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珠江口浮游藻类生态及与关键水质因子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从宏观上和特殊性两方面对其进行浮游藻类生态发生与关键水质因子 (盐度、DO、PO4 P、NO3 N)关联的研究与总结。得出二者间确有关联 ,在 12个测点站位中 ,C12 站位具有水域特殊性 ,即在C12 测点具有溶解氧超饱和现象 ,溶氧饱和率为 115 % ,中肋骨条藻高达 8.6 9× 10 5L 1,个体百分组成高达 87.4 % ,藻类优势度为92 .3% ,该测点水域处于赤潮状态 ,并导致C12 测点活性磷浓度为最低测值。由于硝酸盐含量很高 ,藻类生长和硝酸盐的特殊对应关系不明显。相关分析显示 ,在整个水域盐度与藻类生长为正相关 ,藻类丰度与最高溶氧也为正相关 ,藻类生长与活性磷和硝酸盐之间乃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在对珠江河口及近海水体中Cu的含量和形态以及主要营养盐水平及形式进行监测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水体中Cu的总浓度、总溶解态Cu、颗粒态Cu以及游离态Cu与水体中主要营养盐及其主要赋存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水体中Cu的总浓度和各营养盐之间存在着对数分布的函数关系,其相关性N>Si>P,水体中游离态Cu与养分的相关性顺序为:NO2->SiO32->PO43->NO3->NH4+。通过计算得到研究水域中的N Si原子比为0 78,接近浮游生物体内的比值,说明水体中Cu的分布与N,Si养分的再生循环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用浮游藻类种群法评价珠江水域广州段水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3月至2003年7月对珠江广州段七个采样点的浮游藻类种群组成进行调查,经鉴定统计共有浮游藻类574种,总个体数为224 485个,分别隶属于裸藻门、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金藻门.采用Lloyd-Ghelardi的均匀度指数对水质进行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通过历时一年的采样监测,揭示西航道浮游藻类表现为硅藻、绿藻和隐藻型群落,藻类总数59.51~707.60万个/升,平均值268.83万个/升,大大高于一般河流的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富营养化特征,以及周年季节性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马奔  赵辉 《海洋环境科学》2021,40(5):707-716
本研究基于2019年夏季珠江口附近海域的现场调查数据,分析了珠江口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 a)和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并结合环境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夏季珠江口海域表层Chl a和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浓度分别为4.192~88.209 μg/L和4.610~10.586 mg/L;溶解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活性磷酸盐(PO4-P)和活性硅酸盐(SiO3-Si)浓度分别为0.168~1.247 mg/L、0.011~0.044 mg/L和0.694~6.916 mg/L。夏季珠江口浮游植物生长旺盛,依据美国河口营养状况评价(NEEA-ASSETS)标准,44.4%的站位处于高度富营养化(20 μg/L60 μg/L)。珠江径流量是夏季珠江口浮游植物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因素,珠江口口门内浮游植物生长受光限制和径流稀释影响并未出现高值,珠江口口门外浮游植物旺发消耗了大量磷酸盐,磷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Chl a与盐度、PO4-P呈显著负相关性,与DIN、DIN/P呈显著正相关性,表明河口冲淡水对浮游植物生长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2019—2020年在珠江口开展了四季水体营养盐和环境因子的现状调查.结果发现,与常年(多年平均)不同,El Ni?o影响下华南地区及广东省前汛期降水量显著增大,春季珠江入海径流大于夏季,水体平均盐度为26.56,低于夏季(30.61),非汛期(秋、冬季)降水量和入海径流急剧减少,秋季平均盐度(32.39)最大.四季溶解无机氮(DIN)平均浓度排序为春季(0.38 mg·L-1)>夏季(0.18 mg·L-1)>冬季(0.16 mg·L-1)>秋季(0.08 mg·L-1),磷酸盐(DIP)平均浓度排序为冬季(0.009 mg·L-1)>夏季(0.006 mg·L-1)>春季(0.004 mg·L-1)和秋季(0.004 mg·L-1),DIN和DIP浓度整体自珠江口上游向近海逐渐降低,主要受控于珠江冲淡水,同时受陆架水入侵和浮游植物繁殖消耗等因素影响.春季叶绿素a平均浓度为4.2μ...  相似文献   

