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到目前为止,很多人都知道大气和水的污染问题,但是,并没有很多人,甚至还不是所有的科学工作者都清楚有这样一种看不见的污染存在,即射频和微波对环境的污染。近年来,射频和微波的发射源逐年增加,主要来自电讯系统(包括人造卫星中的电讯系统),无线电和电视发射台及某些电子设备(例如微波炉)的使用等。可以这么说,由于广播和电视网的普及,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射频和微波的发射源逐年增加,污染了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带来了危害.污染环境的射频和微波主要来自电讯系统(包括人造卫星中的电讯系统),无线电和电视发射台及某些电子设备(如微波炉、微波加速器、微波理疗机的使用)等.由于各国对射频和微波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认识不  相似文献   

3.
微波消解具有快速、简单、消耗试剂少和不易造成样品污染等特点,在环境样品中金属元素的测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微波消解的原理、常用试剂以及在各种环境样品中金属元素测定的应用进展,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正> 前言近年来,电磁辐射的危害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无线电广播、微波通信、雷达探测等都会产生不同频率的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射频辐射污染。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随其波长的缩短而递增。微波比中短波对人体有更大的危害性,因此微波已成为可危及人体健康的一种因素。微波这一新技术在国防、工农业生产、科研和通信等方面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微波通信的迅速发展、其涉及的范围比其他微波辐射装置更为广泛。人们对于在微波站的外环境是否可能受到微波辐射的污染,以及污染的程度和在多大范围内危及人体健康,目前尚有争议。本文在调查研究和一些必要论证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文明进步的发展,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大量的电视塔、广播站、雷达、卫星通讯、微波等伴有电磁辐射的设备和活动也越来越多,电磁能在工业、科学、医疗等多个领域应用也越来越广,这些设备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也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6.
夏小林 《重庆环境科学》1990,12(2):33-33,36,54
电磁污染在当今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日趋严重,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将此列为必须控制的公害之一。微波辐射已成为电磁污染环境的主要因素。关于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国内已做了大量工作,国外的研究工作更加详细。在电磁污染的防护方面,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本报  相似文献   

7.
农业面源污染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也是影响我国水体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瓶颈.近年来,我国面源污染治理日益受到重视,相关治理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起步相对较晚、研究基础较薄弱.本文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研究进展,总结提出了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三大科学问题及技术难题:流域面源污染发生规律及水体水质响应机制、农业面源污染削减和资源化原理、监管机制,并从农业面源污染通量监测、负荷核算、适用性技术研发、考核评估机制建立等方面提出了技术研发的需求,以期为我国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及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石油污染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还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就微波技术在含油废水的处理、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油气吸附剂的再生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指出了微波技术在石油污染治理领域应用的优缺点,重点提出了在油气吸附回收工艺中,应用微波/真空或微波/超声波集成再生技术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前言     
环境保护规划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所作出的安排和规定。 环境保护规划是环境管理的核心。科学地制定和顺利地实施环境保护规划,是防治污染,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人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环境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先污染后治理,缺乏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规划给人类带来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教  相似文献   

10.
决策支持系统在污染场地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污染场地的风险评价与环境监管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问题.污染场地环境管理问题包含很多环节,涉及信息量大,采用决策支持系统管理污染场地是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污染场地管理和修复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全面了解欧美发达国家污染场地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现状与趋势,对于我国科学开展与实施污染场地管理工作具...  相似文献   

