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氯消毒在饮用水净化过程中被广泛采用,我国99.5%以上的水厂用氯消毒,在美国也有94.5%的自来水厂用氯消毒。氯消毒一般采用预加氯和后加氯两种方式。氯在消毒的同时会产生三卤甲烷、二氯乙酸等消毒副产物。这些消毒副产物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和遗传毒性,对人体的健康存在一定的危害性。在氯消毒过程中,余氯量越多产生的消毒副产物就越多,而余氯量过少对病毒的灭活性较差,同时在输水管中细菌就会大量繁殖,加快管道的腐蚀。不同浓度的余氯排入水体还会对鱼类和水生生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三种常用饮用水消毒剂的应用和前景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氯、二氧化氯、臭氧在消毒机理、消毒副产物、消毒效果、消毒持久性、成本效益等方面的比较分析,阐明三种消毒剂今后的发展前景。认为二氧化氯比较乐观,但需尽快解决制备方法、原料生产、应用理论研究等难题。此前,液氯消毒还将在我国大多数净化水厂采用,因此也提出了当前条件下净化水厂应该采取何种方法来减少三卤甲烷等消毒副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消毒灭菌净化颁发生器消毒灭菌净化颁发生器属一种新型消毒设备,它只需409盐和1kg水便可产生消毒液。其消毒液经鉴定为:①对大肠杆菌、灰髓炎、伤寒、痢疾、金黄色葡萄球菌、肝炎、炭疽芽胞等病毒、病菌有100%的杀灭作用;②对污水、饮用水、衣物有良好的漂白。净化作用;③止痛、止痒,对皮肤病、性病、久不愈合的伤口疗效明显;④对垃圾、厕所、卫生间有良好的除臭作用。该发生器可广泛应用在食堂、家庭、饮料厂、食品厂、浴池、游泳池、畜牧场、养鸡场、医院等地方的净化和消毒,是目前最理想的消毒设备。该发生器除机壳和金属阳极外…  相似文献   

4.
水生植物复合系统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水生植物不同的生活型,设计建造了由漂浮、浮叶植物组成的水生植物复合生态系统,并在洋河水库进行了动态模拟试验,从群落水平研究了多种水生植物镶嵌组合的复合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富营养化水体在流经该系统之后水中的TN、TP、NH4 -N、NO3--N、PO43--P被有效地去除,对藻类也有很好抑制、截留作用,使水质和水体透明度得到改善.通过实践,水力停留时间3d时对水体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5.
城镇景观水体水质控制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上海城镇小型景观水体水质污染特征,分析了充氧曝气、人工湿地、曝气生物滤池等工艺技术在小型景观水体水质净化中的应用,提出各种小型景观水体水质控制技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内景观水体水质控制方法提供参考,也为其他小型景观水体的建设和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水体富营养,水中藻类大量生长,导致水体溶解氧下降,水生动植物死亡,水质恶化。生物浮床技术将植物种植在富营养水体中,通过植物生长吸收水中N、P等富营养物质,最终通过植物体的采收,将富营养化物质从水中带出。综述近年来生物浮床技术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成果,总结生物浮床的构建以及浮床栽培植物的种类,将生物浮床技术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机制归纳为浮床植物吸收、浮床吸附、微生物分解利用及浮床、植物、微生物协同作用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讨论目前生物浮床技术的优势、不足与发展前景,同时结合目前研究现状,提出生物浮床技术研究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8,18(1):24-24
<正>水体的自净作用包含着十分广泛的内容,任何水体的自净作用又常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物理过程、化学和物化过程及生物化学过程常常是同时同地产生,相互影响,其中常以生物自净过程为主,生物体在水体自净作用中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例如:河流对污染物的净化  相似文献   

8.
以香蒲群落、芦苇群落、莲群落为典型植物群落,开展卧龙湖湖滨带植物群落对水体氮、磷、化学需氧量污染物的截留效果、净化效果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卧龙湖湖滨带可有效截留水体中的氮、磷、化学需氧量等污染,对防止富营养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环保产业》2012,(11):61-61
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技术依托单位:四川环能德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6-5377(2012)11-0061-01工艺路线该技术在废水中投加磁粉、混凝剂、助凝剂,形成磁粉为核心的絮体,再利用磁性材料将废水中的磁性体分离出来,实现水体的净化。磁粉回收循环利用。主要技术指标SS和总磷去除率大于95%。适用范围适用于含悬浮物浓度高的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人工配制的含有乐果的营养液中培养沉水植物,研究了穗状狐尾藻、金鱼藻对水体中乐果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穗状狐尾藻对乐果的净化作用比金鱼藻更为稳定,穗状狐尾藻的去除率更高。可以将穗状狐尾藻和金鱼藻适当联合培养,能对有机磷农药起到更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环保产业》2005,(5):48-48
由深圳欧泰华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欧泰华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适用于自来水、自备井水、二次供水消毒;医院污水消毒;游泳池消毒;工业循环冷却水和回用中水的杀菌灭藻;含氰、含酚废水无害化处理;食品饮料行业杀菌灭藻;石油管道及油井注采中还原菌的杀灭;造纸、印染行业的漂白;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脱色、去臭;水产养殖场水体消毒,屠宰行业污水处理;垃圾、印染废水处理。  相似文献   

