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 3840-1991)中的高斯模式作为大气污染物地面浓度基本公式,计算丹东市区内任一点位上的点源排放SO2在下风向网格交叉点上的叠加浓度.采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计算垂直于平均风向的水平横向距离和下风向距离,以丹东市采暖锅炉排放SO,为例计算多点源网格落地浓度.  相似文献   

2.
海螺沟背景站地处人烟稀少、远离工业带区域,颗粒物浓度水平与美国背景区域相当,通常情况下各项污染物浓度呈周期性缓慢变化,但通过实时自动监测发现,也有部分时段出现污染物浓度急剧升高的现象,对这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2015年共有43 d因远距离传输导致背景站浓度急剧升高现象,其间PM_(2.5)平均质量浓度为19.4μg/m~3,比其年均质量浓度(8.3μg/m~3)高1倍多。通过对2015年背景站监测数据与年气象分析资料的联合分析,结合HSPLIT 4.8轨迹模式对污染物来源进行溯源,在海螺沟国家大气背景区域的200、3 700 m 2个高度都存在南亚次大陆向中国境内输送的气流路径。后向轨迹200 m高度聚类分析结果:海螺沟背景站PM_(2.5)监测值超"正常"浓度范围时段有84%的大气污染气团主要来自南亚次大陆方向,同时,常规6项其他监测项目的浓度水平也存在协同上升效应。  相似文献   

3.
利用AQI和PM_(2. 5)质量浓度、地面气象要素、NCEP、ERSST_V3、GBL等资料,对2016年12月29日至2017年1月5日洞庭湖区一次重度空气污染过程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静稳天气形势下的累积效应和本地持续升温、降压、增湿、小风导致污染物浓度不断增加。本地风速与雨量对污染物浓度产生显著影响。降温前风速明显加大,有利于污染物快速扩散。湿度增加有利于污染物吸湿性增长,但高湿易引起降水有利于污染物的湿清除。此次重度空气污染过程中大气稳定度为中性或稳定,14:00混合层高度逐渐降低且重度空气污染日降至100 m以下。污染物空间分布与主导风向和污染通道密切相关。气流后向轨迹分析表明,洞庭湖区各地气流来源和影响路径差异明显,且存在大范围区域性同步污染现象。北方外来污染源是洞庭湖区重要的污染面源,本地工业污染排放点源和地理条件也是洞庭湖区空气污染物空间分布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无论在任何地点的污染物浓度都是来自不同范围内不同排放源贡献的加和。一个采样点的污染物浓度是以下几种浓度的加和:自然界的背景浓度;地区的背景浓度;采样点周边的城市平均浓度;附近排放源,如街道、点源(工厂、供热厂)等的影响。1 监测网络的设计设计监测系统网络的两种方案:(1)对城市,在人为划定的固定网格的交叉点附近设置采样点。如果交叉点靠近某个排放源,则需要仔细调整采样点的位置。这种方法导致大量的采样点,并为绘制空气污染等浓度曲线提供了可能性。其空间分配率就是网络大小的尺度。(2)采样点有选择地置于最具代表性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丙酮甲醇乙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丙酮、甲醇和乙腈,确定顶空平衡温度为95 ℃,平衡时间为30 min,氯化钠质量浓度为200 g/L。丙酮、甲醇和乙腈在0.500 mg/L~5.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分别为0.02 mg/L、0.10 mg/L和0.04 mg/L,标准溶液平行测定的RSD≤3.0%,两个质量浓度水平的空白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0%~108%。苯系物对测定不产生影响,吡啶会影响甲醇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市硫酸盐化速率关键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硫酸盐化速率与大气中污染物质浓度和气象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硫酸盐化速率不仅取决于SO2的浓度,还与PM10显著相关,是因为PM10表面为SO2的催化氧化提供了载体。气压和空气相对湿度对硫酸盐化速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空气中的气态H2O具有凝结污染物质的能力,而降水对污染物质的冲刷效应降低了硫酸盐化速率。影响硫酸盐化速率的是空气中气态H2O而非降水。气温通过影响逆温层和风速共同影响着污染物浓度的扩散和稀释,从而决定着硫酸盐化速率的增减。  相似文献   

