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太湖典型河口区湖滨带表层沉积物营养评价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测定了典型西太湖入湖河口区湖滨带中表层沉积物的有机质、总氮、总磷的含量,平均含量分别为2.417%、1.049mg/g、0.402mg/g,其分布都是沿湖滨带水向辐射带、水位变幅带、陆向辐射带呈逐渐增大趋势。底泥中C/N值为12.4。底泥中有机质及营养盐来源于湖中藻类和高等水生植物。利用有机指数和有机氮评价表层沉积物,整个区域属于尚清洁范畴。  相似文献   

2.
抚仙湖湖滨带的生态治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侯长定 《云南环境科学》2002,21(2):51-53,64
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就普遍关注的工程必要性和可行性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后认为,进行抚仙湖湖滨带生态治理可以消除湖滨带内部的污染,构筑起湖泊拦截净化面源的天然屏障,工程不仅可行而且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湖滨带管理水平,通过总结实际工作中的工作方法和经验,提出和完善滇池湖滨生态带管理的一般模式,即政府投资管理、企业投资管理、政府-企业共同管理三种模式,为构建完善的滇池湖滨生态带管理机制奠定理论研究和实践调研基础。结果表明:政府主导的管理方式有利于保障湖滨带的整体性和自然属性,促进湖滨带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但是资金投入比例大、管理周期长;政府-企业共同管理能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降低政府投资;企业投资管理能激活湖边带的商业价值,但企业管理自主性比较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太湖湖滨带底泥氮、磷、有机质分布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了环太湖湖滨带表层(0~10cm)底泥,研究分析了湖滨带底泥中有机质(OM)、总氮(TN)、总磷(TP)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太湖湖滨带底泥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湖滨带底泥中OM含量在1.42%~9.96%之间,空间分布趋势为:东太湖>竺山湾>贡湖>梅梁湾>南部沿岸>东部沿岸>西部沿岸; TN含量在458~5211mg/kg之间,空间变化趋势为东太湖>竺山湾>东部沿岸>贡湖>南部沿岸>梅梁湾>西部沿岸; TP含量在128.56~1392.16mg/kg之间,空间变化趋势为竺山湾>梅梁湾>东太湖>南部沿岸>贡湖>东部沿岸>西部沿岸,OM与TN分布趋势相似,TN与OM之间极显著正相关(r = 0.903, P<0.01),TP与OM之间弱相关(r = 0.073, P<0.332).结合综合污染指数和有机指数评价法可知,太湖湖滨带底泥环境质量整体较好,氮、磷污染除东太湖和竺山湾属重度污染外其他各区属轻中度污染;有机污染除东太湖外大部分区域属较清洁区.  相似文献   

5.
洱海东区湖滨带现状及生态修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洱海是云贵湖区的一个重要淡水湖泊.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干扰的加强,造成洱海水质恶化、水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尤其是作为湖泊保护屏障的湖滨带,其生态结构破坏严重、生态功能退化,急需进行生态修复.针对洱海湖滨带的现状和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探讨了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的设计分区、工艺流程和设计内容,提出了洱海东区湖滨带生态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6.
普者黑湖滨带恢复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者黑近年由于旅游业快速发展,湖滨带遭到严重侵占和破坏,为恢复湖滨带功能,须尽快对沿岸50m内的农田、鱼塘、农舍实施“三退三还”的生态建设,同时建立一套良好的保护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湖滨带类型划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湖滨带生态系统的退化,其恢复和管理成为研究热点。由于湖滨带具有空间异质性,分区规划治理是其恢复的重要指导思想,而湖滨带类型划分是分区规划治理的重要依据。根据确定的原则及对湖滨带影响因素的分析,选取气候、湖滨带整体地貌形态、湖滨带地貌发育状况和人类的开发利用方式为分类依据,建立湖滨带四级分类体系,将湖滨带划分为山地型、平原型、河口型和专有型4大类型、细分为14种亚类型,并对每类湖滨带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湖滨带氧化还原环境的时空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太湖梅梁湾,沿开阔水体至湖滨带方向,对植被型湖滨带(A区)、裸露型湖滨带(B区)和开阔水体(D区)水体中DO和水/沉积物Eh进行为期1a的现场观测.结果发现,梅梁湾水体DO时空变化明显.B区和D区水体中DO常年饱和,而A区DO浓度较低(年均(5.5±1.7)mg·L-1).在植物生长季,从开阔水体至湖滨植被区溶解氧浓度从12.7 mg·L-1降到4.5 mg·L-1;在非植物生长季则从9.7 mg·L-1降到6.2mg·L-1.湖滨带水体Eh在150 mV左右波动,空间变化趋势与溶解氧变化同步.沉积物Eh也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在植物生长季,各区沉积物均处于较强的还原状态(-158~-101 mV);而在非植物生长季,由开阔水体向植被型湖滨带Eh逐渐升高.在沉积物的垂直剖面上,开阔水体Eh自表层沉积物向下逐渐降低,而在A区的植被覆盖区则是先降低,大概在5 cm深处开始逐渐升高,于20 cm深左右达到峰值.根据上述植被型湖滨带氧化还原环境的特点,可以推知进行湖滨带生态修复,有利于去除湖泊氮污染.  相似文献   

