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基于Odum创立的生态经济系统能值理论和方法,对2003-2012年商洛市绿色GDP进行定量核算。核算结果如下:① 2003-2012年商洛市传统GDP分别在1.12×109 ~ 6.72×109美元之间,绿色GDP分别在9.80×108~ 3.35×109美元之间,各年度绿色GDP占GDP比重在49.85%~ 87.50%之间;② 自2003年以来,商洛市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包括不可更新环境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产品)及环境资源价值消耗的持续增长,造成10 a间绿色GDP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各年度对自然资源价值消耗占GDP的比重处于6.55%~31.77%之间,各年度环境资源价值损耗占GDP的比重处于5.18%~24.39%之间,其中2008、2009年环境资源价值损耗对绿色GDP核算的影响大于自然资源损耗对绿色GDP核算的影响,其余年份均是自然资源的损耗大于环境资源的损耗;③ 输入资源包括从外部输入的汽油、柴油、化肥、农药等,对绿色GDP核算的影响较小,各年度占GDP比重保持在0.83%~1.30%之间。绿色GDP核算结果表明:近年来商洛市的经济发展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对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输入资源)的消耗,第二是商洛市经济增长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因此商洛市经济发展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如果继续延续这种依赖资源和环境的发展模式,就会使当地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相似文献   

2.
自然资本的定量货币化及空间属性是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研究的基本问题。针对绿色GDP核算中资源环境成本市场定价的缺陷,采用复合生态系统分析框架,整合能值分析(EMA)与物质流分析(MFA)方法,用能值-货币价值对资源损耗与环境退化定价,进而测度绿色国民财富的生态经济价值。以资源型大省河南为研究区域,估算2009年108个县域单元的各项能值指标及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复合生态系统能值指标的空间特征,比较绿色GDP与传统GDP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划分县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地域类型。结果表明:基于EMA-MFA的绿色GDP核算是一种以生态为中心的强调可持续性的评价方法,旨在从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视角说明资源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河南省县域复合生态系统各能值指标在空间上集中分布且具有一定区域差异,基于EMA-MFA核算的绿色GDP与传统GDP相比核算结果差异大,绿色经济与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变化明显;县域绿色GDP根据本地自然生态支撑能力、资源环境损耗状况可分为5类地域类型;不同地域类型的县域应根据现状水平与优势特征,因地制宜地加快绿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围绕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这一主题,选取浙江省安吉县小流域为研究区域,探讨了山区小流域可更新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空间耦合关系。参照高程变化,以每100m高程间隔为单元,以安吉县相关统计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数据,计算各高程段各类可更新资源的GDP产出,进而计算实现经济转化的资源价值量TRV,再计算TRV占资源价值的比例、TRV占GDP的比例。研究表明,随地势升高,各高程段总体TRV与资源价值的比值降低,说明可更新资源的开发程度越来越低;总体TRV与GDP的比值呈增加趋势,经济发展对本土资源的依赖性增加。整个小流域经济产出利用了本土可更新资源总价值的15%,本土可更新资源实现经济转化的那部分资源价值贡献了GDP总量的12%。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灰霾十分严重,如何有效地控制某一地区的PM_(2.5)浓度,同时保证GDP的中高速增长,需要建立GDP-PM_(2.5)的量化关系模型,做好宏观预测。充分利用城市大气污染物、气象、经济的多年统计数据,以及该地PM_(2.5)源解析、源清单和大气边界层信息,从中确定2种重要的辅助变量,一是单位GDP某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二是各污染物形成PM_(2.5)的转化率,它们把GDP、PM_(2.5)和污染物排放量联系起来。再运用系统动力学(SD)建立GDP和PM_(2.5)动态关系模型。文章以东莞为例,预测了"确保经济、确保环境、源头治理、全面治理"这4种模式下污染物减排措施对GDP和PM_(2.5)的影响,并提出定量的减排建议。预测结果显示,"全面治理"的发展模式较为合理,既能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能实现东莞PM_(2.5)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5.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难点和重点,在资金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做好影响环境质量的关键行业的生态补偿工作尤为重要.因此,本文提出了应用条件价值法确定行业生态补偿标准的思路,并以福建省宁德市敖江流域石材行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2010年福州市民对敖江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平均支付意愿为0.21元·t-1自来水,福州市居民愿以自来水费的方式提供3066万元的资金用于敖江饮用水的生态补偿工作.以宁德市石材行业的总产值占宁德市当年GDP总值的百分比(14.4%)作为石材行业生态补偿资金分配的权重,则2010年宁德市石材行业的生态补偿标准为441.50万元.  相似文献   

