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九龙江北溪及甲藻水华暴发的情况,根据国内外研究报道和九龙江北溪拟多甲藻水华暴发期间相关监测结果,拟定甲藻密度达到5×10^5个/L、叶绿素a含量〉15mg/m^3、pH〉7、D0〉8mg/L、高锰酸盐指数〉2.0mg/L为临界状态;甲藻密度达到1×10^6个/L、叶绿素a含量〉40mg/m^3、pH值接近8、D0〉9mg/L、高锰酸盐指数〉3.5mg/L为初步暴发状态;甲藻密度达到〉1×10^7个/L、叶绿素a含量〉85mg/m^3、pH〉8、D0〉10mg/L、高锰酸盐指数〉6.0mg/L为严重暴发状态。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不同预警条件下应急响应和处置拟多甲藻水华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具体措施进行初步研究。提出九龙江水系中封闭型水域可采取化学方法,支流水域可采用植物及化感技术和超声波方法,干流自来水厂采取围隔过滤和生态调水等方法应急处置拟多甲藻水华。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甲藻赤潮和水华经常发生,致使生态系统进一步恶化。根据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报道,进行了综合评估分析,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相应地采取生物、物理和化学等方法应急处置甲藻赤潮和水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库疑似甲藻水华监测数据分析,能够为水库甲藻水华应急管理措施的构建,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立足水库疑似甲藻水华监测分析,阐述了常规监测和应急预警监测两种方式,并在此基础之上,从水库疑似甲藻与化学生物指标统计分析、疑似甲藻藻毒素分析等方面,具体论述了水库疑似甲藻水华预警监测数据的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4.
福建龙岩市龙潭湖甲藻水华成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9年12月初,在福建龙岩市龙硿洞风景名胜区龙潭湖首次发现拟多甲藻水华,最高细胞密度达到1.11×107cells.经过应急处置,甲藻和其他藻类被杀灭.监测发现,上游小溪和溶洞地下水营养物质均优于国家Ⅱ类标准,但入湖后,TN和TP浓度明显上升.结果表明,龙潭湖蓄水改变了小溪的自然流态,形成了营养盐的累积和甲藻的快速增殖;环境和水温度的明显升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沉积物营养盐蓄积和内释放对甲藻水华具有重要的贡献,而TP可能是本次水华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植物化感作用逐渐成为控制藻类暴发的一种新技术。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着重从水生植物化感作用、化感抑藻物质、应急处置藻类方法、海洋赤潮和淡水水华的应急处置及机理进行评述,并对该技术今后的发展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水华成了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常见的环境问题之一。饮用水水源地水华的爆发会造成水源地水质显著下降,威胁公众身体健康。意大利也曾经历过饮用水水源地的水华事件,其快速有效的应急处置为我国类似事件的应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旨在研究分析意大利类似事件处理案例和经验、从部门联防联动、水质监测预警、流域综合管理、信息公开等方面为建立饮用水水源地水华应急处置体系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拟多甲藻的昼夜垂直迁移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08年4月3日08:00—4日08:00在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5个监测点对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 sp.)进行了24 h连续监测,以研究拟多甲藻的昼夜垂直迁移特性,并解释拟多甲藻水华表层水体表观颜色昼夜变化的原因. 结果表明:拟多甲藻在12 m水深以上水柱中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昼夜垂直迁移特性,00:00—16:00拟多甲藻向表层水体迁移并聚集,最大上移速度约为2 m/h;16:00—00:00拟多甲藻向下部水体迁移,最大下移速度约为4 m/h;拟多甲藻的昼夜垂直迁移是导致拟多甲藻水华表层水体表观颜色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 水体中各层叶绿素a质量浓度〔ρ(Chla)〕昼夜变化较大,用单层ρ(Chla)不足以评价藻类水华暴发程度;均深叶绿素a质量浓度〔ρ(A.D. Chla)〕的昼夜变化不大,能够综合表征藻类迁移水柱中藻类的现存量,可以作为河道型水库拟多甲藻水华暴发程度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以海洋采油厂为例,分析了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的可行性,对切实提升海上油田各类异常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安全生产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结合一起具体河流污染事件,研究了河流污染的应急监测处置方法。河流污染环境应急中,对事故点位水质进行现场定性定量分析,了解污染物种类与浓度。在河流上下游布设监测点位,明确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边监测边进行应急处置,减轻污染物扩散。  相似文献   

10.
许雅婧  郑丽琴 《环境》2011,(Z2):4-5
环境污染事件具有发生、影响和风险的不确定性,事件发生后的处理、处置也比一般的突发事件难度更大、更复杂。通过一起内河涌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案例,提出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AnnAGNPS模型在九龙江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运用连续-分布式参数模型(AnnualizedAgriculturalNonPointSourceModel,AnnAGNPS)进行中国南方山区中等尺度流域———九龙江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和对流域过程和管理措施的模拟.利用4个典型汇水区校正模型参数,并进一步在九龙江的北溪和西溪两大支流流域验证模型的适宜性.以此为基础模拟西溪总氮负荷为24.76kg/(hm2·a),总磷负荷为0.67kg/(hm2·a);北溪总氮负荷10.28kg/(hm2·a),总磷负荷为0.40kg/(hm2·a).运用AnnAGNPS模型对典型汇水区特定集水单元、西溪和北溪流域的土地利用管理措施进行分别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坡地种植退耕返林后,天宝仙都集水单元92地表径流、泥沙、总氮和总磷负荷可分别削减了21.6%、25.9%、96%和79.2%;下庄集水单元93地表径流、泥沙总氮和总磷负荷削减率分别为94.1%、54.9%、99.2%,和79.7%;模拟西溪香蕉地改种双季稻,西溪总氮、可溶态氮、总磷和可溶性磷依次削减了23.83%、25.44%、9.08%和19.84%;模拟北溪流域内生猪场全部搬迁,流域出口总氮和可溶态氮的削减率分别为63.54%和76.92%.  相似文献   

