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黄土高原旱地农业自然生态系统的土地、光、热、自然降水等各主要因子的生产潜力进行了评价。从而为开发该地区旱地农业的自然生产力潜势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还通过对旱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控制因素与非可控制因素的分析,以及从人类经济再生产行为方式等角度,对旱地自然生产力蕴藏着巨大潜势和“越穷越垦、越垦越穷”这一历史事实构成的悖论作出了科学解释,否定了“十年九旱”是旱地农业增产的主要制约因素的传统观点,为开发旱地农业资源提供了一条现实的、可供选择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7,(4):120-128
始于明元帝时期的(将)军号世袭制是北魏前期特有的一种任官制度。军号一般与爵位同时被承袭,具有近似爵位的性质,显露出当时的爵本位社会特征。该制度本质上是拓跋鲜卑军事部族旧制的延续,军功贵族集团是其受益者。孝文帝于太和十六年废止军号世袭制,这是他加强中央集权和致力于汉化的成果,也是征兵制实施后的必然结果。附着世袭色彩褪去之后,军号作为军阶或位阶的本质凸显。这一巨变,反映出军功贵族地位下降,官僚体系逐渐成熟,北魏社会向官本位社会发展,从中亦可概见北朝制度文化认同的演进与飞跃。  相似文献   

3.
正东依雄浑巍峨的白狼山,西衔蜿蜒流淌的大凌河,建昌县境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北魏时因县地曾受建德、昌黎二郡所辖,乾隆年间取两古郡首字而得名。在建昌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孕育出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文明靠历史衔接,建昌历史源远流长,山嘴子洞穴遗址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 000多年,可与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媲美。赫氏近鸟龙、隐居森林翼龙、孔子天宇龙等世界级珍贵化石的发现,让建昌举世闻名。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环境通报》2021,(1):110-118
北齐帝师大致分为三类,即三师,太子三师、三少,以及以国子学官为主体的诸王师友、太子侍读、侍学等。三师多由高欢、高澄军府旧臣、乡党姻戚或高氏藩王出任,是高齐政权建立、新旧君位嬗递、皇族内部权力分割的主导力量,也决定了北齐皇室崇胡抑华的基本立场;太子三师一般选任鲜卑勋旧或高齐藩王,三少则多任命士族名流,在萧祗、魏收、邢邵、李浑、王晞、杨愔、郑述祖等人的倡导下,尊赋重文成为皇室乃至朝野的主流风尚,对天保至武平年间的文事繁荣具有推动作用;中央学官与东宫经筵侍读、侍讲、诸王师友等,多出自燕赵寒儒,具有专经、恭谨、勤勉等特点,特为高氏政权信重。北齐帝师作为军、政、学、文等领域的代表人物,有力的塑造了北齐皇族文教务实而多元的特质,并确保皇权运作始终不偏离北魏所奠定的胡汉二元的政治轨道。帝师家族与北齐皇室之间,也产生双向塑造的效应。帝师在履行太子或新君师傅之职的过程中,往往将相关理念、从宦经验归纳为治家收族的家训、格言,进而以家风特色鲜明的郡望名门的形式引领北齐乃至隋唐士风与文运嬗递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土壤铅污染修复技术。目前应用于土壤铅污染修复技术可以分为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其中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又包含电动修复技术、固化稳定技术、土壤淋洗法。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有植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出现了摩擦清洗法、泡沫浮选法处理土壤铅污染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监测也逐渐采取一些科学技术来帮助提高监测的效率,现代生物技术便是其中之一。现代生物测定技术包括了生物传感器、芯片技术、生物酶技术等,具有灵敏、快速、简单等优势,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中。本文分别就金标免疫速测技术、生物发光监测技术、生物酶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等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难降解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杰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Z1):187-189
难降解有机物严重污染和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因此难降解有机物的治理技术研究是目前水污染防治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近年来,难降解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技术研究取得了广泛的成果。目前运用生物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的主要技术路线,包括共代谢技术、缺氧反硝化技术、高效菌种技术、细胞固定化技术、厌氧水解酸化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汞是一种全球性的污染物,环境中的汞污染问题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关注。为了解汞污染土壤研究的进展,在概述国内外土壤汞污染现状及其危害的基础上,重点对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进行了系统综述,主要包括:热处理技术、淋滤修复技术、固定化技术、电动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基因修复技术以及纳米修复技术等。此外,还对土壤汞污染修复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正《环境工程技术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主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环境工程技术领域综合性科技期刊。本刊的主要栏目有:水污染控制技术与资源化利用,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与清洁能源的利用,土壤污染防治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与资源化技术,生物、生态工程与恢复技术,基于循环经济的污染综合防治技术,辐射与振动污染防治技术,其他环境系统工程与管理技术(包括环境信息集成技术、监测与监控技术、区域环境整治及城市污染综合治理示范性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新成果论文、环境工程新  相似文献   

10.
当前针对危险废物生产、贮存、运输、处理、处置全环节的社会安全及环境要求日益提高,而现有的行业安全管理水平尚未满足这一需求。本文探索基于物联网技术在危险废物的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设计基于物联网技术、GPS技术、视频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移动互联网等建立危险废物智能内部监管平台,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探索以RFID射频传感为基础的物联网技术、GPS技术、视频技术、移动终端技术实现对危险废物的全流程、可视化、可溯源的管理,实现降低处置企业运营风险,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