7.
选取新疆16家总装机容量300 MW以上的火力发电站,通过对16家火电排放口污染物手工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①超低排放改造前后排放水平颗粒物由8.4~24.1 mg/m3降至3~21 mg/m3;SO2由3~92 mg/m3降至3~21 mg/m3;NOx由18~70 mg/m3降至13~44 mg/m3.超低排放改...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种污染物浓度数据、气象观测数据,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对2015年11月6—10日发生在沈阳的一次较长时间重污染天气过程,从大气浓度变化、天气形势特征及成因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重污染期间日空气质量指数均超过重度污染限值200,首要污染物PM_(2.5)最高小时质量浓度达到1 326μg/m3,为沈阳市监测PM_(2.5)以来的历史峰值。此次空气污染是气象及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重污染过程时段内高空场不利于气流上升运动的发展,地面倒槽、稳定的大气层结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此次重污染过程与大范围秸秆集中燃烧、大量污染物排放有一定关系。通过后向轨迹计算分析,发现颗粒物长距离输送对区域污染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PM2.5质量浓度、地面气象要素、NCEP、ERSST_V3、GBL等资料,研究了2021年12月7—11日长株潭地区一次重度空气污染过程的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高空平直环流、无明显槽脊影响,地面弱冷空气活跃是本次重度空气污染过程的主要环流形势特征;地面均压场、小风和升温增湿是此次重度空气污染过程的主要气象要素特征。污染物浓度变化与主导风向和污染通道密切相关,本地风速对混合层的高度、污染物水平扩散影响较大,600~700 hPa逆温层有利于污染物在主导风作用下近距离传输及在低层交换积累。我国中东部污染物积聚是长株潭区域重要的污染来源,长株潭地区存在区域性同步污染现象。低层流入长株潭区域气流轨迹差异及地理条件是长株潭污染物空间分布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台州市区2013—2017年O_3监测数据分析其污染特征,并采用CMAQ模型研究各类污染源对O_3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台州市区O_3年均浓度稳定,月均浓度4—10月较高,日小时浓度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3:00左右;在温度较高、相对湿度50%~80%、风速1.0 m/s~3.0 m/s、风向为偏东时O_3浓度相对较高,易出现超标现象;本地排放源是O_3形成的主要来源,各季节贡献率略有差异,分别为春季(72.28%)、夏季(69.95%)、秋季(69.24%)、冬季(66.28%);工艺过程源、道路移动源和居民生活源是O_(3 )形成的3大来源,贡献率分别为26.32%、12.89%和9.91%。  相似文献   

11.
选取荒漠草原无林地的PM_(2.5)、PM_(10)浓度以及气象因子数据,对颗粒物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月的PM_(2.5)、PM_(10)月平均浓度最高,7月的PM_(2.5)与PM_(10)达到最低。季节尺度上PM_(2.5)、PM_(10)浓度变化为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2)风速≤4.0 m/s时,随着风速增加,PM_(2.5)、PM_(10)浓度不断降低;当风速4.0 m/s时,PM_(2.5)、PM_(10)浓度随风速增加而增加。PM_(2.5)、PM_(10)浓度与温度负相关。相对湿度≤50%时,随着相对湿度增加,PM_(2.5)、PM_(10)浓度呈增加趋势;相对湿度50%时,随着空气湿度增加,PM_(2.5)、PM_(10)浓度呈降低趋势。随着大气气压上升,PM_(2.5)与PM_(10)浓度随之增加。(3)不同季节的气象因子对PM_(2.5)、PM_(10)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利用西安市环境监测站超级站2013年9月1日—2015年5月31日黑碳气溶胶(BC)的监测数据,研究空气中BC浓度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和常规污染物相关性。结果表明:BC小时平均浓度均值在春季、夏季和冬季的变化趋势呈"W"型,秋季呈"V"型,且冬季的第一个最低值和峰值比春季和夏季的分别延迟1 h和2~3 h,且20:00~次日6:00秋季BC小时平均浓度均值高于当年冬季。BC浓度在秋季和冬季较高,夏季较低。冬季BC/PM_(2.5)基本最低,秋季BC/PM_(2.5)相对最高。BC日平均浓度与气温、降水和风速的日平均值为极负显著相关,且风速小于1.0 m/s时,其与风速呈最显著的负相关。除O_3外,BC日平均浓度与其他常规空气污染物浓度呈显著相关,表明其同源性很强,且受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
为测试成年美国松(美国中部或东南部的一种高大展开的松树)的树叶分散和排除大气污染物的能力,我们在12米高的塔上建了高3.6m,直径3m的敞顶观测室.实验发现不同的风速等级下,观测室中的O_3浓度在不同位置与高度上有着显著的统计性区别.通过相对O_3浓度(ROC)的计算可知,活性炭过滤法(CF)和2x北景法(2x)的相对O_3分布情况十分相近.这两种观测室的2.4m高处的ROC大大减低.改进的观测室有顶盖防护并包含有树冠,减少了观测室中空气的运动,因而减少了周围空气的干扰、在东部标准时间(EST)12:00至12:59的时间范围内,观测室平均温度升高为2.2℃,而最大的温度增值为4.8℃.观测室中的不同位置上的温度显著不同.研究表明,设计的该观测室系统对于测试气态污染物对成年树冠的影响十分有用,并可推广到其它实验研究中.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技术,对汽油和柴油、汽油车和柴油车排放气体以及天津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组成种类及比例进行探析.结果表明,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主要有机污染物为芳香烃类、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其中芳香烃类含量最高;汽油车排放的芳香烃类化合物浓度高于柴油车排放的浓度;机动车尾气对交通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高于工厂区(非化工区)、生活小区和公园.  相似文献   

