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耿涛 《防灾博览》2008,(2):34-35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高速发达的现代工业、商业、交通、建筑等行业,加速了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人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捷、舒适的同时,也给周围的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大气不断变暖,臭氧逐年减少,空气严重污染。林木资源短缺以及乱砍乱伐等人为破坏,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满目疮痍,伤痕累累,苦不堪言。近些年,人们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扩大绿地面积,植树造林,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但现实摆在那儿,人口  相似文献   

2.
枯木之谜     
《民防苑》2006,(5)
如果从高空俯瞰地球,那么森林应该是覆盖地球最耀眼、最迷人的部分。投身森林中,更是景象万千,每一草、每一木,都是那么的可亲可爱、赏心悦目。茂密葱茏的林木,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勃勃生机和生活的无限美好。可是,那些东倒西歪的、正在腐朽霉烂的枯木,可能又会让人产生凋落、  相似文献   

3.
家有微波炉     
《防灾博览》2003,(1):29-29
和许多家电产品一样,微波炉在越来越便宜的同时也普及到了普通家庭,可是,人们对于它的疑虑,也多过其它的家电产品。这是因为在事实上,微波也是电磁波的一种,人们会产生诸如微波炉的幅射是否会对使用者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微波炉对食物的营养结构有无破坏?微波炉加工出的食品,对  相似文献   

4.
《防灾博览》2012,(4):86-87
奥运会既是选手们较量的战场,更是高科技比赛装置的展示台,也是运动装备比拼的竞技场。与往届一样,伦敦奥运会上也亮相一系列高科技装置和设备。它们能让比赛控制更精准、让选手成绩更出色.也让观众看到更多力与美的瞬间。  相似文献   

5.
简要地介绍了一种新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CT)的基本原理及特点,阐明了它在地基勘探,尤其是在一些重大工程的地基勘探中,为其他勘探方法所不具备的特点.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主要依据介质的不同吸收系数进行电磁波透射得到最大量数据,由计算机处理得到勘探剖面上吸收系数β值并以灰度或彩色成像,形象、直观地研究复杂地质现象的成因及局部结构,对于基岩中的断层、软弱夹层、地下溶洞及其发育特征、地下不明隐藏物等勘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2015年4月22日是第46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为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大气污染防治,自觉做到"同呼吸、共奋斗",携手共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环保部于2014年8月编制了《"同呼吸、共奋斗"公民行为准则》。我们生活在唯一的美丽的地球上,我们呼吸着同一片清新的空气,我们享受着同一缕温暖的阳光,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世界地球日,让我们携手保护地球母亲,让  相似文献   

7.
从希腊神话故事《奥德赛》里的英雄俄底修斯在海岛上遇到独眼巨人,到《格列佛游记》中的“大人国”,许多故事都描述了这样一种生命——巨人。所有这些故事以及一些关于巨人的考古发现,不禁让人们思考:地球上是否真的有巨人存在?泰国 PP 岛惊现“巨人”遗骸“印度洋海啸让远古巨人浮出水面,人们在泰国 PP 岛发现身高3.1米的远古巨人遗骸!”前不久,泰国《旅行导报》在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造成了巨大灾害。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了解认识我们地球和地球内部的兴趣,期待人类早日能给地球做个B超。此文正是这一领域不断探索,具有前沿性的高级科普文章。  相似文献   

9.
《防灾博览》2006,(3):46
为了唤起人们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2006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无锡市地震局会同市国土局在无锡市工商银行广场举行宣传活动。向公众进行国土资源的基本知识、基本国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国家政策和科普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0.
冯锐  肖莉 《防灾博览》2004,(3):26-27
今天,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已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一些看上去很普通的东西,小到收音机、电话机,大到火箭、卫星,无不是电气广泛应用的杰作。然而地震,一旦加人到这个大合唱里,电视会雪花点点,广播会哑然失声,计算机会丢失数据,日本的一个战机还误向同伴发射过导弹……  相似文献   

11.
白渝 《防灾博览》2004,(1):31-31
人类为生存,努力征服地球,同时,也在征服其它星球。各类人造卫星不断地被发射到地球周围的太空中,而且在今后约20年里数量要增加2倍,也还会送更多的人进入太空。就在人类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时,地球周围的太空也有了“垃圾”。  相似文献   

12.
地球早期资料的缺乏使得我们很难知道早期地球的状况,即便是专业研究人员也未能回答地球早期的一些基本问题。其中也包括像地球磁场起源、地球与月球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相对变化以及氧气首次出现在大气中的时间(生命的起源)这二三个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晓泉 《防灾博览》2002,(2):40-40
树木在4亿年前减少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把地球变成了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但现在,由于石化燃料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一过程正在颠倒。 在苏格兰爱丁堡参加关于地球进化体系大会的科学家,在对地球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后指出,树木是创造我们今天丰富资源的真正能工巧匠。因此,科学家们指出,人们应对滥伐森林现象和它对世界气候造成的影响引起注意。因为工厂和汽车不断向周围环境排放二氧化碳,破坏了树木对空气的净化作用。 耶鲁大学专家说,大约在3.8亿年前,地球上只覆盖着斑斑点点的极少的苔藓、地衣和其他一些小植物。然而随着生态的演变,大型维管植物一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地球环境。那时  相似文献   

14.
高峰 《防灾博览》2014,(2):44-49
地球,以他蓝宝石般的肤色成为太阳系中最美丽的一颗行星。为了让地球母亲永远美丽,自古以来保护环境,就成为全民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地球自转速率年代际周期分量的时变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日长的年均值序列计算了1800~2002年间地球自转速率的年代际周期分量的参数,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主要的年代际周期分量随时间的变化,发现它们均具有时变的特征。文章认为,在研究地球自转与地球物理现象和自然灾害现象的关系时,应特别注意地球自转变化的周期分量的时变性。  相似文献   

16.
地球早期资料的缺乏使得我们很难知道早期地球的状况,即便是专业研究人员也未能回答地球早期的一些基本问题.其中也包括像地球磁场起源、地球与月球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相对变化以及氧气首次出现在大气中的时间(生命起源)这三个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芮建勋 《灾害学》2014,(4):29-32
行星对应区理论认为太阳系各星体及其格局对地球气候有影响。该理论较完整地解释了包括月球在内的太阳系各星体运行、格局对地球气候乃至旱涝灾害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月球对干旱的影响有地带性规律,月球回归赤纬偏北或偏南,均可造成华北或黄河流域的干旱。月球只能配合其它星体格局以触发干旱或洪涝灾害。据此判断,在2013-2017年期间,月球赤纬角进入最低值时期,预示着我国华北地区进入了连续几年将呈现大旱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恒星爆炸烧毁地球臭氧层─—地球物种大规模灭绝又有新解释地球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物种灭绝的原因,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大多数科学家相信是因为一颗巨大的流星撞上了地球,从而扰乱了地球的气候。但是,这一假说无法解释其它几次更为强烈的大规模物...  相似文献   

19.
《防灾博览》2016,(6):90-91
据报道,美国科学家们在治疗失明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制出一种能够让失明小鼠重获光明的高科技眼镜.在未来一到两年内,这种高科技眼镜将会首次投入临床试验,将在随后的5-7年内被广泛使用,造福失明者.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地震、海啸、洪灾的频繁发生,多国科学家发出了地球已经进入灾难多发阶段的警告。人类如何应对未来无法预测的灾难?近年来,各国科学家设计出了以下十大避难建筑,可以在灾难发生时助人类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