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美国芝加哥大学大气化学教授鲍曼不久前发表一篇报告说,从1979年到1986年这6年中,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平均大约减少了5%.这是鲍曼教授根据尼屋公司人造卫星对全球臭氧不断侦测而送回的一批资料所得的结论.报告中指出,地球大气层臭氧的减少各地区不一样.在南北极臭氧平均减少30—40%.在南极,每年在春夏之间(9一10月)臭氧层可以减少到60%.而在上空的大气臭氧层会出现一个近一千万平方公里的大  相似文献   

2.
新的科学研究显示,英国和北欧上空的臭氧层明显减少。平流层臭氧考察组的第四个报告(1991年平流层臭氧)证实了今年早些时候科学家们的论断:现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臭氧层在2、3月份已达到每10年耗损8%;报告还预计了将来更为显著的损失。报告也注意到,破坏臭氧的氯的大气浓度很可能持续增高,至少会持续到本世纪末。氯来源于仍广泛用于制冷和空调的氟氯烃和用作溶剂的甲基氯仿之类的化学  相似文献   

3.
<正> 地球周围有一层臭氧,能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到太阳辐射的太多的紫外线的伤害.近20年来,这层臭氧保护层变得越来越稀薄了,在南极上空减少得尤其明显.各国科学家正在探索臭氧减少的原因,究竟是一种自然现象,还是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结果.臭氧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氧分子,臭氧层实际上可分为两层,外层是在海拔高的地方,外层臭氧成了一道屏障,它滤掉大量的紫外线,使得紫外线不致于都  相似文献   

4.
采用美国戈达德航天中心的雨云气象卫星臭氧全球网格资料,从中截取中国大陆主体部分(69.375°E~139.375°E、14.5°N~54.5°N)的数据,分析臭氧柱浓度变化的统计特性.结果表明,1979~1998年,大陆主体上空区域的臭氧柱浓度下降趋势明显,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柱浓度下降速度较全国水平略快.假定其他缔约国均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前提下,以1980年臭氧柱浓度情形为基准,利用臭氧柱浓度与消耗臭氧层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预测了中国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与不履行两种情形下,2001~2050年中国上空臭氧柱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履约受控情形下,2050年大陆主体部分上空的臭氧柱浓度将与其1980年的水平相近;不受控情形下,柱浓度将持续下降,2050年整个大陆主体上空绝大部分地区臭氧柱浓度值均低于240DU.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对大气臭氧的损耗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研究,指出了这一全球性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众所周知,大气臭氧层能够吸收99%由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紫外线,它能对地球形成天然屏障,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紫外线的强烈辐射。然而近年的科学研究发现,地球的臭氧层正在遭受破坏,臭氧层变得稀薄了,甚至出现了“空洞”,这不能不引起全球的关注。一、大气臭氧层破环的程度及其危害据1985年5月英国南极考察队报道,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了面积近于美国大陆的  相似文献   

6.
英国气象学办公室的科学家认为,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变化,取决于北极暖和气候的持续时间。国际科学家对北极同温层的研究结果表明,破坏臭氧层的化学品浓度,较预期设想的高50倍。这些臭氧枯竭物,特别是氧化氯与氟氯化碳键合,氧化澳与卤化碳键合,导致氧化物与卤化碳键合,从而形成了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这与近年来在南半球检测到的现象类似。  相似文献   