6.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7,23(2):16-16
为进一步促进天津市各单位深入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确保天津市“十一五”节能目标的顺利实现,天津市经委、发改委和统计局共同研究建立了全市GDP能耗指标分解考核制度。为确保此项制度的落实,全面掌握各区县和各行业能源消耗情况,进一步满足“十一五”期间对各区县、各行业节能降耗统计考核的需要,天津市统计局于近日印发了“全市能源考核统计办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范超  李萍  陈东景  彭昌盛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1):1953-1962
在国际上通行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的基础上,以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开发为研究案例,根据黄河三角洲2003-2008年石油开发利用等数据,经过计算和统计依次建立了石油资源的实物型账户、价值型账户和综合账户。计算和统计结果表明:2003-2008年,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因开采而造成的价值折耗分别为154.0×108、111.3×108、121.6×108、104.9×108、106.0×108、83.0×108元,考虑了资源价值折耗的石油行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和地区GDP的比例,以及因价值折耗造成的工业经济和地区GDP损失比例都有减小的趋势,平均分别为59.1%和42.0%,以及14.3%和9.8%。巨大的价值折耗带来了石油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下降,但是在当地的整体经济中,黄河三角洲石油开发带来的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最后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我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以2006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环境和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三次曲线拟合了各地区人均污染物指标与人均GDP的相关性,同时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不同省(市、自治区)按人均污染物指标和人均GDP的相关性分为5类,并通过计算各类别相关指标的空间自相关系数,揭示了不同类别中各省(市、自治区)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空间尺度上,我国没有出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经济越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越严重;在人均污染物指标和人均GDP的空间关系上,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为正相关,广大中西部地区为随机分布,少数经济落后地区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城市绿色GDP核算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敏  张兴榆  曹明明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2):2046-2055
根据联合国制定的SEEA2003核算体系的方法,对我国城市社会经济核算体系进行纠正,提出了榆林市的绿色GDP(GGDP)核算模式。对2001-2006年榆林市传统GDP及GGDP核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2001年以来,榆林市GDP分别在129.31×108~439.48×108元之间,GGDP则分别在55.02×108~329.90×108元之间,各年度GGDP/GDP(%)分别在42.55%~75.07%之间;②自2001年以来,榆林市的土壤资源、林木资源、水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的变化,致使GGDP/GDP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资源消耗账户中土壤资源的耗减成本是GGDP核算的最大贡献因子;同时,资源消耗账户占GDP比重处于24.74%~57.20%之间。③环境质量退化账户主要是由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环保人员支出等构成,自2001年以来除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持续保持较高比例外,其它污染成本基本保持均衡,其占GDP的百分比处于0.20%~0.29%之间。  相似文献   

10.
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修正模型和人类综合发展指数法分别测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人类福祉,构建了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耦合关系系统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重庆市各区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上不断提高,空间分布差异性显著;人类福祉指数呈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0.31翻倍增长至2020年的0.62.(2)2010~2020年,构建的耦合关系系统动力学模型拟合精度高,其历史检验绝对误差均在10%以下,预测未来多情景具有可靠性.(3) 2020-2050年,重庆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人类福祉指数和人均GDP在设定的4种情景下均呈上升的趋势;能源消耗总量在维持现状和经济优先情景下呈上升趋势;在生态优先和平衡协调情景下呈下降趋势.(4)平衡协调情景既能满足重庆市经济发展需求,又能统筹兼顾环境保护,是最优发展情景.  相似文献   

11.
通过2010~2016年济南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研究土地利用和其生态服务价值,分析生态服务价值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济南市以耕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为主;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面积有所增加,其他均减少;土地利用强度有上升趋势,但幅度较小;土地利用格局指数无明显波动;生态服务价值中耕地、水域、林地价值量最大;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及强度均逐年降低;生态服务价值强度指标与土地利用格局和人口无相关性;与土地与土地利用程度、GDP、GDP强度指标呈负相关;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程度呈弱相关、与GDP呈强相关、与GDP强度指标呈极强相关;人均生态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程度和GDP呈中等程度相关、与GDP强度指标呈极强相关。  相似文献   

12.
水泥生产排放二氧化碳的人口经济压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85年以来,中国水泥的生产量稳居世界第1位,在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保障的同时也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采用能揭示人为活动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定量分析模型——STIRPAT来探讨人口和经济增长对水泥行业排放二氧化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能源消耗和工艺过程两大排放途径下,中国水泥行业32年(1971—2002年)内向大气排放了1.61×109t(碳当量)的二氧化碳;我国人口与经济(人均GDP)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的驱动作用分别为3.7, 2.5~2.7,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人口压力比经济的压力大1.1~1.2,证实了人口增长是环境降级的关键因子,表明控制人口增长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措施;回归模型分析表明,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也适用于水泥生产排放二氧化碳,当人均GDP达到3 522美元时二氧化碳排放量才能逐步减少.   相似文献   

