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九江地震看我国村镇房屋抗震设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分析九江地震震害的基础上,结合对我同华南、华东、华中、华北等一些地区村镇房屋历史震害特点及抗震能力现状调查结果的分析,指出了我国村镇房屋抗震能力薄弱的关键环节和普遍的震害规律,从工程防灾的角度论述了加强房屋抗震设防的有效性和必要性,阐述了目前我国村镇房屋抗震设防现状与口标的差距,进一步指出了加强抗震设防建设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管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平 《防灾博览》2004,(2):17-18
中国地震局局长宋瑞祥在2003年8月全国地震局长会议上指出:“要依法加强对新建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管。认真总结、吸取各国包括这次阿尔及利亚地震灾害的经验教训,切实加强我国城镇和重大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严格执法检查,在规划、选址、设计、施工各个环节上严把设防关,坚决杜绝不按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设计、施工和行为的‘豆腐渣’工程。”  相似文献   

3.
王广军 《灾害学》1991,6(4):63-66
本文介绍了我国抗震设防的的目标和范围,并以大量的事实证明了按抗震设防所建的建筑物、按设防标准加固的建筑物以及震后修复加固的建筑物,抗震能力皆有较大提高,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结构可靠度的PBSD抗震设防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抗震性能设计(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PBSD)的多级水准多目标设防,首先,依据结构可靠指标与验算点对应关系,推导出了基本变量的超越概率与目标可靠度、极限状态灵敏度系数的关系,完善了“等超概率原则”;其次,应用地震危险性分析、抗震目标可靠指标和“等超概率原则”,提出应用“多级设计可靠度”实现PBSD对不同重要性建筑、不同设计基准期的多级水准设防;最后,结合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给出了基于结构可靠度的PBSD抗震设防标准实用表格和公式。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钢结构房屋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并探讨了钢结构房屋的优越性;然后对钢结构房屋震害的特点及钢结构体系的选用与布置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可供工程设计人员通过设防技术措施加强钢结构房屋抗震性能方面的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措施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指出:我国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稳定。逐步提高农村防震能力是当前迫切开展的一项工作。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法律强制要求, 缺乏防震减灾意识和知识,经济相对落后,特别是位于地震高烈度区的农村民居和村镇公共设施的设防能力十分薄弱。针对这一现状,有必要提出提高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7.
关于工程结构抗震设防标准的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与工程抗震设防标准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多级设防目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以结构抗震目标可靠度作为设防参数;讨论了影响结构目标可靠度的因素,建议通过对工程结构进行“投资——效益”分析制定结构最佳的抗震设防标准。  相似文献   

8.
在震灾害预防是指地震发生之前应做的防御性工作,包括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两个方面。工程性防御措施是指对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防。  相似文献   