9.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支撑人类2l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以及国家对湿地保护力度的增加,人们对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心情越来越迫切。本文介绍了湖滨带的定义及功能,阐述了湖滨带生态系统恢复的不同工艺,并对新丰江水库湖滨带的生态恢复参考工艺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滇池湖滨带生态湿地建设中的土地利用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地向湖滨区扩展,滇池原有的湖滨带被大量用于建设各类建筑物,原有的湖滨带几乎失之殆尽,为保护及修复滇池湖滨完整的生态系统,实施湖滨生态湿地建设工程显得尤为重要,而征地工作难度很大,甚至成为制约湖滨生态带建设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指出征地工作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征地拆迁补偿标准、拆迁安置费用较高,引起的社会问题复杂等,并提出应采取编制规划控制土地的无序开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新型的征地补偿制度以及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等对策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太湖湖滨带林草复合带草本植物枯落物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减少湖滨带林带枯落物的产生,有效降低N、P随降水径流进入湖泊水体的风险,采用人工草坪替代林下杂草的方式,建立林草复合带.以5种草坪草为研究对象,设立3种种植密度,采用定位定期采集的方法,研究草坪建植后草本植物枯落物的变化以及不同种植密度对枯落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间距15 cm高密度种植易导致草坪枯落物的产生,以白三叶和红花酢浆草较突出;草坪种植后林下草本植物枯落物量大幅度减少,平均枯落物量减少66%~95%.②草坪枯落物量随生长时间变化无明显规律,7—11月植物生长期间,白三叶草坪10月枯落物量最高;麦冬草坪、红花酢浆草草坪以及与其混种的其他草坪枯落物量最高时期均出现于8月.③白三叶高、低密度种植单种草坪产生的枯落物量大于与红花酢浆草混种草坪,而中密度种植则相反,单种草坪小于混种草坪.   相似文献   

12.
阳澄湖浮游植物研究及其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阳澄湖水体2002年-2007年间浮游植物的调查研究,结合富营养化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水域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92属283种(包括变种),其中以硅藻门的种类占优势;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随年度和水域不同而呈现差异;浮游植物对阳澄湖富营养化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水体为轻度富营养化水体,近年来有加重的趋势。本研究为建立阳澄湖长期生态研究数据信息库及长江中下游淀泖地区浅水型湖泊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在陶然亭湖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6年-2010年陶然亭湖富营养化监测数据,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分别从年均值及月份变化两方面对陶然亭湖的营养状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06年-2010年陶然亭湖的营养状态指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营养级别从重度富营养下降至中度富营养。湖泊富营养化程度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富营养化程度在夏季和秋季形成高峰,冬季和春季一般较低。由于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水质较差,补给到景观湖泊,加剧了富营养化程度。可以从污水处理厂加强对再生水质中氮、磷的处理和控制、利用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等方面采取措施来降低陶然亭湖的富营养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下的太湖水质富营养化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在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统计学的支持下,探讨了模糊数学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在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以太湖为研究对象,选取总磷、总氮、叶绿素、化学需氧量、5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和透明度7项指标进行评价.在对研究区域采样数据进行地统计分析后估算出整个区域评价指标的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不同指标的隶属度函数,并计算其隶属度;同时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原理,确定了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最终得到研究区域的综合结果,绘制出富营养化评价图.结果表明:北部、西北部湖区营养水平最高,属重富营养;中部湖区营养程度为中富营养;东南部湖区营养水平最低,属中营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星云湖的生态结构遭到了严重破坏,这是导致其污染自净能力下降,从而加速水质恶化的主要内在因素.在2000年3月湖泊水生生态演替调查及其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湖泊生态学的原理,提出了星云湖湖滨带生态建设与水生植被恢复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东部平原地区湖泊富营养化的演变及区域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区域的角度系统分析了东部平原地区主要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重点湖泊富营养化的演变过程(列举东湖、淀山湖、巢湖和太湖),阐述东部平原地区湖泊富营养化的形态及区域特征,并对富营养化区域政策及产业作了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湖泊富营养化防治的区域对策和建议,为寻求生物治理湖泊富营养化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镜泊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为营养物质的过量输入,其次是温度、光照、水动力条件等物理因素,第三为生态失衡.通过对其水质系统分析与评价,得出镜泊湖水质初期的处理措施合理,并逐年变好趋于稳定,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为进一步改善镜泊湖水质,共提出三大措施,一为建立污水处理厂,二为充分利用水生植物、生态浮床措施,三为辅助人工湿地、生物操纵等生态修复方式,减少二次污染,使镜泊湖水体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东昌湖水体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依据2009年4月、5月的实测数据以及聊城市环境监测站数据和文献数据,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东昌湖的富营养化状态进行评价;并根据各因子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中所占比重和地表水水质标准,对各因子做了比较.结果表明:东昌湖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四月份为47.0、五月份为53.1,即四月份为中营养、五月份为轻度富营养;整体上东边湖区...  相似文献   

19.
湖泊水质富营养化评价的模糊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为了探索人工神经网络用于湖泊营养化评价的可能性,提出了基于多准则学习的模糊神经网络湖泊水质营养化评价模型。该模型应用于我国五大主要湖泊水质营养化的评价结果表明,模糊神经网络用于湖泊水质营养化评价,具有简便、实用、客观性和广泛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