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积安 《灾害学》1990,(1):35-38
上海市城市建筑高度集中,地震灾害的预防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上海市震灾预防中基地值得重视的问题作了探讨:1、上海市地震的可能性;2、邻区地震及的破坏;3、地震基本烈度偏低;4、震源过浅的地震破坏性大;5、地基土层抗震性能差;6、地震的次生灾害;7、对震灾的承受能力低。  相似文献   

2.
<正>2023年9月9日凌晨,一场6.9级地震袭击了北非国家摩洛哥,震中位于古老的阿特拉斯山脉中部,地震已造成超过2000人遇难,这是今年继土耳其7.8级强震以来,又一起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地震灾害。摩洛哥地震之所以伤亡惨重,主要原因仍然是当地房屋建筑抗震设防能力弱。纵观摩洛哥的震灾历史,  相似文献   

3.
以江苏省常熟-太仓5.1级地震现场震害评估和经济损失分析工作为基础,结合江苏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震灾快速预测,讨论准确快速科学评估地震灾害及其损失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地震重点监视区震灾快速预测方法,并用此方法对江苏省部份地区进行模拟预测,给出了可能的最大震灾范围及损失的粗略计算结果,最后提出了初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做好地震防御工作,江苏省地震局于2005年12月30-31日召开全省震灾防御工作交流研讨会,无锡市地震局局长周卫国等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趋势与地震灾害形势为背景,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抗震设防的现状和面临的地震安全问题,提出了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提升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震灾防御综合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为提高地震系统各单位地震现场应急处置能力,更好地履行9月份全国地震现场应急轮值任务,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于2016年8月22—25日在广州举行了地震现场应急轮值合训及演练,广东省地震局承办本次培训。广东省地震局副局长钟贻军、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赵美松出席开班式。来自广东省地震局、山东省地震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地球物理探测中心等单位30余人参加了本次培训与演练。  相似文献   

8.
1976年松潘地震,震级大,波及面宽,造成的社会经济问题突出,作为震例分析有其曲型意义。本文全面收集、调查和分析了与松潘地震有关的资料,系统地首次给出了松潘地震直接损失资料和经济损失值,包括该次震灾对震中区,外围地区(龙门山中段及附近地区)和波及区(成都市)工业生产的干扰时段和影响程序分析。  相似文献   

9.
震惊中外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于第一时间组织了科学考察队,深入地震灾区第一线,开展了震灾评估和前期地震地质野外科学考察,足迹踏遍了经映秀、虹口、小鱼洞、银厂沟、高川、  相似文献   

10.
谢振乾 《灾害学》2011,26(3):18-21,60
依据拉伸型渭河盆地块体周边断裂活动特征和块体运动特征,建立了盆地地震孕育发生的构造模型,旨在探索地震孕育发生的机制,为研究类似盆地地震孕育、发生及其分布规律和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防御等各项防震减灾工作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崔力科  郭履灿 《灾害学》1995,10(4):80-85
1994年世界重要灾害地震32条(其中中国4条),因地震死亡者2400人(中国5人),受伤15500人(中国1149人),其中最严重的5次地震造成约3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全球6级以上地震134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15次),地震多发生于环太洋地震带,尤以西太平洋地区地震活动性较高,并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两次地震的烈度分布,认识到地震的震时效应与地震大小——烈度与震级的相似关系确是肯定的。反之,分析了两次地震前具有震兆意义的地震活动图象:震前的空区、广义前震与震群,注意到现象的重现性是很好的(即两次地震前均出现相同的现象),但与震级大小的相应关系并不存在。作者认为后者可能只是一种构造活动的反映而未必与震源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地震火灾事例调查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本文介绍了世界上典型的几个地震火灾的例子,汇总了中外地震史上曾发生过的地震火灾,并且较详细地介绍了产生地震火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陕西榆林地区北部塌陷地震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陕西榆林地区北部所发生的几次典型塌陷地震的宏观情况,并利用陕西数字地震台网所记录的50次塌陷地震的地震波资料,从波形及时间、空间分布上初步分析了陕西榆林地区塌陷地震发生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渤海及其邻区是我国东部地震较活跃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强震,现今小震活动也较活跃,并曾显示出某些异常。本文对渤海地区近期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强度分带特征及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引用有关地震活动的频度面积S值方法,对华东地区1970年以来中强震前后的中小地震活动进行了研究,发现地震的S值在震前和震后的异常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在震前S值异常为高值或低值异常,震后下降或上升;对特定区域研究发现,华东地区陆地区域的中强震的孕震区,中小地震活动的S值震前异常主要为高值,震后下降;而海域的中强震孕震区中小地震活动的S值震前主要表现为低值异常。因此,通过对华东地区中强震孕震区中小地震活动的频度面积S值方法的动态追踪,利用其变化规律可以为中强震的预测预报提供一种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海平面变化与地震相关的前兆信息,利用了连云港验潮站长达43年的验潮资料。结合华北地区4次7级以上强震和江苏及其以东黄海海域18次中强以上地震的震例分析后认为:经基本消除主要干扰因素的连云港平均海平面变化,表征了与地震有关的地壳形变信息。它对监测华北地区强震和江苏及邻近地区的中强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运用极值分布理论对1970~1999年间台湾和华东地区的地震资料进行统计性研究,得出其地震相应震级的复发周期[T(M)]、理论发震次数(η)和华东地区中强地震的发震概率阈值(PO)。通过对T(M)的同比分析,发现两地中强地震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用以上研究的结果对华东地区5级以上地震的发震概率、发震时间和地震强度进行综合判定,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崔力科  郭履灿 《灾害学》1994,9(4):74-79
1993年全世界重要灾害地震27条(其中中国10条),因地震死亡者11332人(中国6人),受伤者31060人(中国132人),造成房屋破坏、财产损失而无家可归者9000人。遭毁坏与破坏的房屋至少6.3万间(中国2.94万间),其中最严重的9次经济损失达2.5亿美元以上.全球6级以上地震118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9次),6级以上深震(深度≥80km)35次(其中7级以上2次),有增强的趋势,地震多发生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对印度的大灾害地震之背景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系统研究了1985年以来江苏及邻区的36次小震群,结果表明,江苏及邻区的地震具有成丛活动的特点,每一丛地震活动持续时间和平静时间没有明显的周期性,这反映了它是在一定的外部应力环境控制下发生的.江苏及邻区地震的成丛活动与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有一定的呼应关系,多发生在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前后.分析表明,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