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贵州省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规律及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宗新 《灾害学》1994,9(2):38-43
贵州省自然灾害严重,且种类多,区域差异明显。为了分析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规律,本文提出了灾害模数、灾害区域差异系数等概念,编制了贵州省灾害等级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灾害恢复力研究在领域的拓展和定义的延伸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灾害恢复力作为系统的一个有价值的属性,与风险、脆弱性和适应性一起成为当前灾害综合管理和减灾研究的重要内容。但目前灾害恢复力研究仍停留在理论和概念层面,鲜有深入的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开展。为进一步理解水灾恢复力的内涵和实质,为区域恢复力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作者在原有对灾害恢复力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开展了以湖南省洞庭湖区为例的洪水高风险区水灾恢复力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提出了由自然维、经济维、组织维、社会维组成的四维区域水灾恢复力概念模型,然后细致分析了区域水灾恢复力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提供了初步的区域水灾恢复力评估模型。最后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洞庭湖区区域水灾风险管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政府的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再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63,自引:50,他引:163  
本文在作者1991年发表的“研究的现状与实践”一文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当前国外灾害理论研究的进展,对灾害理论研究中的2灾因子论,孕灾环境论,承灾体论进行了评述,并系统地阐述了区域灾害系统论的主要内容,即在综合分析组成区域灾害系统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的基础上,通过对致灾因子的风险性评估,孕灾环境稳定性的分析,承灾体易损性的评价,揭示区域致灾与成灾过程中灾 情纬傻亩ρЩ?  相似文献   

4.
区域减灾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樊运晓  陈庆寿  罗云 《灾害学》1999,14(3):93-96
根据我国区域灾害的特点, 分析了灾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区域灾害研究必须加强承灾体脆弱性研究,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陈香 《灾害学》2007,22(3):6-10
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分析了导致和影响台风灾害系统脆弱性过程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脆弱性的诊断思路。通过分析,建立了台风灾害发生过程和灾害发生以后的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构建了台风灾害系统脆弱性综合指数模型,并以福建县域为单元,对福建省台风灾害系统脆弱性过程进行评价。研究表明,福建省台风灾害系统脆弱性呈上升趋势,空间上高值区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有从东部沿海向西部扩展的趋势。反映台风强度和福建人口、经济地区差异显著,建议应该制定区域综合减灾模式,逐步降低脆弱性,提高防御台风灾害能力。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影响水稻安全生产的气象要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分析水稻安全生产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有关气象因素及灾害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地区冷害的发生状况及干湿条件,在充分考虑黑龙江省地区气候特征、农业生产区域及品种熟性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水稻安全生产的灾害和气象指标。利用多年气象资料,计算了黑龙江省各地的冷害发生机率及稻田干燥度指数等,通过指标对比分析,初步提出了黑龙江省水稻安全生产的区域划分,为水稻生产的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的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7.
三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50,自引:35,他引:150  
在作者分别于 1991年发表的《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和 1996年发表的《再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 ,评述了最近 6年来灾害科学研究的进展 ,提出了灾害科学的基本框架 ,进一步完善了“区域灾害系统论”的理论体系 ,提出了当前灾害科学的主要学术前沿问题。文章并就资源开发与灾情形成机理与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 ,阐述了区域灾害的形成过程 ,进一步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就建设安全社区 (区域 )提出了“允许灾害风险水平”的区域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从灾害史料中,可以看出河南灾害的严重性,进而论述了河南省灾害区域成灾背景,最后针对河南省灾害现状,提出了减灾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土地退化灾害的发育、形成及其活动,都具有明显的景观区域性特点。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应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建立了评价因素的数据库,利用区域的综合分析和一定的数学模型,对土地退化的生态破坏度和区域环境灾害风险度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与分区,为喀斯特脆弱环境的综合治理与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四川泥石流灾害与降雨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3年,四川共发生了8次泥石流灾害,造成了1130余人死亡和失踪,给地方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是近年来灾害最为严重的一年。结合天气形势分析结果和收集的降水资料对8次泥石流灾害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大都伴有暴雨天气过程;暴发泥石流地区历年的降雨资料,说明这些区域在泥石流发生的当月,降雨量比历年普遍偏多。针对降雨对泥石流的激发作用和临界雨量问题,探索了四川泥石流灾害的发生规律,及相应预测预报和防灾决策。  相似文献   

11.
地区资本存量作为经济暴露指标,其准确核算是科学判断和施行精准投资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估灾害风险的关键基础.综合我国灾害风险评估及地区资本存量研究数据缺乏的现状以及青海省的地区特点,采用永续盘存法,首次尝试在地级市部门级的精细尺度上估算2003—2019年青海省地级市资本存量价值的变化,并对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①西...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旱涝灾害历史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分析河北省旱涝灾害的历史状况,得出黉灾呈逐年减轻、时灾呈逐年加重的认识,旱灾是河北省的一种主要自然灾害,探讨了该省旱涝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在时间上具有季节性、持续性和阶段性,在空间上具有地域性,对增强水患意识,防汛抗旱,今后的防灾抗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自然灾害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梅广清  张显东 《灾害学》1998,13(3):13-16
运用系统工程理论,研究了自然灾害对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对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资源与环境及区域间经济联系与合作的影响,并对防灾救灾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周旭霞 《灾害学》2007,22(3):125-129
通过一个数量模型探讨了防灾投资、生产投资、灾害发生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大防灾力度的理论依据。最后运用浙江省10年来的数据,说明了现阶段加大防灾投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估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志泽  于善清 《灾害学》1998,13(4):23-27
在分析了企业震后经济发展模式基础上,认为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由企业停减产短期影响损失、企业停减产长期影响损失、企业间产业关联损失及投资溢价损失四部分构成,提出了相应的估算方法,并以山东某一城市为例进行了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估计.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海洋灾害一直是困扰着海域及海岸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中国是深受海洋灾害影响的国家之一.为此,从灾害系统论的角度,分析了1990年以来中国海洋灾害系统的风险特征.研究表明,中国在过去的15年中,工程性防灾减灾措施已经使海洋灾害灾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由于中国海域海事活动不断增多、海岸带经济密度快速提高,大大增加了海域及海岸带承灾体对海洋灾害风险的暴露,又由于海岸带及近海海域污染加重,海洋生物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大,使中国海域面临的灾害风险趋于上升.此外,还讨论了中国海洋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的体系,提出从海洋灾害系统角度,加强海洋灾害综合风险管理能力的建设,以促进海洋及海岸带地区由政府、企业、社区共同组成的综合减灾范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陕西关中地区城市灾害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杜兴信  李博 《灾害学》1994,9(3):46-52
本文在详细分析关中地区六个大中城市的主要自然灾害和城市地质灾害的基础上,分别评价了各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各个城市的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抗灾能力,并结合防灾对策对城市进行了综合分类。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湖南省城市雾霾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雾霾频发,严重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雾霾灾害风险诱因多、 影响广,开展城市雾霾灾害风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借鉴区域灾害系统理论,从孕灾环境敏感性、雾霾成分危害性和承灾体易损性3个方面选取了12个城市雾霾风险评估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省14个地级城市雾霾风险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城市经济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