9.
抗震性能设计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以保证人的生命安全为基本目标进行抗震设防的,即在小震和中等强度地震作用下控制结构的损伤发展,而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防止结构倒塌.然而,据此设计的建筑由地震所造成的使用功能丧失而震后恢复重建所需费用或所花费的时间可能大大超过社会和业主所能承受的限度.因此,未来建筑在多级水准设防地震下的设计需达到多级性能水准已形成共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将发展形成未来抗震设计规范.综述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最新发展状况,提出了它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曹志诚  刁桂苓  刁建新 《灾害学》2004,19(Z1):46-48
分析了河北省张北地震的伤害情况,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认为,政府应当尽快制定农村建筑物抗震设防的管理制度,加强防震减灾宣传,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抗震意识,全面提高农村房屋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1.
购房时你考虑什么了?在购房或租房时,尽量挑选远离山崩和泥石流危险处所建房屋,尽量选择严格按照抗震设防标准建造的房屋,并时常检查房屋的安全状况。如承重墙是否出现裂缝,预制板屋顶或者其他类型的屋顶的连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掌握江西村镇既有房屋的抗震能力现状,基于已有抗震调查资料及初步分析结果,以3栋典型房屋为例,开展了弹塑性有限元分析。针对1栋现存的2005年九江-瑞昌地震中受损的典型砌体结构,分析其震害特点,并对其进行弹塑性有限元分析,通过与实际震害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并对早期江西村镇房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对该结构增设圈梁构造柱以及改变砂浆强度,分析其对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别选取1栋江西典型村镇砌体结构和框架结构,进一步开展有限元分析,并结合调查数据及震害预测结果,对江西村镇既有房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九江-瑞昌地震后江西村镇房屋的抗震性能有所提高,所调查的江西村镇既有房屋基本满足当地的抗震设防要求;增设圈梁、构造柱及适当提高砂浆强度可有效增强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3.
传统土坯墙承重民居由于材料自身缺陷、施工粗糙及缺乏抗震构造措施等原因.地震时经常发生严重损毁甚至倒塌。当前国内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对此类房屋进行抗震加固很有必要。提出的加固措施是在土坯墙体内外设置厚度较薄的水平和竖向配筋砂浆带,形成格栅配筋网,以约束土坯墙体并增强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为验证以上措施的有效性,制作了单层单开间、1/2缩尺房屋加固模型,并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试验表明:小震时格栅配筋带有效抑制了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大震时虽然墙体开裂较多.但由于约束较好,土坯未有剥落现象,8度大震时模型最大位移角达到1/195,总体上可以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14.
南京地震台在“九五”期间 ,根据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对外开放、超前技术考虑、保护观测环境等原则对台站环境进行了改造 ,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我国近海隔震桥梁抗震设防标准的现状,通过引入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思想,建立近海隔震桥梁的抗震设防标准。将近海隔震桥梁按桥梁的使用功能、政治、经济的影响分为三个设防等级,通过定义三个设防水准,将多级设防思想应用到实践中。将桥梁结构划分为"五种"性态水平,结合各类桥梁相应的地震动水准建立12个结构最低性态目标,其中一级桥梁采用三水准设防,二、三级桥梁采用两水准设防;本文根据三类隔震桥梁的重要性建立抗震设计类别。结果表明采用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方法为我国近海隔震桥梁制定抗震设防标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在众多的震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关系到老百姓基本需求的住房恢复重建尤其重要,合理评估房屋震后恢复重建工程资金成为重中之重,为此,本文以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结果为基础,充分考虑了震后房屋结构的破坏状况、房屋的结构类型、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震后物价变动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一种房屋震后恢复重建工程资金评估方法,并以地震案例验证该评估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建立健全防震减灾法律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以后.湖南省地震局抓住有利机遇.主动向省人大、省政府汇报,及时与省法制办沟通、协商、先后制定出一系列与之相配套规范性文件。全省14个市州有13个以政府令的文件形式.相继出台了当地的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北川地震灾区损毁建筑物的实地调查,指出震区建筑物毁损是由地质背景条件、建设场区地基土特性及建筑施工技术等多种因素的耦合效应造成的.地震诱发滑坡、崩塌、砂七液化等次生地质灾害造成建筑物场区失稳、失效,是震区建筑物毁损的重要原因.震区房屋毁损的特点是砖混结构和复杂建筑破坏严重,框架结构房屋和建筑幕墙等其他建筑破坏各有特点.在综合分析使建筑物毁损的耦合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震区设防烈度、科学选址及吸收国内外先进抗震经验的思路,为灾后重建工作积累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不同抗震设计的砖混结构校舍抗震性能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砖混结构在我国中小学校舍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在近几年发生的地震中,其震害十分明显。以中原地区某县中小学校舍鉴定汇总结果为基础,取某砖混结构教学楼为例,分未考虑抗震设计、考虑抗震设计和未考虑抗震设计但进行了抗震加固改造三种工况,以PKPM软件对其进行抗震性能对比分析,并以此方法对该县中小学砖混结构校舍进行抗震性能计算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校舍中考虑抗震设计的工况比其它工况的抗震性能高,该地区2000年前的校舍需改造加固。  相似文献   

20.
苗爱梅  陈康 《灾害学》2010,25(3):77-80
通过对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西安、成都地区(地震烈度为Ⅵ~Ⅶ度区)的高层建筑震害调查,以某小区震后建筑物非承重墙体裂缝为实例,给出了高层建筑震害易发生的部位和楼层,分析了非承重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震害调查表明:汶川地震中,在抗震设防烈度为Ⅵ~Ⅷ度区,当地震烈度为Ⅵ~Ⅶ度时,非承重墙抗震性能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提出了应对非承重墙体制定设防目标,且非承重结构构件的抗震设防目标应与主体结构设防目标相适应,使建筑结构设计,对非承重墙的抗震设防有据可依,使灾后有可能对设计与施工的质量进行评估,通过有区别地加强非承重墙的抗震构造措施,减小建筑物的震害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