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悬浮填料—SBR工艺处理难降解青霉素制药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悬浮填料—SBR工艺处理青霉素制药废水,结果表明:青霉素废水中含有的抗生素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宜采用非限制曝气的进水方式;最佳运行工艺为一周期8h,非限制曝气进水1h,反应5h,沉淀、排水和闲置2h;该工艺与单一SBR工艺相比,可提高CODcr去除率20%以上,缩短反应时间2h;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当进水CODcr浓度变化较大(800—2500mg/L)时,CODcr去除率一直稳定于83%-85%之间,出水CODcr在136—350mg/L之间,达到国家二级徘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无锡市通用机械厂试制成功的YDP—1000型带式压滤机于85年10月通过技术鉴定.该机经过低真空重力、剪切挤压和高压挤压等脱水段的工作,达到泥水分离的目的.与现有的各式泥水分离设备比较,该机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能耗低,投资少,占地面积小和使用维护方便等优点.是  相似文献   

3.
阿奇霉素废水具有高COD、高氨氮、高抗生素残留等特点,为提高废水处理工艺的降解效率和稳定性,采用水解酸化—多级厌氧—两级串联A/O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当进水平均COD为8 753mg/L时,出水平均COD为377mg/L,COD去除率达到95.69%,多级厌氧段的平均容积产气率为0.136 m3/(m3·d);当进水平均氨氮为324 mg/L时,出水平均氨氮为31mg/L,氨氮去除率达到90.43%;当进水阿奇霉素为63.1mg/L时,出水阿奇霉素为4.5mg/L,阿奇霉素降解率为92.87%。系统稳定运行后,微型动物在一级O池内以豆形虫、草履虫为主,在二级O池内以红斑瓢体虫、表壳虫为主。  相似文献   

4.
铁炭内电解—厌氧—好氧工艺处理阿维菌素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血清瓶毒性试验表明,AVM对厌氧消化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AVM废水经铁炭内电解参处理后,COD和AVM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9.5%和68.5%,可大大降低废水的毒性,预处理出水再经UASB+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进一步处理,当生化系统进水COD为6000-6500mg/L时,出水COD为250-280mg/L,总COD去除率达到95.6%,出水达到生物制药行业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缺氧—SBR法—混凝法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缺氧—SBR法—混凝沉淀复合工艺对城市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确定缺氧、SBR法和混凝的最佳运行参数。结果表明,通过该系统处理后,COD总去除率达到91.2%,NH3—N去除率达90.4%,取得较好的去除有机物和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6.
喷射系统是水泥窑烟气SNCR脱硝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日产5 kt新型干法水泥烟气SNCR脱硝项目中的喷射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压力设计、分配调节设计、喷枪布置和喷枪雾化能力是影响烟气脱硝效率的关键因素.在氨水质量分数为13.5%,喷入点温度904℃,n(NH3) /n(NH3)为1.2条件下,系统压力能够稳定运行在0.3~0.6 MPa之间、喷枪雾化颗粒度平均直径在50μm左右、喷枪在分解炉上的垂直安装角度为75°时烟气NOx浓度由原来的720 mg/Nm3降低到206 mg/Nm3,脱硝效率能达到70%,远低于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限定要求.对同类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SNCR脱硝技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合流制排水系统截流倍数的选择对截流改造工程的环境效益、管网及污水厂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巢湖市旧城区排水系统为例,利用改进型雨水管理模型(SWMM),通过单位投资最大环境效益的截流倍数优选方法,确定最优的截流倍数.研究结果表明,以最大单位投资环境效益为优化目标,得到最佳截流倍数为4.0,COD、TN和TP的去除比分别为11.7%、1.2%和13.7%.此外,在截流倍数取4.0时,截流式合流制系统全年溢入环城河的污染物总量已小于分流制雨水管道直接排入环城河的污染物量,达到合流制排水系统分流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小型锅炉烟气喷雾分离法脱硫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t燃煤锅炉为对象,重点研究了喷雾分离法脱硫技术的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并给出了相应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以清水为吸收剂,液气比≤0.1L/m^3,脱硫效率达到了60%—70%。本装置具有工艺简单、占地省、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的优点,特别适合用于中小型锅炉的改造。  相似文献   

9.
内电解-混凝-SBR-生物炭组合工艺处理染料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述用内电解—混凝—SBR—生物炭组合工艺处理染料废水的过程。通过对各工艺段的调试,确定了各工艺段的最佳控制条件。结果表明:当染料废水COD平均值为5100mg/L,色度为6000倍时,去除率达95%以上,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水温和C/N对土地生物过滤处理系统氮去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流量为40 L/d、回流比为200%的条件下,以碎石为填料,结合小试实验研究了温度和COD/NH4+-N(C/N)对AO型污水土地生物过滤处理系统,处理人工生活污水中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水温和C/N的升高,首先系统对NH4+-N的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当水温为7.3℃、C/N为5时,系统对NiH4+-N的去除率最高,达到了91.1%;其次系统反硝化率逐渐升高,当水温为8.2℃、C/N为6时,反硝化率达到了95.4%;此外,系统中硝化反硝化作用受到影响,导致对TN的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当水温为8.2℃、C/N为6时,系统对TN的去除率达到49.91%.在厌氧阶段,系统TN的去除主要靠反硝化作用将硝酸盐氮脱除,并且存在中间产物积累;进入好氧阶段,系统通过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只是氮素形态的转化,并未从系统中脱氮.  相似文献   

