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城市地质灾害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和平 《灾害学》2000,15(2):38-42
城市地质灾害是随着城市化快速进程中的一种自然与人为作用下的新型地质灾害。本文通过对城市直下型地震、地面塌陷与沉降、滑坡、人为堆积 -垃圾地质作用、海侵等地质灾害的综合分析 ,归纳出城市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 ,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陕西关中地区城市灾害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杜兴信  李博 《灾害学》1994,9(3):46-52
本文在详细分析关中地区六个大中城市的主要自然灾害和城市地质灾害的基础上,分别评价了各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各个城市的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抗灾能力,并结合防灾对策对城市进行了综合分类。  相似文献   

3.
GIS在重庆市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林孝松  赵纯勇 《灾害学》2003,18(1):71-76
重庆市是我国地质灾害非常严重的省市之一。长期以来,地质灾害的发生严重地影响着其城市建设与发展。为了加强对地质灾害规律的研究以及科学地管理地质灾害信息,本文探讨了GIS技术在重庆市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CQGHMIS)中的应用。该系统以MapGis和MapInfo、Mapx作为后台支持,利用Visual basic5.0中文企业版作为开发语言,具有数据采集与更新、空间检索与查询、信息时空分析与可视和信息输出以及系统说明与帮助等五大功能。  相似文献   

4.
龚习炜  龚志红 《灾害学》2006,21(4):79-83
在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地质灾害普遍发育,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不容轻视。地面沉降、水土流失、海水入侵等是沿海地区典型的地质灾害类型。根据不同地质灾害类型的分布情况,可将沿海地区地质灾害划分为华北沿海-长江下游和东南-华南沿海两个区域。应采取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等有针对性的措施,对沿海地区不同地质灾害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5.
钟以章  陈爱萍 《灾害学》1991,6(1):46-50
本文系统介绍了辽宁的地震、泥石流、滑坡和塌陷等地质灾害,并对城市地质灾害作了专门的论述。归结起来,辽宁的地质灾害有分布面广、类型多、灾害频繁和破环性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以西安市为例,论述了在城市和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地质灾害;对预防和治理这些地质灾害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了定量地分析断层、节理和岩体结构等各种"致灾因子"在地质灾害产生过程中的权重以及某个地区地质灾害的易发性,本文根据信息熵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地质灾害熵"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地质灾害熵"的地质灾害评价新方法.通过将这种地质灾害评价方法应用于评价川藏公路然乌-东久段的地质灾害,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地质灾害可接受风险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许强 《灾害学》2012,(1):23-27
可接受风险水平是地质灾害风险管制方法研究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其目的是通过估算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值,确定承灾体的受灾影响,然后将可接受风险水平作为风险评价的判据,评判所估算的风险值是否可以接受。通过对我国2000-2010年因地质灾害而死亡的人数以及每年总人口数据进行分析,针对我国地质灾害可接受风险水平的确定分析展开研究,提出了我国地质灾害可接受风险标准的上限值(可容忍风险线的风险值)为10-6/a,可接受风险标准的下限值(可接受风险线的风险值)为10-7/a,确定了我国地质灾害可接受风险水平FN曲线。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是一对互为影响、互为关联的矛盾统一体。地质灾害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条件下孕育发展的,它的发生受到其所处地质环境的制约。反过来,地质灾害对地质环境又具有改造作用,经常会导致产生新的、更大的地质灾害,形成恶性循环,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防治地质灾害和保护好地质环境是人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任务。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是互利的,灾害的防治是环境质量的保证,环境条件的改善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灾害的发生或降低灾害的程度和频度。如此同步进行可有效防灾,有效保护环境。分析了黑龙江省地质灾害概况和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探讨了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该省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和地质环境日益恶化的现实及减灾工作现状,提出了今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陕西户-洋高速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黄建榕 《灾害学》2003,18(3):39-45
对陕西户(县)-洋(县)高速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考察研究;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区塌陷等地质灾害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证;对未来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估预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浙江衢州市近年来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农村私人建房引发或遭受的地质灾害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所引发地质灾害的类型、机制、分布及危害状况,以及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私人建房地质灾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其规律和特点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农村私人建房地质灾害防范管理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保障农村住房安全,为构建和谐新农村提供科学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公路路基病害类型及处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敏静 《灾害学》2001,16(1):88-91
以京福线余州绕城高速公路东段为例,对公路工程建设中常出现的公路略基不良地质病害进行论述,并对这些不良地质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简述金湖县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的基础上,依据多年的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着重对城区影响震害的地质因素和场地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分析,并对场地土抗震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陕西韩城市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斌  赵法锁  石碧波 《灾害学》2004,19(4):35-39
实地调查表明,韩城市地质灾害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规律,以韩城断裂为东、西区域的分界线,东部黄土台塬区以黄土崩、滑为主,西部低山区则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十分发育;研究认为,韩城市地质灾害具有某种集中发育的特征,在成因上除了与降雨量有明显正相关关系外,西部区域主要决定于人类的采矿活动,东部区域则受控于自然地质因素;不同成因的地质灾害其防治措施是不一样的,西部以工程治理为主,东部则以生物防治为主.  相似文献   

15.
江西崩滑流灾害的诱发条件与预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统计和分析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地形、地质和、降水条件,发现地质环境决定了地质灾害的可能发生区域、规模和强度,而降水则决定了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时段、可能区域和强度。同时,还提出了一个用日综合雨量预测地质灾害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6.
阳岳龙  周群  林剑 《灾害学》2007,22(3):36-40
湖南是我国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地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利用以往的资料、野外调查及G IS技术,结合湖南省地貌图,对湖南主要地质灾害进行分析,绘出灾害点分布图。结果表明:湖南主要地质灾害集中分布于湘西北、湘西、湘南和湘东地区;与低山、低中山、中中山和喀斯特山原等地貌类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回顾了国内外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总结并讨论了地质灾害风险的概念、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分析并提出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贵渝管道沿线地势险峻、构造活跃、雨量集中,崩滑流等地质灾害十分发育,科学开展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评估工作对确保其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本研究在查明管道沿线自然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分布的基础上,结合管道沿线地形地质特征、管道展布与斜坡体的相互空间位置关系划分了 101 段适合管道工程特点的评价单元,基于信息量数理统计模型与 Scoops3D 物理力学模型对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的高易发区主要集中在遵义及桐梓县附近,其中 7 段处于极高易发区,26 段处于高易发区,20 段处于中易发区,30 段处于低易发区,18 段处于极低易发区。通过 ROC 曲线分别求得信息量、Scoops3D 以及二者联合模型的 AUC 值分别为 0.796、0.683 和 0.803,结果表明信息量-Scoops3D 联合模型的评价准确性最高。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信息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庆市地质灾害类型多,分布广,危害大,传统的预测预报及评估方法已显落后,迫切需要构建一套能快速、准确评价该区地质灾害危险性、易损性的具有模块化、网络化的风险评价系统.在Windows环境下,以GIS系列工具软件为基础平台,采用数据库管理技术对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计算和图形显示,利用计算机语言的编程功能,开发了重庆市地质灾害评估信息系统,使有关决策部门能够方便地对系统进行查询和分析,获取所需要的地质灾害评估结果,为有关部门的灾害预测预报和提出有效、科学的防灾、减灾和救灾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