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火电行业CO2排放特征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集了2007年中国火电行业的燃料消耗数据,利用<2006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提供的CO2缺省排放因子,估算了中国火电行业的CO2排放量,分析了火电行业的CO2排放特征.结果表明,煤电机组发电的CO2排放量最高,占火电行业CO2排放总量的93.2%,燃气、燃油机组发电的CO2排放量仅占6.8%.煤电机组构成中,亚临界机组发电的CO2排放量最高,其次为超临界机组,两者的CO2排放量占火电机组发电CO2排放总量的28.4%;超高压、高温高压和中温中压机组发电的CO2排放量共计占21.6%.从区域分布来看,山东省、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山西省、河北省、浙江省、广东省、辽宁省、安徽省的火电行业CO2排放量占中国火电行业CO2排放总量的66.00%,这与火电机组的区域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据《连载科学》报道,美国依利诺斯州开始了大型碳地下封存实验项目。该项目花费将达8400万美金,预计2012年,将往地下1981.2m深处封存100万吨CO2,用以测试地质封存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如果实验获得成功,美国几个州未来几年将向地下封存CO2高达1000亿吨。 相似文献
3.
水泥工业温室气体CO2的排放及其减排技术路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腐殖酸是大量存在于土壤、河湖海沉积物以及风化煤、褐煤、泥炭中的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介绍了腐殖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阐述了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表明腐殖酸是一种性能优良、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新型水处理材料。 相似文献
4.
CO2捕获发展现状与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2捕获后进行封存是目前被认为减少对大气碳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手段,而捕获技术是碳减排的关键技术之一。CO2的捕获主要通过燃烧后、燃烧前、富氧燃烧和工业分离技术来实现。虽然捕获CO2在技术上相对比较成熟,但投资、能耗、捕获成本等方面仍存在障碍,有待进一步研究。降低捕获成本和开发新技术是CO2捕获技术大规模应用和商业运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CO2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生活对能源的需求或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逐渐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但已有的研究对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CO2排放的长期动态变化特征缺少较为深入的分析,并且在探讨CO2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时过于宽泛,没有深入探讨每个具体影响因素长期的动态变化规律.根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2006》,研究了1991-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CO2排放的变化趋势,并且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定量研究了居民生活能源消费CO2排放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深入剖析了每个影响因素长期的动态变化规律.最后,提出了居民生活能源消费CO2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6.
利用HSC-Chemistry 软件平台对以气-液-固三相为基础的水淬钢渣碳酸化固定二氧化碳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温度700 K以下钢渣主要含钙相在水溶液中能够自发与CO2反应,碳酸化固定CO2是可行的;并通过实验研究了反应时间、钢渣粒径、CO2流量及液固比等主要参数对水淬钢渣碳酸化固定CO2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初期阶段反应迅速,固碳率在3 h达到27.9%,即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约为279 kg/t(钢渣),随后逐渐趋于平衡。粒度越细对固碳过程越有利,液固比及CO2流量影响不明显; XRD及SEM结果也验证了水淬钢渣固定CO2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8.
微藻固碳已经成为消减温室气体排放的新的研究热点。利用静态吸收方法,考查了通人纯CO2对普通小球藻生长特点、固定CO2效率以及藻液pH值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通入纯CO2使小球藻生长延滞期显著延长,比普通培养延长10~12d,对其他生长阶段的影响不大;小球藻固定CO2速率可分为2个过程,即物理固碳过程和生物固碳过程,前者在藻细胞延滞期发生,峰值由CO。溶解于培养液造成,后者在藻细胞生长的指数期、稳定期和衰退期发生,峰值由藻细胞指数生长造成,2个过程中,固定CO2速率的变化趋势都是先增大后降低;纯CO2条件下,藻液pH值变化速率高,4d内,藻液即被酸化,随后藻液pH值变化速率逐渐降低,且pH值稳定在适宜水平。因此,采用小球藻固定高浓度CO2时,建议提高接种量并加强培养前期的pH值监测和调控,以保证藻液保持适宜的pH值,并缩短培养时间,提高生物固碳效率。 相似文献
9.
10.
11.
基于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EIO-LCA)模型构建了2007年广东省部门能源消费CO2排放矩阵,从生产及最终需求的角度分析了不同部门能源消费CO2排放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不论是从部门的生产视角,还是从最终需求视角看,广东省能源消费CO2排放都集中于第二产业,其中CO2直接排放量集中于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而CO2隐含排放量最大部门为建筑业;从部门生产的CO2排放分析看,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是单位产值CO2直接排放量(简称CO2直接排放强度)最高的部门,直接排放强度达4.98 t/万元;从部门最终需求的CO2排放分析看,该省能源消费CO2排放主要是由省外的需求引起,占排放总量的64.79%;不同最终需求对各部门的CO2隐含排放量的贡献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建筑业的CO2隐含排放主要由省内资本形成引起;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些部门的CO2隐含排放主要由省外需求引起;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属第三产业部门的CO2隐含排放则主要由省内消费需求引起.对于不同的部门,应当针对其CO2隐含排放的特点,制定相关的CO2减排策略.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收集和整理较长时期的时间序列数据,选用变异系数、集中率和地理集中指数对中国工业主要污染物的空间集聚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中国工业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其中,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年均增长率最大。工业SO2排放量在空间上的集中化程度最低,并且集中化程度呈现继续下降的趋势;工业废水排放量在区域的分布较集中,空间集中趋势较明显;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集中化程度一直相对较高,而空间变化不明显。针对工业主要污染物的空间变化特点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为中国工业污染物的区域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