7.
2002年3月至2003年7月对珠江广州段七个采样点的浮游藻类种群组成进行调查,经鉴定统计共有浮游藻类574种,总个体数为224485个,分别隶属于裸藻门、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金藻门。采用Lloyd-Ghelardi的均匀度指数对水质进行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不同营养水平下苦草对附着和浮游藻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培养,研究了不同营养盐浓度下苦草对附着藻类和浮游藻类的影响,同时比较了两种藻类对不同营养盐浓度的响应,结果发现附着藻类在中高营养盐浓度下生物量较高而浮游藻类在中低营养盐浓度下生物量较高,虽然两者对营养盐的响应不一致,但其最大量都出现在中高浓度的营养盐状态下。在中低营养盐浓度下(ρTN=0.4~2.5mg/L),苦草促进附着藻类而抑制浮游藻类,即相比于浮游藻类而言,附着藻类对苦草的敏感性较低。在较高营养盐浓度(ρTN=4.5~6.5mg/L)下,苦草对附着藻类产生了极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营养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ρTN=6.5mg/L的处理条件下,苦草对附着藻类的抑制率近80%,但是在此营养盐浓度处理下,苦草对浮游藻类的抑制作用却减弱甚至消失了。  相似文献   

9.
珠江广州河段着生藻类的群落结构及其与水质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于2007年6月、7月和9月,采用玻璃挂片法对珠江广州河段9个断面处着生藻类的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同时测定了叶绿素a、总氮、总磷、溶解氧、pH等环境因子.本调查共观察到着生藻类35种,主要以丝状绿藻占据优势,其中毛枝藻是绝对优势种,其最高数量百分比达97.4%;而附着在绿藻藻体的一些硅藻,如异极藻、脆杆藻也是常见优势物种.着生藻类数量丰富,为3.16×104-3.06×106cells·cm-2;种类多样性较低,Shannon-Weaver种类多样性指数为0.15~2.68.从总氮和总磷含量来看,珠江广州河段水质为Ⅲ类至Ⅴ类之间.调查期间,2007年7月12日举行了"广州市万人游珠江活动",由于活动期间采取的一些截污治理措施,6月、7月水质特别是广州市区河段水质有所好转;但活动过后,营养盐特别是总磷浓度迅速上升,叶绿素a含量和着生藻类数量急剧增加.研究结果说明,珠江广州河段水质能够得以改善,但需要采取持续而有效的措施防止水质的进一步恶化,才能保证珠江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珠江口沿岸城市经济发展对珠江口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结合近20 a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对多年来珠江口海域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人口迅速膨胀所产生的污水排放量增加,是导致珠江口海域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采用综合指数法进一步对珠江口海域水质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珠江口海域20 a来综合污染指数出现高一低一高的变化模式,与同期珠江三角洲工业污水处理率的提高而生活污水处理滞后相对应,也表明,珠江口海域水质污染已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工业污染类型转变成生活污染类型。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海域污染及其研究趋势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珠江口海域陆源污染物逐年增加,海洋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珠江口已成为我国近岸污染最严重的海域之一,污染正在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负面因素.为有效开展珠江口海域综合整治,实现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者从珠江口海域的实际情况出发,就如何解决向海洋排污和防止海域污染的问题、该海域当前应当首先确定的环境保护科学优先研究领域和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珠江口柱状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分布特征及来源探讨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岳维忠  黄小平 《环境科学》2005,26(2):195-199
对珠江口4个柱状沉积物中的氮进行测定,研究了氮的存在形态、含量及垂向分布特征,探讨了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来源和输入途径.结果表明:TN含量的变化范围为850.62~2 340.85mg/kg,平均值 1 502.73mg/kg.垂直分布表现为底层向表层逐渐增加的总趋势,且两端含量变化较缓、中间较大.有机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655.42~2 029.86mg/kg,平均值 1 187.86mg/kg.垂直分布表现为2种分布类型:随深度减小型和两端含量高、中间低型.无机氮中铵氮含量较高,变化范围47.59~739.61mg/kg,平均值为271.69mg/kg.铵氮在沉积物中的含量随深度而增加.TOC/TN比值在5至17之间,明显反映出有机质是陆源和水生2种来源的混合输入.总氮和有机氮的沉积过程有明显的同步效应,而和铵氮之间的同步相关性较小,并且因站位不同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3.
珠江河口水生生物中多溴联苯醚的分布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对珠江河口生物样品中多溴联苯醚(PBDEs)的含量进行了检测.所采集的鱼类(鱼、大黄鱼、银鲳、舌鳎、龙头鱼),虾类(刀额新对虾、近缘新对虾)及虾蛄类生物样品肌肉组织中10种PBDEs(BDE28,47,66,100,99,85,154,153,138,183)的含量分别为37.8~407.1 ng·g-1(脂肪归一化浓度)、49.0~239.1 ng·g-1和142~444.5 ng·g-1.所有样品中,BDE47相对含量最高,其相对于∑<  相似文献   