7.
利用遥感监测青藏高原上空臭氧总量30 a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钟湧  江洪 《环境科学》2010,31(11):2569-2574
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分析了自1979年以来青藏高原上空臭氧总量的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总量还在持续下降,而且下降速度高于全球和北半球平均水平,青藏高原、全球和北半球每年大约平均减少0.23%、0.19%、0.12%.但是自2000年后,下降的速度有所减缓,1979~1989、1990~1999和2000~2008年3个时期每年减少大约分别为0.51%、0.49%、0.31%.30a来青藏高原上空臭氧总量低于240DU的天数有34d.在2005年后,没有出现大面积的臭氧总量低值区(低于240DU);臭氧总量的季节变化呈正弦曲线变化,最大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3和10月,平均值分别大约为304.59和265.45DU.但是每年的极小值常出现在11月或12月.臭氧总量波动最大和最小分别出现在2月和9月,标准差为17.28和5.88DU;臭氧总量与海拔高度呈反相关,低值区出现在高海拔的上空,特别是在青藏高原区,与同纬度圈的平均值相比,青藏高原臭氧总量大约低了19DU,形成臭氧低谷.  相似文献   

8.
关于臭氧空洞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已列入“十大环境问题”之一,早在1984年开始,南极春季(即9月至11月)平流层中出现了臭氧空洞,其后,美国“雨云—7号”气象卫星观测到这个“洞”大如美国,高愈珠峰,臭氧已经被破坏掉一半以上,不仅如此,目前全球各个纬度平流层的臭氧,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因此,保护臭氧层已刻不容缓.1987年9月16日,46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开始采取保护臭氧层的具体行动.并设立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旨在唤起人们保护臭氧层的意识,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以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健康.臭氧是地球大气的一种正常成分,含量仅占空气总量的百万分之几,且主要分布在上空10至40公里范围内,它的总量常以厚度来表示:cmSTP(标准状态下千分之一厘米)或Dobson单位(多布  相似文献   

9.
吴健 《环境保护》1992,(10):42-44
从地球轨道上看,地球的大气就象一层薄而脆弱的皮肤,保护着地球以免受到来自空间的有害射线的影响.从地面上,我们很难察觉这一保护,我们察觉不到大气为我们提供一个适宜及稳定的气候.目前存在及正在增长的问题是人类活动加剧了空气污染问题,南极上空季节性臭氧洞及地球臭氧层的减少都表明空气污染具有全球性影响.这篇文章先简单介绍一下城市及地区性严重空气污染的来源、趋势、造成的影响及可能的解决办法.另外,也报告了控制全球空气污染上最近所取得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臭氧(O3)与甲烷(CH4)均是大气中重要的微量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提高全球范围的臭氧、甲烷在气候模式中的预报效果,使用集合平方根滤波(En SRF)同化方法及地球系统模式(CESM)构建了CESM-En SRF卫星资料同化预报系统,并通过设计试验,将大气红外探测器(AIRS)的臭氧与甲烷观测资料同化到气候模式中,对模式的同化再预报效果进行系统的测试与评估.结果显示,臭氧、甲烷分析集合均值的偏差及均方根误差皆低于背景集合均值的偏差及均方根误差.臭氧、甲烷的同化再预报偏差及均方根误差较控制实验都得到改善,但对5 h Pa以上高度臭氧预报准确性的改进效果很小.随循环同化的进行,平流层臭氧与甲烷的平均同化改进率呈增加趋势,并逐渐趋于稳定;对流层平均同化改进率随时间变化不明显.试验表明,该系统可有效利用臭氧与甲烷的观测资料对模式场进行合理的改善,从而有效地提高臭氧、甲烷在气候模式中的再预报效果,但对于平流层顶-中间层高度(5 h Pa以上)臭氧预报准确度的提高,模式中臭氧光化学过程的准确模拟较同化观测资料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此外,循环同化对提高5~150 h Pa高度臭氧及1~200 h Pa高度甲烷在CESM模式中的预报效果最有效.  相似文献   

11.
<正> 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是由三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一种氧分子,无色,有特殊臭味,溶于水.地球上的臭氧有两层.在靠近地面上的空气里含有少量的臭氧,它是由于工业污染造成的,对人体有害.在距离地球表面30—60公里的大气同温层的底层,由于太阳的辐射产生了大量的臭氧,形成了一层数公里厚的臭氧层.这层高空臭氧层能够阻挡太阳光线中过多的紫外线对地面的辐射.我们平时所说的“臭氧层”就是指这一层.如果地球外围没有这一层臭氧的保护,大量的紫外线辐射就会到达地面,造成气候剧烈的变化、损害农作物和其它生物的生长、破  相似文献   