12.
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钦建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4):152-155,160
九龙江流域降雨量和径流量在流域空间和年内分配上明显不均,使枯水季节生态环境用水量在局部河段无法得到满足,导致局部河段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根据研究需要,将流域分为12个计算区域。将生态环境需水量分为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和旱地环境生态需水量进行计算,分别为60.431×108m3和84.622×108m3,流域生态环境需水总量合计145.053×108m3。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35.856×108m3,盈余量为90.803×108m3,总体可以满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需要。但是,生态环境用水量保证程度不但与天然径流量有直接关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AnnAGNPS模型在九龙江典型小流域的适用性检验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中国东南丘陵山区—中尺度流域——九龙江流域选取4个土地利用方式不一的典型小流域,借助GIS和相关资料率定模型参数,并通过对2003年4月至9月各小流域出口降雨水质水量的同步监测,检验了连续-分布式参数模型(Annualized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Model,AnnAGNPS)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对于地表径流量的模拟能力好于对泥沙和营养盐的模拟,对总磷和泥沙输出的模拟结果表现出了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滨岸带植被、地形等地貌要素对蓝藻水华堆积及消散过程的影响,在太湖滨岸带设置不同形式的围格和植被实验区,通过逐日监测水体叶绿素a(Chl-a)的消长过程及同步营养盐变化,研究夏季蓝藻水华在湖泊滨岸带堆积与消散特征和营养盐效应.结果表明,滨岸带的地形地貌及植被状况对蓝藻水华的堆积程度及消散过程影响较大,软围隔营造的滨岸带静水环境,以及不同植被所形成的不同滞水区,显著加剧了蓝藻水华的局部堆积,从岸边挺水和浮叶植被区到开敞水域对照区,蓝藻水华的堆积程度依次递减;近岸挺水和浮叶植被区蓝藻水华堆积最严重,堆积时间最早,持续时间长;蓝藻水华堆积对营养盐等水质指标影响极大,堆积严重时该区域Chl-a含量达到了457.42μg/L,总氮(TN)达到11.04mg/L,总磷(TP)达到1.32mg/L;橡胶围格内浮叶植物区藻类堆积程度与近岸区类似,而浮叶植物与沉水植物混合区藻类堆积程度低于单一浮叶植物区;水体围隔能够加剧蓝藻水华的堆积,没有围隔的浮叶植物区藻类堆积程度最低.在蓝藻水华堆积过程中,蓝藻细胞仍在继续增殖,水体Chl-a仍会明显增加,而同期的水体营养盐的增幅小于Chl-a,甚至随着藻类生长消耗及生态系统的脱氮效应,溶解态氮磷下降明显.蓝藻水华消散过程中,TN、TP与Chl-a同步下降,但藻体中的氮磷释放到水中,导致堆积区的溶解态氮、磷有所增加,显示出明显的营养盐效应.本研究定量刻画了蓝藻水华局部堆积并快速致灾的地形地貌要素特点,揭示了蓝藻水华的水质与生态效应,为科学评估富营养化水体蓝藻水华的生态灾害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湖库富营养化和有害藻华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藻华预测与早期预警是保障湖库水源地供水安全的关键技术.如何基于高频水生态在线监测数据进行藻华的实时动态预测成为水生态管理领域的重大需求.本研究以福建省九龙江江东库区(水源地)为例,利用3年连续观测的逐时平均总叶绿素a浓度数据,对比研究了SARIMA、Prophet和LSTM(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3种时间序列模型在藻华(日平均叶绿素a大于15μg·L-1)预测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1)时间序列模型要求参数少,灵活性强,能清晰反映水质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可弥补传统藻类监测预警方法的局限性;(2)基于深度学习框架的LSTM模型,具有独特的迭代优化算法,对藻类非线性变化特征的识别和预测能力较强,其总叶绿素a逐日预测和7日预测效果均显著优于SARIMA模型和Prophet模型;(3)输入数据长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模型预测效果,最优的输入数据时间长度为7 d;输入数据频率对预测效果也有影响,在预测非藻华日时,小时数据的预测效果优于日频率数据;在预测藻华日时,两种频率数据无显著差异,但日频率数据能更准确识别藻华日特征.总结起来,基于...  相似文献   

16.
沘比江污染及危害综合防治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跃龙 《云南环境科学》2004,23(Z1):118-120
随着沘比江流域工业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沿岸厂矿工业污水、废渣及其它污染物Pb、cd、As等直接排放河中,Pb、cd严重超标,2002年沘比江水质综合评价为劣Ⅴ,属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通过对沘比江流域污染现状及其危害监测分析,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7.
意大利对国家安全管理机制和突发公共事件联络机制以及检查企业事故风险等方面内容做了详细规定。他们按照sevesoⅡ提出的要求制定预案、提交安全报告、开展隐患排查等,且无论发生任何事故,都能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这均得益于意大利健全的法律体系和较为完备的监管措施。我国应从法律、宣传、教育等各方面提高企业的社会公德和责任意识,制定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的环境应急预案,建立全国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档案及数据库,为研究制定环境风险源分级标准、建立环境风险源评估制度、实现环境风险源动态管理奠定基础,为建立环境风险防范管理机制提供辅助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