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瑞利波探测公路施工隧道地质灾害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瑞利波探测是一种原位测试的工程地震探测技术,其频散曲线的变化与地下地质条件存在联系,通过频散曲线的特征识别,可得到探测方向上一定范围内的地质构造情况;瑞利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工程物理特性有关,据此可对探测范围内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做出评价.本文针对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地质问题,结合瑞利波的探测原理,论述了瑞利波探测公路隧道施工地质灾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入侵报警技术在我国也是较早发展的技术之一.早在1960年.我国第一台声控报警系统被率先应用在故宫珍宝馆,填补了我国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加强防范的空白.近年来,我国的报警探测技术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应用,但是还存在些问题,如:应用中存在误报和漏报等问题.从近年来大量的案例中也可以看出,有的单位虽然安装了先进的技术报警设备,但却没有起到相应的防范效果,并没有发挥出入侵报警系统的强大作用.有关人士分析认为:主要由于使用者和管理者对入侵报警探测技术的探测原理及方法没有足够了解和掌握,致使报警探测设备不能够进行准确的报警和探测.可以看出,当前对入侵报警探测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变得尤为必要.为此,本文对入侵报警探测技术从探测效果和应用特点上进行梳理,以便有助于探测器的设计者更容易找到新的探测原理或方法来改进原来的报警探测器,进一步提高入侵探测技术的防护能力和等级.  相似文献   

3.
矿山排土场出现裂缝后会直接影响到其自身稳定性,为了掌握排土场的安全状态和提出治理措施,就必须对排土场内部的裂缝分布进行了解.探地雷达作为一种物探设备与手段已经在公路和堤坝等裂缝探测工作中得到应用,将雷达探测技术引入到矿山排土场的裂缝探测中,从雷达探测机理和排土场裂缝物理特征上论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解释了使用雷达探测的具体方法与过程,并提出利用雷达正演模拟来对探测图像的反演分析进行辅助解释,以提高探测精度和可靠性.对平川铁矿排土场的内部裂缝进行了探测实证,发现探测结论与已掌握的裂缝信息数据是基本一致的,说明了雷达探测技术在排土场内部裂缝探测工作中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介绍了爆炸物检测领域的技术手段,并针对目前常规技术手段的缺点和不足,重点介绍了中子无损探测技术在爆炸物检测中的应用情况,从技术原理到系统构成对中子探测设备进行了剖析,指出其相对于其他技术手段的独特优势.同时,本文也对爆炸物检测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抛光打磨作业场所浮游金属粉尘具有爆炸性,实现对其质量浓度实时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了浮游金属粉尘带电机理和电荷感应法粉尘质量浓度检测原理的基础上,针对棒状和环状探测电极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螺旋环状探测电极。通过建立螺旋环状探测电极的空间灵敏度,证明了螺旋环状探测电极感应信号强度高,并为螺旋环状探测电极的匝数、半径、绝缘层厚度等具体参数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此外对通过螺旋环状探测电极的结构设计分析,证明了螺旋环状探测电极与外界具有较高的绝缘性,确认螺旋环状探测电极是基于电荷感应法理想的探测电极。最后实验证明:采用螺旋环状探测电极的电荷感应法浮游金属粉尘质量浓度传感器检测误差低于10%,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阐述了在反恐怖斗争中炸药探测技术的应用及其探测原理.分类讨论了国外已有较成熟的技术和还在研究的新技术以及一些技术构想,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陶瓷刀的普及带来的安检问题进行了分析,对现有的几类行李检查和人体检查设备检查陶瓷刀的效果进行了试验,包括通道式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金属探测门、采用X射线背散射技术和毫米波技术的人体检查设备,分析了为使金属探测门可以探测到陶瓷刀产品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提出了安检设备应对陶瓷刀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陶瓷刀的普及带来的安检问题进行了分析,对现有的几类行李检查和人体检查设备检查陶瓷刀的效果进行了试验,包括通道式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金属探测门、采用X射线背散射技术和毫米波技术的人体检查设备,分析了为使金属探测门可以探测到陶瓷刀产品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提出了安检设备应对陶瓷刀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金属长滤芯的脉冲喷吹性能,运用ANSYS Fluent软件开展脉喷流场的数值模拟,考察滤芯长度和金属网目数对喷吹强度和均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脉冲喷吹过程中金属滤芯内存在4类压力峰,分别为静压波峰、气团膨胀峰、蓄积反弹峰、余压波动峰;不同长度滤芯内的静压力分布不同,金属短滤芯(1 m)的底部喷吹气流蓄积最为剧烈,形成的压力最大,中等长度滤芯(2~4 m)底部压力蓄积减弱,低于上部区域,长滤芯(5~10 m)内喷吹气流沿途先膨胀后持续减弱,侧壁压力整体表现为上部>中部>底部;1~5 m金属滤芯的喷吹强度及均匀性随着滤芯长度增加而变差,6~10 m金属滤芯的喷吹强度及均匀性随着滤芯长度增加而得到改善,且都随金属网目数的增加而改进。研究结果对金属滤芯的设计与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火灾图象探测方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火灾探测方法,基于BP神经网络的火灾图象探测方法。该方法利用了早期火灾火焰的形体变化特性,用图象处理的方法提取特征信息,最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来进行火灾判,别。  相似文献   

11.