12.
地球大气圈的平流层离地面20~25公里,大气中臭氧的90%都集中在这里,形成一个浓度为10ppm的小圈层环绕着地球,称为“臭氧层”。它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臭氧对太阳中的紫外线有极强的吸收作用,吸收了高强度紫外线的99%,从而阻挡了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伤害。臭氧层像一个巨大的过滤网,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是生命的“保护伞”。如果没有臭氧层存在,太阳紫外线会把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烤焦。在正常情况下,平流层中臭氧的浓度是稳定的。观测资料表明,1976年以前的20年里,南极上空臭氧的浓度几乎是保持不变的。  相似文献   

13.
据世界气象组织报告,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面积如今已扩大到20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欧洲面积的两倍。1995年是臭氧减少速度最快的一年。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推广无CFC制冷剂势在必行 提起氟里昂(CFC),几乎人人都知道它是家用冰箱、空调、大型冷柜及中央空调中的“雪种”。没有“雪种”,制冷设备便无法制冷。但是1978年美国科学家在南极上空发现了臭氧空洞,并进而证实了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就是氟里昂类物质(CFC)。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空臭氧每减少1%,  相似文献   

15.
给地球降温     
目前,全球面临的最大危机是粮食问题,造成这一危机的原因除了各国政府在农业政策方面考虑欠缺外,另外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已引起很多灾难的相继发生,面对地球的持续"发烧",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寻找原因并采取措施给地球"降温",防止危机的到来。  相似文献   

16.
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是个不争的事实.之前,对于全球气候变暖,普遍认为"极其可能"是人类影响造成的.但是中科院地质地球所最近提出了一个新观点——气候冷暖变化存在约500年的自然周期,近百年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刚好位于最近一次500年周期的暖相位上.该研究还认为:今年已经达到这一暖相位的峰值位置,接下来有进入冷相位的趋势,即将开始百年气候变冷周期,有可能减缓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东北龙岗火山区的小龙湾玛珥湖年纹层沉积可以准确定年,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就利用这  相似文献   

17.
《环境》2007,(4):15-15
美国《环球科学》刊文称:科学家们认为,如果全世界继续破坏南极上空臭氧的话,那么全球气温升高的情况将会变的更糟.  相似文献   

18.
美国和苏联已商定,1988年进行30多项联合气候研究项目。这些研究着重于人类对气候的影响,包括测定南极上空的臭氧,测定贝加尔湖对含氟氯烃的摄取量,评价同温层的气溶胶浓度,并讨论气候变化对农业和水文学的影响。美方由国家海洋与  相似文献   

19.
<正> 我认为对地球化学家来说,毫无疑问,1981年将被作为航天飞机的一年而载入史册。这是监测地球和邻近天体环境的新时代成为现实的一年。同样,不必怀疑。新的技术已使我们的星球达到了一个严峻的时期,全世界严肃的科学家们都在为越来越明显的人为污染而感到忧虑,这些污染可能最终将威胁到大量生物种属,包括人类的生存。诸如酸雨、二氧化碳的增加、臭氧的减少、气候变化、土壤侵蚀和盐度的增加等这类问题,都需要以可能的最高精度来进行全球监测。下一个十年或二十年的记录,对于人类未来的发  相似文献   

20.
大气臭氧层是维持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平流层中的臭氧强烈地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线,故而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近年来,人们发现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氟利昂、有机溴化物和氧化亚氮的增加,使得平流层中的臭氧逐渐减少,从而引起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普通关注。联合国有关组织和许多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这一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综述了大气臭氧层破坏的机制;臭氧层耗损的现状及趋势;臭氧层破坏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包括对人类、动植物和全球气候的影响;以及正在采取或将要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