15.
无动力监测技术是一种成本低、效益高、灵敏而准确的空气气态污染物平均浓度监测采样方法,其连续时间覆盖可从几个小时到一个月.以月为采样周期时检测范围SO2为0.1~200μg/m3,NO2为0.1~400μg/m3,高灵敏度的检测下限可以满足低浓度背景区域内空气气态污染物的检出.其主要优点是采样器体积小、重量轻、无噪音、可重复利用、不用电、不需要技术人员、费用极低.采样器能在采样前后的常温条件下稳定几个月,因此能用于边远地区的环境监测.在检查模型计算和验证研究、健康影响评估、交通规划和绘制不同空气污染物在城市区域的高空间分辨率浓度分布图时,无动力采样器是最有价值的污染物高空间分辨率测定方法.文章所报道的是无动力采样技术的实际运用研究,是中瑞国际合作某项目的一部分,由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IVL)与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YEMCS)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浦东城区冬季颗粒物数浓度及其谱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APS-3321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对上海市浦东城区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0.5~20μm大气颗粒物浓度及其谱分布进行了实时监测。结果发现,上海市浦东城区冬季大气颗粒物数浓度为360个/cm3,其中0.5~1.0μm颗粒物数为345个/cm3,占总颗粒物的95.7%;1.0~2.5μm颗粒物数为15个/cm3,占颗粒物总数的4.1%;2.5~20.0μm颗粒物数为0.6个/cm3,占颗粒物总数的0.2%。当空气质量为AQI≤50、50AQI≤100、100AQI≤200、AQI200时,颗粒物数浓度分别为77.5、243.2、522.6、868.5个/m3。随着空气污染的加重,小于PM2.5颗粒物数浓度增加显著且对总的颗粒物数浓度的贡献也有所增加,且AQI200时,PM2.5中1.0~2.5μm颗粒物数浓度贡献增幅最大;此外,不同空气质量条件下,颗粒物数浓度的日变化存在一定差异,这对于空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青海高原一次沙尘重污染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观测的卫星云图资料、地面资料、探空资料、地面污染物监测数据,结合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型(LPDM)污染源溯源方法,对2018年2月青海高原一次沙尘重污染天气的主要成因以及沙尘传输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重污染天气受高空低槽东移影响,在300~700 hPa形成了强烈的辐散下沉,槽后的高空急流随之东移。在其东移过程中,受高空急流动量下传及偏北气流中的冷空气共同作用,青海东部出现了大风沙尘天气。边界层中逆温层的存在是此次污染天气持续的重要原因之一,加之未出现明显降水,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通过运用LPDM对此次污染天气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来看,气团影响的模拟高度层距离地面100 m,气团层趋势一致。研究区地处青藏高原,海拔较高,0~100 m高度的气团足迹可以反映出PM 10污染气团的输送路径。同时,0~100 m是主要的人为源排放空间,也是对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气团足迹与PM 10浓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即青海东部沙尘污染主要是由河西走廊沙尘倒灌进入青海东部导致,这与天气学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广州城区冬季黑碳气溶胶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初探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利用黑碳(Aethalometer)和气体在线现测仪(Thermo 42i型二氧化硫、43i型氮氧化物争49i型臭氧分析仪)和MAWS自动气象站获得了大气细粒子中每5分钟黑碳气溶胶(BC)浓度,每1小时SO2、NO2、NO和O3浓度和风速、风向等气象因子观测数据.结果发现,黑碳日均值浓度值为10.5±7.7 μg/m3,浓度变化范围为2.7~34.8 μg/m3.非降雨期BC有相对明显的两个峰值和一个谷值;降雨期BC昼间呈单调上升,夜间呈单调降低.通过对BC与气体污染物相关性分析并结合城市污染源分布,发现BC的最主要来源是工业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19.
精细化工固定源废气采样时机的选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医药企业某产品生产过程为实例,综合各工段生产步骤、时间、废气产生情况及估算的污染物浓度等因素,绘制各污染因子排放规律图,从而确定各污染因子排放浓度(排放量)最大的1 h为最佳采样时机。  相似文献   

20.
论水污染物排放统计指标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污染物排放统计指标体系包括水污染物排放统计指标以及排放管理指标,统计对象主要是规模以上点源。实施统计的污染源的规模应当是全国统一的。统计指标区分为指标、主要参数和辅助参数,既便于理解也便于管理;将排放指标细化为污染源排放量、入河排放量和通量使得排放概念更加清晰,有利于水环境管理。对入河排放量和污染源排放量的比较,可以确定纳入统计范围的污染源的代表性,对通量和入河排放量的比较可以推断非点源污染物排放状况。以流域为单元的,以通量、入河排放量和污染源排放量为主要概念的排放统计管理方式,有助于提高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确定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