12.
便携式净水器由硬塑料吸管、透明塑料消毒芯外壳、中空纤维消毒芯、橡胶垫圈、软塑料管、橡胶垫圈、软塑料管、透明塑料滤芯外壳、活性炭滤芯、橡胶垫圈及软橡皮接口螺旋连接组成。本品解决了人们旅游、钓鱼、野外作业和中小学生在校饮水的净化和消毒问题。 (ZL 91 2 2 2 1 43.3)便携式净水器  相似文献   

13.
天津某再生水景观河道生态修复工程采用了生态修复处理技术以净化和保持河道水质。本文通过对该生态示范工程运行期间的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为盐碱地区同类型景观河道的建设和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提供了工程经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生态浮床作为水体原位修复的一种有效技术,在富营养水体生态修复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比较分析了目前常用原位治理技术基础之上,追述了生态浮床的发展历程,并对不同类别浮床结构及特点作了对比分析,认为采用组合式生态浮床是提高浮床净化效果的有效途径。综述了浮床植物筛选及近年来获发明专利授权的组合式浮床结构、发展及在受损水环境生态修复中的应用,从截留和植物吸收、生化作用和协同作用分析了生态浮床净化机理,展望了该技术在水环境生态修复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重点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是缺水的能源大省。从地表水、地下水、过境水和边界水等不同利用类型水体的开发利用 ,以及节约用水、污水净化和废水的重复利用等五个方面 ,论述了山西省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重点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张智  杨骏骅 《四川环境》2005,24(6):83-86
城市水景水体的修复和保持是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中的热点之一,重庆市双龙湖是典型的城市水景水体,治理前富营养化状况严重。双龙湖治理采取了综合整治的方案,包括污水截流工程、雨水截流及净化工程、湖水复氧循环工程、湖水的生态治理工程和污泥固化工程等。截断外源污染,抑制内源污染,有效的控制了水体的富营养化。经过治理,双龙湖水体水质明显提高,由治理前的劣Ⅴ类水质恢复到Ⅳ类水质,满足景观水要求。双龙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为我国,特别是三峡库区众多的城市水体的修复和保持积累经验,为城市水景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提供技术和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载银活性炭在饮水净化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文  李军 《四川环境》1996,15(1):48-52
本文综述子银离子在饮水消毒中的研究概况,银离子的杀菌机理,影响因素,载银活性炭在饮水净化中的安全性及其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8.
依据西溪湿地水质监测资料及水体检测数据,对其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阐述了水体污染特征和程度,同时,根据西溪湿地的水质状况和城市湿地的功能要求,提出了人工湿地、健康养殖、生态浮岛等生物一生态治理对策,并在其区域内鱼塘进行了相应试验。从监测结果分析,处理水体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净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影响富营养化水体沉水植物修复的生态因子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益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不仅降低了它的使用功能,也使水生态系统日趋退化,从而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组建或重建沉水植物技术净化水质或进行水体生态修复是一种有效的生态工程措施。本文综述了光照、pH、营养盐、重金属、悬浮颗粒物及着生藻类等生态因子对沉水植物修复的影响和修复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Epuvalisation生态净化床处理技术是一种主要针对分散型废水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较人工湿地或生物塘等传统生态处理技术有着显著的优势,具有更高的净化效率、更好的灵活性、更低的运行维护成本及产生附有价值的副产品如蔬菜、花卉以及植物饲料或肥料等。无论是开路还是闭路系统,作为对废水进行深度(二级或三级)处理的技术,Epuvalisation废水生态处理系统对废水中的氮、磷以及像大肠杆菌、链球菌等生活污水的一些指示性污染物都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处理后的废水可以用作农业灌溉或直接排放至地表水体中而无需担忧造成二次污染或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