籍等早期阅读教育,使孩子对阅读失去了兴趣,限制了幼儿思维、个性等方面的发展。我们教师应对幼儿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中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并将初步的识字与早期阅读相结合,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