11.
原油污染土壤的颗粒活性炭增强微波热修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微波加热技术的加热速度快、内外同时加热及选择性加热特点,快速修复原油污染土壤并将污染油有效回收.在污染土壤中加入一定量的强微波吸收体——颗粒活性炭,提高土壤体系利用微波的能力,使土壤在微波场中加热到较高温度,从而去除污染油并将其在冷凝装置中冷凝回收.考察了相关参数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及污染油的回收情况.结果表明,在颗粒活性炭剂量(质量分数)为10.0%、微波功率为800 W、系统压力为0.08 MPa、载气流速为150 mL·min-1条件下,该修复方法可在15 min内将土壤中污染油去除99%以上;同时将91%左右的污染油回收,与初始污染油相比,回收油的化学组成没有明显变化.此外,研究结果显示,颗粒活性炭可重复用于增强微波热修复污染土壤且重复使用中其增强能力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2.
土壤汞污染及其治理是当前汞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与传统物理和化学修复技术相比,植物修复技术对环境扰动小,修复成本低,是目前汞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主要热点方向。本文主要从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原理和应用两方面入手,总结了土壤汞污染特点、植物修复技术原理及过程、修复植物与潜在修复植物种类、植物修复强化措施。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对植物修复汞污染土壤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应用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污染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影响评价是协调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科学方法,通过对污染防治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简要分析,提出强化环境影响评价中污染防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的水化学分类方法很多,中外学者已有许多专门论著。近几年来我国环境科学飞跃发展。环境地质学这门新兴学科,作为环境科学的分支也在不断发展,本理论不断充实。同时进行了地下水水质污染调查和水质监测工作,并积累了大量的环境质,特别是地下水水化学污染方面的参数与数据。但是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参数与据,进行科学地、系统的整理,综合分析,对地下水水质污染状况作出较客观地科学地价,为环境质量评价提出地下水水质评价依据,进而为治理和改善地下水的污染状况,保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前言环境污染不仅是排放废水、废渣、废气三废的污染,而且存在着环境的电磁污染。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因此,如何防止电磁污染,是环保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的科学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工业、交通、广播电视以及家庭中使用的各种家用电器,在启动和工作时都会发射出各种电磁波,使我们周围空间的电磁环境电平不断  相似文献   

16.
环境水文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地下水污染规律、地下水污染对人类的影响及地下水污染控制技术的科学。它是伴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是为解决地下水污染服务的。以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镇地区的环境,具有人口稠密、生活污水量大,工业集中,三废排放量大,污染物质复杂,污灌面积大,农药化肥施用量多等特点。这就造成了城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处在不断上升的阶段,环境污染也成了现阶段面临的重大问题。环境的有机污染检测技术是作为检测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能够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和分析材料。本文对环境有机污染检测技术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对其策略进行分析,通过规范环境有机污染的检测方法,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使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近岸海域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表明,我国近岸海战环境质量总体上仍呈继续恶化趋势。陆源污染、养殖业污染、围海造地和石油污染等是目前海洋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加强入海河流的全流域综合环境管理,提高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水平,实施环境功能分区管理、对较封闭海域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合理布局海水养殖、科学控制养殖规模、实现海水养殖清洁生产,以及加强海洋石油污染的防治等措施,是控制海洋环境污染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砷(As)是酸性矿山废水(AMD)环境中常见的类重金属,有剧毒和强致癌性。在AMD环境中,As的来源主要为硫化矿物氧化溶解,As的地球化学行为包括氧化、还原、吸附、共沉淀、解吸和溶解等。目前,已开发的As污染修复技术分为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技术,其中,源头控制是通过覆盖、钝化或喷洒灭菌剂等抑制硫化矿物氧化溶解;末端治理是通过吸附、絮凝、膜处理或生物处理等清除水体中的As。该文综述了AMD环境中As的来源和地球化学行为,分析了As污染的机制;综述了As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对As污染修复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矿区As污染的风险评估和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20.
流域复合污染控制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大鹏 《环境科学学报》2010,30(8):1572-1576
流域环境的复合污染及其所导致的生态与健康风险,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流域复合污染呈现大量常规污染物与微量有毒有害物质共存的突出特征,在污染成因、生态响应和控制途径上更具复杂性.本文综合论述了本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从流域环境问题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复合污染的生态与健康效应、解决流域环境问题的集成技术体系构建、流域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模式等方面,阐述了需要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和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