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新《环境保护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是旧的环保法中没有明确要求的,这对环境教育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意味着教育部门成为环境教育工作的主体,环境教育的主体从此发生了转变。关于环境教育的新规定新颁布实施的环保法第九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  相似文献   

2.
加强学校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结合中小学基础教育和环境教育联系密切的特点,提出了如何加强学校环境教育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正深圳市龙岗区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是一所美丽而年轻的学校。该校将环境教育渗透至办学理念中,通过校本课程和特色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环境、关注环境、保护环境,在践行"绿色校园"理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上:地理课化学课生物课,课课有环保高中哪些学科和环境教育相关?实际上,目前高中阶段各学科都涵盖部分环境教育的内容,非常有利于引导学生将各学科知识运用于环保、节能等方面,而这也是对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及创新能力提  相似文献   

4.
正现在,茶余饭后人们都在谈论一些关于雾霾、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等的话题。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已成了人们关心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要求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就是要让他们知道爱护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从小培养环保意识,学习、宣传环保知识,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  相似文献   

5.
正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绿色越来越成为引领发展的主基调。如何实施环境教育,在孩子心田播撒绿色的种子,是学校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笔者感到,学校环境教育需要把握"三个走向"。走向课堂——渗透理念,寓教于乐《环境保护法》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只有将环境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管理,充分利用好主阵地,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环境素  相似文献   

6.
《环境教育》2014,(7):23-24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特别是学校教育已成为山东省开展环境教育工作的最佳载体和有力抓手。全省在各级环保,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结合校园特色,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渗透课堂教学,组织社会实践,广泛深入地开展环境教育工作,提升了学生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环境教育的对象,环境教育涉及的学科两方面出发,简析了环境教育的内容;从当前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学校环境教育的内容应围绕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为主的观点;强调学校环境教育应突出区域特色;运用教育学原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索了学校环境教育实践中已经应用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8.
长春市在实施环境教育社会化工作中,在全市普遍开展了绿色学校创建活动,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环保内容引入学校、文化场所、家庭和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局面。根据《全国环境保护宣传行动纲要》的要求,长春市环保局和教育局共同制订了《长春市环境保护宣传工作计划》,对全市中小学校提出了创建绿色学校的要求,并在中小学校各学科教学中广泛开展了渗透式环境教育,制订出台了创建绿色学校的评审标准,紧紧围绕创建绿色学校这个主线,结合全市教育特点和教学实际提出了以普及渗透式环境教育为基础,以提高档次和典型引路为重点,  相似文献   

9.
正"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目前大多数学校并没有专门设置环境教育课程,主要措施是通过学校已开设的课程,向学生渗透环境教育,提供有关的环境活动。这样的教育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认知、态度、价值观等,从根本上认识环境问题,从而建立自身的道德观与社会价值观,做出明智判断。在数学学科的教材中,就渗透着许多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从而使数学在环境教育领域中发挥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如何  相似文献   

10.
环境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哪些教育形式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呢?郑州市计划实施的中小学生环境保护绘画分类研讨活动,通过学生在环境保护绘画分类研讨活动中主动的参与,探讨和辩析来达到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研究,了解和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的目的。本刊特选刊登,以为各地加强中小学生环境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环境污染与人类生存、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出现了尖锐的矛盾,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从教育入手,特别是在中小学中加强环境教育。怎样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呢?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是以讲座形式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二是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或参观;三是请有关专家对学生进行专题报告。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可了解到化学物质对环境污染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了解到环境问题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保护环境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将使中学化学教育在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的教育特点不同,高职院校环境监察专业有其特殊的专业特色。环境监察专业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需要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教学探索等方面入手,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才能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日本于2012年10月1日正式颁布了《环境教育等促进法》,此法由2003年颁布的《有关增进环保意愿以及推进环保教育的法律》修改而来,是一部充分调动各个社会主体协同合作,用环境教育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法律。通过分析该法多角度分层次的教育措施及特点,借鉴日本多年来环境教育推广经验,对我国加快环境教育立法进程,实现全民环境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全力建设美丽中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正凯 《四川环境》2002,21(2):92-94
本文阐述了中学化学教育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意义,认为化学教师作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者应努力更新知识结构、转变观念,承担起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责任。着重介绍了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结合实际如何对学生进行环保、可持续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15.
加强环境法制教育有利于提升公众的环境保护理念,促进环保社会治理。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在环境教育法律依据、教育内容、教育职责、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在我国大陆开展环境教育法制建设,须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强调党、政府、社会、公民和市场关系的制度化,解决组织主体、参与主体和经费保障等关键问题,符合实际并发挥实际作用。在党内法规方面,要制定与国家立法相衔接的环境保护党内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在国家立法的建设方面,制定专门了《环境教育法》或者《环境教育条例》,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企业、学校、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的环境宣传教育权利和义务,把环境宣传教育作为基础性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善环境信息公开、社会监督、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等制度和机制,采取有针对性和可接受的宣教方法与机制,促进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制度得以运行。  相似文献   

16.
石油化学是高等院校石油、化工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文章从课程的教学角度出发,结合石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阐述了石油化学课程中应有的环保理念,并讨论了如何将这种环保理念在课程教学中加以灌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绿色校园文化在对大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的实证研究,提出高等学校可以从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精神层面,从社团行动、教师行为、教学管理行为等行为层面,从校园基础设施、校园环境教育解说体系等物质层面三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事业在发展,宣传教育工作也要与时俱进。环境保护不仅是一门专业,更重要的是一个理念,是新的文明和新的文化形态。宣传这种理念需要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更需要一种有效的手段。在强化公众的环保意识的同时,更要针对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消费者等不同群体开展环保教育,建立宣传教育的配套机制,依托多元主体,进行各有侧重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9.
矿业环境相邻关系的界定是相应环境产权私人化的途径。由矿业环境相邻权与矿业成员环境权双向对接组成的环境相邻关系,通过法律来约束矿山企业的环境相邻权和激励相邻对方的成员环境权而共同保护矿业环境。矿山企业一方给相邻对方合理施加容忍义务,相邻对方应当容忍非实质性的或当地通行的影响。成员环境权的保护,是基于物权而行使消除危险、排除妨害和恢复原状的请求权,基于债权而行使侵害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20.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s essential to the success of Agenda 21. Yet currently it is without focus and effectively side-lined.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s on the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knowledge of Indian and Filipino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nd their readiness to engage in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that could involve some change in their personal lifestyle. For the most par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fforts are embedded mainly into various science subj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s analyzed to examine whether school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uld contribute to the shaping of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 strategy and accompanying methodology for establish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s suppl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