11.
通过现场实验研究了6-APA制药厂生化处理出水的臭氧氧化特性及其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当臭氧浓度为27.5mg/L,气水接触时间为80min时,COD、UV254、NH3-N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2.95%、73.28%、72%和96.25%,达到《发酵类制药废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3—2008)排放控制要求。拟合结果表明,在0~10、10~30和30~90min时段内,臭氧氧化过程遵循拟一级反应,但反应速率逐渐降低。当气水接触时间为30min时,废水可生化性可由0.1提高至0.35,采用臭氧/生物处理的联合工艺也有望使出水达到相同的排放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2.
将预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白酒生产废水,改造为ABR-SBR处理工艺。工程运行表明,当进水CODcr、BOD5、SS分别为883mg/L、300mg/L、368mg/L时,处理后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分别为标准值的47.7%、56%和35.7%。改造工程技术具有针对性强、出水水质好、启动速度快、运行稳定可靠、耐冲击负荷、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铁炭微电解-H2O2法降解二甲基甲酰胺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铁炭微电解-H2O2法降解二甲基甲酰胺(DMF)废水,探讨了反应时间、pH、铁炭质量比(简写为Fe/C)以及H2O2投加量对DMF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反应时间为60 min、pH为3、Fe/C为3:1时,DMF去除率为73.4%.(2)向反应体系中投加H2O2,DMF去除率明显提高.当H2O2投放量为0.20 mL/L时,DMF去除率达到95.2%.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电解-混凝处理抛光液废水,考察了铁水比、进水pH值、铁炭比、振荡时间对微电解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找出了影响较大的因素,进水pH、铁水比、振荡时间都对去除率影响较大.最佳微电解条件为铁水比为0.375,进水pH为3,铁炭比为1∶1,振荡时间为150 min.同时,当混凝剂硫酸亚铁的投加量为160 mg/L、三氯化铁的投加量为20 mg/L时,COD去除率可达到83.8%,金属铜离子去除率可达到96%.  相似文献   

15.
采用絮凝—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进行印染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调节pH至8.5、搅拌时间为30min时,COD和色度去除效果最佳;而单纯絮凝工艺对印染废水处理效果不理想,最佳运行条件为64 mg/L NaOH+75 mg/L饱和石灰水+0.2 mg/L聚丙烯酰胺(PAM)+3 mg/L硅酸钠+8 mg/L聚合氯化铝(PAC),COD和NH3-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23.91%、31.17%.在上述最佳运行条件下,采用絮凝—MBR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效果较显著;出水COD均值可达42.2mg/L,其平均去除率为91.62%;出水NH3-N均值可达6.26 mg/L,其平均去除率为92.43%,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16.
混凝-纳滤集成工艺深度处理脱墨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凝-纳滤工艺对脱墨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当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为100mg/L时,废水中污染物的综合去除性能最佳,其中浊度去除率达91%,色度去除率达74%。采用4种相同材质、不同切割分子量的纳滤膜进一步深度处理后,出水达到《再生水质标准(SL368—2006)》中锅炉用水控制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根据染料废水的特点,研究了自制产品新型氧化—混凝剂处理染料废水的情况,探索了药剂用量、pH值等因素对COD、色度去除率的影响。试验表明,当PH>10、“染清”氧化—混凝剂的加入量万分之三左右、絮凝时间6min、静置沉淀35min时,该药剂对染料废水具有良好的效果,COD和色度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97%和86%,从而证明该方法对于染料废水的处理是可行的。该处理工艺设备简单,系统运行稳定,操作方便,成本低。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芬顿氧化工艺对焦化反渗透浓水(以下简称浓水)的TN和COD去除率,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解析了处理过程中有机物的组成变化。结果表明:(1)SBR稳定运行225d,浓水经过SBR处理后出水TN平均质量浓度为10mg/L,去除率为79.2%,达到了《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的排放限值(20mg/L);(2)当pH=4.0,Fe2+质量浓度为200mg/L,芬顿氧化出水COD平均质量浓度可降至60mg/L左右,SBR—芬顿氧化工艺对COD的去除率可达44.4%,也达到了GB 16171—2012的排放限值(80mg/L);(3)目标筛查共检出8种多环芳烃,浓水进水、SBR出水和芬顿氧化出水的多环芳烃总质量浓度分别为1.950、1.390、0.917μg/L,组合工艺对多环芳烃的去除率达到50%以上;(4)GC×GC—TOF/MS非目标筛查在浓水进水、SBR出水和芬顿氧化出水中分别检出237、125、53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偶氮二异庚腈的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其有机物和氨氮含量高,生化性差.为解决其处理达标问题,采用氨氮吹脱-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A/O- NaOCl强氧化-接触氧化的组合工艺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98%以上.并在此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投资建设了一个污水处理站,采用氨氮吹脱-UASB-A/O-二级好氧-NaOCl强氧化-接触氧化-气浮池的组合工艺,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出水水质稳定,对COD、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9%、98%以上,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传统的硫酸生产在建厂或上项目时 ,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能较好地与环境保护统筹 ,而造成后天生产产生的高投入与节约资源、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矛盾。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在一些生产厂家实施了技术改造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以一硫酸厂生产技改项目为例 ,通过对该项目投产的费用效益分析认定 ,随硫酸生产尾气排放的 SO2 通过更新设备、改革工艺、改进技术、可较大限度地实现废物综合利用。1 分析方法首先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法分析并计算出工厂在该次技术改造中的费用—效益之比 ,进而分析所需的投资及其由投资所带来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