14.
珠江口地区总悬浮颗粒中金属元素沉降通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2年5月至2004年10月在珠江口大万山海洋环境监测站地面气象观测场上设立一个监测站,共采样了120多个大气气溶胶样品,用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元素Cu、Pb、Cd的浓度,讨论了这几种元素入海通量的月变化和年平均值。结果表明,三种元素在珠江口地区沉降通量的变化规律是Pb>Cu>Cd。三元素在5月、8月、10月内的沉降通量占全年的比例均少于20%,而且比例的变化规律是10月>5月>8月。  相似文献   

15.
珠江口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量悬浮物的输入、水质污染和咸水入侵 ,严重威胁珠江口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信息革命技术支持下 ,应该根据珠江口的环境现状 ,充分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 ,通过建立和完善珠江口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 ,加强环境的先期审查工作 ,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体制 ,将市场、政府和个人结合在一起 ,制订出可行的发展战略 ,以实现珠江口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珠江口海洋倾倒区现状的分析,揭示珠江口在海洋倾倒区存在的问题,探讨泥沙运动格局对海洋环境自然平衡的影响,提出海洋倾倒区规划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珠江口地区表层水中氯酚化合物污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方法,测定分析了珠江口、横门水道及鱼塘表层水中氯酚(CPs)的污染特征。结果显示:USEPA优先控制的四种CPs类化合物在珠江口地区水体中检出率达到98.75%,不同水体氯酚污染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横门水道>珠江口>鱼塘。参照有关标准,珠江口地区CPs残留水平对环境及人类生活产生危害的风险可能性较低。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铁、锰总含量与总CPs和PCP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多环芳烃在珠江口表层水体中的分布与分配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14  
为了解河口海岸带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的时空分布及其在水体及颗粒相中的分配及其控制因素,于2003年4月(春季)和2002年7月(夏季)采集了珠江河口及近海表层水体,采用GC-MS分析了水体中PAHs.结果表明,珠江河口及近海表层水体中多环芳烃浓度春季(颗粒相:4.0~39.1 ng/L;溶解相:15.9~182.4 ng/L)高于夏季(颗粒相:2.6~26.6 ng/L,溶解相:13.0~28.3 ng/L).河流径流、悬浮颗粒物含量及光降解程度是控制水体PAHs浓度的主要因素.水体中以3环PAHs为主,伶仃洋内样品比珠江口外样品相对富集5,6环PAHs,夏季样品较春季样品相对富集3环PAHs.颗粒物的来源和组成是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PAHs在颗粒相及水相中的分配系数(Kp)随颗粒有机碳含量、水体盐度增加而增加,随悬浮颗粒物含量增加而减少.有机碳归一化分配系数(1gKdc)与辛醇/水分配系数(1gKow)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但高于线性自由能关系模拟值.  相似文献   

19.
珠江口水、沉积物及水生动物中氯苯类有机物的含量及分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珠江口水、沉积物及水生动物体内氯苯类有机物(CBs)的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该类污染物在水体多介质体系中的转移分配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1.结果表明,珠江口表层水中CBs的总浓度为16.44~963.20ng·L-,DCBs(二氯苯)对污染的贡献较为突出,占74.4%;表层沉积物(干重)中CBs总含量为7.83~40.09 ng·g-1,DCBs、TCBs(三氯苯)、TeCBs(四氯苯)、PeCB(五氯苯)和HCB(六氯苯)分别占总量的71.4%、11.1%、13.0%、1.2%、3.6%;水生动物中贝类的CBs平均含量是38873.0ng·g-1、鱼类为2360.3ng·g-1、虾类则为565.0ng·g-1,DCBs和TeCBs是水生动物体内的主要污染物.CBs在水、沉积物及生物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富集和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