13.
王雅静 《环境保护》2007,(10B):67-70
鉴于传统GDP在衡量一国的福利水平时存在着许多谬误,世界各国纷纷尝试编制绿色GDP以衡量本国的福利水平。目前我国也正努力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本文尝试分析世界各主要编制体系下的编制方式,旨在发现我国绿色GDP编制的缺失及可改进的空间。结果显示:我国在评价环境与自然资源时所采取的方法都不能真实反映其价值,且编制范围不周全,可从别国采用的资源评价方法中获得启示并采取一定的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14.
王雅静 《环境保护》2007,(20):67-70
鉴于传统GDP在衡量一国的福利水平时存在着许多谬误,世界各国纷纷尝试编制绿色GDP以衡量本国的福利水平.目前我国也正努力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本文尝试分析世界各主要编制体系下的鳊制方式,旨在发现我国绿色GDP编制的缺失及可改进的空间.结果显示:我国在评价环境与自然资源时所采取的方法都不能真实反映其价值,且编制范围不周全,可从别国采用的资源评价方法中获得启示并采取一定的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及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省级能源统计和温室气体核算规则,计算分析了2005~2012年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变化,并应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对计算期的碳排放强度变化进行因素分解,定量分析了各产业(部门)能耗强度、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碳排放系数对广东省碳排放强度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2012年,广东省能源消费CO2排放年均增长6.28%,单位GDP碳排放累计下降27%,各产业(部门)能耗强度下降是推动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净外购电力的碳排放系数下降及用作原材料石油消费比重上升也有利于单位GDP碳排放下降;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总体上朝着不利于碳排放强度下降的趋势发展;生活能源消费年均增速低于GDP年均增速,有利于地区碳排放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16.
赵亚涛  南新元  贾爱迪 《环境工程》2018,36(12):177-181
将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口总数作为电力消费的两大重要影响因素,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对我国GDP进行预测,运用队列要素法建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下的人口模型,并对我国人口总数进行了预测。同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未来电力消费进行预测,运用情景分析法探索煤电行业2018—2030年CO_2排放量,分析CO_2排放量与燃煤发电比重、CO_2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燃煤发电占比是影响我国煤电行业CO_2排放量的决定性因素,但改变CO_2排放强度对煤电行业CO_2排放峰值的到来时间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大兴安岭森林绿色核算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张颖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5):727-737
在对国内外森林绿色核算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对黑龙江大兴安岭1997-2003年森林资源的实物量、价值量和森林绿色GDP等进行了核算。核算结果表明:黑龙江大兴安岭森林的eaGDP(environmentallyadjustedGDP)1997年为38.19×108元,2003年为57.34×108元,年均增长7.01%;森林的eaNDP(environmentallyadjustedNDP)1997年为25.70×108元,2003年为43.96×108元,年均增长9.36%。在森林绿色GDP核算的基础上,进行了资产负债和财富核算。结果表明,1997-2003年,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地、林木存量价值呈减少的趋势;森林环境效益呈增加的趋势,反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对林地、林木存量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森林绿色GDP占GDP的比重和森林资源占国民财富的比重也呈下降的趋势,说明黑龙江大兴安岭虽然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全面禁止天然林采伐,森林的生长量大于消耗量,表现为流量价值有所增加,反映森林是可持续的经营,但从存量上看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力是下降的。最后,研究指出,应加强生态补偿政策的研究,积极落实森林可持续经营对策和建议加强绿色财富政策的制定,以保证黑龙江大兴安岭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财富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建立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必要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玲英 《环境保护》2003,(11):52-54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世界银行划分经济等级的主要标准。但因传统GDP末将消费的资源、环境损失计算在 内,只能反映国家经济增长水平。绿色GDP是以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理论为基础,反映的是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洪泽湖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段百灵  黄蕾  班婕  毕军 《中国环境科学》2010,30(8):1135-1141
运用条件价值法(CVM)评估洪泽湖生物多样性3种非使用价值(选择价值、遗产价值、存在价值).选取洪泽湖周边3个县市(洪泽、盱眙、泗洪)共发放问卷520份,回收有效问卷484份.统计结果显示,公众评估的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214万元/a)是洪泽湖周边3个县市2007年GDP总和的1/23.同时,公众的支付意愿随着受访者年龄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另外,相比较那些怀疑政府环境政策执行效果并对环境保护漠不关心的人,其他公众的支付倾向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影响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目前国际上绿色GDP的测算和分析主要有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绿色GDP核算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简化和简单.本文采用的绿色GDP核算的计算公式为:绿色GDP=GDP-自然资源的损耗-环境降级成本 废弃物综合利用价值.我国2005年绿色GDP为149681.96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