对实际工业现场的有包覆层设备开展脉冲涡流检测(PECT),发现包覆层的外部金属保护层搭接重合处对检测结果造成干扰;利用试验手段,分别在金属保护层采用非铁磁性材质的铝皮及铁磁性材质的白铁皮条件下进行干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金属保护层为铝皮时,各段保护层搭接重合处引起的干扰信号可通过直接观察检测结果的晚期时窗信号直接进行滤除,不影响缺陷的检出;而当金属保护层为白铁皮时,由各段保护层搭接重合处引起的干扰信号无法滤除,故当缺陷位于重合处时则无法检测.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适合银行等特殊场合使用的新型亭式金属检测系统.对系统的设计思想与实现过程做了详细的阐述.在金属检测方面,针对传统安检门的不足做出了几点改进:采用先进的DDS技术设计了一种高质量的发射电路,实现了发射信号频率的任意调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接收线圈调零方法,有效解决了线圈调零问题.新系统还利用CPLD实现了伺服电机的可靠控制,并建立了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了远程监控功能.系统目前已完成了样机的调试工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灵敏度,可以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阐述了火灾探测的重要性,回顾了火灾探测技术的发展历史,介绍了烟雾火灾探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并从光学探测室、传感器等层面介绍了光电烟雾火灾探测技术的发展概况.最后,展望了光电烟雾火灾探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年计算机技术和图像技术的发展,在九十年代诞生的图像检测技术在火灾探测中得到了应用.本文介绍了基于图像识别的火灾探测技术VID(Video image detecdon)的发展,算法,技术特点以及与其他探测技术的比较.并结合地铁中的环境特点对VID系统在地铁空间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入侵报警系统的运行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现某些系统在设计上还存在不足之处。随着系统复杂度的增加以及系统建设和验收的要求,有必要对入侵报警系统进行效能评估。对于入侵报警系统而言,入侵报警探测器的探测空间是定量分析评估系统效能的一个关键指标。本文根据被动式红外探测器的结构、工作机制和探测原理,分析、总结出被动式红外探测器的三维空间探测模型,并通过Multigen Paradigm Creator和Vega Prime软件进行仿真,直观展示了探测器的三维探测空间,符合用户的视觉习惯,满足系统效能评估定量化、可视化和可查询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长隧道地质灾害超前综合探测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本文从理论层面上,探讨了常规地质、物探、钻探三位一体的长隧道地质灾害超前综合探测技术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即:常规地质规律预测为先导,物探(瑞利波探测)为手段,必要时辅以定向钻探验证.为长隧道工程的地质超前探测预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肖聪 《安防科技》2012,(3):22-25
针对大空间火灾探测设计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了大空间火灾探测的难点,介绍了几种典型大空间火灾探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并对其在大空间建筑中的选型、应用进行了探讨。结合建筑实例,分析了大空间火灾探测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多普勒微波入侵报警探测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普勒微波入侵报警探测技术是入侵报警探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入侵探测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多普勒微波入侵报警探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入手,阐述了多普勒微波入侵报警探测技术的特点和应用现状,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晓风 《安防科技》2003,(2):18-20
火灾的探测主要是通过探测物质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物理、化学现象来实现,目的是早期发现火情,保护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各种火灾探测器应运而生,其基本功能是:对火灾参量——气、烟、热、光等作出有效响应,并转化为计算机可接收的电信号,供计算机分析处理。国际标准ISO7240——1《火灾探测和报警系统》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火灾探测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李力 《火灾科学》2001,10(2):116-119
对我国火灾探测技术进行讨论。随着社会的进步,建筑物结构的复杂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于高可靠性、智能化、快速响应的新型火灾探测技术的研究是火灾探测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